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上海有机所高希珂、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大AIE中心 Angew:调控受体比例构筑高性能近红外二区吸收有机半导体聚合物用于高效肿瘤诊疗

日期: 来源:高分子科技收集编辑:高分子科技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作为一种非侵袭性、高选择性和低毒性的肿瘤诊疗方案,光声成像指导的光热治疗已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光热试剂作为光热治疗的核心要素,理想的光热试剂应具有长吸收波长、高消光系数、优异的光热转化效率和光热稳定性,以保证其具备高效的光捕获能力和光热性能及光声性能的持续输出。与可见区和近红外一区激发光(NIR-I,700-900 nm)相比,近红外二区激发光(1000-1700 nm)因其在生物组织具有更低的光散射、更大的穿透深度和更高的允许功率等优势,能够在对组织伤害最小的前提下显著增强光热肿瘤光声成像和光热治疗效果。具有供体-受体(D-A)结构的有机半导体聚合物由于具有结构可调、材料来源广泛和生物相容性优异等特点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相比于广泛应用研究的贵金属纳米和无机半导体材料,NIR-II吸收的有机半导体聚合物却非常匮乏,特别是缺乏针对性的分子设计原则来指导高性能NIR-II吸收的聚合物光诊疗试剂的构建。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简单高效的设计策略用于构建高性能NIR-II吸收的有机半导体聚合物光诊疗试剂,对于推动疾病的高效光学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高希珂研究员团队和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圳大学AIE研究中心合作,基于本课题前期发展的具有良好共轭平面性的硫杂萘二酰亚胺(NDI-DTYA2)和具有更大电子亲和力的苯并双噻二唑(BBTD)受体,提出了一种“双受体”精细调控策略,通过调节NDI-DTYA2和BBTD的比例,同时实现了对有机半导体聚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NIR-II消光系数以及光热转化效率的有效调控,获得了一种最大吸收波长位于NIR-II区、具有优异光热稳定性、高光热转化效率和良好生物安全性的NIR-II光诊疗试剂(图1)。相关成果以“Synchronously Manipulating Absorption and Extinction Coefficient of Semiconducting Polymers via Precise Dual-Acceptor Engineering for NIR-II Excited Photothermal Theranostics”为题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2301617)。文章第一作者为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李建高博士(已毕业),通讯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高希珂研究员和深圳大学AIE研究中心王东教授、康苗苗助理教授。该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和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图1:受体工程策略用于NIR-II吸收的聚合物光诊疗试剂的设计及其在光声成像引导的肿瘤光热治疗中的应用。


该工作中,研究人员通过调节聚合体系中NDI-DTYA2和BBTD的比例,利用Stille聚合反应即可高效制备具有不同吸收波长和消光系数的有机半导体聚合物(SP1-5)。将优化后的聚合物SP4与两亲性聚合物DSPE-mPEG2000共组装,制备出高光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的SP4纳米。该纳米最大吸收位于1062 nm,且具有高消光系数和高光热转化效率(~46.5%,图2)。光物理性质研究表明,分子内强D-A作用和大的共轭结构是实现其具有强NIR-II吸收的关键;分子内强D-A效应、受体上氰基振动基团以及分子骨架上多重长烷基链促进的分子内运动提高了其非辐射能量耗散能力,有利于实现高的光热转化效率。

 

图2:有机半导体聚合物的合成(A)及其光物理性质研究(B-J)。


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当将SP4纳米与肿瘤细胞共孵育并经NIR-II(1064 nm)照射后,肿瘤细胞的平均存活率严重下降。为证实NIR-II激光比NIR-I激光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首先将1064 nm激光器与808 nm激光器调整为不同功率,以此功率照射下,SP4纳米能够升高相同温度,细胞杀伤效果一致。在覆盖0.5毫米鸡胸肉后,1064 nm照射组表现出更优异的肿瘤细胞杀伤能力,如图3所示。

 

图3:SP4纳米的细胞内吞、细胞器共定位情况(A),光热杀伤肿瘤细胞及杀伤机制研究(B-E)。


为了进一步证实该策略的临床转化潜力,研究人员开展了初步的小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尾静脉注射了SP4纳米的小鼠经1064 nm激光(1 W cm-2)照射一次后,小鼠的肿瘤即可得到彻底消融且未出现复发现象。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治疗过程中小鼠的体重没有明显异常,血液生化指标均显示正常。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该光热治疗过程可以显著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死亡等(图4)。

 

图4:SP4纳米应用于NIR-II(1064 nm)光激发的肿瘤光声成像指导的光热治疗(A-E)及抗肿瘤机制研究(F)。


该项工作是基于NDI-DTYA2受体应用于疾病光诊疗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Sci. China Chem., 2021, 64, 2180-2192, https://doi.org/10.1007/s11426-021-1090-9),基于NDI-DTYA2受体优异的共轭平面性和BBTD受体更大的电子亲和力,通过巧妙调控二者比例高效构筑了系列NIR-II吸收的有机半导体聚合物光诊疗试剂,为开发高性能长波长吸收的光诊疗试剂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301617


相关进展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高希珂研究员和南开大学丁丹教授合作将D-A型大π共轭聚合物用于肿瘤活体近红外光热诊疗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高希珂研究员课题组:基于薁的有机光电功能分子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高希珂研究员课题组: 基于2,6-位薁单元共轭聚合物的高性能有机光电材料

唐本忠院士团队 Angew: 可用于时空模式调控和全方位信息加密的多响应功能性AIE分子

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Adv. Mater.》:光热双效纳米材料掌控食欲玄机

唐本忠院士团队/南科大李凯教授课题组 ACS Nano:用于提高诊疗效果的“一体式”近红外发光纳米聚集体

唐本忠院士/深大韩婷 JACS:C-H活化/环化聚合构筑主链型荧光功能聚电解质

唐本忠院士团队《Sci. China Chem.》:无金属催化的多组分聚合制备多取代功能化的聚环戊二烯

唐本忠院士、王志明课题组 AFM:热激子过程“激子回收”策略在高效深蓝光材料及电致发光器件制备中的应用

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大韩婷《Chem. Sci.》:荧光功能聚噁二唑的无催化剂合成及其在多孔薄膜制备和可视化中的应用

唐本忠院士/王东教授《Adv. Funct. Mater.》:光的点金术 - 多功能的光激活AIE分子用于癌症光疗

唐本忠院士团队:基于“水上”效应的水相中活化炔与芳香胺的绿色点击聚合

北理工邓玉林/黎朝与港中深唐本忠院士合作《Sci. Bull.》:聚集诱导发光在空间生物医学相关领域中的首次应用

唐本忠院士/中山大学池振国教授《Nat. Commun.》:客体响应的动态有机超长磷光

唐本忠院士深大团队王东教授、北大黄建滨教授/阎云教授《ACS Nano》:非平面构型AIE分子如何有序自组装

港中深唐本忠院士/河大师冰洋教授/王杰菲副教授 Angew:新型近红外AIE用于阿尔茨海默症的体内诊疗一体化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内蒙古大学王建国教授团队 Angew:三维空间D-A互锁网络构筑近红外二区光诊疗试剂及抗癌研究

唐本忠院士、王志明研究员课题组 Angew:共平面分子策略实现窄化光谱紫外光材料的设计及进展

唐本忠院士 Angew: 多级超分子自组装制备荧光多嵌段微棒以及超分子自组装的荧光可视化

北理工黎朝/港中深唐本忠院士《Adv. Mater.》:高弹性AIE活性纳米复合水凝胶实现信息存储拓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教授团队 ACS Nano: 利用AIEgen对绿藻脂滴的荧光成像和流式筛选提高了一倍的油脂产量

港中深唐本忠院士/港城大叶汝全团队《Mater. Horiz.》: 固态红色发光的非共轭稳定自由基聚合物

唐本忠院士团队 Matter:通过簇激子策略实现室温磷光新型传感应用

广工冯星/广医李莹/港中深唐本忠院士团队 ACS Mater.Lett.: 特异性脂滴成像红光AIE材料对阳性菌的快速成像与识别

唐本忠院士团队王东教授 JACS: 近红外二区超分子金属有机笼用于多模态诊疗

唐本忠/王东/朱守俊团队 Matter:研发近红外二区AIE分子助力淋巴结成像及手术导航

唐本忠院士/王东教授和熊玉等 Mater. Horiz.:揭示静电和色散作用力对氢键交联型掺杂聚乙烯薄膜超长室温磷光的重要贡献

唐本忠院士/王东副教授团队:稳定的纯n电子树状大分子-构筑和理解簇发光体系的理想模板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等 Macromolecules:发展了亲核炔类单体与醛基单体的聚合反应

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大AIE研究中心 JACS:基于C-H活化/环化聚合制备新型稠杂环聚合物及其在细胞内pH检测和癌细胞杀伤中的应用

港科大唐本忠院士/浙大张浩可团队《Nat. Commun.》: 聚集态光物理机制研究 - 二级空间相互作用

唐本忠院士/港科大杨晶磊教授/深大韩婷等:利用AIEgen负载的多功能微胶囊实现高分子材料的损伤 - 自修复全过程动态可视化监控

华南理工唐本忠院士团队冯光雪教授、秦安军教授合作《ACS Nano》:一种通用的阳离子化分子工程策略用于光动力治疗细菌感染

唐本忠院士团队《ACS Nano》:“一石四鸟”的离子工程策略构筑多功能核壳有机硅纳米粒子用于智能诊疗一体化

唐本忠院士团队《Macromolecules》:基于新型多组分聚合实现四元杂环聚合物的多样性导向合成

秦安军教授、马东阁教授和唐本忠院士《ACS Mater. Lett.》:通过合理的AIE分子异构化工程提升非掺杂蓝光OLED效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课题组 JACS:AIE明星分子四苯基乙烯空间相互作用发光机理探究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和赵征教授 Angew综述:妙用分子运动构建高效光热/光声材料

唐本忠院士/冯海涛教授 ACS Nano: 手性AIEgen可视化对映异构体识别与拆分

华南理工唐本忠院士等团队《ACS Nano》封面:利用蛋白笼包裹AIE聚集体的光强化策略在膀胱癌中实现铂类化疗药物增敏235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课题组 JACS:AIE明星分子四苯基乙烯空间相互作用发光机理探究

港中大(深圳)唐本忠院士、赵征教授和武大谢国华教授Angew: AIEgen实现溶液法制备外量子效率接近15%的近红外OLEDs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内大王建国教授团队《ACS Nano》:受体平面化和供体旋转策略构建近红外发光I型癌症光诊疗试剂

唐本忠院士团队Angew:基于NIR-II AIEgen的多模态诊疗系统用于光热协同免疫抗肿瘤治疗

港中大(深圳)唐本忠院士、赵征教授Small Methods:原位电纺AIE纳米纤维用于创伤急救

浙江大学周民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团队《Nat. Commun.》: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荧光手术导航大动物临床前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团队 Adv. Sci.:一锅法制备金属多酚网络包裹的AIE核壳纳米颗粒及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唐本忠院士/深圳大学韩婷助理教授等《Adv. Sci.》:无金属催化的活化炔聚合在聚合物损伤自检测中的应用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文章推荐

相关阅读

  • 湖南大学王双印教授最新JACS!

  • 第一作者:Dongdong Wang、Zhi-Wen Chen和Kaizhi Gu通讯作者:王双印教授、陈晨副教授、Chandra Veer Singh通讯单位:湖南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DOI:https://doi.org/10.1021/jac
  • 领导:为什么劝你不要多干活?

  • “干不下去了!”在某公司工作了5年,在前段时间终于得到晋升的林坤找我吐槽道:“每天忙到深夜十一二点,就为了跟在组员后面擦屁股;带人比自己干还累,时时刻刻都得盯着,最后还是自己
  • 10余名院士“组团”为高研院发展建言献策

  • 3月18日,高等研究院在当代楼学术报告厅召开第七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会议。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的10余名科学院院士组团出席,校
  • 2023年中华疫苗与免疫大会在厦门顺利召开

  •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2023年3月18日,由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协办的“2023年中华疫苗与免疫大会”于厦门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CDC主任沈洪兵院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广东省2022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补充备案

  • 关于对广东省认定机构2022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补充备案的公告各有关单位: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