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室温超导新成果或已光速证伪

日期: 来源:返朴收集编辑:董唯元、陆超



星标,才能不错过每日推送!方法见文末动图


在短短几天时间里,中国三个团队陆续发表相关实验结果,无一例外地给出了否定的结论。







撰文 董唯元、陆超

上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Ranga Dias教授在会议上爆出实现室温超导大新闻后(参见《再度刷屏的“室温超导”靠谱不?不日见分晓》),专业人士几乎都持谨慎观望甚至深表怀疑的态度。


次日,当Nature在线发表Dias的论文后,立即有人对其实验数据提出了质疑,认为原始数据(下图左)根本不支持判定样品实现了超导电性,而论文中采用的电阻数据(下图右)是依靠不合理地剔除了所谓“220 K以下环境背景因素”的曲线才得到的“超导相变”。当然还有直流磁化率和交流磁化率的数据,也是采用了此前该团队在Nature被撤稿论文的相同处理方法——扣除了一个奇怪的背景,而且这个背景在相同样品的不同测量下还差异极大。至于晶体结构、具体组分、颜色变化等因素,也是总让人感觉有一些“不合常规”。特别是颜色上,从蓝色,加压后超导变成粉色,再加压又变成红色,这些在高临界温度超导材料中是很少见的,一般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都是清一色的黑色,甚至可以是黑得发亮。



不过,这种博客上的讨论毕竟无法直接推翻论文。幸好Ranga Dias教授所走的路线,是非常传统且经典的BCS理论,如果知道材料的准确结构的话,理论上可以清楚预言材料的临界温度,这是一个被研究得相对比较成熟的领域。再者,Dias公布的实验条件根本不苛刻,1GPa的压力如今在普通的超导研究实验室都能轻松实现,通过真刀真枪的实验进行验证并不是很难的事。果然,在论文发表后短短几天时间里,中国有几个团队都陆续发表了相关实验结果,无一例外地给出了否定的结论。

其中,南京大学的闻海虎教授和他的团队直截了当地重复了Ranga Dias的材料配方和实验路径,成功获得了氮掺杂氢化镥(LuH2±xNy)材料,将其置于1GPa~6GPa的压强环境下,确实在300 K左右的温度条件下看到了一些电阻数据的变化,但看起来应该是材料结构的变化,也许可以认定为是一种相变,绝不是超导相变。但是所有压力下,在10 K~320 K的温度范围内都没有出现任何超导的迹象。甚至从低于100K的变化趋势来看,6 GPa压强以下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超导!所以Ranga Dias所宣称的1GPa压强就能实现LuH2±xNy室温超导,肯定是有很大问题的。要么实验条件要更加苛刻,要么是数据解读有明显错误。

闻海虎3月15日于arXiv上公布的文章题目及其摘要

其次,中科院物理所的程金光研究员团队更关注Ranga Dias所展示的样品所显示出的与众不同的颜色,通过实验重现了深蓝色的氢化镥在约2.2 GPa时变成粉红色,在约4 GPa时又变成亮红色。这与Ranga Dias团队所发表的实验结果非常类似,也说明Ranga Dias团队确实采用的是氢化镥材料,也在高压下发生了颜色变化。然而程教授将这种材料一直加压到7.7GPa,温度一直降低到1.5K,仍然没有看到丝毫超导的迹象。当然,程金光团队的工作并没有掺杂氮,只看到颜色变化,没有看到超导,严格来说也不能算是对Dias等人工作的完整验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闻海虎教授团队的工作,并没有看到材料颜色在高压下的变化。所以,Dias团队的工作里,材料颜色变化和所谓“室温超导”到底有没有直接联系,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程金光3月12日于arXiv上公布的文章题目及其摘要

其实,关于镥氢化物材料,估计国内外有许多团队在Dias之前就开始研究了。毕竟,稀土氢化物在高压高温下合成、更高压力下就超导的这个事儿,自从2019年就有明确路线了。何况这三四年来,科学们早已发现多个稀土氢化物超导体,甚至是碱土金属氢化物超导,只不过超导温度有高有低而已。Lu是La系稀土金属的最后一个,想必有不少研究团队都试过,只是未见正式报道而已。

早在3月9日,中科院物理所的靳常青研究员团队,就率先贴出了他们自己在这方面的工作。原来,镥氢化物确实是一种超导材料,只不过它无法在只有几GPa的压强下就实现,更不要说室温超导了。靳常青教授的实验结果显示,在218 GPa的压强下,氢化镥的超导转变温度是71 K,如果压强降低到181 GPa的话,转变温度会降低到65 K。需要提醒的是,靳常青团队发现的镥氢化物超导体,分子式是Lu4H23,“含氢量”要远大于Dias团队公布的LuH3-xNy,或许,这才是镥氢化物超导材料的真实情况。

靳常青3月9日于arXiv上公布的文章题目及其摘要

截至发稿,尚未发现有国际实验团队公布对Dias实验的重复结果。但闻海虎等三位中国科学家的上述工作已基本证伪了所谓的“室温超导”。

轰动全球物理界的大新闻,终于再次没能经受住同行的“拷验”,可谓是科研需认真,论断需谨慎。最后,引用中科院物理所罗会仟研究员点评的一句话:“上一次‘C-S-H室温超导’存活了712天后被Nature编辑部强制撤稿,这一次‘Lu-H-N近常压室温超导’仅仅存活9天就基本上被证伪了,说明科学界对‘室温超导’的求证能力在迅速提升。未来不管是谁,要想宣布‘室温超导’这样的大新闻,一定会更加慎重。总之,室温超导希望之光还在,但前途依旧充满曲折。”

本文受科普中国·星空计划项目扶持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相关阅读

1  再度刷屏的“室温超导”靠谱不?不日见分晓

2  疑点尚存的室温超导万一为真,就能点燃科技革命吗?

3  物理学界“三月疯”:跨越种族的热爱、合作与友谊

4  超高压下首次实现室温超导——中国团队理论预言富氢材料

5  超导研究的历史与挑战:曾经辉煌,今路在何方?


近期推荐

1  再度刷屏的“室温超导”靠谱不?不日见分晓

2  俄美两位同龄天才,影响了20世纪数学

3  一次数学比赛,诞生了数学上至关重要的概念

4  一对“冤家”同台领奖——还是诺贝尔奖呢

5  增量式科学时代:论文数量狂飙增长,真正创新却日渐稀缺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找不到《返朴》了?快加星标!!



长按下方图片关注「返朴」,查看更多历史文章

微信实行乱序推送,常点“在看”,可防失联

相关阅读

  • 二维材料物理研究进展导读|2023年1月

  • 非线性霍尔效应WTe2中受电场调控的贝里曲率偶极子贝里曲率偶极子在各类非线性量子现象中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要实现非零贝里曲率偶极子,就对输运平面的对称性有要求,最大
  • 助推赋“能”,节电先行

  • 2021年和2022年的第四季度,华东理工大学一大创团队在上海开展了基于大样本问卷与实地实验的公众节电行为机制研究。图1 团队成员在梅陇五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用电需求
  • 你的团队健康吗?如何打造一支健康的团队?

  • 编者按:事业总是失败,员工没有激情,效率上不去,很有可能是你的团队出了问题,这说明你需要对团队进行健康监测。Atlassian 的总裁 Jay Simons 在文中分享了一些判断团队是否健康的
  • 刷新武汉大学历史记录!!!

  • 今日,湖北省举行科技创新大会,会上颁发了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武汉大学获奖励56项(人)。其中,舒红兵院士获突出贡献奖;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一等奖13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5
  • 今天,这群硬核武大人太惊艳了!

  • 今日,湖北省举行科技创新大会,会上颁发了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武汉大学获奖励56项(人)。其中,舒红兵院士获突出贡献奖;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一等奖13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5
  • 复盘 Sr2RuO4 超导物理之像

  • 在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的各个分支中,量子材料关注的可能是能标最小的分支,至少为其中之一。这层意思,用大白话说,就是量子材料关注的物理过程都是低能标 (small energy scale)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室温超导新成果或已光速证伪

  • 加星标,才能不错过每日推送!方法见文末动图在短短几天时间里,中国三个团队陆续发表相关实验结果,无一例外地给出了否定的结论。撰文 | 董唯元、陆超上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Ran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