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安信非银】行业深度报告:新能源车险,星辰大海扬帆起航

日期: 来源:新角度新金融收集编辑:安信非银
  • 作者:张经纬


新能源车险,星辰大海扬帆起航






■新能源车险增长迅猛,市场空间广阔。受益于新能源车销量高增,2021年我国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达到350亿元,同比增长56%;今年新能源车险保费有望实现同比+102%的增长。展望未来10年,我们认为中国新能源车险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其中1)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带动承保数量增长。今年Q3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26.5%(同比+10 pct),我们预计新能源车销量有望保持高增,2030年承保量将达1.22亿辆,占当年汽车总承保量的24%(2021年:3%)。2)车均保费将呈先升后降趋势。2021年新能源车均保费主受车险综改影响而同比-20%,预计今年车均保费整体提升约15%。不考虑车险自主定价等因素,我们预计受出行率提升、整车价格提升以及出险率与赔付金额高企等影响,2025年车均保费将提升至5923元;从长远来看,受规模化进一步量产、新车降价、赔付率与出险率下滑等影响,预计2030年车均保费降至4208元,但仍有望比传统燃油车高10%-15%。基于上述预测,我们预计2030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5131亿元(2021-2030年CAGR:35%),占当年整体机动车险保费的36%(2021年:5%)。


■海外新能源车险格局变迁,Tesla保险引领划时代变革。近两年,美国已出台多项电动汽车补贴条款,带动其2022年Q1-3电动车销量达72.1万辆(同比+66%),渗透率达7.1%(同比+3.4 pct)。截至22Q3,美国纯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比达5.1%。因此,据McKinsey预计,2030年美国个人车险保费市场将有1/3由新能源车险贡献。其中,OEM(原始设备制造商)保险凭借整车渠道与产品优势独树一帜,将成为主要增量,进而改变美国车险市场格局。而作为最大的OEM保险公司,Tesla保险已覆盖全美12个州,依托智能化驾驶、用户驾驶数据等,带来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变革:1)产品创新。针对Tesla车辆特性,提供包括自动驾驶责任、网络信息泄露、充电桩损坏、电子钥匙更换等在内的附加险。2)定价创新。基于五大维度驾驶数据,构建安全评分体系与风险定价模型,从而为高评分车主节省30%-60%保费。我们认为Tesla保险将带来新时代的车险革命凭借其产品及定价模式的创新,构建有别于传统险企、新兴保险科技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精准筛选+低价吸引优质车主、改善赔付水平、优化风控模型的可持续性正向循环,从而将实现覆盖全美80%Tesla车主的目标,使得Tesla保险有望成为其汽车业务重要收入贡献来源。据Tesla预计,2030年其保险业务价值将占汽车业务的30%-40%。


■新能源车险变革时不我与,风险与机遇共存,展望行业五大趋势。相较于海外Tesla保险快速增长,我国新能源车险广阔的前景也吸引了不少险企加大投入,但其较高的赔付率和潜在的不确定性使得不少中小险企望而却步。因此,新能源车险长期市场广阔与短期承保亏损压力较大给险企带来难以抉择的两难局面。而我们认为破局的关键在于险企如何更好地解决新能源车的风险定价、销售渠道、产品与服务、运营管控等四大领域痛点。从长远来看,我们坚定相信科技化、生态化一定会成为将来新能源车险的主旋律之一,我国新能源车险的发展将呈现以下五大行业趋势:

1)保险与科技加速融合,实现多方共赢。险企与主机厂商的合作有望加强,一方面为险企提升风控水平、定价能力、用户导流,另一方面为主机厂商增加收入来源、完善生态闭环,从而实现主机厂商、险企、用户多方共赢的格局。

2)新能源车险直销比例与线上化程度提升。伴随车险费用空间缩窄、群体年轻化及习惯的改变,以及新能源车主机厂商对于产品与渠道把控不断加强,新能源车险直销比例将进一步提升,第三方平台、头部险企以及新能源主机厂商均将受益。

3)整车厂商话语权增强。新能源汽车厂商积极布局产销一体化生态,数据积累丰富性、前后端把控程度日益成熟。目前部分头部主机厂商加速布局保险经纪牌照,而从长远来看,主机厂商对于渠道和产品话语权有望加大。

4)保险真正融入汽车生态,成为生态版图的重要一环。新能源主机厂商将其生态体系从生产销售延展至汽车后市场,一方面挖掘汽车后市场的价值潜力,提升主机厂商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车险与汽车生态业务彼此联动、互为抓手,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体验,真正实现保险于无形、融入新能源生态的目标。

5)中小险企竞争压力大,大型险企渗透率提升。由于中小险企在产品定制、费用管控、线下网点、风控定价、金融科技水平等方面存在短板,其切入主机厂商生态难度加大。而目前大型头部险企在新能源主机厂商的合作之中抢占优势地位,其在新能源车市场领域的竞争优势有望逐步体现。


■投资建议我们十分看好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巨大潜力,认为新能源车的技术革新将带动车险渠道与产品的大变革,行业发展趋势愈发明显。因此,我们建议关注:汽车生态快速增长、拥有互联网财险牌照的众安在线(6060),新能源车险市场行业领先、综合成本率表现优异的中国财险(2328)。


■风险提示:渗透率不及预期、更新迭代加快、监管政策变化等。


1.新能源车险的一体两面:空间广阔与赔付率高企

1.1.整体车险市场:保费增速回温

年内车险保费增速回暖。今年以来,我国车险保费市场整体呈现“V型”走势。就累计数据而言,今年1-10月车险保费收入累计达6645亿元,同比增长6.2%,我们预计全年增幅有望升至6.5%-7%的水平。就单月数据而言,各月增速起伏较大,1-2月主受财险开门红、去年同期综改后低车均保费等影响而增速较高;3-5月受制于疫情冲击新车销量,单月保费同比增速降至个位数甚至转负;但6月以来伴随出行限制逐步放松、新车销量回暖,车险保费恢复态势明显,6月/7月/8月同比增速达17%/8%/9%;9-10月再度因疫情扰动而增速回落。


新车销量升温带动车险复苏。我们认为,年内车险保费增速整体回升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因素带动:1)车险综改影响消退。自2020年9月车险综改施行以来,“降价、增保、提质”影响下,2021年车险件均保费同比-10%至1372元,行业整体保费收入承压(全年同比-5.7%),但自21M10起单月增速已由负转正。今年以来,车险降价影响进一步减弱,叠加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带动整体保费增速回升。2)新车销量反弹。伴随放宽汽车限购、减征购置税等各类汽车消费补贴与激励政策出台,以及受疫情压制的消费需求释放,车市得到明显提振,今年6-9月新车销量较去年显著回升,单月同比增速均达到20%以上。3)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2022年前10个月新能源新车销量渗透率达到24%(同比+12pct),其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更高的车均保费也是推动车险保费增速改善的原因之一。


1.2.新能源车险市场:表现一枝独秀
新能源车险保费快速增长,看好全年前景。从行业整体来看,中再产险数据显示,除2020年受承保车辆数增速放缓影响外,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保费增速均维持在40%以上的水平。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费规模达到350亿元(同比+56%),我们预计2022年在新车销量进一步高增、车均保费明显回升的带动下,全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有望达到708亿元(同比+102%)。从头部险企来看,中国人保业绩发布会披露数据显示,人保财险2021年新能源车承保量292.6万辆(同比+88%),保费收入119.1亿元(同比+84%);2022年前三季度承保量303.7万辆,保费收入137.2亿元。


新能源车保费增长主要由新能源车销量增长所拉动。对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进行拆分,主要由1)承保数量、2)车均保费两部分构成。我们认为,2021年新能源车险保费高增56%,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免征购置税等政策刺激销量同比+157%,带动承保数量近乎翻番;而同期车均保费同比-20%,主要受车险综改影响,但预计该影响已逐步减弱,2022年将明显回升。

1.2.1.新能源车承保数量——随新车销量高增,拉动新车保费增长
  • 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受益于全国各地新能源车消费优惠与激励政策陆续出台、产业配套措施逐步完善以及消费者接受程度提升等,多家主流NEV厂商均实现销量高增,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增长。22Q3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达到26.5%(中汽协口径),同比+10 pct/环比+2pct;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更是达到30.2%(乘联会口径),同比+11 pct。




  • 新能源车承保规模水涨船高。伴随新能源车销量及渗透率的提升,新能源车承保数量亦快速增长。根据中再产险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车承保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94%,达到750万辆。考虑到今年以来新车销售火爆,前10月销量同比+108%,已提前3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所提及的2025年20%的渗透率目标,我们预计2022年新能源车承保数量将达1331万辆,同比+77%。


  • 新能源车险拉动新车保费增长
    新能源车险保费中,新车保费贡献占比近半。基于银保监会、中汽协、中再产险数据,我们测算得出,2021年新能源车险保费中有47%由新车保费贡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同比高增157%。同期传统燃油车销量仅同比-5%,因而非新能源车险(以传统燃油车为主)中新车保费仅贡献11%,远低于新能源车险中的新车保费占比。

    新能源车险对于新车保费的贡献度显著提升。基于银保监会、中汽协、中再产险数据,我们测算得出,2021年新能源车对于新车销量和新车保费规模的贡献度分别约为13%和17%。考虑到车险综改影响渐消、赔付率居高不下将使得新能源车均保费显著回升(22H1人保新能源车均同比+15%),结合2022年前10月新车销量数据,我们预计2022年全年新能源车对于新车保费的贡献度将达到35%(同比+18pct),成为拉动新车保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1.2.2.新能源车均保费——囿于高出险率+高赔付金额,短期内仍将走高
  • 新能源车均保费显著高于燃油车。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由于车辆自身特性、驾驶群体、维保费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更高的出险频率和更高的案均赔付金额,进而导致更高的车均保费水平。中国银保信数据显示,新能源车整体单均保费相较于传统燃油车平均高出21%,尤其是购置价在10万元至30万元之间的家用新能源车。

  • 2021年新能源车均保费受综改影响下滑20%,2022年明显回升。据中再产险统计数据,2021年新能源车均保费同比下滑20%至4667元,与此前银保监会披露的车险综改效果基本一致(截至22Q1/22H1车均保费分别较改革前-20%/-21%)。而就2022年而言,由于车险综改带来的降价影响已基本释放,以及去年底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出台、开启独立定价体系,同时新能源车的出险率、案均赔款居高趋势延续,新能源车均保费呈上升态势。以人保为例,2022H1新能源车均保费同比+15%,我们预计全年行业新能源车均保费同比+14%至5320元。


  • 短期内新能源车均保费仍将走高
    新能源车均保费居高不下。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拥有更高的出险率和案均赔付金额,导致车均保费维持在较高水平。我们认为,综改带来的降价影响已经基本消退,2022年全年新能源车均保费将呈回升态势,主要由于出险率、案均赔付金额两大因素短期内仍维持向上,预计未来几年内新能源车均保费仍将走高。
    ——1)更高的出险率。根据中国银保信数据,从2016年到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车整体出险率比非新能源车高3.6 pct,家用新能源车的出险率更是比非新能源车高9.3 pct。
    ——2)更高的案均赔付金额。根据中国银保信数据,家用新能源汽车平均单车赔付金额比非新能源汽车高2.7%,其中新能源车核心动力损毁率更是燃油车发动机事故率的3倍。



1.3.新能源车赔付率较高的背后
1.3.1.新能源车出险率更高
传统车险主要通过大数法则测算出险率,考虑驾驶习惯、驾龄、车辆使用性质等车主相关因素的影响,也考虑交通状况、异常天气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新能源车拥有较高的出险率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因素所致:

  • 驾驶特性显著不同。新能源车的电机可以在启动时输出峰值扭矩,起步加速明显加快。从畅销的几款新能源车型与传统燃油车型对比来看,除宏光MINIEV为压低成本而削弱性能外,其余几款新能源车型百公里加速度时间均显著快于燃油车。由此,新能源车的低延迟提速、动能回收等特性提升了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尤其是对于不适应新能源车特性的新手车主而言;此外,采用单踏板模式等特性也加大了新手错误操作的概率。

  • 车主群体年轻化。新能源车车主中年轻群体占比较大,根据巨量算数数据,30岁以下车主占比超过35%,高潜用户中30岁以下占比则超过40%。一方面,年轻车主整体驾龄本就偏低,且多以新能源车作为首次购车选择,关于新能源车的驾驶经验更是不足,导致事故发生风险相对较大;另一方面,部分年轻车主购入新能源车是出于对车辆性能和驾驶体验的追求,因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行车安全。

  • 营运车辆占比高。新能源车相较于传统燃油车具有更低的用车成本,根据巨量算数数据,以宋PLUS为例,在相同里程条件下,新能源款的每年使用成本较燃油款约低40%。因而,21%新能源汽车用于滴滴、美团打车等商业运营和租赁(传统燃油车仅为1%)。营运车辆日均行车时长及行驶里程、路况不确定性均较高,导致出险率相对更高。



1.3.2.新能源车赔付金额更高
传统车险的案均赔付金额主要与案均赔款主要受整车价格、零配件价格、人工维修成本、人伤评定标准、险企自身的理赔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我们认为,新能源车拥有较高的案均赔付金额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因素所致:

  • 整车价格更高。由于新能源车电池材料成本、研发成本等相对高昂,因此整车购置价格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更高。同样以宋 PLUS为例,在相同购车条件下,新能源款补贴后价格较燃油款指导价高出4.8万元,考虑免征购置税后的实际落地价则约高出3.7万元。从而,新能源车在一旦出现车辆损失、车身划痕等情况,相应的赔付金额也更高。

  • 零配件价格更高。新能源车三大组件(电池、电机、电控)与传统燃油车(底盘、变速箱、发动机)相比,其损坏概率更高,维修更换成本也更高。其中,新能源电池最易受损也最为昂贵。2021年接入国家监管平台6个月内的新能源乘用车故障中,动力蓄电池故障占比达82%;与此同时,电池约占新能源车总成本的40%,三电成本合计占比达到75%,部分高端车型的占比甚至更高。此外,特斯拉等品牌采用一体化压铸工艺,部件受损意味着很大可能需要大面积更换车身覆盖件,进一步推高赔付金额。

  • 人工维修成本更高。新能源销售以直销为主,核心零部件技术掌握在原厂及其合作供应商手中,可负责维修的门店以各个主机厂的授权及自营门店为主,同时维修所需的专业性、技术性要求也较高,导致专业维修人员较少、人工成本较高,因而客均维修费用更高,约为传统燃油车的1.4倍。



车险人伤赔款并非区分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案均赔款差异的关键因素。除上述三方面物损因素对新能源车案均赔款造成的影响外,我们同样考虑到人伤因素。一方面,中保研安全指数测评结果显示,除部分低价车型外,整体而言新能源车在车内成员、车外行人安全指数方面均获评优秀;另一方面,人伤因素一定程度上已在出险率分析中纳入考量,且人伤赔款金额还受到责任认定、等级评定等一系列与新能源车自身特性关联度较小的因素影响。因而,我们认为三电安全等因素才是导致新能源案均赔款较高的关键,并未将人伤赔款列入其中。


1.4.政策对于新能源车险的调整
新能源车专属条款上线,开启车险新时代。2021年12月,中保协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意味着数量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有了独立的保险。从条款来看,重点关注以下几大方面:1)“三电”系统纳入保障;2)主险保险责任扩容,包括起火燃烧、电池、出厂设备;3)3大主险+13项附加险更有针对性,自用充电桩等也可纳入保障;4)电池衰减不在承保范围;5)明确新能源车折旧系数,月折旧率有所提高。在此条款发布之前,新能源车按照燃油车所适用条款承保,与其实际风险情况并不匹配。因而,我们认为该条款的发布给予新能源车更为独立的、差异化的定价体系,新能源车险业务也迎来更为规范化的发展空间。


1.5.未来新能源车险预测:市场空间巨大,助推格局生变
新能源车险占比已迅速提升。受新能源新车热销和车均保费较高的影响,新能源车险占整体车险保费比例快速上行。以人保财险为例,其新能源车险保费占比已由20H1的1.9%增至22H1的6.4%,今年前三季度更是达到7.0%;同样地,太保财险2022H1新能源车险占比也达到6.6%(同比+3.1 pct)。


针对未来10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演变,我们从(一)承保数量、(二)车均保费两大角度展开分析与预测:

(一)新能源车承保数量:增长延续
全国各地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刺激下,新能源车销量高增带动承保量显著提升。受益于双碳目标推进、新能源车技术及安全性增强、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接受程度提升等,我们认为未来新能源车销量有望仍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速,形成1)新车渗透率保持高位、2)存量维持稳健增长的格局,带动保有量及承保量提升。我们预计,2030年新能源车销量达到2078万辆(2021-2030年CAGR:22%),渗透率较2021年提升38pct至51%,带动新能源车承保量达到1.22亿辆,占汽车总承保量的24%(2021年:3%)。

(二)新能源车均保费:短期高升,长期回落
今年以来,新能源车均保费已有明显回升,主要受到去年底专属条款出台以及行业自身赔付率居高不下的影响。考虑到今年受疫情管控影响而出行减少,明年起可能伴随管控放松、汽车出行率回升,带动出险率上升,叠加案均赔付金额较高,我们预计短期内新能源车均保费仍将高升;长期来看,伴随出险率的边际改善以及案均赔付金额的下降,我们预计车均保费或将有所回落,但仍将较传统燃油车的车均保费高出10%-15%左右。

1)出险率:短期上升,长期下降。
  • 驾驶习惯:短期内驾驶习惯的改善难以一蹴而就,新车主的持续涌入也将使得整体新能源车主的平均驾驶行为水平仍处在有待提升的阶段。但伴随车主对新能源车驾驶方式的熟悉,长期有望带来整体驾驶习惯的改善。

  • 车主群体短期内年轻群体仍是新能源车车主的主要构成,在行车稳健性方面可能略有不足。长期来看,尽管仍将有新兴年轻车主加入,但伴随原有年轻车主的趋于成熟、中年群体对新能源车接受度的提升,则整体车主的平均年龄将趋于稳定。


  • 营运比例:短期来看,新能源车的低用车成本使得其仍将是营运车辆的用车主流。杰兰路咨询发布统计报告显示,今年1-10月,我国乘用车营运(出租租赁)市场新车累计销量为54万辆,其中纯电车型占比超过80%。但长期来看,数据的丰富、模型的完善、科技的融合有望使得保险公司能够对营运车辆险种作出更为合理、精准的定价。

2)案均赔付金额:短期上升,长期下降。
  • 整车价格:短期内受碳酸锂等关键原材料价格高涨、智能化趋势下研发成本投入提升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整车价格相较于传统燃油车而言仍保持高位。但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二线城市相对饱和,向下沉市场进军将是各大造车势力的战略导向,中低端车型销量占比的提升将使得整车价格水平整体有所下行。


  • 零配件成本:短期来看新能源车尽管销量增速较快,但是迭代更新速度同样较快,车辆和零配件量产规模有限,加之新能源车企牢牢把控直营维修渠道,导致新能源车零配件价格难以大幅下降。随着新能源普及率进一步提升,国产化规模效应逐步显现,零部件成本有望逐步降低。

  • 人工维修成本:新能源车具备高智能化、高科技的特性,掌握新能源车维保技术的专业人员数量远不及传统燃油车,导致相应维修技工的工时费及维修成本高企。长期来看由于新能源车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人工维修成本将维持平稳增长,但可能由于外部第三方维修授权的放开而有一定程度的维修费用边际下降。

基于以上假设,在不考虑商车费改进一步深化的前提下,我们预计2022-2025年新能源车均保费仍将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增幅趋缓,相较于2021年车均保费为4667元,2025年或将达到5923元;2026-2030年车均保费可能有所调降,2030年约降至4208元。


综上所述,我们对未来的新能源车险市场空间作出测算:

1.5.1.新能源车险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及占比将显著高增根据我们上文的假定,预计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承保数量将达到1.22亿辆,车均保费将达到4208元,二者叠加作用下带动新能源车险保费达到5131亿元(2021-2030年CAGR:35%),占当年整体机动车险保费规模的36%(2021年:5%)。


1.5.2.新能源车险将是车险市场格局演变的助推剂
新能源车险将带来我国车险保费结构的重要变化。基于我们的测算,对比2021A与2030E的车险保费市场构成来看,新能源车险保费占比由5%提升至36%,其中新车保费由2%提升至7%,旧车保费由2%提升至30%。进一步计算2021A与2030E的保费差值得出,该差额的76%由新能源车险贡献,其中新车/旧车保费分别为13%/63%。换言之,2030年我国车险格局的变化将主要由新能源车险带动。



2.海外市场的前沿经验:OEM车险难逢敌手
2.1.美国车险市场概览
2.1.1.近几年来,整体市场规模较为稳定
近年来车险市场规模稳定在3000亿美元水平。根据IBISWorld数据,2017-2021年美国车险市场规模基本维持在3000亿美元左右。其中,2020年为近年来首次负增长,主要由于疫情影响下消费者信心不足且库存短缺,全年轻型车销量同比-14%至1460万辆,为2012年来新低;2021年略微回暖至3110亿美元,主要受益于车市复苏、投保量上升,以及用车频率恢复,带动车险年均保费同比+12%。


三大巨头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截至2021年,美国车险公司数量达到1961 家(同比+5%)。其中,前三巨头为State Farm/Geico/Progressive,分别占据美国车险16%/14%/13%的市场份额。从各州情况来看,三者分别在美国24个/15个/9个州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从细分市场来看,私人乘用车险市场由State Farm主导,商业车险市场则为Progressive主导。


2.1.2.长期来看,新能源车险亦将重构美国车险市场
美国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近两年,美国已出台多项电动汽车补贴条款,带动其2022年Q1-3实现电动车销量72.1万辆(同比+66%),渗透率达7.1%(同比+3.4 pct);截至22Q3,美国纯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比约达5.1%。但对比来看,较拜登政府所提出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50%的目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或与美国各州拥有独立立法权、部分地区配套充电桩设施相对不足等因素有关。


或有约1/3保费由新能源车险贡献。考虑到政策扶持力度较强、未来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我们认为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仍有较大增长潜力,同时也将对美国车险市场造成较大冲击。根据McKinsey预计,2030年美国个人车险保费规模将达到约3890亿美元,其中64%由传统的L0或L1车辆贡献,其余部分将在1)由OEM把控、2)保费蒸发、3)转为商业保险这三方面受到新能源车险影响:
——OEM:
即原始设备制造商(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典型如Tesla等整车厂商。

1)1000亿美元保费由OEM把控,占比26%,主因其把握产品、定价、分销、索赔等各流程话语权与竞争优势。
2)360亿美元保费蒸发,占比9%,主因安全技术普及使得事故减少等。
3)50亿美元保费转为商业保险,占比1%,主因L3车辆增加,自动驾驶系统担责。


2.2.Tesla保险:定价独到、优势突出的OEM车险
2.2.1.规模:有望达到汽车业务价值的30%以上
Tesla保险已布局美国12个州,或迎爆发性增长。Tesla保险主要为旗下车辆及部分其他品牌车辆提供车险产品及服务,最早于2019年在加州启动,但因该州监管限制而未应用UBI(Usage-Based Insurance);2021年起,陆续在美国各州推出UBI产品。截至2022年11月,Tesla保险共覆盖美国12个州,仍有大量州处于谈判或申请状态。Tesla曾表示截至2022年末将覆盖美国45个州、80% Tesla车主,尽管目前来看进展不及预期,但我们认为更多程度上取决于各州监管态度,如谈判顺利或将迎来覆盖州数的爆发性增长。



保险业务价值有望达汽车业务30%以上。根据Good Car Bad Car的数据,截至22Q3,Tesla在美保有量约148万辆,参考其历史销量数据,我们预计截至年末美国Tesla保有量约为160万辆。以覆盖率80%、车均年保费2500美元计算,对应保费收入为32亿美元,达到其2021年汽车业务营收的7%。伴随Tesla在美汽车销量及保有量的提升,其自营保险有望凭借定价及个性化产品优势提升车险市场份额。据马斯克在20Q3财报电话会上预计,未来Tesla保险业务将占其汽车业务价值的30%-40%。


2.2.2.特色:产品+定价创新,独有模型颠覆传统车险模式
创新车险产品,提供附加保险范围。除其他车险产品中常见的责任、碰撞、综合险种外,Tesla还针对自身车辆的智能化、电动化等特性,基于自身独有的自动驾驶、电子钥匙数据,提供特殊责任保险。具体包括:1)自动驾驶责任,主要用于自动驾驶模式下对第三方造成伤害的责任保障;2)网络信息泄,主要用于客户信息遭到网络窃取并造成损失时的赔偿;3)充电桩损坏,主要用于充电桩损坏造成的损失保障;4)电子钥匙更,主要用于电子钥匙丢失、损坏所造成的损失保障。


最大创新在于其风险定价模型,保单报价低于同类产品。不同于传统车险采用事故历史、罚单、索赔、信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作为定价因子,Tesla采用安全评分(Safety Score)、车型、险种、区域、行驶里程、多车折扣等作为定价因子,更能反映出车主的实际驾驶情况。因此,Tesla基于实时驾驶数据的定价模型能够在实现保费动态更新的同时,给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报价。我们认为,长期来看Tesla保险的快速增长将依托于其定价模型。

1)动态评估,按月定价:安全评分(Safety Score)是Tesla车险定价模型关键,由Tesla车辆五大方面的驾驶数据计算而得。不同于传统车险一般以一年为期,Tesla保险按月定价,基于过去30天内以驾驶时间加权平均的安全评分,动态调整下一月度的保费报价。

2)数据风控,低价突出:
Tesla车内搭载有多个摄像头、传感器,独家掌握丰富、精确、实时更新的驾驶数据,从而能够构建更为精准的风控模型,给予优质车主较低的保单保价。相较于购买其他车险产品,安全评分接近平均水平的Tesla车主可节省20%-40%保费;安全评分较高的车主可节省30%-60%保费。



2.2.3.优势:基于OEM生态建构起持续性竞争优势
由车到险的显著飞轮效应是Tesla保险最为突出的优势之一。伴随Tesla自动驾驶系统不断优化,事故发生率得到降低,将导致赔付支出减少、承保利润提升,从而使得Tesla保险能够更多让利于投保人,定价优势更为突出,承保车辆增多,数据丰富性进一步增强,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改进。

Tesla产品及定价创新的影响广泛。
Tesla保险在产品方面提供传统保险公司较难参与的附加险种,更为满足Tesla车主保险需求;在定价方面采用基于驾驶数据的风控模型且按月动态更新,给予投保人个性化保单价格。在这两大创新之下,1)Tesla保险本身、2)参保的Tesla车主以及3)其他保险公司都将在不同方面受到影响。

1)对于Tesla而言
  • 低成本:凭借独有的、精确的、实时可得的驾驶数据,以及对直营门店、后端维修渠道的把控,在风险定价、理赔维修等方面领先于其他险企,占据成本优势。整体来看,Tesla保险的成本约为传统车险的52%-65%,从而在向投保人让利方面留有更大空间,能够给出低于竞争对手的报价。
    • ‍65% → 40-45%:相较于传统车险将65%成本用于实际赔付,以Tesla为代表的OEM车险运用系统化集成、防欺诈管理、自动驾驶等技术手段,将这一数值压低至40-45%;
    • 30% → 12-20%:通过对直营店及后端维修中心的把控、数字化理赔手段的运用等,Tesla将管理、营销等其他成本由30%降至12-20%的水平。
  • 防欺诈:科技赋能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基于驾驶数据、车辆数据等更为精准地判断出险的真实性、车辆损毁的实际情况,降低骗保欺诈率。
  • 车生态:从汽车研发、生产、销售,延伸到投保、理赔、维修,贯通汽车前与后市场,构造整车生态闭环,提高客户粘性。
  • 受制于监管:由于Tesla保险涉及对用户数据的采集,可能在布局新市场时面临不同地区监管条例的限制,例如在加州无法采用安全评分系统。


2)对于车主而言
  • 一站式服务:投保、续保、理赔等流程均集中于Tesla App内,相当于保险产品及服务已被纵向整合到Tesla生态体系之中,形同于Apple集研发、生产、销售、订阅、维修于一体的生态链条。
  • 低保费支出:Tesla保险基于驾驶数据搭建更为精准的风控模型,并且通过渠道把控、技术应用降低成本、让利于投保人。以2022年Tesla各车型在德州的保费报价为例,Tesla保险定价较平均低出49%。
  • 个性化定价:在Tesla五大维度的安全评分体系之下,车主因各自驾驶习惯的差异而获得“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报价。其中,驾驶习惯优异者更为受益,安全评分较高的车主可享受相较于同类产品低30%-60%的保费。
  • 定制化产品:Tesla拥有旗下车辆驾驶技术、电子钥匙等的相关数据,并且掌握庞大的增压器网络,因而能够为车主提供信息泄露、充电桩损坏等定制化保险产品选项。
  • 人性化欠缺:Tesla保险在投保、查勘、理赔等流程中都加大数字化应用的程度,在提升效率与便捷性的同时,也难免会导致人性化服务相对欠缺。
  • 隐私安全隐患:由于Tesla保险定价模型是基于驾驶数据所建构的,因此需要通过车身上的传感器、摄像头等采集一系列数据。尽管Tesla在将驾驶数据用于分析的过程中进行了匿名化处理,但车主仍然面临一定程度的个人信息泄露可能。


3)对于其他保险公司而言
  • 难以切入市场:相较于Tesla,其他保险公司在实时数据获取、用户画像刻画方面难以企及,定价风控能力较弱,并且在自动驾驶保障等方面不具备产品优势,面临较大的优质车主转保压力。此外,在Tesla主导的直营渠道中,传统保险公司很难争夺话语权。因此,新能源车险市场将在很大程度上由Tesla等OEM厂商把控,其他保险公司难以切入。

2.2.4.效应:正向激励机制下,迎来优质车主的被动选择
正向激励,优质留存。Tesla保费按月动态更新,正向激励优质车主,打造优质留存客户池,利于长期出险率下降及定价优势进一步巩固。举例而言,我们假定三年周期内的保费调整及车主购险选择变化情况来加以说明:Tesla依托于数据及定价模型优势,不断深化优质车主留存、改善赔付率与风控模型,间接将出险率较高的客群转嫁给其他保险公司,从而进一步扩大价格及风控优势。

第1年:Tesla保险客户中优劣兼有
  • 针对Tesla车主,Tesla保险相较于其他保险报价略低,大部分车主选择Tesla保险,但仍有部分车主因个人消费习惯等而选择其他。

第2年:Tesla保险客户中优质车主占比提升
  • Tesla及时且充分地掌握车主驾驶数据,因此选择Tesla保险的优质车主得以每月持续享有降费激励,选择其他保险的优质车主被逐渐拉大的保费差距而吸引,改为投保Tesla保险;选择Tesla保险的部分驾驶习惯不良车主暂忍保费动态上涨,部分转移至其他保险公司。
  • 其他保险公司暂无丰富数据,未能及时充分识别客户风险,以原先报价为新到来的原Tesla保险客户承保。

第3年:Tesla保险客户中优质车主占比进一步提升
  • Tesla进一步掌握驾驶数据并动态调价,激励优质车主的同时,给出高报价倒逼其他车主改善驾驶习惯,使得整体出险率及赔付率下降,更易于提供有竞争力的低保单报价。
  • 其他保险公司意识到迁移而至的原Tesla客户大多为驾驶习惯不良者,被迫调升报价或拒保,定价劣势更为凸显。


2.2.5.对比:有别于新兴保险科技及传统车企车险,Tesla保险更具竞争力
各方争相入局UBI车险,Tesla竞争优势突出。除Tesla这一新能源整车厂商外,美国Metromile、Root等保险科技公司,Progressive、Geico、Allstate等老牌车险公司,以及GM、Toyota等传统车企,均通过不同方式参与UBI车险市场。相较于新兴保险科技、传统保险公司、传统车企,Tesla保险均在产品和渠道方面占据竞争优势。


1)相较于新兴保险科技
  • 产品:Tesla依托于车内传感器、摄像头等获取驾驶数据,更为直接准确且高效便捷。而新兴保险科技往往需要通过外接设备、手机应用程序等非集成的手段,或通过传统车企的汽车内置系统等依赖于第三方的手段,来获取用户驾驶数据,在实时性、准确性、高效性、科技实力等方面都不及Tesla。
  • 渠道:Tesla保险与汽车生态深度绑定,车主可通过直营门店、车载程序等方式便捷投保。而新兴保险科技主要依靠与传统车企合作、传统保险公司合作等方式进入市场,推广难度较大,需要付出较高的营销成本以打通渠道端。

2)相较于传统保险公司
  • 产品:Tesla的驾驶数据收集依托于车辆内置的传感器等,无需后期加装设备,且在数据准确性、智能化等方面遥遥领先。而传统保险公司尽管已提供UBI产品,但需要通过与车企合作、补贴鼓励车主等方式推广产品,且所能获取的数据质量及丰富性也难以企及科技水平较高的新能源厂商,因此较难切入新能源车险市场。
  • 渠道:Tesla基于对直营门店及自营维修网络的把控,充分拥有渠道话语权,并且线上化一站式便捷投保的方式也契合对应群体的偏好。而美国传统保险公司不论是采用专属代理、独立代理还是直销渠道,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且需要支付更高的渠道推广费用。

3)相较于传统车企
  • 产品:即便传统车企拥有车载系统,可向合作保险公司提供驾驶数据访问权限、合作开发UBI产品,仍存在一定劣势。在数据采集方面,Tesla智能化车身所能获取数据的广度、深度、精度高于传统车企内置系统;在数据处理方面,Tesla拥有领先的智能化技术水平,具备汽车企业与科技企业的双重属性,而传统车企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从数据到定价的转换主要依赖于同样科技实力较弱的合作保险公司。
  • 渠道:Tesla搭建直营网络不仅冲击美国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还为其车险销售提供了高效触达且低成本的渠道。而传统车企受限于特许经销商模式,无法如同Tesla一般将保险产品深度嵌入汽车生态当中,即便与险企合作也在市占率方面难以有较大突破。


3.我国市场的前景展望:五大趋势联袂而至
3.1.面向广阔市场之际的进退维谷
选择新能源车险市场份额,还是利润空间?鱼与熊掌如何兼得?如我们在前文所述,由于出险率、赔付金额短时间内均难以降低,当下我国新能源车险市场面临着赔付率居高不下的困境。从目前新能源车的赔付率情况来看,除少数低端车型的赔付率与传统燃油车相对接近外,其余主流新能源车型的赔付率均达到较高水平,部分车型赔付率甚至达到100%以上。对于中小险企而言,意味着两难局面:1)一方面无法忽视新能源车险潜在的巨大市场,弯道超车机遇在望;2)另一方面也同样难以回避新能源车险赔付高的现状,其风险定价、产品创新与服务能力均不足,将面临较大的承保亏损压力。


1)无法忽视潜在的广阔市场。根据我们的测算,我国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从2021年的350亿元增至2030年的5131亿元(CAGR:35%),占整体车险保费市场的36%(2021年:5%),成为我国车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情况来看,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量小、定价难等问题难以解决。中小险企如选择暂缓进入新能源车险市场,则较难在市场发展得更为成熟之际实现弯道超车,这就意味着可能错失未来潜在体量巨大、将显著变革我国车险结构的重大机遇。


2)难以回避赔付率高企的现状。
新能源车险因驾驶习惯、车主群体、营运比例等特征而出险率较高,因整车价格、零配件成本、人工维修成本等因素而案均赔付金额较高,两大方面共同作用导致赔付率高企。在现有定价体系之下,很多中小险企入局新能源车险市场需要承担较大的承保亏损压力。

3.2.经营痛点凸显,横亘发展前路
新能源车带来新的变化,四大痛点逐步凸显。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程度不断加速,主机厂商对于销售与维修渠道渗透力增强,险企对于新能源车的1)风险定价;2)销售渠道;3)产品与服务;4)运营管控的核心诉求与痛点将愈发强烈。能够更好解决这些痛点和难点的险企有望在将来新能源车险的竞争之中脱颖而出。

1)风险定价体系
  • 诉求:结合从车、从用、从人多方面因子,准确评估风险,给出合理化的定价,并针对驾驶习惯与行车风险有别者给出差异化的定价,实现动态评估相应风险、给予保费灵活调整。
  • 痛点:目前保险公司开展新能源车险业务的时间尚短,新能源车保有量小数据少,且新能源车技术迭代快,新能源车风险结构与风险成本显著不同,因此目前新能源车风险评估体系并不完善,险企对于新能源车险业务风险的动态评估能力不足;保险公司整体新能源车险定价基础仍与传统燃油车相仿,无法获取并依据投保人的驾驶行为数据建立风控定价模型,无法精准刻画投保人的用户画像。因而,较海外Tesla车险的差异化定价、合理定价、动态定价,我国险企整体风险定价体系仍有较大的发展差距。

2)销售渠道
  • 诉求:更好更高效触达潜在新能源车主,提升客户粘性,降低渠道费用,让保险产品融入新能源汽车生态圈。
  • 痛点:新能源车以直销体系为主,特斯拉、蔚来、理想等均选取了全面直营模式,新能源车直营店首保取代了传统燃油车体系4S店首保的角色;目前传统燃油车的代理人电销、网销和4S店为主的续保模式很大程度运用于新能源车险续保。但是将来随着车险自主定价进一步放松、车险费用渠道压降,代理人潜在让利空间缩窄,APP、网络直销比重将有望明显上升,将给予如蚂蚁保险等第三方代销平台更大发展空间。此外,如海外Tesla这类主机厂商将保险整合入自有新能源车APP和车辆内部生态,通过闭环的服务体系推动用户投保与续保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而这也将很大程度改变未来新能源车续保的格局。

3)产品与服务
  • 诉求:高效、便捷地为投保人提供差异化、多样性、智能化的产品与服务。
  • 痛点:目前险企车险产品竞争白热化,渠道与费用的比拼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难以改变。随着新能源车的快速迭代,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相应附加险需求和产品创新能力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如电池、充电桩、自动化驾驶的投保将使得车险产品发生新的变化。而目前由于缺少相关数据基础以及对于技术迭代背后的风险评估能力不足,使得车险产品创新的能力更多要依赖于与主机厂商合作的数据基础和模型。从长远来看,新能源车的智能化、科技化将为车险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也能够更好满足车主多样化的需求,但是如此种种创新一定离不开主机厂商的深度合作与支持。

4)运营管控
  • 诉求:精细化管理,金融科技赋能提升用户体验,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 痛点:相较于现有燃油车的管理模式、技术水平与相应服务体系,新能源车的加入对于险企的运营管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将来与主机厂商合作开发新能源车动态定价模型、升级线下新能源车维修体系与理赔流程、开发创新产品需求等。对于险企而言,虽然新能源车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目前新能源车保有量小数据少、技术迭代快速的特征仍凸显,短时间内面临金融科技投入较高、人员与物力资源消耗较大、短期投资回报有限的痛点。


3.3.新旧动力切换,五大趋势显现
新旧动力的切换带来车险的革新。我们坚定地相信随着新能源车的大范围普及加速,新能源车险在渠道、产品、服务、定位方面都将发生巨大革新。从长远来看,新能源车险将逐渐告别过去群雄逐鹿、产品同质化、价格战“刺刀见红”的时代,科技化、生态化一定会成为将来新能源车险的主旋律之一。利用科技的力量和汽车生态闭环的力量去真正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及智能化、产品与渠道的生态化的目标。因此,我们积极展望了未来5-10年新能源车险的五大发展趋势。


3.3.1.趋势之一:保险与科技加速融合
险企有望携手主机厂商,车险定制化、差异化、智能化时代也许并不远。不同于海外Tesla保险自行成立保险公司,自营保险业务、开发与销售保险产品来实现增值业务收入,国内主机厂商可能难以获得保险经营牌照,资金和资源投入巨大,与其长期发展目标不符。因此,险企加强与主机厂商的合作有望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对于主机厂商而言,携手保险公司发力新能源车险市场意味着:1)销售业务增收。
新能源车险渠道的销售收入将成为汽车业务生态里一个不可小觑的增量业务,按照2030年新能源车险保费5131亿元的体量和15%的销售渠道费率来做测算,潜在业务市场体量为770亿元,且此处尚不包括例如Tesla运用科技手段帮助险企降低赔付率的服务费率。2)完善生态闭环,为用户提供更好体验。将保险纳入新能源车生态圈,保险与后续保修、理赔等后汽车业务高度衔接与绑定,将有助提升用户体验,实现便捷化一站式服务。

对于险企而言,携手主要主机厂商发力新能源车险市场意味着:1)更好完善风控模型,合理化、差异化定价。
借助主机厂商的用户和车辆数据优势,在保护用户隐私安全的前提之下,险企有望更好完善风控模型,实现新能源车差异化、合理化定价,更好实现承保盈利。2)开发创新附加险,更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产品需求。险企还可以紧跟新能源车技术迭代步伐,定制化开发新能源车附加保险,实现车险产品创新。3)渗透新能源车生态,提升客户粘性。通过加强与主机厂商之间的合作关系,险企可以深度参与主机厂商的生态链,将有助于提升其客户粘性。


新能源车险将成为保险科技的主战场。从保险产品金字塔结构来看,过去五年,在保险科技快速发展以及金融普惠的大趋势之下,件均金额较低、产品标品化的百万医疗险、惠民保、航延险等产品的销售渠道已经逐步被流量类互联网巨头所侵蚀。而在金字塔顶层的保障型产品由于产品非刚需、高度定制化、件均金额较高,而成为传统险企代理人渠道所占据的主阵地。对于车险市场而言,传统燃油车险市场格局相对稳定,险企之间价格比拼激烈,但是随着新能源车势力的加入以及车险自主定价的深化,科技赋能使得产品与服务差异化、生态化成为新发展趋势,加之车险标品化、刚需的特性使其网销难度大幅下滑,因此新能源车险渠道有望成为险企将来几年逐鹿的重点领域。


保险科技类比消费金融,险企线下服务优势难以被取代。我们认为我国未来新能源车险业务模式可以一定程度类比我国消金助贷模式,均为科技赋能金融。随着下一步新能源车险用户数据日益积累以及车企格局日趋稳定,主机厂商在渠道和产品两方面都可以为新能源车险赋能。不同于消费金融的场景之下,借贷产品的差异度较小,作为流量来源和科技赋能的流量巨头占据更为明显的优势;在保险科技方面,主机厂商能够为新能源车险实现更多赋能,提供差异化、多样化、智能化的产品与服务。不同于商业银行在消金中扮演出资角色,线下服务和竞争壁垒较为缺乏;传统保险公司线下网点的服务能力和维修理赔能力等则是其自身的重要优势之一。


3.3.2.趋势之二:渠道线上化程度加深
监管趋严,费用空间缩窄。随着车险综改降费深化(截至22H1,消费者车均保费为2784元,较改革前大幅下降21%),附加费用率的上限由35%下调为25%,专属条款则进一步将新能源车险的附加费用率上限规定为15%。我们认为随着将来车险自主定价逐步放开,渠道费用端仍有望进一步压降,车险代理人积极性减弱,直销与网销占比提升。从去年车险渠道数据来看,车险中介类渠道保费均为负增长。

群体年轻化及汽车智能化加深线上化车险渗透。
新能源车主集中于年轻群体(30岁以下车主占比超过35%),对于线上化操作接受度更高;车载系统及配套App的深度嵌入及生态融合,也将使得新能源车险线上化成为大势所趋。参考海外经验,我国线上化将逐步加深。美国49%人群更愿意通过线上渠道购买车险,中国仅39%,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3.3.3.趋势之三:整车厂商话语权增强,图谋汽车后市场
新能源汽车厂商布局产销一体化生态。从掌握核心零部件、一体化压铸生产整车,到直营把控销售渠道,再到延展包括新能源车险等在内的汽车后市场,叠加海量的用户数据和车辆数据加持,新能源车新势力品牌将逐步打造新能源车产销一体化生态。


主机厂商与头部险企采用“总对总”模式,未来主机厂商话语权有望增强。截至2021年末,全国4S销售服务网络数共2.9万家,拥有100+家4S店的经销商集团仅14家;新能源车网点数达0.6万家,其中展厅/体验中心数量占比高达48.5%,主流新能源车品牌在一二三线城市的网点覆盖率几乎都达到100%。我们认为从短期来看,大型头部险企凭借大量的网点和优质的服务能力将成为注重消费者服务体验的新能源巨头的主要合作对象,形成“总对总”业务模式,较传统4S店模式更为高效。目前整个新能源车市场仍处于群雄并立的市场格局,车企竞争尚在相对焦灼的状态;从长远来看,随着未来车企格局日趋稳定,数据积累日益成熟,加之对销售前端以及汽车后端服务的把控力日益增强,将来其渠道话语权有望加大。


保险经纪牌照只是主机厂商构建汽车生态圈的开始。车企发力车险业务,在投保、出险、续保、维修、理赔等多个场景下与用户建立连接,进而重塑车企与用户的关系。对于汽车厂商而言,车辆交付仅是车企创造价值的起点,将以车险为服务抓手,并开拓更多车后生态、车主权益等服务体系。


3.3.4.趋势之四:保险于无形,融入车生态
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塑造崭新车生态。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进一步融合,将使得其生态体系从生产销售延展至广阔的汽车后市场,包括汽车金融、养护、维修、租赁、IT、文化等在内。

新能源主机厂商发力汽车后市场,市场潜力巨大。
从长远来看,新能源车必将发力汽车后市场,更多去扮演传统燃油车4S店的角色,挖掘潜在市场业务。目前传统燃油车存在多样化的美容和维修需求,我国汽车后市场相对分散于不同渠道,汽车后市场利润占比仅为30%+,远低于成熟国家汽车后市场利润占比70%+;而随着新能源车势力的生产、销售、维修等一系列新能源车生态日益成熟、市场份额逐步稳定,其必将更好利用自身庞大的销售与维修网络的优势,更为提升其盈利能力。根据巨量算数相关预测,预计在2022到2025年期间,汽车后市场中新能源汽车独有的三电系统维保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7%,远高于其他项目的增速。而作为汽车后市场的重要版图之一,新能源车险也必将成为重点布局方向。


整车业态打通,保险融于无形。当车生态的业态布局趋于丰富完善,车险仅仅是后端消费市场的其中一环,与归属于同一生态圈内的其他业务彼此联动、互为抓手,加深客户粘性的同时,也从不同方面积累海量用户数据,有助于汽车产销服务各环节的不断改进。从长远来看,新能源车险将充分融入汽车生态,成为真正实现服务体验高效便捷、价格差异化与合理化、产品多样化的创新保险产品。


3.3.5.趋势之五:中小险企竞争压力大,大型险企渗透率提升
目前新能源汽车车险更集中于头部险企。由于新能源主机厂商与头部险企采用“总对总”模式,头部险企的新能源车险市占率显著高于其他中小财险公司,目前财险“老三家”(人保财、太保财、平安财)燃油车商业险件数占比为66.6%,而其新能源汽车专属产品件数占比达71.2%,显著高于燃油车的占比。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整体赔付率更高使得中小险企发展对于新能源车相关业务也相应更为谨慎。

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中小险企在产品定制、费用管控、风控定价、车企合作等方面弱于大型财险公司,在新能源车险领域所面临的压力更大。从几个维度来看:
  • 产品定价:中小险企保单数量显著少于大型险企,数据积累和定价模型难以完善,进而限制产品风险定价能力。
  • 费用管控:新能源车险整体费用率空间较小,大型险企规模优势更为明显,因此费用空间优于中小险企,原本中小险企增加费用以打通渠道的手段不再适用。
  • 风控定价:中小险企风控定价能力较弱,加之新能源车保有量有限、模型不完善、资本实力相对较弱,这些因素也使得其难以应对新能源车险潜在的高赔付水平。
  • 车企合作:大型险企在保单体量、服务渠道和网络、科技水平等方面更具优势,主流新能源车企均选择大型险企展开合作。

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大型头部险企在新能源主机厂商的合作之中抢占优势地位,下一步主机厂商和头部险企有望就用户数据和车辆数据、渠道销售等开展更为深度的战略合作,也将使得头部险企在新能源车领域与中小险企的竞争差距进一步拉大。



总体而言,虽然目前新能源车险的体量较小,行业革新仍需要各方加大投入与合作,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十分看好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巨大潜力,新能源车的技术革新将带动新能源车险渠道与产品的大变革,有望真正为主机厂商、新能源车用户和保险公司带来多赢的局面。对于主机厂商而言,新能源保险销售收入和服务费有望成为主机厂商重要收入贡献来源之一。对于消费者而言,多样化、生态化、差异化的新能源保险产品也将更好为其提供服务。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新能源保险市场潜力巨大,携手主机厂商融入新能源车生态圈将有助于改善客户体验、提升客户粘性。

关于投资标的方面,我们建议关注:汽车生态快速增长、拥有互联网财险牌照的众安在线(6060),新能源车险市场行业领先、综合成本率表现优异的中国财险(2328)。


4.风险提示
  • 新能源车渗透率不及预期:承保车辆数是新能源车保费规模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如若新能源车销量及渗透率不及预期,则将导致保有量及承保规模增速放缓,进而使得未来新能源车保费规模及占车险市场份额无法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 新能源车更新迭代速度加快:新能源车的升级换代过快将使得数据丰富程度欠缺,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影响风险因子,进而导致风险定价难度增大。
                                       
  • 监管政策变动:保险与科技融合进程需遵循监管政策的相关要求,如果未来主机厂商与险企开展深度合作之时受到一定的监管限制,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变革进程可能放缓。




■     行业评级体系

收益评级:

领先大市 — 未来6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沪深300指数10%以上;

同步大市 — 未来6个月的投资收益率与沪深300指数的变动幅度相差-10%至10%;

落后大市 — 未来6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沪深300指数10%以上;

风险评级:

A — 正常风险,未来6个月投资收益率的波动小于等于沪深300指数波动;

B — 较高风险,未来6个月投资收益率的波动大于沪深300指数波动。


■     分析师声明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声明,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勤勉尽责、诚实守信。本人对本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保证信息来源合法合规、研究方法专业审慎、研究观点独立公正、分析结论具有合理依据,特此声明。


■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的说明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许可。本公司及其投资咨询人员可以为证券投资人或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者建议等直接或间接的有偿咨询服务。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一种基本形式,本公司可以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市场走势或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证券估值、投资评级等投资分析意见,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并向本公司的客户发布。


■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为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信证券”)研究中心非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推送内容仅供安信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为避免订阅号推送内容的风险等级与您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若您并非安信证券的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使用本信息。安信证券不会因为任何机构或个人订阅本订阅号或者收到、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订阅号推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接收人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本信息作者及其所在团队及安信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推送内容版权归安信证券所有,未经安信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删节、修改、复制、引用和转载,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新角度新金融”



相关阅读

  • 极氪速度背后:用户型企业,极致协同

  • 说到这两年最新锐,同时竞争最激烈的行业,新能源汽车必然位列其中。造车新势力不断涌现,老牌车企也不甘示弱。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更为激烈的下半场征程。造车不是件简单的事
  • 欧洲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报告抢先版

  • 欧洲汽车的数据逐步在披露,我今天做一个预览版,给大家看看整体的情况。等2022年的统计数字丰富,我们再来对2022年欧洲的情况做一个详细的总结。由于欧洲在2022年发生了俄乌战争
  • 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回顾抢先版

  • 由于详细的数据要等到后面出来,在这里根据周度的终端上险数据来盘点2022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乘用车),我也在做个抢先版。从品牌来看,大众第一(220万)、丰田第二(179万),比亚迪第三(160.3
  • 降价还是涨价,这是2023年车企的问题

  • 昨天汽车市场最大的新闻,是特斯拉的一波降价(Model 3起售价22.99万元,Model Y起售价25.99万元),从这个动作的幅度和事情紧迫程度来看,这个节奏确实是我们没想到的。我的理解,在原有
  • 锂解有约|2022收官之战 新能源汽车全力以赴

  • 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2022年的收官之战呈现出了什么样的趋势?背景:1月1日开始,各大品牌陆续公布了销量数据,结束了2022年收官之战。首先,交付量最高的依然是比亚迪,以23.5万辆的成绩
  • 又来暴跌。。

  • 今天大盘又跌破3200,创业板来到2500。这个位置,仓位轻的朋友,是可以加仓的,只输时间不输钱的位置。我下午计划手动买入一份沪深300、一份创业板(场外指数基金)。另外,今天最受关注
  • 跌成狗,又见3000点!

  • 最近这行情,跌到一点脾气都没有。沪指跌破3100,创业板跌破2300;大A又见3000点。恒生指数本周跌破1.8万,是2011年12月来首次;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创2008年来新低;纳斯达克指数又快回到
  • 调研笔记0111:合远管华雨路演速记

  • 这是草根调研第62篇调研笔记一句话亮点:内需恢复,外需有结构性的机会,2023年温和向上,β可期(合远管华雨,路演时间2023年1月)写在前面管老师的分享平实客观,可以比对看去年5月的纪要
  • 续航、充电、安全焦虑?有陕汽M3000E一步到位!

  • “双碳”政策下,谁要是开上了新能源车,谁就算赶了时髦。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有多火呢?可能很多卡友的感受还不够直观,来看看这组数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结果显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湘财智盈”发布会12月20日强势来袭

  • 在“金融科技、财富管理”双轮驱动的战略方向下,湘财证券于2022年8月与益盟股份达成战略合作,围绕投顾业务即将重磅推出湘财智盈产品,该产品旨在构建属于投资者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