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打工人还没下班,CEO凭什么敢睡?

日期: 来源:智谷趋势收集编辑:智谷趋势

01失控的时间


中国人的工作时间,在肉眼可见地增长。


2023年上半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每周平均工作48.7小时,打破了20年来的纪录。


2003年-2023年Q2 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


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的话说:


“亚洲人只能拼汗水、劳动时间赚钱。”


事实上,东亚国家几乎都通过献祭式发展,将欧美几个世纪的现代化进程,压缩到几十年。


而当经济增速放缓后,韩国选择赌国运,内卷致死,财阀当道;日本以退为进,却掉入漫长的转型。


“东亚模式”的代价,是催生出高房价、低结婚、老龄少子化等社会性难题,并成为全球最卷的“怪物房”。


今天,我们面临类似的处境,内卷成了避不开的宿命。


国内出现了匪夷所思的现象,比如:


加班太久太累,员工过劳猝死的新闻增多;公司通过软件追踪键盘鼠标操作,考核员工工作量;甚至害怕员工偷懒,在厕所里也安装监控。


数据来源:统计局、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工作时长和效率增长,正在失去相关性。人们掉进穷忙与无效劳动的螺旋。


为什么人们常说:当一个公司突然开始抓考勤,说明在走下坡路了。


因为这是最简单、浅显的方法,用来提升“效率”;


又很容易量化,形成考核制度,体现管理者的工作量。


但企业真正面临的难题:如何穿越周期?消除不确定性?转型发展?


这些问题,却没有答案。


02目标先于管理


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人一天都是24小时。


普通人的时间,是如何消失的呢?


我们不妨把一天,分为3个8小时:8小时工作,8小时生活,8小时睡眠。


工作8小时,在996、加班中膨胀到10-12小时。虽然有效工作时间,可能也就3小时,其他都是在开会、等反馈、带薪摸鱼等无效劳动。


生活8小时,先被工作挤压,再减去通勤、吃饭、休息,能留下的不过2小时。


睡眠8小时,为了满足对生活的控制欲,延长“属于自己的时间”,人们每晚刷手机到凌晨,享受多巴胺刺激;一边又在心里焦虑,计算“我还能睡xx个小时”。


我们的人生,正是由一个个选择组成。越强大的人,越能掌握自己的时间。


“管理学之父”德鲁克也认为,所有管理,核心都是时间管理。


但一讲时间管理,人们总先想到自律。


因为你看,马斯克每周工作7天,每天凌晨3点睡觉,只睡6小时,要管理的公司太多;


准备和他擂台决斗的扎克伯格,平均每晚睡5小时;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做直播,讲只睡4小时的生活方法;


大佬们制造了“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的焦虑。


焦虑的反面,又营造一个假象:通过反人性的自律,压榨出自由时间,开启成功之路。


虽然没人觉得,苹果、谷歌、特斯拉等公司的成功,是靠CEO和员工都不休息。


但这种战术上的勤奋,实在太诱人了。


放到企业管理上,就演变成不停开会、抓考勤、抓绩效、大小周;


还有一群“卷王”,恨不得住在公司,体现自己的努力、苦劳。


这是顺从人性。


因为从战略上去解决问题、拆分目标、找准矛盾、做正确决策,都太过困难。


但漫无目标的时间管理,结果如何呢?


普通人没有长期热爱、具体目标,每天就算挤出时间,也只会被摸鱼、刷视频、玩游戏填满,绝不会去看书、减肥、学新技能。


企业如果没找到最重要的目标,判断好方向,则更加致命。


因为一群人可以非常勤奋,貌似什么都没做错,但输得底裤都不剩。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有了明确的终点,你自然会去计算成本,比较收益,排优先级。


每天先做哪些最重要、最紧急的事?哪些社交完全浪费时间?哪些问题不如付费解决?


所以,找到你最重要的目标,找到你非做不可的事,这先于时间管理。


把时间花给你的至关重要。


03正确的道路不拥挤


管理者之所以是管理者,是因为他们要为整个组织、绩效、成果,做出决策。


在企业管理者和知识精英身上,往往带有智力优越感,和基于财富的自信。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真正接近理性。


因为在红利时期,你可能做什么都是对的,只是赢多赢少的差别。


你可能听过这个比喻:做俯卧撑、打坐念经、跑步的人,都乘着电梯上升到顶楼,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正确的。


到大周期切换,进入存量时期后,过去的经验通通失效了。


顺境时被高速增长掩盖的问题,到逆境时就成了积重难返的大山。


哪些是运气,哪些是能力?谁在裸泳,谁提前布局?都一目了然。


这时候,做决策更像是在“不一定对”与“错得更少”中,去做平衡取舍。


是转型找死,还是不转型等死呢?


一直做加工、B2B生意的工厂,要不要尝试做C端消费者?


做经销和渠道生意的,面临直营店、电商的挤压,要不要自己做品牌?要不要发展私域?


外贸订单不稳定、生产成本上升,要不要做跨境电商?要不要把产业链搬到东南亚、墨西哥?


很多企业遇到问题,喜欢四处拜访社交,向同行佼佼者取经,学到一箩筐的方法论。


大家都期待有什么大招,能“拿来就用、瞬间翻身”。


但你想过吗,为什么成功者不惮于分享自己的经验?


因为更本质的产品技术、核心资源、组织能力这些东西,你是学不去的。


通常来说,做正确的事,道理上很简单,执行起来很困难。


就像产品经理们,入门就学习用户导向、数据驱动,到最后又有多少不会走形的?


你要坚信,想走捷径的人是大多数,而正确的道路并不拥挤。


研究你的客户,紧守你的核心阵地,打磨基本功,把优势的长板一直做长,创造自己的确定性。


想要熨平周期的起起伏伏,你不能靠赌,而要靠踏踏实实做事。


活下来的,剩者为王。


04成为先进的生产力


2023无疑是一个科技大年。


人工智能、核聚变、航空航天、室温超导等技术,相继传来大消息,奇点好像真的要来了。


上半年大家翻来覆去讨论AI,但有多少人,真正玩过ChatGPT、Midjourney?又持续在使用AI?


我打赌超过9成的人,都没有用过。


就像数字化,已经说了十几年,但我们4000多万家企业,依然只有25%在数字化转型,这个比例远远低于美国(54%)和欧洲(46%)的水平。


同样,又有多少企业,真正把业务与“AI+”结合起来,去提效创收了呢?


客服用上聊天机器人,效率提升100倍,已经不稀奇了。


更多的企业,在调制专属AI机器人。


他们把自己的业务资料、文件和PDF投喂给AI,利用AI深度学习,快速形成知识框架。


然后,AI就能为企业内部人员,提供精准的信息问答、行业知识,提升办事效率;


并且,AI可以直接生产企业的项目策划、业务方案、流程建议、合同撰写等任务,形成自己的生产力;


专属AI接入平台后,对客户而言,就是一个更懂公司业务的销售员和分析师,比AI客服又前进了一大步。


在法律、金融、医疗这些专业领域,头部企业都在打造自己的AI机器人。


所以,数字化、AI+等改造,都应该是企业的“一把手工程”。


光组建一个IT部门,最后很可能会沦为“工具”。


没有战略思维、组织架构、工作流程的大改造,数字化会长期处在较低的层次。


过去三年的现实困境,倒逼很多企业转型。


市场上的办公软件、会议工具,都收获了一大批企业客户。头部办公APP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亿。


在硬件上,商用PC、工作站等销量,在消费电子寒冬中依然坚挺。市场上涌现出更多专为商务人士设计、解决办公问题的新型设备,搭载了先进技术。


比如科大讯飞刚刚推出的,新一代讯飞智能办公本X3。


随着组织人员增多,会议沟通不可避免。但如果一个管理者整天忙于开会,证明组织里不干事的人太多。


高效开会,应是为了达成某一任务,大家的集思广益、合作分工。


讯飞智能办公本X3,基于AI语音技术高效记录会议内容,搭载的专业八麦克风阵列,更能精准感知方位。多人会议中,它能基于不同发言人,区分记录发言内容;在外语方言语境下,能无障碍识别翻译;即便是面对不同行业术语,也能轻松拿捏。


会议后,AI助手在几秒钟内,就能整理出书面化文稿、提炼出会议纪要,节省低效劳动时间。

在思考时,很多管理者更习惯用手写,来整理思绪、梳理框架。


因为从科学上看,手写会调用更多大脑功能区,更能激发记忆和专注的能力。


办公本X3提供纸质读写体验,10.65英寸视网膜电子墨水屏搭配Wacom定制电磁笔,观感舒适手写流畅,同时摒弃了所有娱乐、社交网络干扰,为用户创造最为专注的心流体验。


对频繁出差的商务人士,讯飞智能办公本X3也配有WPS、邮件、投屏等功能,文件可在多个设备相互传输、协同编辑;


基于讯飞OCR技术,在办公本X3上的手写内容可以轻松转换为印刷体,手绘图表也能精准识别;方便随时随地轻量化办公。


对管理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能自己安排的时间。


传说比尔·盖茨的每日行程,是按5分钟的精细度在规划。这考验管理者排列优先级,并随时切换不同事务的能力。


把时间过得越精细,单位时间的效率会越高。


这靠大脑和笔记已无法胜任,需要借助办公本X3这样的工具,自动收集所有日程安排,让你能实时调整。


工作中随时想到to do的事,只需手绘一个五角星,它还你一个清晰的list。


每过一段时间,AI会自动生成周报,并显示不同项目时间精力的花费,提供省时指引。这也培养用户不断复盘、掌控自身时间的习惯。


讯飞智能办公本X3的“大招”,是搭载了讯飞星火大模型,能随时唤出聊天对话。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他们最快把AI整合进工作流、形成生产力的途径。


使用时间久了,办公本X3会变成一个汇集你思考、文件、图书、资料等数据的个人知识库,连接你工作事务的每一个间隙。


更可贵的是,长期学习和使用先进工具,你始终保持与先进生产力同频进步。


你会了解优秀的企业和管理者,是用怎样的思维和方法,来突破效率瓶颈、撬动时间的杠杆。


会培养出时间管理、不断优化效率的习惯;能随时把AI这类先进生产力,结合进自己的工作流,产生正反馈。


这个“认知升级-习惯培养-知行合一”的过程,是每个优秀管理者都应亲身经历的。


现在流行一个梗: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我的理解是,未来的结果,起因在今天就已注定。命运在哪,取决于你把时间花在哪。


个人在时代面前既渺小又伟大。


渺小的是,个体很难对抗历史的车轮滚滚;但伟大的是,你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势而为。


巨变不是在一夜之间完成的。


越早开始迭代,也就越早开启效率增长的飞轮。


当你找到了最重要的目标,决心要做正确的事,利用好技术和先进工具,或许能让你跑得比别人更快一点。


不要期待救世主,要创造自己的确定性。


相关阅读

  • 大盛镇走访慰问老兵 寻访红色足迹

  • 正值建党102周年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2周年之际,大盛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联合志愿者,走访抗战老兵高修德,听老英雄追忆峥嵘岁月,激发奋斗力量。老兵高修德看到退役军人服务站
  • 100种新职业:冷门但赚钱

  • 1999年出生的程弈人,曾经有过非常漂亮的履历:在香港科技大学念计算机和商科的双学位去斯坦福交换,在顶级投行实习……但去年年初,他选择退学创业,开始做一档直播节目,对谈了超过10
  • 烈日炎炎,“暑”你最美!

  • 当大家正在享受美好的暑假生活时长理校园内依旧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学习岗位上默默耕耘 逐梦未来就让我们跟随小编的镜头一起解锁奋斗的精彩百尺竿头 再进
  • 郑大一附院一研究生捐献造血干细胞

  • 本报讯 (记者常娟 通讯员吴静)8月8日,郑州市第43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邱浩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实施采集,其爱心将为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今年24岁的邱浩是郑大一附院一名
  • 提升自己的秘诀,往往都藏在细节里

  • 为人处事的细节,像一把尺子,丈量着一个人的修养。人与人走近,需要设身处地;心与心贴近,需要换位思考。守时重诺、回复及时、尊重差异、言语得体……9个细节拥抱更好的自己!
  • 安丘杨彬:退伍不褪色 岗位践初心

  • 杨彬,男,生于1985年4月,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人,中共党员,2003年12月入伍,2019年12月退伍,在部队中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官。2020年12月经政府安置,分配到郚山镇工作,现任安丘市郚山镇墨
  • ​泰安:​乡饮乡小蟋蟀变身致富“黄金虫”

  •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讯 “二哥!夜里逮着好蛐蛐了不?”在宁阳县乡饮乡,蟋蟀爱好者孔令栋如同往年一样,头戴矿灯,嘴衔牛筋草,身挎一只包,早早地就来到了黑风口蟋蟀交易市场。“蛐蛐不

热门文章

  • 美国对华2000亿关税清单,到底影响有多大?

  • 1 今天A股大跌,上证最大跌幅超过2%。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证实计划对华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 听起来,2000亿美元数目巨大,我们来算笔账。 2000亿美元,按现在人民币汇率

最新文章

  • 打工人还没下班,CEO凭什么敢睡?

  • 01失控的时间中国人的工作时间,在肉眼可见地增长。2023年上半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每周平均工作48.7小时,打破了20年来的纪录。2003年-2023年Q2 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用诺
  • 烈日下,他们“汗”卫交通保安畅!

  • 连日来,申城气温持续攀高。太阳炙烤下,热气蒸腾的街头,长宁公安分局交警支队的民警们依然坚守各自岗位,默默付出,在保障交通秩序畅通的同时,服务广大市民,彰显人民警察的担当。 进
  • 一碗面粉一碗馅,教您做家庭版鲜肉锅盔

  • 哪怕只有一个人吃饭,也要做到精致得体,美食、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是对生活的一种品味和追求,用心去过好生活,把爱与美食刻在灵魂里,这世上,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请善待那个为你做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