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70岁送外卖,85岁还房贷”:不敢退休的日本老人

日期: 来源:MBA智库收集编辑:瓜唧唧瓜
文/瓜唧唧瓜   来源/十点人物志

文章开始前先跟大家说件事~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发现,公众号改版后时间轴打乱,最近无法看到小智君的每日更新了


如果没有星标,公众号文章会慢慢沉底,这意味着我们可能和你永远失联o(╥﹏╥)o


为了让大家看到更多更优质的内容,烦请大家星标“MBA智库”公众号:



看完文章后,记得给小智君点个“在看”呀~


以下,enjoy:


2021年12月,一位名叫成田悠辅的日本专家提出了个骇人听闻的建议。


他称,解决日本老龄化问题的唯一方法是——老年人集体切腹自尽。


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论于近期再度翻红,引发网友热议。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一次,有些日本年轻人站在了成田悠辅这边,认为他说出了自己想说而不敢说的话。


“我十分愿意除掉老害虫!”

“老人集体自杀?我超级同意!”

“希望老人们在大喊大叫的瞬间,心肺停止活动!”


靠着提议“老年人集体自杀”,成田悠辅在社交网站上俘获了近50万粉丝。堂而皇之地仇视老年群体,反倒收获了大量拥趸,这种荒唐现象,也折射出日本老龄化所带来的严峻危机。


众所周知,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日本总务省2022年统计,日本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3627万,占总人口的近30%。


日本迎来“超级老龄化社会”的同时,也催生了“银发经济”、“老后破产”的现象。


据统计,日本65-69岁人群中,50.3%的老人仍在工作。


被嫌弃的老人们,经历着退休后的艰难生活:白发苍苍的他们要去端盘子、开出租,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有些老人为了温饱,甚至不惜反复犯罪,下决心要去监狱养老。


他们当中,有人曾经年入百万,有车有房,是倡导超前消费的中产精英。如今他们 有儿有女,手握退休金,却依然无法避免老后破产的命运。



1

老后破产,死在车站


“老后破产”一词,指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长期受疾病等因素的困扰,无法负担昂贵的医药费,靠最低养老金度日的现象。


他们是日本战后出生的第一代人,曾经是日本经济崛起的中流砥柱,一辈子辛勤劳动,像煤矿一样燃烧了全部人生。


他们随着日本经济的颓势,变成了一块废弃的铁锈,共同沉入海底。


纪录片《事件之泪:流落至公交车站》展示了一位日本老人老后破产的凄凉下场。


图源:纪录片《事件之泪:流落至公交车站》截图


2020年11月16日凌晨4点,64岁的女性流浪者大林三佐子,如往常一样打算在东京涩谷的幡谷原町公交车站蜷缩过夜,却被突然到来的年轻男子反复殴打,惨死街头。


临死前,大林身上只剩下8日元,折合人民币约4角钱。在她随身携带的腰包里,放着一部手机和一张驾照:手机没电没话费,已经停机,驾照早已过期,也无法使用。


大林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曝光后,很多人为她鸣不平。他们走上了街头,喊着“她就是我”的口号,赶到大林生前去过的公交车站,献上花束寄托哀思。


值得深思的是,大林三佐子生前并非不思进取的懒惰之人,很多人不理解,她究竟怎么走到了老后破产的地步。


纪录片《事件之泪:流落至公交车站》

纪录片《事件之泪》中,年轻时的大林女士,勤劳认真,对生活充满热情,曾在自我介绍中写道:“我喜欢蓝天、白云和红樱桃”。


她在27岁那年结婚, 跟随丈夫搬到东京。本以为人生会按部就班进行,她却做出了一个“失控”的决定。


结婚不到一年,大林因忍受不了丈夫的长期家暴,选择离婚,从此开始独居生活。离婚后,大林找过很多份临时工作。她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到了40岁以后,她只能在超市做食品促销员,收入勉强糊口。


2017年底,大林因拖欠房租,被赶出公寓,开始了漂泊无居的生活。她白天提着手提箱去上班,晚上就到网吧睡觉。那时,大林经常和同事说:“只是活着,就感到精疲力尽。”


可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对生活缴械投降,多次跟公司提出排班申请,期待能努力攒钱,回归正常生活。


然而,随着2020年初的疫情爆发,大林的工作量骤减,连过夜的网吧也关了,她只能拖着装满生活用品的行李箱,辗转在各个公交车站过夜。


图源:电影《在公交车站直到天明》剧照

大林的遭遇,是日本漂泊老人的极端缩影。他们租不起房,生活无法自理,住不起收费高昂的养老院,也挤不进老年社会福利院。


在另一部题材相似的纪录片《老人漂流社会》中,88岁的大井四郎行走不便,连续换了四家养老院,每次住满1个月免费期,就必须寻找下一家能接收他的地方。


离开养老院后,工作人员为大井先生找到了新住所。那是一家新建的民营福利机构,可以提供长期护理,但每个月需要14万日元的费用。


然而,大井先生每个月到手的养老金才6.5万日元(约人民币3300元),远远不够支付这笔费用。为了凑钱,他只能把房子抵押给政府,借此申请低保。最终,大井先生舍弃了多年的家,带着妻子的骨灰,结束了漂泊生活。


更多漂流的高龄老人们,或许等不到住进养老院的那天,就倒在街头。


这些老人们的艰难生活,引起了日本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人们想要了解,为何年轻时心怀梦想、努力打拼的人,依然无法抵挡老后破产的命运?


2

曾经中产,到老穷困


2016年上映的日本纪录片《老后破产》,揭开了老后破产的真实现状。


老人们过着贫困潦倒的老年生活,很多人退休后依旧要出去打工,只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开销,甚至被称为“下流老人”(指过着中下阶层生活水准的老人)。


图源:电影《凪的新生活》

囊中羞涩的老人们,活得毫无尊严。为了省钱,有人一日三餐用泡面或鸡蛋拌饭凑合应付;家里一贫如洗,眼见着电器坏了,也没钱维修;如果碰上生病这类大事,他们只能听天由命,由于无力支付医药费,他们要么去药店买药,要么默默忍受痛苦。


在某视频网站《老后破产》的弹幕中,一些年轻网友对此质疑,误以为这些老人是好逸恶劳之徒:“早知如此,为何年轻时不多攒点钱”。


可真相是,在翻云覆雨的时代大浪面前,在加速老龄化的社会面前,老后破产成了一代人的命运,个人努力的作用显得微乎其微。


上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战后经济蒸蒸日上,国民收入水涨船高。日本人在欧洲各大奢侈品店疯狂扫荡,又把本国地价炒到天价,最疯狂的时期,有人甚至喊出“卖掉东京,就能买下美国”的狂妄口号。


当时的普通工薪族生活滋润,他们自诩为中产阶级,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会有光明的未来。


然而,80年代末,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股票暴跌,房地产崩盘,无数中产家庭一夜之间负债几百万。日本进入漫长的经济滞胀期,公司大批裁员,社会生育率下跌,不少人收入骤降,甚至面临失业、破产。


图源:纪录片《老后破产》

这些人,大多是工薪阶层,经历过经济腾飞的时代,幻想过惬意的退休生活,却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被生活锤到谷底。


收入下降,物价飞涨,上一辈人高度长寿导致他们赡养老人的费用飞升,而下一辈子女啃老的压力,让他们的养老金捉襟见肘,不得不面临着老后破产的困境。


83岁的田代先生,年轻时曾经是银座一家啤酒公司的职员。40岁时,他辞职创业,借钱开了一家居酒屋。一开始生意不错,但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店铺最终破产倒闭。


晚年的田代先生,每个月领取着10万日元(约人民币5000元)的养老金,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一份百元店(约人民币5元)的凉面,田代先生得分为好几顿吃,这样“细水长流”才能够撑到养老金发放日。


69岁的河口先生,年轻时是东京一家大型运输公司的营销人员,年薪曾一度超过1000万日元(约人民币60万)。


如今,他每个月领取着14万日元的退休金(约人民币8500元),每个月的必要支出却高达14.7万日元,让他不得不找份工作补贴家用。


而曾经拥有标准中产生活的吉春先生,年轻时住在体面的公寓里。每到周末,他会开私家车带全家外出露营。那时的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的晚年生活会是在殡仪馆送外卖。


图源:纪录片《老后破产》

曾经的城市中产们,如今为五斗米折弯了腰。他们在本应安享天年的年纪,活得小心翼翼,到头来只能哀叹一句,“儿女和养老金,为何没有一个靠得住?”


3

靠不住的养老金与儿女


对于不少日本老人而言,养老金追赶不上飞涨的物价,想依靠儿女们生活,儿女却反过来“啃老”,多重压力夹击,是老人们陷入贫穷的直接原因。


纪录片《老后破产》中,67岁的吉春先生与妻子两人的退休金加上工资,每个月能有37万日元(约人民币22000元)的收入。可“上有老,下有小”的双重压力,榨干了他们丰厚的收入。


图源:纪录片《老后破产》

年迈的母亲患有阿兹海默症,离不开人的照护。而儿子的投奔,让吉春的退休金进一步被消耗干净。


几年前,儿媳意外去世,36岁的大儿子找不到稳定工作,带着两个孩子投奔吉春先生。一家六口生活在一起,母亲的护理费、儿子的生活费、孙子的护理费,每一笔都是支出。


他算了笔账,全家人每个月最少花费47万日元(约人民币29000元)。


除去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吉春每个月还需要支付房贷10万日元。在日本,有银行将房贷还款年龄放宽到最高85岁,这意味着,不少年过八十的老人,正在背负着高额贷款。


一家人入不敷出,目前靠吉春的存款勉强维持花销。但按这样的消耗速度,他的存款也只够支撑两年。


图源:纪录片《老后破产》

养儿非但不防老,反而啃老,这并非属于吉春的孤例,而是演变成一种时代现象。


《老后破产》书中曾提过:“老后破产不仅冲击65岁以上的老人,也进一步蔓延至工作人口。经济衰退、收入减少、物价上涨的危机纷至沓来,年轻人就业困难,中年失业的上班族难以再次进入职场。”


当老人的子女甚至是孙辈,找工作时屡屡碰壁,不少人转而回家啃老。


图源:电影《小偷家族》

一方面,人到老年,家庭支出上涨,而另一方面,赖以生存的养老金在高昂物价面前,不断缩水。


日本的养老金构成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司与个人对半缴纳,另一类是个人自行缴纳。两者之间数额差距巨大,有公司缴纳的老人,每个月能领取约人民币7500元养老金,而个人缴纳能拿到的不到一半,只有人民币2900元。


这意味着,能维持老后体面生活的,只有公务员或被企业终生雇佣的员工。


年轻时的青山先生,忙着做生意,养老金交得少,目前每个月只能领取8万日元养老金(约人民币4000元)。退休前,他攒下来2000万日元用于养老(约人民币102万),本以为万事无忧,但现实并非如此。


母亲生活不能自理,青山先生为她请了日间上门护理服务,这项花销巨大,才5年时间,青山先生就已经花掉了400万日元。


为了减少存款的消耗,他和母亲把每餐伙食费控制在500日元以内(约30元人民币),节省过日子。


 图源:纪录片《老后破产》

青山缺钱,想出去工作,可照顾年迈母亲的重担,阻挡着他外出的脚步。


实际上,如果不是被迫困在家里,大多数年老退休者们,会如吉春先生一样,选择外出打工,从而维持岌岌可危的老年生活。


4

退而不休,工作至死


退休后再就业,已经成了近年来日本社会的常态。所谓“退而不休,工作至死”,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日本的高龄就业人群也在不断扩大。


据日本总务省的统计,2021年,日本65岁以上的从业人员达到909万人,日本的老年人中,退休后仍坚持工作的,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个。


老人们辗转在餐馆服务员、外卖配送员、出租车司机这些岗位上,努力维系着社会运转。



图源:纪录片《老后破产》

《纽约时报》曾报道过一位高龄老人的打工生活。73岁的大波先生,每天凌晨起床,要驾车1小时去农产品市场,把七八公斤重的蔬菜盒搬上货车,赶在天亮前,送往城市的各处餐馆。


长期搬运重物,让他的脊椎严重劳损。一天下来,大波先生疲惫不堪,却只能咬牙撑着:“只要条件允许,我就需要继续工作”。


大波先生,是无数退而不休的日本老人中的一员。年迈的老人们,无法承担高负荷的脑力或体力工作,公寓管理、安保、清洁等职业,便成了主流选择。


东京一家物业公司中,65岁以上的老人占据了员工的一半以上。这家公司对外开出230万日元(约人民币11.8万)年薪。这个薪资,对于日本的年轻人而言,不太有吸引力,但对老年人来说,却不失为一份好工作。


比起高龄工作的劳累,他们更烦恼的是,自己的身体究竟还能支撑多久。毕竟,等到腿脚不便,无法赚钱的那一天,情况只会更糟糕。


当一些老人无法继续工作时,为了生存,他们甚至会故意犯法,企图在监狱里养老。


进了监狱,虽然失去了自由和舒适,但不至于横尸街头,无人知晓。这些年,铤而走险去犯罪的老年人不断增多,每5例犯罪案件中,有1例就是高龄犯人所为。


眼见着老后破产把日本社会拖入泥沼,日本政府也多次使出“延迟退休”等计策,来应付老龄化社会的无奈。


上世纪70年代前,日本实行的是55岁退休制。后来,随着日本老龄化日益严重,日本的退休年龄被一再延迟。2006年,日本的退休年龄是65岁,到了2021年,日本人的退休年龄被延长至70岁。去年,日本媒体甚至喊出“人生百年时代”,呼吁老人们坚持工作一辈子。



事实上,延迟退休的风气,并非日本独有。韩国政府曾为60岁以上老人举办了“银发招聘会”,帮助他们从事快递员、清洁工、销售人员等体力劳动。


面对后劲不足的养老金库存,延迟退休,成了许多老龄化国家无法避开的选择。这大概是每个正在或即将老龄化的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阵痛。


改编自日本民间传说的电影《楢山节考》,曾讲述这样一个残酷的故事:


古代的日本楢山地区,资源有限,当地人生活贫苦。为了生存,部落中流传着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村中一旦有人活到70岁,就要被儿子背往深山抛下,任其自生自灭。


为了生存,如此现实,如此残酷。


老后破产的相关新闻下,也不断有网友感叹,“匮乏到了这种程度,令长寿成为了一种诅咒。”


当长寿成为对老人的诅咒,当退休意味着退而不休,被时代榨干后又抛弃的老人们,究竟该如何适应生存,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了。


参考文章:

那個NG 《老后破产:当长寿变成穷人的诅咒》

新周刊 《工作至死:789万日本老人还在打零工》

Vista看天下 《存了2000万,他怎么还是被“穷”击垮》

南风窗 《教授提议老人集体切腹,日本究竟怎么了》


-THE END-


● 作者:瓜唧唧瓜。本文来源:十点人物志(ID:sdrenwu)。编辑:MBA智库琉琉。MBA智库(mbalib)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MBA智库好文精选:

 “我20多岁,没坐过高铁也不会点咖啡”:央视报道的这个网红,越多越好!
 日韩千万「下流老人」警钟背后:我们这代人,可能连体面老去都做不到…
 看完《天道》,才明白人生最好的过法:不逞强,懂示弱,少争辩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真正的高手,都有这种底层思维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相关阅读

  • 今天,我们怀念送雷锋入伍的那位甘肃老人!

  •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今天,我们怀念一位甘肃老人,一位与雷锋关系亲密的老红军。是他,慧眼识人,推荐雷锋入伍,成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余新元老人他的名字叫余新元,甘肃静宁人。
  • 今天,他的故事有了新的续集

  • 六十年“雷锋精神”六十年“尔春记忆”岁月的长河滚滚向前英模的精神铭记在心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走进东部战区海
  • 神木一花甲老人“办护照去缅甸相亲”?!

  • 真实案例近日,神木市公安局行政审批中心民警接待了一位特殊的业务办理者。一位花甲老人来到出入境办证窗口,声称要办理护照,去缅甸相亲,言语中透露出焦急。此话一出,立即引起民警
  • 过去三十年,表现最好的日本资产

  • 近几年,国内出现了很多对日本近三十年状况的反思文章,这些文章确实对我有一定的启发,但仍然无法回答我心中的一些疑问。作为一名投资者,无论是之前管理自有资金,还是现在管理私募
  • 事发南靖,九旬老人深夜迷路…

  • 近日,南靖县公安局巡特警反恐大队积极履职,在寒夜中护送一名迷路老人回家,获得周边群众赞誉有加。2月27日21时许,巡特警反恐大队接到群众报警称,在三市红绿灯附近有一名老人疑似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那些“无效社交”,该放弃了

  • 有一种社交,忙忙碌碌后,其实没有多大意义,这种社交就是“无效社交”。它无法给你的精神、感情、工作、生活带来任何愉悦和进步。与其参加这种社交,不如把时间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
  • “70岁送外卖,85岁还房贷”:不敢退休的日本老人

  • 文/瓜唧唧瓜 来源/十点人物志文章开始前先跟大家说件事~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发现,公众号改版后时间轴打乱,最近无法看到小智君的每日更新了如果没有星标,公众号文章会慢慢沉底,这意
  • 人这一生,只有 3 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 文/十点读书 编辑/MBA智库琉琉最近,常常看到后台有些读者抱怨:“我命不好,如果我出生在有钱人的家庭中,就好了。”“我的父母没什么能力,也不能给我什么帮助。”“我这辈子过得真
  • 开始复制!找到快速复刻直播成功秘诀!

  • 作者 l 圣矾来源 l 圣矾思维说(ID:shengfanwz7)“让所有认可我的人都学会独立思考和赚钱的能力是我一生的责任”公众号内回复往期内容查看以前的文章请牢记下面这个赚钱公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