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区: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平川区以乡村振兴为契机,通过土地流转,积极引进菊芋种植企业,在区内大规模种植菊芋,进一步拓宽产业富民发展新路子。

初冬时节,在水泉镇双岔村村集体菊芋种植园里,机声隆隆,村民们利用天晴的有利时机,你追我赶,弯腰、捡拾、装袋、外运,尽管天气多了一丝寒意,但现场采挖人员依旧忙得热火朝天,人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民尚翠莲告诉记者,自家的农活干完后参加村集体菊芋收挖,还能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

水泉镇牙沟水村村民尚翠莲说:“我们村上群里每天晚上通知捡洋姜,我闲了就过来捡,一天能挣一百五六,感觉挺划算的,当天就以现金方式结清了,觉得也挺好的。”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据了解,今年以来,水泉镇牙沟水村瞄准菊芋种植,按照“村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着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发展玉米、菊芋种植,按照“同耕、同种、同管”的生产模式,为周边农户提供灵活就业岗位30多个,带动30余户弱劳力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全村多元化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水泉镇牙沟水村村民陈国峰说:“今儿挺高兴的,和媳妇每人挣了180块钱。”

水泉镇牙沟水村党支部书记黄克良说:“今年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我村流转了234亩土地用于菊芋种植,从目前来看,每亩产量在两吨左右,按照合同收购价,菊芋种植将为我村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

复兴乡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瞄准”见效快、效益高的菊芋特色产业种植,通过资源入股、要素分红、订单农业、基地务工等形式,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复兴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李元龙说:“今年我们按照‘大农业、大生态、大效益’循环农业的绿色发展思路,紧抓产业发展,打造复兴乡菊芋产业园,现已覆盖李沟、川口、西川、上汉、汉口、甘涝等6个村,入园农户330户,集中连片种植菊芋4200亩,增加农民收入76万元。“

在甘肃利尔康生物有限公司厂区,满载菊芋的运输车一辆接一辆。全区今年种植的所有菊芋将全部运往这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经过纯化浓缩、降膜蒸发浓缩、喷雾干燥等工序,生产出来的菊粉系列产品从这里走向全国和国际市场。

甘肃利尔康生物有限公司原料部负责人石富介说:“去年累计收购菊芋是2000 多吨,今年预计20000吨左右。我们目前有平川区、景泰县、山丹县、天祝县、通渭县等种植基地。我们把这些基地的农户 、产业园及合作社连接在产业链条上,带动农户2000户,农业总产值可达7000万。”

平川区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发展,以“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为抓手,大力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依托龙头企业,通过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举措,在辐射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鼓了群众的“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