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成都定下发展目标: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

日期: 来源:封面新闻收集编辑: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2月21日,成都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到2027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国重要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西部金融中心加快建设,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其中,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和7%以上。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


扩大内需 推动消费强劲复苏

要实现预期目标,成都已作出部署,首要就是提振信心激发活力,加快促进经济运行全面回升。2023年,成都坚持稳中求进,将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力跑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推动消费强劲复苏。差异化打造春熙路、交子公园、蓉北、西博城等核心商圈,新引进首店500家以上,打造示范性和特色消费场景16个。办好糖酒会等促消费活动,鼓励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

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围绕“六个一批”高质量抓项目、抓高质量项目,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挂图作战实施重点项目900个以上、完成投资3500亿元以上。实施建圈强链招商引智“百日攻坚”行动,全年落地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380个。

促进外资外贸提质。开展“千团万企出海招商引智”行动,创新仓单融资、订单融资等金融产品,一般贸易占比提高至25%。

关键词:成渝双圈


共建1小时通勤圈

如何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成都提出,要主动在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找定位、作贡献,不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成渝极核城市带动作用。

引领带动建强“都市圈”。2023年,成都将加快建设成资S3线和成眉S5线,开工建设成德S11线,加速推进宝成铁路公交化改造,加快建设天眉乐等6条高速公路,共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高快速路为支撑的“1小时通勤圈”。

联动联建打造“经济圈”。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成渝铁路扩能改造、成渝高速公路扩容等项目建设,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关键词:建圈强链


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

2023年,成都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打造产业发展新的“四梁八柱”。

全力建设制造强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9.5%,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加快培育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前瞻布局元宇宙、类脑智能、量子计算等新领域新赛道。

提升发展数字经济。主动服务“东数西算”战略,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发展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分别提升至1000亿元、700亿元。

关键词:科技创新


开工建设电磁驱动聚变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报告提出,成都2023年要在更大范围加快汇聚高端创新要素,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城市发展。

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支持在蓉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建设,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推动成都大学高水平发展。实施“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工程和普通高中扩容提质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所,增加学位8万个。

建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高水平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全力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开工建设电磁驱动聚变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运行成都科创生态岛、成都科学馆,支持办好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

关键词:三个做优做强


开工建设项目200个以上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成都将聚焦深化“三个做优做强”,加快建设重点片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

强化项目集群建设。深入实施重点片区项目集群攻坚大会战,开工建设项目200个以上。做好未来医学城项目要素保障,推动太平寺现代都市工业谷等13个片区加快项目开工建设、淮州绿谷等6个片区加快项目竣工投用、都江堰国际旅游目的地等4个片区持续提升能级。

关键词:绿色低碳


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到2600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都将聚焦“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加快生产生活方式转型。2023年成都要新增绿色工厂25家,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达到2600亿元。开通试运营地铁19号线二期,新建充电桩6万个、充(换)电站500座,推广新能源汽车10万辆以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推进近零碳社区试点建设。

创新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开展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开发龙泉山林草碳汇项目,扩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试点范围。深化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等市场化交易,推动设立西部生态产品交易中心。

关键词:改革开放


国际班列开行4700列以上

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成都将聚焦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加快构筑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做强空港陆港枢纽。2023年,成都要加快恢复国际(地区)定期直飞航线、新增5条以上,航空货邮吞吐量在全国城市排位稳步上升。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工程建设,建好“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国际班列开行4700列以上。

建强开放合作平台。深化中国(四川)东盟自由贸易中心、中日(成都)开放合作示范项目建设,增强中国—欧洲中心发展能级,提升国别合作园区共建层次,高水平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高标准办好成都大运会

以文塑城、润城化人。2023年,成都将聚焦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加快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建设天府文化公园,办好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加快建设川剧艺术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改造提升46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000场以上、群众性文化活动10万场以上。

举全市之力高标准办好成都大运会。坚持简约、安全、精彩,突出国际表达、中国风格、巴蜀特色和青春风采,做好赛前筹备、赛中组织和赛后利用,精心组织开闭幕式、倒计时、火炬传递等重大活动,展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幸福成都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以上

如何让市民生活更幸福?2023年,成都将聚焦提质打造幸福成都,加快建好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和年度民生实事,让市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深化健康成都建设。启动建设市中心医院、市脑科学医院等27个医疗卫生重大项目,打造10个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支持公立医院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施重点群体就业促进专项行动,以更大力度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以上,吸纳7万名高校毕业生来蓉留蓉就业创业。

构建全龄友好社会。新增普惠养老床位2000张、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90%以上。新增备案托育机构80家以上,每千人口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67个。

关键词:智慧蓉城


提高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聚焦智慧蓉城牵引带动,加快提高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以高效能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健全城市现代治理体系,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完善智慧治理体系。加快建设“蓉政通”平台,聚焦养老、医疗、安全、交通等市民关心关切领域新打造应用场景20个。建设“线上帮办”系统,推出“秒批秒办”事项100个以上、“零材料办”事项50个以上,“天府市民云”新集成便民服务65项以上。

相关阅读

  • 上饶东枢纽互通项目:擂响复工复产“开春战鼓”

  • 不负春光好时景,砥砺奋进勇争先。近日,由安徽路桥承建的上饶东枢纽互通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工程车辆穿梭不断,吊机紧张作业,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项目参建人员用饱
  • 餐馆擅用大运会赛事口号“蹭热点” 被罚五千元

  • 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举办在即,眼看大运会的热点频频上升,有些商家也想就这热度“搭顺风车”。近日,成都武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就对浆洗街道一“
  • 近期经济运行亮点 | 湖南精准施策推动产业发展

  • 2022年,湖南省聚焦实体、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产业动能。“十大产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实施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岳阳己内酰胺项目基本建成
  • 高科技助力建筑零碳排放

  • 作为北京市第一批“零碳建筑”示范工程,由中建一局三公司北京分公司承建的中建学府印悦项目进展顺利,为房山区打造产学研一体化重点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据介绍,该项目为房山区
  • 这类预售商品房“交房即交证”

  • 记者从21日召开的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省各市州本级自2022年7月1日起,县市区自12月31日起,所有城镇规划范围内新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预售商品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衍生品热销 国产电影开挖IP价值

  • 编者按:最近,《流浪地球2》衍生品广受追捧,验证了“电影+衍生品”模式已经具备本土化土壤。随着消费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以IP授权为核心,进行跨领域、跨平台衍生的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