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10种阅读法碾压你的阅读焦虑,拒绝做“书奴”

日期: 来源:印象笔记收集编辑:


阅读这件事仿佛从出生就跟着我们,小到卡通读物,大到资治通鉴。据统计人这一生至少要读1000.00+本书。那么,读过这么多书的你真的会读书吗?


今天,大象想和大家分享——极致读书之法,堪称“会读书”者的终极指南。



不要过了30岁就说“现在脑子不中用了,学不进去了”这种话。


想问大家几个问题:

什么叫读书?

读书对我们有何影响?

有哪些读书之法?

有人人都能学会的读书方法吗?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 


这些问题曾深深困扰着本书的作者,为了探究读书之法,他把市面上有关读书方法的书都找来读了一遍。这个对读书这件事如此执着和认真的人,就是韩国著名的职业读书人,韩国版“罗胖”——高荣成


在大量的阅读中,高荣成发现,市面上现有的讲读书方法的书,内容大多都是这样的:我是如此如此读书的,效果显著,据说历代伟人都是这样读书的,所以推荐大家也这么读书。他认为这种叙述的逻辑和“每天按时吃饭就能成名,因为所有伟人每天都按时吃饭”没有什么不同。


因此在本书中,高荣成结合了严谨的脑科学、认知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以及一些他的读书经验,总结出了多种可普遍运用的读书之法,为各种领域的人士提供了学习的路径。


接下来,就让我们打开这本书,体会读书的精妙之处。


01

读我,培养成长性思维


问大家一个问题。下列两个目标,你觉得哪一个下定决心后实现起来更难?


1.1 年读 50 本书

2. 扔300次硬币,正面出现 200 次


本书的作者认为“1年读50本书”对他来说更具有挑战性,他在书中写道:“1年读50本书”曾是我大学时的读书目标。我当时想,1年有52周,其中留两周富余,剩下50周每周读一本书,这样安排读书生活应该没问题。但遗憾的是,在30岁之前,我从没有实现过1年读50本书的目标。虽然我可能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我确实1年连15本书都未曾读完。


难道是作者的年度计划没有制订好?事实并非如此。每年我们制定的看起来很可能实现的目标,却往往不太容易达成,读书目标在众多目标中,更是显得尤为困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每次意志坚定地打开了书本,却除了漫画书和武侠小说之外,很难看下去其他书。有的书貌似读得很认真,读了半天往书角上的页码一扫,却发现只看了50多页。于是便会心想先休息一下再继续看,把书合上了。


久而久之,便有了这样的自我认知:我大概就是没有读书的脑子吧。就像文科生说:“我就是学不会数学”一样。


但其实这是脑子形成的“定式型思维”让我们对读书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在开始阅读之前,一定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若认真钻研某一事物,脑的生理解剖结构就会朝着该方向变化。正如福特汽车的创私人,亨利·福特所说的:“无论你认为自己行还是不行,你都绝对是正确的。”我们可以掌控的读书活动又有什么理由不心想事成呢?


02

多读,追求量而不是质


很多人会有“读书多是为了炫耀”这样的想法,如果我们不断去要求自己读很多的书,会不会很庸俗?我们是不是应该精读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呢?


其实读书多的人,大多不会去炫耀读了多少本书,而会通过介绍好书来让自己更为瞩目。炫耀好书就相当于在炫耀读了这本书的自己。我想向这样的人鼓掌致意。同时,我会对他们说:谢谢你给我介绍好书,而你读了这么棒的书,你也很棒!


至于大家常说到的深度阅读,作者认为要进行深度阅读,必须要有“熟练读书家的大脑”。而要拥有熟练读书家的大脑,必须要阅读大量书籍。


你所阅读的书真实地反映着你的水平。对于1年只读5本书(每天 12 分钟)的人来说,要求他们对一本书有许多共鸣可谓是天方夜谭。


03

泛读,让我们变得

更苛刻、更荒诞、更谦逊


所谓泛读,就是不限于某一主题或题材,广泛多样地阅读。


泛读可以给我们带来三种变化:让我们变得更苛刻(更具批判思维),更荒诞(更具创造力),更谦逊(更具世界视野)


泛读是享有对陌生事物的欢喜的一个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与不了解的领域相识、与从未接触过的作家隔空交流,在大脑中种下批判和创造性的种子。


1. 首先环顾一下书柜中的书,看看以往都在阅读哪些领域的书籍。作者在书中透露他阅读书目最多的领域按顺序是经济、营销、宗教(基督教)、心理学、自我开发、脑科学、生物学、物理学。你们的呢? 


2. 要制订书单的话,就去实体书店吧。虽然网上购书很方便,但要想获得陌生感带给你的刺激,必须要用全身心去真实地感受。而且,不要去熟悉的区域,要徘徊于那陌生的角落,去物色那些为你静候的书们。 


这些陌生的书籍将会为你带来更多欣喜。就像爱因斯坦曾说的:“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后剩下的东西。


04

再读,自我的时间旅行


书中作者讲到了他和读一些“名作”的感受,比如《货币战争》这本书,他原本抱着敬畏之心初次阅读,但是当他想回头再看一遍为此书写书评时,他发现自己已经无法下笔,因为他觉得这部作品的实质其实是“一部低水平的阴谋论小说”。


当你再读一本书时,有时会觉得这本书不好了,但这也从另一方面激励着你。再读过程中,你能够看到当时的自己,既为自己当时的浅薄学识惭愧不已,又看到了一个在读书中不断成长的自己。


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大家都知道,河水奔流不息,河水已变,已不再是当年的河。不过,赫拉克利特的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话:“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不同。” 


再读的真正奥秘就在于此。事实上,不可能有所谓的再次阅读。因为阅读的人已经变了,对于一本书来说,读者永远是陌生的他者。


而这个陌生的他者通过这本书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也看到了变化后的现在的自己。


因此,再读是具有超凡意义的旅行,即所谓“自我的时间旅行”。


05

笔读,作家是如何诞生的


笔读的方式除了在书上做记号、写下自己当时的一些想法之外,抄写也是笔读的一种方式,相信很多人都有过摘抄的经历,而摘抄正是你成为作家的第一步。


斯坦·佩斯基说:“好读者一定有百万本自传。”若读过的书里一点痕迹不留,不能算是自传。只有当书中留下我感情的那一刻,这本书才能变成专属于我的独一无二之物。


笔读时,不仅读书的人——“读书家”变了,书本身也变了。不仅对于书来说读者是陌生的他者,对于读者来说,书也成了一个常变常新的事物。


仔细翻阅一下笔读过程中整理出来的资料,你的眼中就会看到一些东西。当看到那条脉络之后,你就会不自觉地想要发出声音,生发出想要发表意见、想要呐喊的欲望。


于是乎,读者向作家转变的准备工作完成了。


愿每个人都能够学会一些阅读之术,它虽不一定每一项都适用于每个人,但你总能够找到对你的有帮助的一些地方,这便是写书人之幸。



为职场人每周解读一本经典好书


相关阅读

  • 30+了还没房没车,我是个失败者吗?

  • ▲ 点击上方“行动派琦琦”关注公众找我领取《直播起步如何做好内容》3万字干货。这是我第370篇原创内容最近,有小伙伴私信我说,自己30多岁了,还是买不起房和车,按照自己目前的
  • 【分享创业】“绿灯思维”帮助创业者快速成长

  • 小编按:我们一直说创业需要“成长性思维”,能够接受新思维,新的事物,给这些新的东西“开绿灯”,才能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来源 | 张丽俊(ID:zhanglijunCherry)有人问我:怎样可以成长
  • 这才是今年奥斯卡的最大遗憾吧?

  • 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落幕,获得9项提名的黑色喜剧电影《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颗粒无收,成为本届最可惜的遗珠。当然,奖项不代表一切,也不会影响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喜爱。单看电影名,
  • 力争抢占一块“高地” | 集思广益

  • 力争抢占一块“高地”■丁光辉作家九边曾提出一个词,叫“抢占式”学习。他举例说,有个朋友,买了一套《资治通鉴》,用一年时间看了两遍,结果感觉打通了“任督二脉”,写什么都下笔如
  • OpenAI 发布 GPT-4,你慌了吗?

  •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 1.15 分钟。1. 凌晨的时候, OpenAI 发布了其最新的人工智能模型 GPT-4,相比之前的 GPT-3.5,GPT-4 这次比较突出的一点是,它接受文本和图像形式的 prompt。原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10种阅读法碾压你的阅读焦虑,拒绝做“书奴”

  • 阅读这件事仿佛从出生就跟着我们,小到卡通读物,大到资治通鉴。据统计人这一生至少要读1000.00+本书。那么,读过这么多书的你真的会读书吗?今天,大象想和大家分享——极致读书之法
  • 三八哥:2个项目同时跑~

  • 这段时间,一直忙于团队的建设。毕竟做的是投流项目,整个团队的业务,从去年就开始转型了。不得不说,现在做的项目,门槛确实挺高的。从交学费去跟人学习,再到大量招人,扩展新场地,再到
  • 心甘情愿被割5个W

  • 作者 l 圣矾来源 l 圣矾思维说(ID:shengfanwz7)“让所有认可我的人都学会独立思考和赚钱的能力是我一生的责任”公众号内回复往期内容查看以前的文章请牢记下面这个赚钱公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