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暧昧,到底是什么?

日期: 来源:青年文摘收集编辑:社长的小号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社长的小号

来源:社会学了没(ID:socialor)


当我们说起暧昧时,是回味还是遗憾?


当我们定义暧昧时,是喜欢还是冲动?


暧昧不曾畅游在诗词中,却用歌声的形式回荡在脑海里。


于是有了“望不穿这暧昧的眼,似是浓却仍然很淡”,“不靠近不走远不定义,像玩笑的暧昧”,“暧昧让人受尽委屈,找不到相爱的证据”。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暧昧,到底是什么?



不知不觉地发生


很多人会说,一段感情最美好的时候是当初的暧昧期,因为它的发生来源于最初的和最原始的吸引。


它可能是由一个眼神接触产生的外表吸引,也可能是一次畅快交谈后被学识或性格吸引,更可能是一次无意间亲密接触产生的化学反应。


那吸引是如何转变为暧昧的呢?


关键就在于互动。


美国社会学家米德在他的符号互动理论中指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不在于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世俗化的内容与功用,而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


简单来说,当两个人互相吸引时,互动行为的象征意义就会被进一步放大,且更倾向于以自己想要的方式来解释两者之间的行为。


我朋友小白曾经分享自己暗恋院草的经历:


两个人恰好在同一个课题组碰面,院草不经意间看了她一眼,她心里就乐开了花,觉得对方是在暗示某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男生发来一条问候的信息,小白却觉得对方并不只是出于礼貌,而是想借问候传达其他的情意。


两人聊了一个晚上微信,小白就以为对方肯定也喜欢她;而当对方一点消息也没有时,小白就会整夜地盯着手机,还给对方没有理她找借口。


当“吸引”在不断的互动中变为暧昧时,“以为”就是暧昧的“保鲜剂”。以为对方是在乎的,以为对方是喜欢的,以为对方也和自己一样是想要的……


久而久之,自己已经对两人之间的关系深信不疑,却忘记了这些其实都还是“自以为”,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图/摄图网


暧昧的实质,不外乎是有了恋爱的感觉,但还没有恋爱的关系。



看似理性的抉择


暧昧作为一般意义上恋爱关系的前奏,若发生的时间过长,就要考虑是否进入一段正式的关系,这就意味着抉择的来临。


研究显示,男女之间暧昧的周期一般不超过两个月。两个月后,暧昧通常会有三个结局:


一是挑明关系,成为正常的恋人;


二是默认身份,成为心照不宣的情人;


三是终止关系,成为路人。


与其说是三种结局,不如说只有两种,即成为恋人和没成为恋人。


为什么有些暧昧可以发展成恋人,有些则不能呢?


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这个理论说的是,一个理性行动者,会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作为自己的行动原则。


从理性人这个角度出发,暧昧关系的双方会在是否进一步成为恋人关系过程中综合考虑各个方面,从而作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抉择。


一是从情感角度出发,看两个人是不是足够喜欢。当暧昧双方都足够喜欢对方时,自然而然会成为恋人,而只有不够喜欢的,才有可能想要保持暧昧的关系。


在贴吧曾看到过一位网友的分享:


她不记得他们之间是怎么开始的,她只知道,在课间的时候,他会突然站到她面前说几句不咸不淡的话;当她要去面试兼职时,他会陪她一起走过那条校门口长长的路;当有新电影上映时,他会找借口约她一起去看电影,她全程笑得很开心;当她要回家时,他把她送到了车站。


在那时的她看来,他是喜欢自己的,而且应该很喜欢,只不过是不擅长表达感情罢了。


然而事实是,即使他卡在零点给她发“生日快乐”的短信,即使他们经常聊天,他始终没有跟她告白。


这个女孩终于明白,对方可以跟很多人同时聊天,但只会跟足够喜欢的那个人告白,只是那个人不是她而已。


图/摄图网


如果说喜欢或不喜欢一个人很明显,那么,够不够喜欢一个人其实也很明显。足够喜欢一个人,不会让对方猜暧昧与喜欢之间的关系,不会让对方患得患失,也不会选择继续这种若有若无的关系。


其次,则是从价值角度出发,看看对方是不是足够有用。有些暧昧关系虽然也包含喜欢的成分,但更多的可能是“有用”,而只有足够有用的,才可能转化为恋人关系。


当我们把“是否有用”作为选择和评判标准时,就很容易想到“势利”或“物质”这种带有贬义的词语,但事实上,“有用”并不仅仅局限于资源的可利用,还包括心理的安慰、价值的引导等方面。


在电影《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中,失恋后的女主格雷塔遇到了同样处于人生低谷的音乐制作人丹。格雷塔虽然喜欢音乐,并在音乐创作上有极大天赋,但对于真正做音乐仍不自信,丹给了格雷塔极大的鼓励,并利用自己的一切资源为她录制了歌曲。丹的所作所为不仅抚平了格雷塔所受的情伤,还让她认识到并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虽然最后故事的结尾,丹选择了与前妻复合,但是格雷塔在丹与前男友中,选择的是丹。


图/摄图网


寻找“有用”的人是理性教会我们应该做的抉择,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总是可以如此理性,甚至需要在一些过度感性带来的创伤之后,才学会了保护自己,选择了理性。


可是,也不要忘记把握“理性”的度,毕竟从暧昧到情侣,需要的仅仅是几个字。



无疾而终的消亡


为什么当一段暧昧关系无法正常“转正”时,这段关系就会走向消亡呢?


对于用力喜欢过的人来说,“恋人”或“路人”只能二选一。


一转眼,小白和院草的故事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小白已经嫁人,院草也娶了别人。


小白曾说:“他应该是我第一个真正喜欢的人,我那时候真的很喜欢他,也许我当初再主动点,结果就不一样了。这些年,虽然我跟他没有联系,但是一直关注他的消息,可即使这样,我连看到他的朋友圈状态点赞都做不到。”


有些“暧昧”的最后,因为当初的“模样”太美,不忍破坏,只能选择远离,虽然心里不是“路人”,但行为却只能更甚“路人”。


对于本来就只是试一试的人来说,“路人”那么多,多一个也无妨。


《老友记》中的情场高手乔伊,在不同的“暧昧”场景切换,咖啡馆、餐厅、片场甚至大街上,“暧昧”总是会在各种地方上演。于是,这些暧昧关系在试一试中开始,也在试一试中结束,即使后面再次碰见,他也只是觉得有点熟悉。


图/摄图网


罗曼·罗兰曾说,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没有办法告诉别人的,而有些事情是,你即使告诉了别人,也会马上后悔的。


“暧昧”亦一样,有的暧昧不能告诉别人,有的暧昧不必告诉别人,而有的暧昧告诉了别人就会后悔,所以,才总是无人知晓。


但我想说,无人知晓不代表不曾发生。愉悦或激动、悲伤或不安,这些极致的感情都可能是由一段暧昧关系所引起,在一个人或两个人的世界上演得轰轰烈烈,简单而纯粹,像“阳光下的泡沫”。


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既要享受“泡沫”的美,也要认识到“泡沫”终究会一触即破的现实。



来源:社会学了没(ID:socialor),一个有趣、专业、接地气的泛社会兴趣社区,让你更多元理解社会,判断社会趋势,更好认识自我,促进认知升级。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

相关阅读

  • 婚姻下半场,拼的是“钝感力”

  •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亚楠朗读音频来源 | 有书ID:youshucc作家渡边淳一说:“在夫妻双方相互容忍的背后,是出色的钝感力,一直在支持和守护着他们。”能够让一段亲密关系长久维
  • 让一个人停止抱怨,只需2个字

  • 这是粥左罗的第 3268 期分享作者 l 黎响编辑 l 张罐子 陈沉沉 锁骨养鲸鱼来源 l 武志红(ID:wzhxlx)分享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点击预约直播如显示已结束,点开预约下一场有时候
  • 竟利用“315维权”骗钱,十堰一女子被骗6万

  •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王逸雯 通讯员 鲍娓娓)冒充教育培训机构退费的骗局屡见不鲜,在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之际,骗子升级诈骗套路,将受害人诱骗进所谓的维权群里,下载
  • 紧急提醒!东营一女子已被骗!

  • “教育培训机构”来短信 主动给你退学费竟然有这样的“好事”?你心动了吗?小心!你可能遇上了“清退学费”骗局!都⦁来看看机构退费骗局案例近日,东营赵女士收到一个短信,短信内容
  • 如果没有相等的爱,就让我爱得多一些吧

  • 熟悉我的读者知道,我极少写情感类的文章,尤其是两性情感。我自认为不是直男,有细腻的感觉,有浪漫的细胞。但是我写职场、写成长、写金融理财、写社会热点,却唯独不敢写男女情感。
  • 警惕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1、凡是接到自称是快递公司、客服的电话都要提高警惕,一定要先到正规网站核实交易信息,或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官方电话核实。2、凡是以任何理由要求转账或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暧昧,到底是什么?

  •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作者:社长的小号来源:社会学了没(ID:socialor)当我们说起暧昧时,是回
  • 微信必备的9个公众号,值得收藏

  • 图/摄图网如今在这个信息高度过剩的时代,一个小小的手机屏幕承载那么多的app,推送消息响个不停,我们既期待,又害怕。每天处在碎片化的环境中,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
  • “未来之城”见雏形,雄安的科技有多强?

  • (END)亿欧智库发布《2022中国碳金融市场研究报告》,基于中国提出的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背景,报告通过梳理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讨论各碳交易
  • AIGC如何改变Web3的未来?

  • “AIGC在Web3中的场景和用例。”作者 | 番摊123AIGC作为继PGC,UGC之后全新的内容生产方式,眼下的火热在全球范围内有目共睹,从文字到图片再到将来的视频,AI生产的内容和视觉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