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厦大21级博士生一作发21篇SCI引热议,有人质疑​“灌水”,有人却表示…

日期: 来源:结构分析表征收集编辑:

“她参与发表中英文论文58篇,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一作发表SCI论文21篇,其中医学领域TOP期刊7篇。”

近期,一篇厦门大学刊发的文章在知乎上引起了热议。


起因是厦大在公众号上刊发了一篇文章《参与构建“厦大模型”,发表SCI论文21篇,“对她而言好像没有什么难题”》,文章介绍了一位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小姐姐。
据文章介绍,小佳协助撰写全国21个省份,疫情研判报告200余份,所在团队多次收到国务院等发来的感谢信。
参与发表中英文论文58篇,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一作发表SCI论文21篇,其中医学领域TOP期刊7篇。
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去年再一次获得国家奖学金。

图源:厦门大学


发过SCI的同学们都知道,有时候整个博士期间,也就只能拥有1-3篇SCI,而小佳作为2021级的博士生,至今居然刊发了21篇SCI,这不同寻常的数量也迅速吸引了大家眼球。
有人质疑按照这种发文速度,所发文章难免有“灌水”的嫌疑。

图源:知乎


比如多篇文章互相引用核心论点、方法学基本相同只是换研究对象、论文结构组成流程化等。

图源:知乎


但也有人认为,只要不涉及学术不端,再“水”的文章,也是人家付出辛苦实打实写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这种写作能力,再水的文章也是文章,不一定非要求每篇文章都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图源:知乎



热议与质疑并存,这样的例子并非首次

其实在医学领域,因为发SCI数量太多而登上知乎热榜的硕博生,小佳并非首位。

去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一位名叫梁恒瑞的“学霸”专业型硕士就因其丰硕的学术成果,引发关注。

据报道,他在硕士期间共参与发表SCI论文84篇,其中第一作者(含并列)发表SCI论文39篇,共计影响因子184分,发表大于10分的SCI论文6篇,参编非插管胸外科手术国际专家共识3项。


梁恒瑞


在当时,梁恒瑞也是登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有部分网友开始质疑其是否因为有“背景”才能达到此等高度。



对此,梁恒瑞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回应称,“关于我的所有资料网上都可以查到,包括论文、具体内容、研究质量、成长经历、如何开始、如何发展。我也在多处做过公开演讲,以及面向全球会议的英文演讲,家庭背景很一般,感兴趣的话,均可自行查证。”

同时,梁恒瑞也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的文章有所谓的“灌水文”,但自己在科研方面也是认真有点实力的,虽然有灌水但绝无学术不端。

“关于网友的一些质疑,包括有无造假(随便查,科研诚信第一位),有无靠爹(没有,普通家庭),有无靠导师(当然有),有无灌水(起步时灌了五六篇meta),有无好好轮科(比较认真)。”



在此种回应下,对于此事的一种争议型观点也渐渐映入大众眼帘:发文章一定要有实际科学意义吗?单纯为了科研之路更好走而追求文章的数量,是否也可以?

大家还记不记得徐州工程学院的本科生万仲禹连发10篇SCI、全奖直博香港城市大学的消息冲上热搜的事?



当时,也是有网友质疑他的文章“灌水严重”,对此,万同学却看得更为坦荡:他表示“我个人也愿意承认自己10篇论文的整体水平很低,有「灌水」的嫌疑”,但作为二本学生,我没有985/211的条件,但这不代表我没有梦想,没有权利去追求科学的真理。


虽然这些文章不算是真正hard core的成果,但也是自己实实在在写的,为了能继续做科研而努力的结果。

也正是因此,有不少人表示:

“即便存在灌水嫌疑,这位同学也比一般的本科生强的多,甚至比很多硕士生都强,起码他具备写论文的基础能力,至于科研工作的意义更应该由内行人来发声”

发论文究竟是应该更看重质量还是数量?这个问题或许没有标准答案。我们不应该去宣扬这种狂发论文的做法,但同时,或许也得平常心的看待,允许这种做法的存在。

当然,这一切的大前提,是建立在没有触碰到学术不端的红线上。

来源:厦门大学公众号、知乎、澎湃新闻、微博等


相关阅读

  • 《社会科学动态》2023年开设栏目与征稿启事

  • 扩展阅读:本刊诚请相关理论工作者、改革与管理实践者和一直关心、帮助本刊的广大读者不吝赐稿,一经采用,从优付酬。  本刊主要栏目有:本刊述评、高层论坛、政策解读、理论研讨
  • 《中国机构编制》2023年选题方向参考

  • 扩展阅读:本刊诚请相关理论工作者、改革与管理实践者和一直关心、帮助本刊的广大读者不吝赐稿,一经采用,从优付酬。  本刊主要栏目有:本刊述评、高层论坛、政策解读、理论研讨
  • 广州4区积分入学最新消息!

  • 家长们注意啦!2023年广州多区积分入学工作正在开展中为了孩子的教育你们可千万别错过时间哦!白云区、荔湾区从化区、南沙区最新消息赶紧看看↓关于2023年白云区来穗人员随迁子
  • NML文章集锦 | 摩擦/热敏/湿度传感器(6篇文章)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一、专辑介绍传感器是一种能检测并将被测量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的检测装置,具有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
  • SCMs文章合辑|ORR

  • 本文精选了Science China Materials近期发表的ORR领域的代表性成果,介绍给读者。敬请关注!Research progress of Fe-N-C catalysts for the
    electrocatalytic oxygen reductio
  • 礼乐山东|为润心工程实施贡献文化馆力量

  • 3月14日,2023年山东省十六市文化馆馆长培训班在烟台市开班。为期3天的培训活动,既有国家级专家的授课、省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安排部署,又有实地参观,以及同行业负责人的交流。培
  • 查获高光粉饼800盒

  • 3月9日,南京禄口机场海关关员在对入境航班进行监管时,发现一名旅客随身携带行李的X光机过机图像异常。经开箱查验,发现旅客超量携带某品牌高光粉饼,共计800盒。目前,海关已将查获
  • 脆嫩软糯汤鲜又补的炖天麻,能把邻居都馋疯!

  • 疫情放开后,浩浩荡荡的 “阳”过大军席卷全国,小编一家也没能幸免。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阳康后身体还是蛮多小毛病,无力、易疲、怕风怕冷、睡不好、头晕那真是家常便
  • 这样说董明珠,有问题

  • 作者 | 南风窗常务副主编 谭保罗她是中国最知名的大型企业女掌门之一,以霸气外露和直言不讳的风格,成为企业界中的顶流“网红”。她人到中年才转换职业,曾经是空调行业的销售女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热搜第一!海底捞新规引热议

  • 3月14日,“海底捞要求必须点锅底”的话题登上热搜。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记者致电北京、厦门、南京、天津等地多家海底捞门店,工作人员均表示店里目前无法单点清水锅,最少需要点一
  • 硅谷银行关闭后续:需关注资产价格调整风险

  •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漫游 上海、北京报道美国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以下简称“硅谷银行”)正式倒闭,这场危机将如何化解成为全球投资者普遍关注的话题。美国财政部、美联
  • 这些歌曲传唱了60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 1963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全国亿万人民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许多词、曲作者创作了一系列的学雷锋歌曲,用文艺的形式传颂雷锋精神。下面,我们再来重温
  • 关于防范“假慈善、真行骗”违法活动的提示

  •   近期,一些短视频主播假借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之名,骗取广大网友的同情和善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为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净化慈善事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