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快评 | 2022重新定义“企业韧性” | 封面天天见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这是2022年最后一篇商业快评。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三年。很快,我们就要度过这极不平凡的一年。

从商业世界的角度来说,一些行业经历了较强烈的动荡。比如房地产,比如平台经济。从年初到年末,来自商业领域的好消息基本上是凤毛棱角,坏消息倒是层出不穷,曾经资本的宠儿,吸引大量投资的互联网技术公司的停滞不前,到硅谷公司大量裁员。这不仅仅是因为疫情的影响,而是经济的周期性在作怪,新的秩序还没建立,但旧的秩序已经垂垂老矣。

过去,无论是企业还是市场,都把功能需求作为消费的核心驱动因素,但面对不确定的环境,以及全球滞胀带来的“高成本时代”,市场有关消费需求的传统认知或许已经改变了。

对于消费者而言,思考的更多的是:“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从而在生活方式和消费选择上重新排列优先级,从“想要”到“需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不是消费降级,反而是选择的升级。由此,能帮助消费者升级体验感及满足感或发展技能的产品就得到了市场的青睐。

在富达国际的一份报告数据就显示,在2011年到2020年十年间,明确表示会购买本土品牌而非国外品牌的中国消费者由15%增长至85%。日趋成熟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也很难为一些产品简单打上“本土”或者“地方”的标签,全球化下的本土化,其实就为很多企业找到了更多的机会和趋势,由此,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在卡塔尔世界杯上大放异彩。

在经历了很多次不可预料的停摆和困惑之后,在这一年的最后阶段,我们通过盘点也看到大部分企业以及企业家的乐观和信心,这种乐观是来自对中国经济继续持续向好的坚信;这种信心是来自中国政府大力、全力发展经济的政策基础。尽管历经市场沉浮,我们始终相信——创痛之后,信心与力量同等重要。

由此,我们看到了华为在自主技术创新上的不断迭代和突破、看到了以京东、阿里为代表的平台经济重归实体,重新认识商业价值与企业社会价值;看到了以蚂蚁金服、百度、腾讯这些互联网企业在ESG领域做出的探索与贡献……今年前八个月,中国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第一为日本)。在全球供应链受阻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中国制造的韧性。

在2023年,我们会将目光放到更多的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我们希望将这些企业如何通过塑造自身的韧性,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穿越经济周期,最终为全球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的故事串联起来,以期给更多的企业以及市场带来更多的借鉴和思考。

是的,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韧性与冲劲儿同等重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