老年人谈银行智能化的困与忧

黄韵诗/图

在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银行传统柜台逐步减少,智能设备的投放大大增加。那么,老年人面临哪些银行智能化的困境?如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智慧金融?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老人谈智慧金融里的困与忧

几天前,在东港路一家银行内,年近七旬的王大爷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运用智能柜台确认卡内钱款是否到账。对此,王大爷不禁感叹了一句:“现在办业务讲究智能化,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总是记不住操作步骤。”

谈及银行智能化,年过七旬的周大爷也很是无奈,“年轻时很要强,从不给别人添麻烦,没想到老了,提取工资都得求人帮忙,没办法,这些机器咱都不会用啊。”同样,因为不懂得操作存款机,60多岁的林大爷每次也只能找工作人员帮忙,期间不停地嘀咕“太麻烦了!”

连日来,记者对几家银行机构进行走访时发现,不少老年朋友对银行智能化操作显得十分无助,所幸的是几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十分热情,最后都帮助老人完成了操作。

另外,记者在走访中还了解到,尽管各大银行都在推广更加便捷的手机银行服务,但在老年群体中,真正有使用手机银行的只占极少部分。不少老人指出,手机银行存在“字号小”“页面乱”“找不到”“打字难”“怕受骗”等客观因素外,他们还十分害怕因操作出错带来的不必要麻烦。

银行配备专员指导老人操作

面对银行智能化的趋势,老年人更习惯面对面的金融服务。为此,记者在石狮多家银行采访时了解到,大部分银行都增加了大堂工作人员的配置,对需要帮助的老年人专门引导,全程陪同。

在东港路一银行网点工作的小陈告诉记者,“刚开始老年人用得不习惯,但在工作人员耐心教他们操作几次之后,多数老人便能独立完成业务办理了。”有一位经常到网点办业务的老年客户想办理大额转账,但对电子化服务持怀疑态度,说在窗口办理感觉更靠谱。小陈耐心地向老人讲解,并告知机具上也可以打出详细的回单,操作简单更快捷,老人勉强同意了到机具上办理,结果不到3分钟这笔款就转了出去,老人直呼没想到这么方便。

采访中,不少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将尽力帮助老年人适应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对此,不少银行还会经常邀请老年客户到网点进行相关培训,同时鼓励他们进行实际操作,帮助老年人掌握新技能、适应新潮流。除了教会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 不少银行工作人员还深入到社区,教社区老人使用手机银行以及其他应用功能,让老年人也能玩转手机。

值得欣喜的是,老年人群体对智能化应用的接受程度和使用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市民蔡阿姨说,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她现在都会使用了,“我们老年人也要勇于面对新事物,跟上时代潮流。”

还需持续推进“适老化”服务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银行已经在线上线下推出“适老化”服务。

比如,工商银行推出了“幸福生活版”手机银行,为老年群体设置了交互界面,字体大、语音操控、可绑定亲情账户;兴业银行通过分析老年客户的常用业务及使用习惯,全面梳理老年客户使用移动支付的问题和困难,推出了老年客户专属的“安愉版”手机银行,帮助老年客户跨越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邮储银行石狮分行根据中老年客户的实际需求,推出了手机银行大字版,将菜单精简为“首页”“我的”两大频道,字体清晰,布局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中老年客户常用的明细查询、智能转账、财富一览、生活缴费、理财业务等功能。

如何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银行智能化发展?据业内人士分析,老年人对银行智能化发展耐受度极低的原因在于老年人自身的年龄、生活经历和生活习惯,银行政策、银行智能化设施和系统本身,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和支持不够等三方面原因。因此,要站在老年人的角度考虑,进行更多的“适老化”改造,更加用心、细心,才能让智能银行更好地服务老人。

(记者 刘晓娟)

本期话题

年轻人“不想结婚” 对父母有何影响?

近年来,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初婚年龄不断推迟。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为764.3万对。这是自2003年以来,结婚人数首次低于800万对大关。2021年我国初婚人数为1157.8万人,为1985年以来的新低。从历年数据看,近8年来,我国初婚人数下降了51.5%。

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婚恋?年轻人不结婚对父母又有哪些影响?欢迎拨打本报热线13636984670分享您的观点。(娟子)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