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对标长三角大湾区,学了就要干!

日期: 来源:长江日报收集编辑:长江日报

学了就要干

武汉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大湾区、长三角先进城市考察学习之时,正是武汉处于推动发展能级跃升、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两次考察学习,展现出“带着任务学、带着问题学”的鲜明特点。缺什么就补什么,学什么就看什么,一路学习一路思考,是为了干得更有针对性,坚定信心干。

2023武汉招商引资推介大会,外商代表专注听会。记者胡冬冬 摄

学了关键在干。考察学习带来的头脑风暴,不是一下子、一会子、一阵子,而要推进转化、狠抓落实,付诸实际行动,见之于武汉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实际成效。

干要高标准。古人说,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如果标准不高,满足于“中部第一”甚至“省内第一”,就有可能滋生小进即满的心态、养成粗枝大叶的习惯,甚至错失发展良机,留下历史遗憾。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依然紧紧对标国际一流城市、世界最高水平,奋力发展不停步。对标一流是为了成为一流。我们要向最好的学,同最高的比,以工作高标准推动发展高质量。

干要有定力。发展需要久久为功,十年磨一剑甚至数十年磨一剑是很多先进地区共同的成功密码。起个大早不意味着能赶上早集,这方面许多城市发展的历史嗟叹也有不少。功利浮躁则难有后劲与长效,半途而废则无事可成。立足国家所需、武汉所能、未来所向,我们要更加坚定地切实把武汉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认准了、谋定了,就保持定力,保持耐心,久久为功干到底。

干要真本领。如今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的老观念、老套路、老办法今天已不管用、不适应。本领不足、不新、不硬,都难以驾驭新情况新问题,更不要说“无中生有”、创新突破。真抓实干是作风也是能力,本领不强也很难实起来。无论是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还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都需要我们有会干事、干成事的真本事。克服“本领恐慌”,我们要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提升能力本领,努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家里手。

干要作风实。好成绩都是干出来的。学了就要真抓实干,切实把先进经验转化为推动武汉工作的思路举措、实际行动,把各项决策部署一件一件抓实抓细抓到位。佛系躺平、坐而论道、大而化之等不良心态不良作风,都是抓落实的大敌。我们要闯过“动能转换”的关口,实现发展能级的跃升,非埋头苦干的踏实作风不可,非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不行,非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做不到。

6月26日

武汉召开赴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

长三角城市考察学习总结交流会

长三角城市发展经验

给了武汉市各城区各部门主要领导

强烈的现场震撼和思想冲击

对标先进,应该怎么干?

听听各城区各部门的谋划和行动

东湖高新区:

● 以“十年磨一剑”之功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延伸创新链、完善产业链,奋力塑造独树一帜的光电子信息产业新优势。

● 坚定聚焦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优势产业,大力布局新能源智能网联终端等新领域,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打法”,依托重大项目和链主企业,不断完善生态链、产业链。

● 深化、细化、优化武汉新城规划,提升“烟火气”与显示度。

武汉经开区:

● 围绕车载软件、车规级芯片等领域,全力以赴抢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新赛道。

● 用好“科创33条”“人才10条”等创新政策,持续培育“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创新沃土。● 靶向发力强化汽车核心产业链,围绕新能源汽车串联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东西湖区:

● 加快网安产业聚集,大力支持应用安全、安全服务领域企业发展,争创“中国软件名园”。

● 以理想科学城数字经济产业园为引爆点,打造数字技术研发策源地、数字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总部型数字经济高地。

● 推动高水平产城融合发展:北部聚焦“网络安全和大数据+电子信息”双产业驱动,加快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南部沿汉江北岸打造科创智造大走廊,实施“双百园区”建设;东部以打造金银湖——黄塘湖CBD为抓手,加快建设泛金银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部临空港新城推动高颜值生态环境与高品质公共服务均衡布局。

东湖风景区:

● 把“独树一帜”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把握智能汽车和新能源(电能、氢能)汽车机遇,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 注重招商引领性,一把手上阵,招引头部企业;注重专业性,发挥基金公司最具眼光、投资引导作用,发挥市场作用“以企招企”,发动头部企业带动能力,引进产业链条,还可走进展会比选招引;注重时效性,政府为企业定制落地方案,同频快进会商,提高办事效率,尽快将意中项目变成意向项目,变成落地项目。

长江新区:

● 坚持理水、织绿、营城同步推进,重点谋划推进以3—5平方公里为单元、以产业园为核心的产业功能(园区)建设。

● 引进一批产业带动性强、技术能级高的重大项目和延链补链项目,探索专业、高效区域(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破解一批事关新区高质量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打造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区。

江岸区:

● 狠抓创新主体培育,推动三峡集团与高校联合打造创新联合体;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双突破1000家;狠抓数字赋能,聚力发展数字建造、智慧水务,扩大经济、治理、民生等领域场景开放;狠抓创新生态优化,完善“老房子+双创” “楼宇+双创”等模式,打造一批创新园区、创新楼宇和创新街区。

● 抓好汉口历史风貌区整体保护和功能活化,探索腾退和返租相结合模式,推动老城新生、产业升级。

● 加快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一至五期16个总投资1535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发展企业总部、现代金融、高端商务,打造江岸未来发展新引擎。

江汉区:

● 延长“从设计研发到产品制造”的产业价值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都市型”制造业融合发展,适度提升江汉区工业占比,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 加快老城区转型发展,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连片改造、整体提升,实现楼宇与街区从协调发展到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 优化完善城区运营体系,积极开放应用场景,不断完善城市运营品牌,以项目和片区可持续运营保障高质量发展。

硚口区:

● 发挥两江交汇城市核心区的优势,加快推进汉正街中央服务区建设,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窗口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 聚焦汉正街商贸服务业、环同济健康服务业和数字经济三大特色产业。按照“一园一院一基金多平台”,推动产业园区、创新街区和专业化楼宇提档升级;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实施招商突破、市场主体倍增行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坚持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发展供应链金融,为产业插上金融的翅膀。

● 拓展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完成5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保护汉正老街,修复历史遗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汉阳区:

● 支持地理信息、元宇宙等10栋产业楼宇做优做强,巩固拓展数字经济新赛道;利用中心城区优质产业用地资源,建设更多一流产业园区。用好区属国企汉投发“招投一体”平台,办好“知音云上”创投大赛,投早投小、“带土移植”,耐心培育扎根发展的“参天大树”。

● 推动制造业技改升级、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突破科技创新短板:深挖武汉科教资源富矿,打通“政产学研金服用”链条,促进在汉高校科创成果在汉阳转化落地。用好武汉基金产业基地、湖北青创园(汉阳)等平台,构建开放包容的科创环境。

● 举全区之力,对标一流提升“金牌管家”服务水平,擦亮全省最优金字招牌。科学统筹古城保护、城市更新、民生改善,推动“老汉阳”焕发新活力。

武昌区:

● 发挥科教人才、科研机构集聚优势,加快组建中国(武汉)双碳产业暨碳金融研究院,升级建设武汉数据智能研究院,筹建运营武汉北斗技术应用研究院。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发展。

● 重点推进3个园区建设:以武汉数创大厦等为基础,盘整腾退周边楼宇空间,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打造滨江数创走廊;围绕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加快推动中科•武大智谷建设,打造环高校院所的北斗产业园区;依托碳汇大厦,加大中北路沿线空间盘整力度,打造环沙湖双碳产业园区。

● 持续引进总部型、第二总部及核心供应链企业,同步培育本土 “专精特新”、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健全“招投一体” “产创融合”等资本服务产业发展机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全链条金融支持。

青山区:

● 构建完善以新能源(氢能)、新材料、新装备为主导,以数字经济、工业设计、文化旅游等为支撑的“3+X”现代产业体系。系统考虑、一体推进滨江红城、滨湖蓝城和北湖绿城均衡发展。

● 加快实施武钢有限两个50亿元以上投资的硅钢项目,盘活武钢集团7平方公里低效工业用地,加快打造北湖氢能小镇,围绕“制、储、运、加、用”开展产业链招商,举办氢能产业大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集聚一批上下游企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引进MA统一标识代码区域解析中心,建立全国首个“数字根产业基地”。

● 加强华侨城8街坊、9街坊“红双喜”街区肌理、建筑格局保护,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有序推进青山古镇片、青山楠姆片城市更新。

洪山区:

● 做实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从创新资源供给和企业需求挖掘两端精准发力,推动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促进“三区”融合发展。

● 6个产业园区各选择一个特色产业,找准赛道、持续发力、做大做强,逐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 打通科创和金融堵点,深化“创投双十条”政策,发挥洪山母基金杠杆作用,创新投融资模式、资金运作方式,做实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功能,实现“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

● 不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以更大的覆盖面、更强的针对性和支持力赋能市场主体,以“参谋式” “伙伴式”的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蔡甸区:

●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将中法生态示范城打造成创新之地、生态宜居之城、低碳示范之城、中法合作之城。

● 坚持“以产聚人、以城留人”,围绕构建“热带雨林式”创业生态,打造“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体系。

● 统筹好“科产城人”关系,加快布局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公共配套项目,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让“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成为中法生态示范城新名片。

江夏区:

● 突出创新转化,培育产业转型新引擎:建设汤逊湖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发挥基金孵化助推作用,推进院校创新成果与产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落地转化,全周期做好科创人才“引育留用”工作,促进“四链”深度融合,把科创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 坚持做强“车、光、康”等主赛道,抢占新能源、智能安防、预制菜等新赛道,既大力招引“乔木”型的龙头企业,也精心培育“灌木”型的中小企业,构建集聚共生、梯次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 持续出台“解渴式”产业、人才支持政策,深化“局长(书记)走流程”活动,落实首问责任、专员驻企等机制,以极致服务提供企业极致体验,全力打造“亲清江夏”营商品牌。

黄陂区:

● 坚持产业应用创新,发挥区域空间优势,主动承接光谷技术创新策源辐射,大力引进新技术企业,培育定制电脑全球销量第一攀升科技等本土自主创新企业,建设空港创新应用中心,争做武汉科技创新应用承载区。

● 坚持园区集成创新,依托武汉大市场,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吸引230家参与武汉地铁建设的企业落户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吸引广东恒兴预制菜、香港玉湖冷链等头部企业落户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争做武汉轨道交通、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地。

● 坚持市场模式创新,推进汉口北市场数字化转型,支持打造湖北最大纺织服装供应链平台“华纺链”,做大做强湖北首家抖音电商直播基地,做实做优“汉交会”开放平台,打造武汉国际消费中心新载体。

新洲区:

● 全力打造航空航天、智能制造、冷链物流、农文旅、智能建造等重点产业,久久为功、一干到底,把产业做大,把企业做强。

● 重点推进郑城等片区的旧城改造,双柳的新城建设,必须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坚决启动旧城改造、破局新城建设。

市发改委:

● 瞄准高端高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转育融”,加快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进多产业融合发展。

● 打造“圈群链”,构筑产业生态圈,做强产业集群,夯实产业链;突出“人产城”,坚持“以城聚人、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在城市更新中探索“工业上楼”“产业进城”,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市科技局:

● 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推动高校院所面向产业链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同时要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 整合现有资源启动“鹊桥行动”,推动全市高校院所与高企全面系统对接,把科教人才资源部署到企业的产业链上,同时要从强化顶层设计入手,坚持需求导向,采取务实管用的举措,推动形成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

市经信局:

● 突出重点、强链补链,聚焦五大优势产业,分别制订实施强链补链工作方案。

● 健全机制、完善生态,结合“双百园区”升级工程,规划建设北斗、氢能、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园区。

● 务实推进、久久为功,做实“一链一专班”工作推进机制和“十个一”特色产业专业化服务机制,确保落地见效。

市地方金融局:

● 完善创新资本形成机制,加快形成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担”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 进一步提升金融资源与产业升级的适配性,搭建武汉都市圈资本市场服务基地。

● 打造雨林式金融营商环境,为科创、小微企业提供链式金融服务。

市卫健委:

● 坚持全视角引才、全链条育才、全方位用才、全身心留才,启动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工程。

● 建立医疗服务业务协同体系,逐步形成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服务一体、多学科联合的医疗服务格局,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 锚定大健康产业发展方向,协同推进生物科技发展应用。加强大健康产业与卫生健康事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建设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

市商务局:

● 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全面启动90项试点任务,力争3年时间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经验。

● 依托天河、花湖客货运双枢纽,协调新增、加密国际客货运航线,完善航空货运物流服务体系。支持铁路口岸增开中欧班列线路。

● 协调自贸试验区、综保区、国际产业园、口岸等开放平台资源,一体化推进集成性改革和制度型开放。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我市历史街区结合市区产业规划,以精准的产业定位和有目标的产业招商,来定制历史街区改造方案,一栋一策,从而擦亮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片。

● 加强对历史风貌特色的挖掘,加强沿江界面建筑空间形态及大型开放空间塑造,在彰显特色的同时,成为片区价值提升的“触媒”。

● 紧密结合单元人口结构特点和需求,实施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打造一批配套完善、环境优越的高标准城市单元。

市城管执法委:

● 全面打造洁净城市,深化精致环卫,提升垃圾分类质效,打造示范片区。精绣标识系统,提升指引功能,打造国际化城市形象。

● 加快智慧环卫、智慧桥梁、天然气“一张网”等应用场景建设,完善问题发现处置闭环机制,推进“一网统管”。

●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行严格规范执法、综合集约执法、审慎包容执法,提升执法形象,守牢安全底线。

(统筹:郑汝可 周新华 彭仲 采写:记者李佳 吴曈 蔡欣星 秦璟 郝天娇 雷心蕊 制作:朱晨颖 喻鑫 )

【编辑:王戎飞】

相关阅读

  • 安图县:“绿·健”润童心 游戏促成长

  • 为发挥大园区名师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于荣霞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工作成效,扎实做好全县幼儿园课题研究工作,日前,安图县在松江镇幼儿园开展“童心·童趣·童游戏”名师引领室
  • 饿了么首个地方老字号创新智库在武汉成立

  •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饿了么搭建的老字号创新智库,是我们向大湾区学习、合作的桥梁”,6月25日,武汉老字号德华楼创意总监张依心在湖广老字号·新消费创新论坛暨武汉城市礼
  • 抢先看!2023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三大看点

  •   胶东在线6月27日讯(记者 贾楚航 李刚)记者从烟台市政府新闻办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定于7月13日—14日在烟台八角湾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 2023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产业成果丰硕

  • 大小新闻客户端6月27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逄苗 实习生 吕成芮 摄影报道)本届2023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产业成果丰硕,呈现生物医药产业全景。去年国际会议以来,烟台市加力推进生
  • 快递小哥“骑”上阵,共创禁毒新防线

  • 为拓宽禁毒宣传渠道,增强宣传实效,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禁毒知识,湖南衡阳西渡高新区禁毒办在持续开展传统宣传的基础上,联合园区内快递行业创新禁毒宣传形式,巧借快递“顺风车”,充

热门文章

  • 美国对华2000亿关税清单,到底影响有多大?

  • 1 今天A股大跌,上证最大跌幅超过2%。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证实计划对华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 听起来,2000亿美元数目巨大,我们来算笔账。 2000亿美元,按现在人民币汇率

最新文章

  • 对标长三角大湾区,学了就要干!

  • 学了就要干 武汉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大湾区、长三角先进城市考察学习之时,正是武汉处于推动发展能级跃升、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两次考察学习,展现出“带着任务学、带着问题
  • 江汉大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27日讯 “环境与生态、材料科学、化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6月27日,长江日报5G直播车走进江汉大学,副校长李卫东参加“校长喊你来武汉上
  • 在江汉大学,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进程

  •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27日讯 “在江汉大学学习,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进程。”6月27日,长江日报5G直播车走进江汉大学,副校长李卫东参加“校长喊你来武汉上大学”高招直播活动,现
  • 武阳高速力争“9·30”通车!

  • 26日 武阳高速建设热情似火 项目进入“刷黑”冲刺阶段 在武阳高速路面施工现场,大型摊铺机正在进行路面沥青摊铺作业,黝黑平整的沥青路面向群山深处不断延伸,路景交融美不胜
  • 黄石港:“双减”落地有声 少年“返璞归真”

  • 慧享生活,精彩未来。近日,黄石市中山小学教联体在黄石港万达广场举行“双减”成果展演。此次活动是黄石市中山小学教联体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 肃北:“六个一”提升帮扶实效

  • 今年以来,肃北县以“三抓三促”行动和“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年”活动为抓手,选派32名干部到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队员,全面落实驻村帮扶工作责任,凝心聚力推进乡村振兴。“担任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