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城市新农人 返乡寻稻香 | 图集

日期: 来源:封面新闻收集编辑:封面新闻

在家中,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地里,她是承包了近500亩土地的新农人。

7年前,陈燕红回到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老家,成为一名种粮户。今年立春过后,当土地从隆冬中苏醒,陈燕红的工作季又开始了。陈燕红今年第一次尝试用机器育秧。撒种、浇水、出盘……机器装满一个秧盘用时约20秒,6位工人一条流水线,一天可以植入1300斤种子进秧盘。

作为四川省优质水稻主产区之一,太和镇是“天府粮仓”示范区核心样板区。今年3月,按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规划,一条约300米长、2.5米宽的路,计划修进陈燕红的承包地,以保障农机器具直接进入周边300多亩农田。因为修路,原来育秧的地要重新找。同时,新修的路到田里还隔着一条半米宽的小沟渠,因此她想再加三根涵管,让农机能够直接开到田里。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这些问题都被一一解决。随着四川省全面启动的“天府良田”建设8年攻坚提质行动,整个太和镇的2.8万亩高标准农田在今年都会提档升级。

平田、灌水、插秧,陈燕红和自己的祖辈一样,在土地上辛勤耕耘。千千万万个陈燕红一样的农人们,正种下丰收的希望。

2024年3月19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陈燕红第一次尝试机器育秧,每一个步骤她都密切关注。

2024年3月21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陈燕红查看育秧中的秧盘。

2024年3月21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陈燕红和施工人员商量农田改造中涵管的安装方案。

2024年3月22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陈燕红和村民一起在育秧田里铺设地膜。

2024年3月22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陈燕红在地里劳作。因为皮肤对阳光过敏,她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2024年4月23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陈燕红和村民一起搬运育好的秧苗。

2024年5月14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陈燕红在承包地里看着绿油油的秧苗,过几个月这里将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封面新闻记者杨涛 杜江茜 梁家旗 李佳雨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 生活札记 | 春日读读苏东坡

  • 春日读读苏东坡□胡德强  入夜,春雨敲窗,告诉我:春天来了。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呢?我的答案是:读读苏东坡。  苏东坡乃北宋大文豪,其诗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厚。尤其是他笔下的
  • 有风来丨古人植树那些事

  • 潮新闻 记者 李娇俨春天来了。又到了该植树的日子。3月12日,是我国第46个“植树节”。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植树在我国古代有着悠久的传统。古人植树为林,截木为材,盖房子,做家具,

热门文章

  • 乡村振兴开创“邹平路径”

  • 邹平市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挖农业农村发展潜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业农村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取

最新文章

  • 城市新农人 返乡寻稻香 | 图集

  • 在家中,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地里,她是承包了近500亩土地的新农人。7年前,陈燕红回到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老家,成为一名种粮户。今年立春过后,当土地从隆冬中苏醒,陈燕红的工
  • 90后小伙进村入户为老人“义剪”

  • “爷爷奶奶,要不要剪个头发?免费的。”20日下午3点左右,在东阳江镇岭下施村,周孝平提着理发工具箱和折叠凳,走村入户开启了当天的第二场“义剪”服务。当天上午,他已在虎鹿镇燕山
  • 大湾区首个大规模全液冷智算中心完工

  • 5月22日,位于广东韶关市浈江区的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数据中心项目正式完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数据中心项目是大湾区首个大规模的全液冷智算中心,是国家“东数西算”在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