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重磅!成都出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

日期: 来源:四川观察收集编辑:四川观察

开局起步之年,跨越两万亿新台阶的成都市,向高质量发展目标阔步前行。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入推动产业建圈强链,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成都再次出台重要政策措施。

近日,《成都市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正式印发。《政策措施》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精准配置资源要素”“全力做优服务保障”三个部分十条实实在在的具体措施,为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政策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十条具体措施中,就有8条涉及资金支持,奖励及补贴金额从10万至2000万不等,这场政策“及时雨”的“含金量”十足。

《政策措施》的着力点——

聚焦产业建圈强链 对标高质量发展精准施策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城市兴。成都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做到“九个有力有效、三个特别注重”。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动产业建圈强链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实体经济是产业的“脊梁”,企业是实体经济的“细胞”,引优育强企业主体,成都再以政策的“及时雨”及时、准确润泽市场主体,加快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高飞”的发展格局。

“拥有一个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城市,即拥有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地盘’和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政策具体发力方向、办法措施、支持力度等方面,《政策措施》既有对现行政策的优化调整,也有学习先进的创新做法。

在对《政策措施》的解读中,市发改委总经济师陈健提到,新政有三个方面主要考虑。

首先,注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要求,着眼以城市主导产业提质带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

其次,注重前后政策有机衔接,顺应经济发展新形势,与“稳增长40条”等政策错位发力,突出保障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素。

最后,注重突出问题导向,针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所需要的高能级“链主”企业引育,创新型企业集群打造,科技、金融、人才等产业生态构建,匹配重点专项政策,破解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

《政策措施》的“实在”——

破痛点解难点 支持市场主体“强起来”

重大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动能。前期,成都市先后出台了助企健康发展30条、稳增长40条、纾困10条等政策措施,力主解决特殊时期市场主体“活下来”的问题。《政策措施》贯彻中央最新要求,突出保障高质量发展所需的要素和政策,着力支持市场主体“强起来”。

其中,支持“链主”企业四链融合发展,通过“链长”月调度、“一事一议”等方式,支持打造一批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的高能级“链主”。支持创新型企业集群式发展,围绕“链主”企业创新协同、生产配套等,梯度打造“上规、上榜、上市”创新型企业集群,对先进区(市)县进行激励支持。支持推动“链主+配套”协同发展,增强产业链韧性和集群创新能力。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是《政策措施》要破解的要点。针对创新型企业集群不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偏弱等问题,《政策措施》突出重点“力度十足”,匹配政策“指向明确”。在“精准配置资源要素”部分,明确提出发挥科创平台强链聚链功能,设立成果转化基金,推动重大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支持培育技术转移机构、技术经纪人;强化重点产业资源能源保障,回应企业电力安全可靠供应需求,大力实施“蓉耀工程”,增强极端情况下电网安全韧性。降低“工业上楼”、投资强度达标的项目用地成本。顺应商业地产综合运营、专业运营趋势,允许商业用地自持比例部分整体转让。

增强人才供给支撑圈链升级,突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将人才评审权赋予“链主”企业。支持市内高校及职业(技工)院校聚焦重点产业链新开设学科(专业),精准化、专业化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财金互动赋能重点圈链发展,支持市级产业基金聚焦产业链组建专业化子基金,优化基金评价体系和尽职免责机制,差异化设置风险容忍度。针对企业上市前资金不足问题,分阶段给予后备上市企业支持;支持数字经济赋能圈链提质,落实数实融合要求,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采取“揭榜挂帅”方式支持企业开展重大示范。

《政策措施》的“真金白银”——

有奖有补 金额最高达2000万

记者梳理《政策措施》发现,在抛出精准“滴灌”的一揽子“及时雨”政策的同时,金额颇高的各项奖励及补贴频频出现,实实在在为企业减负纾困,真真切切提振市场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鼓励科创平台开放共享,面向产业链开放共享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将检验检测、高性能算力等服务纳入科技创新券支持范围,给予平台每年最高100万元奖励,对购买服务的企业给予每年最高10万元补贴。支持平台取得的科技成果向产业链转移转化,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对新引进或新认定的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支持“链主”企业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验基地,给予20万元支持。

强化重点产业能源资源保障。集约节约精准项目供地,支持重点产业链上的先进制造业“工业上楼”项目,投资强度达到产业园区规定的,经市级工业主管部门同意后,可按不低于我市工业用地出让指导价的70%确定土地出让起始价。

增强人才供给支撑圈链升级。实施“产业建圈强链人才计划”,“链主”企业可直接推荐人才入选,按规定给予入选人才资金资助、人才安居、子女入园入学、交流培训等综合支持。强化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市内高校及职业(技工)院校聚焦重点产业链新开设学科(专业)的,给予最高2000万元补贴,与“链主”企业、重点配套企业合作设立产业学院等进行人才培养的,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

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基金服务体系,设立成都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开展“投新、投早、投小、投硬”;组建专业化子基金,可适当放宽出资期限、杠杆要求,建立超额收益分档让利机制并滚动投资。针对企业上市前资金不足问题,分阶段给予后备上市企业支持。支持我市已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再融资,按融资净额中投入成都市的5‰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对市级示范平台按照项目投资额的15%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对获评国家级双跨平台的给予500万元奖励;鼓励中小企业将核心业务和生产设备向云上迁移,按照上云星级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采取“揭榜挂帅”方式支持企业开展重大示范,按照项目投资额的15%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对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获评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的企业,给予300万元奖励。

《政策措施》支持提升供应链安全稳定性,向市场进一步传递信心。对建设协同性强、辐射力广、发展优势大的供应链平台的企业,按实际投入的30%给予最高300万元补助。支持构建“0—100万”各类应用场景,着眼让城市成为企业发展平台,支持国企运用平台资源,设立成都企业和产品形象展示窗口,经重点产业链牵头部门认定的优秀场景,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破解首台套、首版次、首批次推广难题,支持建立采购创新产品“合格免责”机制。

产业园区也是《政策措施》关注的方向。打造一体化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按产业园区年度投资额的10%给予最高500万元一次性补助,对评定为市级智慧园区的给予最高300万元一次性奖励。鼓励产业园区开展第三方减污降碳环境综合治理,对符合要求的,按照年度合同金额的5%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打造一批绿色低碳示范园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省级绿色园区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

相关阅读

  • 谷城庙滩镇万寿桥村:散养山羊 共奔富路

  •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周龙 陈敬师)万寿桥村位于谷城县庙滩镇西北7公里处,域内山林资源丰富。2021年,襄阳市残联驻村工作队针对村里实际情况,联合村两委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养殖
  • 厂区未建 已迎来上亿订单“开门红”

  • “春节后,我们接到了2023年第一笔上亿订单!”承德市德德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德公司)总经理白小雨表示,“一共一万五千余吨羊油,可直供川渝地区制作火锅底料。”白小雨是在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事关你的钱袋子!个税汇算今年有这些变化

  •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公告,2022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办理时间为2023年3月1日至6月30日。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公告》有这些变化:在“可享受的税前扣除”部分,增加了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