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成为北交所的“通风装备第一股”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世界变局加快演变等多重考验,威海经济大船以十足的韧劲、奋进的姿态,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乘风破浪。身处这艘大船之上千千万万的奋斗者们,在各自的领域见证、参与、感受着这一年来的发展变化。接下来,我们把镜头交给克莱特风机的生产总监陈伟,一起去看看他的2022年。

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陈伟:“大家好,我是克莱特的生产总监陈伟,这里是我们的生产制造车间。这里对我们克莱特来说是一个特别有纪念意义的地方,2022年,我们克莱特在北交所上市。我还记得自己当时的心情是特别得激动,特别得自豪。我们可是威海市第一个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同时也是北交所通风装备领域上市的第一支股份。”

“这些年,我们做到了很多行业第一,克莱特一直致力于通风装置的研发与生产。大家看,现在正在生产的是我们为中核集团404乏燃料处理项目生产所用的风机。通风机是一个通用设备,但是对于不同的行业,它的技术要求是不一样的。核电要求的通风装置效率更高、噪音更低、振动值更小、可靠性更高。这款风机的噪音能够达到80分贝以下,振动值低于2毫米每秒。在全国能做到这个标准的风机厂没有几家,在山东省内我们做到了唯一。这款是我们生产的牵引动力冷却系统通风机,凭借这款产品,我们今年也一举拿下了第七批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

“其实,不管上市还是申请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门槛’都很高。同事们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困难也是一个接一个,好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高新区金融办等部门给我们企业很多帮助和支持,我们上市从申请受理到结束注册只用了100天,创下了北交所百日过会的记录。登陆北交所以后,企业的知名度打响了,大量资金注入到了我们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

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陈伟:“我们计划开展两个项目:新能源通风冷却设备制造车间和新能源装备研发中心。这是我们的研发中心,施工已经接近尾声,预计明年4月份就可以投入使用,到时候这里会有大型的风室、换热试验室、盐雾试验台等先进的设备设施,能大幅度地提升我们的研发速度,提升我们的研发质量,产品升级速度也会提升。”

“总的来说,2022年,我们的挑战很多,但是收获更多,看着企业发展得这么好,大家伙儿都特别地有信心、有干劲,对于接下来的一年,我们有更好更多的期待!”

看见2022·发展脉动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正是一个又一个像克莱特这样持续迸发活力的主体,才汇聚出威海2022年这份极为不易、亮点突出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这一年,威海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制造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质效稳步攀升。

启动新一轮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工程。

成山集团、歌尔科技有望年内跨过营业收入百亿门槛。

全省首创实体化运行的“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中心。

新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205家。

威高血液净化实现我市“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

加快培育七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优势产业链。

联想、富士康等强链延链项目建成投产。

华菱光电、有研稀土入选工信部产业基础性再造和高质量发展专项。

新增省“雁阵形”集群2个、省特色产业集群1个。

迪尚集团、浦林成山、威达机械获评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

这一年,威海锚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年”目标任务,以招商引资的大突破催生大项目、促进大发展。

6月20日,威海与华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金额160亿元。

8月27日,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海底电缆生产基地项目签约。

8月30日,威高集团、通用技术中国医药、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联合签署“高端医疗装备产业战略合作备忘录”。

全年全市新签约项目325个,合同投资额同比增长35%。

预计实际使用外资11亿美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20家。

这一年,威海按照“1+6”项目清单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对810个市级重点项目平台化跟进、全过程服务。

莱荣高铁全线隧道贯通。

新机场建设推进顺利。

文登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发电。

乳山半岛南海上风电项目正式核准建设。

112个实施类省级重点项目、810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为127.9%、114%。

谋划储备“七网”重点项目298个、总投资5261.3亿元。

看见2022·代表委员声音

2022圆满收官,2023征程再启。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责任艰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牢固树立大抓经济工作的鲜明导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聚焦振兴实体经济,全力服务企业发展”摆在八项重点工作的首位,要求突出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对接省十强产业,做大做强七大产业集群,做精做细十条优势产业链,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市人大代表卢钊钧:“报告提出了打造碳纤维等特色产业园区的工作部署。碳纤维在我市已经有20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在全国有着先发优势,特别是在技术上和市场开发上,我们要力争保持这个优势,同时我们要做好产业链的上下游联动工作,强链延链补链,对下游应用产业特别是民用的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进行全面拓展。”

市人大代表房强:“报告强调要进一步打好政策‘组合拳’,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和力度。作为科技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将继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持续研发领先的杀手锏产品,实现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产品在激光智能制造、激光定向能装备等领域的批量化市场应用,推动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做到真正的‘专精特新’。”

科技创新是塑造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的关键,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也做了进一步谋划部署,2023年,威海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市政协委员赵玉璞:“报告中提出充分地利用高校的资源助力威海的高质量发展,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推进高质量发展,其实核心就是一个创新,在这方面我们威海是有优势的,通过高校的科技开发、人才培育,再跟企业的资金、市场一个有效地结合,可以产生强大的创新动力。”

市政协委员汤占胜:“围绕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持续推动‘1+4+N’创新平台体系扩容提质,聚焦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协同发展,深化开展‘双走进’活动和‘融链’行动,攻关更多关键共性卡脖子技术,撬动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市人大代表于玲玲:“报告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沃土’,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更应该主动担当作为,结合产业特色和发展方向,深入企业一线,问需求、听意见、送政策,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供给。”

来源:威海新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