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攻心为上:俄乌冲突中的认知战交锋

日期: 来源: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杂志社收集编辑:Cismag

摘 要: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敌对双方不仅在战场殊死厮杀,以舆论为武器的认知域也同样是一片刀光剑影。尽管俄乌冲突远非人类的第一场认知战,但其规模却前所未有。西方国家利用信息霸权竭力封杀俄方信息,使俄方在这场较量中明显落于下风。对此,首先论述了此次认知战呈现出的一些特点,然后以俄乌冲突为着眼点,探讨了认知战对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影响,最后就如何打赢认知战提出了几点启示和建议。

内容目录:
1 俄乌冲突成为认知战竞技场
1.1 海量宣传激发乌方抗击意志
1.2 虚假信息的攻心效果相对有限
1.3 信息审查与屏蔽成为基本策略
1.4 乌方借助信息优势压制对手
2 认知战对全球政府和民众的影响
2.1 各方片面报道催生信息茧房
2.2 配合西方国家的不理智决策
2.3 加剧全球各地冲突升级风险
3 启示与建议
3.1 认知战的核心在于主导叙事
3.2 社交媒体成为认知战主战场
3.3 以综合手段应对全球认知战
4 结 语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孙子兵法》一针见血地指出,攻心的价值更胜于金戈相交。所谓“认知战”,以一言蔽之,就是技术更先进、覆盖面更广、持续时间更长的现代版心理战。认知战既可发生在平时,也可发生在战时,小则引起民众和在野党派对政府不满,掣肘政府的政策和活动,大则引发社会动荡乃至叛乱,直接颠覆一国政府。随着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由美国掌控的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成为全球许多民众了解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这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开展认知战提供了极大便利。叙利亚内战等事例表明,西方国家一直在利用这种信息霸权发动认知战。此次俄乌冲突中,西方国家更是对俄罗斯发动了全方位、无死角的舆论攻势。尽管未能完全扭转战争走向,但西方的认知战仍令俄罗斯在国际舆论场中十分被动,而乌克兰得到的国际支持也与认知战引发的“民意”不无关系。西方的认知战活动在俄乌冲突中达到近年的高潮,而此类活动绝不会随着冲突的结束而终止,因此我国有必要高度关注认知战在这场冲突中的作用及其深远影响。

1

俄乌冲突成为认知战竞技场

除地理上的战场外,俄罗斯与乌克兰及其西方支持者也在认知战领域展开较量,双方争夺叙事主导权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战场搏杀。然而由于掌控全球主流社交媒体的西方国家大肆封杀“亲俄信息”,俄方的认知战能力无从发挥,最终只能退守国内舆论阵地。

1.1 海量宣传激发乌方抗击意志

战争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较量,双方的战斗意志往往决定了战争胜负。在此次冲突中,乌克兰政府和军队以及乌方支持者借助“推特”“脸书”(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不断发布有损俄方形象的战地视频,其中不乏被抛弃或摧毁的俄军装备,被击落的俄军战机,被伏击的俄军车队,以及被俘、阵亡乃至被平民喝骂的俄军士兵,试图以此鼓舞己方的抗击意志。举例来说,在冲突爆发之初的 2022 年 2 月 25 日,一段“乌克兰妇女用向日葵诅咒俄军士兵”的视频就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点,浏览量多达上千万次。尽管视频中的俄军士兵保持了礼貌与克制,但军人与妇孺之间的强弱反差仍可能让受众产生“侵略者在正义面前低头”的认知。又如在5 月 13 日,乌方发布的一段视频显示,顿涅茨克河两岸散落着断裂的浮桥以及数十辆坦克和装甲车的残骸,乌方据此声称挫败了俄军的渡河企图。尽管乌方承认俄军从别处成功渡河,且细节表明损毁车辆很可能来自乌东地区的亲俄武装而非俄军,但这种“敌方丢盔卸甲”的画面仍有助于振奋乌方的民心士气。

这些广为流传的视频纵使未必反映了整体战局,甚至未必呈现出事件真相,但终究还是打破了俄军“不可战胜”的光环,多多少少消除了乌克兰军民对俄军的畏惧心理,从而有力激发了乌方的抗击意志。除上述视频外,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几乎每天都要发表公开讲话,有时还刻意通过画面背景展示自己仍身在首都基辅。尽管泽连斯基的讲话不乏夸大其词和反复之处,但国家元首的频繁露面确实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此外在国际层面上,从主流媒体到社交媒体,西方对俄罗斯发起了铺天盖地的负面宣传,以至于大多数西方民众陷入“对俄罗斯人人喊打”“俄罗斯遭到国际孤立”和“俄罗斯必败”的狂热氛围,而通过社交网络的放大,这些声音又进一步刺激乌克兰军民与俄罗斯对抗到底。虽然很难直接衡量这些宣传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但从数十万人报名参加乌克兰的民间“IT 部队”来看,这些宣传的效果不可小觑。

1.2 虚假信息的攻心效果相对有限

早在数千年前,军事家们就已深谙“兵者诡道”,而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虚假信息更是成为认知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此次冲突前后,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层出不穷,双方都试图主导受众对是非曲直和未来趋势的判断,从而鼓舞己方士气、争取第三方支持和瓦解敌方斗志。

从开战伊始,乌方阵营就大肆宣传蛇岛守军在俄罗斯大军面前英勇就义,一位父亲在上阵抵抗俄军前泪别妻女,乌军王牌飞行员“基辅幽灵”孤身击落六架俄军战机 ,乌克兰住院产妇因俄军轰炸而身负重伤,诸如民用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的镜头更是数不胜数。然而这些虚假消息不久后便被一一揭穿:蛇岛守军全体投降无一伤亡,那位父亲实为加入乌东武装对抗乌军,“基辅幽灵”出自游戏视频,“受伤产妇”由当地美妆博主乔装扮演,一些极具冲击力的爆炸场面则来自贝鲁特港口爆炸等陈年旧事。

俄方阵营也同样释放了一些虚假消息,比如俄政府曾在冲突前夕坚决否认将出兵乌克兰,一些俄方媒体在战争初期就宣布俄军已控制哈尔科夫等关键城市,俄国家杜马主席称泽连斯基已逃离基辅,“泽连斯基本人”也在电视讲话中要求乌军士兵放下武器 。不过事实表明,俄军最终还是发动了攻势,但直至 5 月都尚未拿下哈尔科夫,泽连斯基也仍留在基辅,而其投降讲话不过是一段深度伪造视频。

尽管虚假信息在此次冲突中屡见不鲜,但俄乌双方乃至第三方发布的信息多如牛毛,这种信息巨浪导致大众对特定消息的注意力减少,加之双方都采取了强有力的事实核查措施和信息审查措施,最终使虚假信息的攻心效果大打折扣。尽管俄罗斯的突然行动起到了一定的战略欺骗作用,乌方也通过虚假宣传在网上赢得了部分支持,但很难说对战局产生了什么立竿见影的影响:除在乌克兰南部取得一定突破外,开战后俄军未能迅速攻克乌克兰的任何一处战略要地,对首都基辅的闪击战也以失败告终,关于泽连斯基的虚假信息同样未能促使乌军大规模投降;支持乌克兰的民众则往往只能口头谴责俄方,民间“IT 部队”也未能对俄方造成明显损害,反而妨碍了专业人士对俄方网络的入侵。就此次俄乌冲突而言,虚假信息所代表的舆论战固然可能对欧洲乃至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但直接决定战争胜负的,仍然是军队之间的殊死搏杀。

1.3 信息审查与屏蔽成为基本策略

为充分掌控话语权,冲突爆发后不久,西方阵营便开始严厉打压俄罗斯媒体及所谓的“亲俄信息”,试图让支持俄罗斯的一方从国际舆论中消音。总体而言,西方大国都不同程度地屏蔽了“今日俄罗斯”(Russia Today,RT)等俄方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并以“打击虚假信息”的名义压制网络上支持俄罗斯乃至持中立态度的言论。俄罗斯虽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举措,但受制于西方的信息霸权,俄方举措基本只能影响到俄罗斯国内。

在政府层面,开战还不到一周,欧盟最高决策机构“欧洲理事会”就以传播虚假信息为由,于 2022 年 3 月 2 日禁止 RT 和俄罗斯卫星通信社(Sputnik)在欧盟境内播出 。欧盟之外的西方国家也纷纷跟进:RT 美国频道于 3 月 3 日被迫无限期停止运营;加拿大广播电视与电信委员会以违反当局政策和“破坏民主”为由,于3 月 16 日禁止 RT 和 RT 法国频道的播出活动;英国通信管理局以“难以遵守新闻公正”为由,于 3 月 18 日撤消 RT 的播出许可证 [7];澳大利亚更是早在 2 月 26 日就禁止了 RT 的播出活动。

在企业层面,握有“谷歌”(Google)和“油管”(Youtube)等重量级平台的美国科技巨头Alphabet 公司从 2022 年 3 月 1 日起采取了一连串对俄信息压制措施 ,包括在欧洲地区屏蔽RT 和 Sputnik 的“油管”频道,删除 7 万多条“亲俄”视频及 9 000 多个相关账号,从“谷歌应用商店”下架 RT 和 Sputnik 的移动 App,甚至禁止俄罗斯用户下载所有付费 App;微软公司从“Windows应用商店”下架 RT 的移动 App,并降低 RT 等俄方媒体在“必应”(Bing)搜索引擎中的结果排名;握有“脸书”用户和“照片墙”(Instagram)平台的 Meta 公司于 3 月 1 日禁止欧洲地区的用户访问 RT 等“受俄罗斯官方资助”的媒体账户,还允许用户在这些平台发布针对俄罗斯人的仇恨言论;“推特”公司对数百个俄罗斯官方账号进行限流,使之无法出现在热搜栏和推荐栏中,甚至给反对北约东扩的英国前议员加上“受俄罗斯官方支持”的账户标签。

俄罗斯自然不可能单方面承受西方的舆论绞杀,随即也强化了自身的信息审查力度。2022年 3 月 4 日和 3 月 22 日,俄罗斯议会下院先后立法严惩涉及军事行动和政府机构的虚假消息,违法者最高将被处以 15 年监禁和数百万卢布的罚款。自 3 月 4 日起,俄罗斯联邦通信、信息技术与大众传媒监督局(Roskomnadzor)相继以宣传极端主义和传播虚假信息等理由封杀了“脸书”“照片墙”和“推特”平台以及谷歌搜索引擎的新闻聚合器 ,禁止谷歌公司在俄境内投放广告,并按照民事诉讼判决冻结了谷歌在俄罗斯的部分资产。

在此轮认知战中,西方世界已完全撕下了“言论自由”的虚伪面目,任何不符合西方立场的媒体都可能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以封杀。比如英国通信管理局承认 RT 并未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却仅凭“从以往来看,RT 很难在涉及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事务上保持公正”这种似是而非的理由就撤消了 RT 的许可证。同样令人玩味的是,尽管俄罗斯并未直接封杀西方媒体,但其关于虚假信息的法律刚一生效,包括英国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和彭博社(Bloomberg)在内的多家西方主流媒体就立即暂停了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此外囿于俄乌双方的实力差距,乌军难免在战事中遭到重创,连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于 4 月中旬称乌军伤亡巨大。然而在“脸书”等社交媒体上,关于乌军的负面消息却难得一见,不利于俄军的消息却比比皆是,仿佛乌军屡战屡胜一般。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显然是因为西方社交媒体对“亲俄信息”进行了大规模限流乃至屏蔽。可想而知,信息屏蔽与审查将成为今后重大冲突中的常态,这使对立双方很难直接影响到敌方民众,因此争取第三方支持或将成为未来认知战胜负的关键所在。

1.4 乌方借助信息优势压制对手

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频频指责俄罗斯制造人道主义灾难和杀害平民,俄罗斯则同样指责乌克兰制造杀害平民、虐杀战俘及纵容纳粹,双方都力求将对手妖魔化。鉴于难以在战火中客观公正地收集证据,双方的指控都很难完全证实或证伪,但综合各方信息仍可看出一些眉目:乌方对 2014 年的敖德萨工会大楼纵火惨案置之不理,乌军主动发布枪击俄军战俘的视频 ,网络上也不乏公开展示“黑太阳”和“狼之钩”等纳粹标志的乌军士兵,可见乌方确有杀害平民、虐杀战俘和纵容纳粹之嫌;俄军的军事行动难免造成平民伤亡,但关于俄军故意杀害平民的证据都是事后的访谈或照片,网络上也找不到俄军直接向平民施暴的视频。加之俄军为争取民心而做出“坦克等红绿灯”等不符合军事惯例的亲民姿态,哪一方的指控更加可信不言自明。不过乌克兰并未放弃妖魔化俄罗斯的努力,反而倚仗西方提供的信息优势,不断发布缺乏实据的俄军“恶行”,其中的高潮便是 4月初的“布恰事件”。

布恰(Bucha)是乌克兰首都基辅西北的一座小镇,俄军在冲突初期一度占领该镇,后于 3月 30 日撤离;乌军从 4 月 1 日起进驻该镇,随后于 4 月 3 日指控俄军在该镇屠杀了 400 余名平民,即所谓的“布恰事件”。西方世界当即强烈谴责俄罗斯,并以此为由发起新一轮对俄制裁。俄方自然予以否认,其支持者也指出了一些疑点。比如在 4 月 3 日前,不论是当地居民还是乌军,都未提及或拍摄到任何大规模平民伤亡;在乌方展示的若干视频和照片中,部分“尸体”疑有活动迹象,法医学特征过于新鲜,身旁散落着俄军口粮,甚至系有白胶带;西方媒体以商业卫星照片为据,但卫星公司却拒绝出售高清照片,另有人通过分析光影角度,认为该公司的卫星当时并不处在能拍摄的位置上;英国《卫报》调查称一些平民死于俄军特有的某型火炮弹药,但有分析指出乌军同样拥有该型弹药,且在已控制当地的情况下,即使俄军真想大开杀戒,也不可能采用“炮击己方控制区内的平民”这种匪夷所思的手段。对于其中部分疑点,乌方及西方媒体则以画面失真和居民指控等说法作为回应,对其他疑点则不予理睬。

尽管双方的支持者群情激奋,但抛开种种细节的真伪不谈,仅从最基本的动机来看,不难推测这一“事件”极有可能是乌方的一场“表演”。第一,俄军不论是从口号还是行动都表现出了争取民心的态度,在此前提下,不论俄军是否伪善,甚至就算真的犯下罪行,也没有理由在显眼处公然抛下数百具平民尸体,给乌方提供“屠杀”口实。第二,如果“布恰事件”确有其事,那么既然乌方已经控制当地,就理应积极邀请中立方开展详细调查,以迅速咬定俄罗斯的罪名。然而如今已过去半年,乌方不但没有推动中立方调查,甚至没有公布哪怕一部分遇害者名单和法医调查结果,这种态度与其“受害方”身份格格不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科索沃战争前夕发生了据称有 45 名平民遇害的“拉查克大屠杀”,结果不到一周时间,就有多支外国调查团前往现场调查。第三,西方世界虽在第一时间异口同声地指控俄方,但仅仅过去一个月,这场“屠杀”似乎就已被西方主流媒体所遗忘。考虑到西方对俄罗斯的敌视态度,特别是它们在炒作斯克里帕尔中毒事件等涉俄负面话题上的“坚持不懈”,除确无实据外,很难解释西方媒体为何不继续拿这场“屠杀”大做文章。由此可见,“布恰事件”恐怕是乌克兰在西方的指导和配合下,为妖魔化俄罗斯而精心策划的一场认知战行动。

2

认知战对全球政府和民众的影响

现代认知战的一大特点是影响范围极广,不论身处何地,只要通过网络了解到相关信息,就难免受到认知战的影响。在西方持续不断的认知战攻势下,虽然部分国家的亲西方倾向有所加强,但同时也使国际舆论严重极化,不同政治团体势同水火。这种极化和对立不但催生了一些不理智决策,还可能加剧全球范围内的地缘政治风险。

2.1 各方片面报道催生信息茧房

此次冲突中,乌克兰以及西方的政府和媒体都刻意无视北约东扩对俄罗斯构成的严峻安全威胁,甚至淡化 2014 年以来由乌东地区战乱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只是片面强调、放大“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现实,竭力给俄罗斯贴上“侵略者”的标签,以博取社会大众和全球各国的同情与支持。对于持中立态度乃至倾向于俄罗斯的国家和民众,则不懈地通过舆论炒作来施加道义压力,逼迫对方为摆脱“侵略者帮凶”的标签而改变立场,从而进一步孤立俄罗斯。对此俄罗斯也针锋相对,RT 和 Sputnik 等俄方主流媒体以及部分亲俄社交账号连篇累牍报道“亚速营”等极右翼武装的暴行,力图将这些在乌军中占比不大的“新纳粹分子”塑造为整个乌克兰政府和军队的代表。同时俄官方也通过梳理斯拉夫族群的历史源流和俄乌两族间的复杂纠葛,来或明或暗地否认乌克兰具备独立的民族和国家身份,从而证明俄方此次特别军事行动的合理性和正义性。

通过双方反复的片面渲染,原本相对中立的受众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或者说刻板印象,进而陷入难以摆脱的“信息茧房”。身处这种“茧房”的受众将只愿接受所支持方发出的信息,对另一方发出的信息则产生偏激的排斥心理,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斥为虚假宣传。受此影响,国际互联网上的不少用户都将俄乌冲突简单定性为“好人”与“坏人”的战斗,进而得出“好人不会做坏事”和“坏人不会做好事”的粗暴推论。这一点在“布恰事件”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未经第三方全面、公正、客观调查的情况下,许多人无视事件中的种种疑点,仅凭乌方的一面之词就先入为主地认定俄军“实施了大屠杀”,进而对俄罗斯大加挞伐。

2.2 配合西方国家的不理智决策

此轮认知战广泛掀起了西方民众的反俄情绪,在选举政治下,这种汹汹“民意”反过来又推动西方政府做出了许多不理智的决策。2022年 5 月 8 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称俄方已遭受了 10 128 项制裁,堪称有史以来遭受制裁最多的国家。而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不少制裁并非出于冷静的政治算计,而是被“政治正确”所裹挟的非理性决策。举例来说,“欧洲歌唱大赛”和国际足联等机构纷纷禁止俄罗斯队参赛,一些音乐厅禁止上演《天鹅湖》等俄罗斯艺术作品,《自然》(Nature)杂志呼吁各国切断与俄罗斯的科学合作 [13],完全抛弃了“体育无国界”“艺术无国界”和“科学无国界”等西方曾经挂在嘴边的口号;香奈儿、爱马仕、古驰和路易威登等奢侈品巨头纷纷退出俄罗斯市场,名义上是为“打击俄罗斯精英阶层”,实际上是为避免自身成为西方世界的众矢之的,对俄罗斯政府而言完全无关痛痒;俄罗斯的猫、狗和树都遭到国际组织制裁,德国的巴伐利亚州等地甚至禁止在公共场合展示字母 Z ,令人啼笑皆非。这些制裁举措丝毫无助于制止俄乌冲突,反而揭穿了西方以“文明社会”自居的幻象。

与 上 述 闹 剧 般 的 制 裁 相 比, 西 方 社 会 在重大政策上的不理智行为则更加令人惊讶,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欧盟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制裁。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在 2020 年,欧盟约 26% 的石油和 46% 的天然气都来 自 俄 罗斯部分成员国对俄依赖的程度更高,比如德国 35% 的石油和 55% 的天然气进口自俄罗斯,匈牙利 83% 的天然气和 60% 的石油进口自俄罗斯,斯洛伐克则几乎 100% 的石油都进口自俄罗斯。如此之高的依赖程度意味着欧盟根本离不开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匈牙利总理就曾坦言,禁运俄罗斯油气等同于向匈牙利投下原子弹。

尽管如此,在“反俄大于天”和“制裁能让俄罗斯战败”的偏激认知下,欧盟仍执意推动对俄油气禁运,试图在 6 个月内就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油气。所幸这项形同经济自杀的提案被相对冷静的匈牙利阻止,否则本就通胀高企的欧盟经济很可能雪上加霜,部分成员国的工业体系甚至会陷入瘫痪。经过近一个月的讨价还价,欧盟最终于 2022 年 5 月 30 日决定禁止通过海运进口俄罗斯石油①。极其讽刺的是,尽管西方试图以油气禁运削弱俄罗斯,但此举不但推高了国际油价,也不妨碍俄罗斯将石油销售给非西方国家,甚至通过印度等第三方间接销售给西方国家。从结果来看,俄罗斯 2022 年4 月的石油收入非但没有锐减,反而同比增加了50%,使俄方更有底气实现军事目标。正如之前所述,欧盟之所以做出这些非理性决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民意”支撑,而将民众单纯的反战情绪煽动到“不惜自我毁灭也要反俄”程度的,正是由美国等西方政府发起的对俄认知战。

2.3 加剧全球各地冲突升级风险

凭借对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掌控,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已习惯于对国内外发动认知战,每每屡试不爽。比如在诸多社交账号的推波助澜下,叙利亚内乱从“几名儿童因反政府涂鸦而被捕”的治安事件迅速发展为长达 8年的血腥战争。这些出色的“战果”令美国食髓知味,在 2014 年的乌克兰动乱、2016 年的委内瑞拉动乱、2022 年的哈萨克斯坦动乱以及其他许多政治动荡中,西方国家都毫不掩饰地通过认知战来颠覆不愿唯其是从的政府。此次俄乌冲突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西方认知战的新舞台:西方媒体和社交媒体尽力回避北约对乌克兰的控制、乌克兰东部复杂的民族问题以及全球许多国家的中立立场,力图将俄罗斯塑造为“蛮横无理的侵略者和国际弃儿”,丝毫不顾由此引发的严重政治后果。例如在 3 月下旬,俄乌本来有望达成停火协议,但颇具认知战特色的“布恰事件”硬生生打断了双方的谈判进程,导致战火一直绵延至今。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认知战在帮助西方国家达成地缘政治目标的同时,往往也加剧了全球冲突升级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完全可能危及西方自身。就俄乌冲突而言,西方国家并非冲突当事方,原本以中立身份斡旋双方及早停火,才最符合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利益。然而西方的认知战已煽动起强烈的反俄情绪,导致西方国家不但没有促成停火,反而“身不由己”地做出中断“北溪 2 号”(North Stream)输油管线等“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对俄敌视政策。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的计划更是将严重动摇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战略稳定,甚至可能使核战争的阴影再次笼罩欧洲大地。俄罗斯驻联合国副代表内本齐亚(Nebenzia)直言,西方建立的“网络极权”使世界陷入激烈对抗,所产生的危害不亚于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正如内本齐亚所言,西方的认知战已大大毒化国际合作氛围,加剧各国间的分歧与对抗,甚至撕裂西方国家自身的内部民意,从而将世界引向更加危险与动荡的未来。

3

启示与建议

3.1 认知战的核心在于主导叙事

二十多年来,西方国家利用强大的网络霸权肆无忌惮地发动认知战,不断违背“全面、客观、中立”的新闻操守,使世界陷入了“后真相”时代。如今许多信息提供者已不在乎是非曲直,许多受众也不关心事情真伪,各方都按照主观臆断来解读事件和做出反应。简而言之,就是“雄辩胜于事实”,只不过西方把“雄辩”这个倾向性词汇换成了看似中性的“叙事”而已。在俄乌冲突中,不论是明确的事实,还是真假难辨的传言,抑或是水落石出的谎言,双方都从未表现出理屈词穷,反而总能从有利于己方的角度来描述事件,以争取受众倒向自己一方。

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及西方的叙事之争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对战争正义性的争夺。冲突爆发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多次重申北约在乌克兰境内的活动已越过了俄国家安全的底线,同时乌东亲俄地区的居民正面临“种族灭绝”,因此俄军的行动并非入侵,而是消灭纳粹,主持正义。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一再强调俄军对平民和城市造成的伤害,并把俄罗斯同纳粹德国及恐怖分子相提并论,进而将乌政府塑造为“民主与自由的捍卫者”。同时俄乌也在激烈争夺其他许多话题的叙事主导权:俄方揭露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军事活动,乌方称是正常的防疫合作;俄方称从基辅撤军是配合俄乌谈判,乌方称是乌军“击退”了俄军;俄方称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因火灾引起的弹药殉爆而沉没,乌方则称是乌军用导弹击沉了“莫斯科”号;俄军迫降了亚速钢铁厂内的乌军,乌方则称乌军从钢铁厂内“撤离”。

从俄乌在叙事上的斗法可以看出,认知战的要义不在于揭露真相,而在于谁的叙事更能获得受众支持。这种叙事越贴近受众的既有立场,越能引起受众的情绪波动以及内在逻辑越合理,效果就越好。俄乌关于战争正义性的叙事就高度契合这些原则,所以成效显著:普京的国内支持率从 60% 涨至 83%,泽连斯基的国内支持率更是从 25% 飙升至 91%。不过俄方的认知战手法明显比乌方更加老练:当真相不利于自己时,俄方往往不会反驳真相本身,而是给出“更合理”的前因后果;乌方则经常急于下定论,结果闹出“蛇岛守军复活”“王牌飞行员来自电子游戏”和“乌军成功撤离至俄占区”等笑话,削弱了其宣传的可信度。由此可见,能否选取恰当的叙事题材、角度和方式,是认知战成功与否的一大关键。

3.2 社交媒体成为认知战主战场

一些分析人士将此次俄乌冲突称作“第一次社交媒体大战”,这种说法虽略显夸张,但也反映出社交媒体已沦为俄乌冲突的第二战场。毕竟社交媒体的传播效率、传播成本、影响范围和信息容量都远超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所以不论俄罗斯、乌克兰还是西方国家,都把社交媒体作为认知战的关键阵地。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万与俄乌冲突有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在“脸书”“推特”“油管”和“照片墙”等社交媒体上传播,其中绝大多数信息都无意反映客观现实,而是设法引导受众情绪,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倾向于自己一方。举例来说,当观众看到布恰镇“平民倒毙路边”的景象时,很可能会对俄军产生厌恶;而当观众看到俄族老人向俄军哭诉已苦等他们 8 年时,又很可能觉得俄军是正义之师。为了更好地引导受众情绪,最具感染力的短视频已成为这场社交媒体认知战中的头号武器。

在具体行动上,正如第 1.3 节所言,乌克兰得到了西方政府和社交媒体的全力支持。西方社交媒体深得认知战精髓,不遗余力地以“打击虚假信息”的名义封杀和打压俄方信息,甚至连第三方也不放过。当大量非西方网民将“我支持普京”和“我支持俄罗斯”的话题推上热搜后,“推特”随即以“协助造谣”为由封禁了上百个印度账号。这些社交媒体还利用“好莱坞式”的包装手法将泽连斯基打造成“抗俄英雄”,并通过调整推荐算法向各国网民高频投送挺乌反俄信息,而其中许多都是刻意炮制的虚假信息,所谓“蛇岛十三勇士”便是其中之一。得益于西方社交媒体的拉偏架和“地毯式轰炸”般的认知战攻势,不少国家都掀起了反俄狂潮,使乌克兰在国际舆论场中尽占上风。

从 RT 等俄方媒体的国际影响力来看,俄罗斯显然是认知战的个中高手。然而由于全球最主要的社交媒体都掌握在西方手中,俄罗斯在这场认知战中显得狼狈不堪。包括 RT 在内,俄方所有宣传机构的账号都被西方社交媒体所屏蔽,大量涉嫌“亲俄”的用户也惨遭封杀,导致俄方纵有千般宣传手段也无从发挥。无奈之下,俄方只能退守本国网络,把认知战的重点放在宣传战争正义性、俄军最新战果以及乌境内亲俄民众对俄军的支持等方面。同时俄方也从国内封杀“推特”等社交媒体,转而鼓励民众使用俄罗斯自己的社交媒体 VKontakte,并立法打击反俄虚假信息,以此维持国内的民心士气。虽然不公平的较量使俄罗斯在认知战中落于下风,但不同于叙利亚等网络弱国,俄方至少守住了国内的舆论阵地,挫败了西方利用民众的反战情绪来动摇其社会与政治稳定的企图。

3.3 以综合手段应对全球认知战

与战场上的厮杀相比,心理战或者说认知战具有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和平时期亦可使用等优点,因此从古至今,几乎所有交战方都会尝试劝降等攻心手段。而苏联的解体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西方认知战的成果。正如前文所言,西方国家频频利用信息霸权来影响各国人民的认知,以推动对方的民意和政局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即使最终未能得逞,也能迫使对手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来消除西方认知战的影响。在信息全球化的当代,凡是接入互联网的国家就不可能完全避开认知战的影响,因此唯一能做的就是综合多种手段积极应战。

第一,对任何国家而言,认知战中的头等大事就是从组织架构、人员立场、收入来源和法律政策等角度,尽可能多地掌控国内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和信息渠道,以使信息的内容和角度更符合本国利益。这一点连自诩“新闻自由”的美国也不例外:在冷战时期,美国中央情报局就通过“知更鸟行动”(Operation Mockingbird)收买了国内外至少 3 000 名记者和25 家大型新闻机构 ,以便更好地操控舆论。可想而知,一旦外国的媒体和平台成为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该国的“民意”就会被他国掌控,进而推动该国做出不符合本国利益的行为。在此次俄乌冲突中,欧盟执意禁运俄能源就很难说没有这种影响。

第二,通过强有力的信息审查与屏蔽制度消除不利信息。此类制度的认知战效果已在俄乌冲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各种西方网络平台的限流和屏蔽,俄罗斯空有 RT 等强大的宣传机器和全球相当一部分民众的支持,却完全无法撬动西方社会在俄乌冲突上的主流叙事;而通过封杀“脸书”等西方社交媒体和打击虚假信息,俄罗斯也有效避免了民众在西方煽动下掣肘军事行动①。除美俄等网络大国外,全球许多国家的信息治理能力相当孱弱,其政府缺乏管控不利信息的人力、资金和技术,甚至网络本身都由阳奉阴违的西方运营商运营。对这些国家来说,在危急关头物理切断部分地区乃至全国的互联网,或许才是认知战中相对合理的选择。

第三,建立具备公信力的事实核查平台,及时揭穿敌方虚假信息。发布虚假信息对西方媒体来说是家常便饭,此次俄乌冲突中的虚假信息就多如牛毛,对双方的民心士气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反过来看,“蛇岛守军英勇就义”等虚假信息被揭穿后,对双方的民心士气又造成了截然相反的影响,并拉低了发布方的可信度。因此在认知战中,很有必要建立权威的事实核查平台,以便及时地收集、分析、揭穿和记录广为流传的敌方虚假信息和片面报道,还各方民众以真相,从而最大限度减轻敌方认知战造成的影响。为确保公信力,此类平台应给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其分析应力求完善,乃至跟进敌方的辩解并予以驳斥。这样一来,不管敌方发布的消息是否可靠,都可在第一时间用敌方发布过的虚假消息作为回应,从而使敌方无法摆脱“信口胡言”的标签。

第四,利用技术手段赢得认知战优势。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日趋成熟,必将甚至已经成为社交媒体上的认知战助推器。就攻击而言,乌克兰安全局于 3 月 28 日称,冲突爆发后已在哈尔科夫等地查封了 5 个俄方的“网络水军农场”(Troll Farm)。这些“农场”利用约 100 套全球移动系统网关、1 万张“订阅用户身份模块”卡以及相应的控制设备和程序,在社交媒体上创建了超过 10 万个由人工智能操纵的“乌克兰用户”,以用于营造有利于俄方的舆论氛围。就防御而言,可对己方社交媒体上所有用户的 IP 属地、关注的话题、表达内容、回复数量、点赞数量和速率以及活跃时段等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轻松筛选出属于认知战工具的用户。具体来说,如果一群用户的 IP 属地频频变动,基本只围绕政治话题或社会争议话题发表背离舆论导向的意见,表达内容高度一致,很少与其他用户争辩,且在短时间内相互大量点赞,则基本可以断定这些“用户”正是敌方操纵下的认知战棋子。

4

结 语

在此次俄乌冲突中,西方国家的认知战力度前所未有,甚至不惜将“言论自由”的虚伪面目撕得粉碎。尽管还是未能扭转战局,但西方的认知战仍可谓战果显赫:各国的反俄情绪迫使欧盟不断制裁俄罗斯,瑞典和芬兰也积极投身北约,导致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急遽恶化。作为美国认定的首要战略对手,中国面临的认知战威胁恐怕比俄罗斯更高。对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吸取俄方的经验教训,及时建立完善、可靠且反应迅速的认知战响应体系,并借助俄罗斯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主流媒体发声,从而最大限度减轻西方认知战的影响。

引用格式

引用格式:吕玮 , 刘冰洁 . 攻心为上:俄乌冲突中的认知战交锋 [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22(11):9-21.
作者简介 >>>
吕 玮,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
刘冰洁,女,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与保密领域。
选自《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22年第11期(为便于排版,已省去原文参考文献)


商务合作 | 开白转载 | 媒体交流 | 理事服务 

请联系:15710013727(微信同号)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杂志投稿

联系电话:13391516229(微信同号)

邮箱:[email protected]   

《通信技术》杂志投稿

联系电话:15198220331(微信同号)

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阅读

  • 拜登手拿“小抄”卡片,被拍到了!

  •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环球时报关注下国际新闻。俄罗斯驻波兰使馆账户遭冻结 俄将对波兰驻俄使馆采取对等措施当地时间27日,俄罗斯驻波兰大使安德
  • 在瑞安,认知症老人有了社区专属的“家”

  • 人口老龄化问题多次登上热搜,到2030年,我国失能老人规模将超过7700万。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2022年10月,瑞安市失智失能老人人数达1.1万人。近年来,市民政局通过“三端”发
  • 照护失智老人是个专业活,杭医这个培训很前卫

  •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智人群也在不断扩大,认知障碍已经成为困扰家庭和社会的公共问题,亟待获得专业的照护帮助。为全面提升认知症专业照护服务水平,缓解认知障碍老年人
  • “已提供1550台+230辆”

  • 北约:已完成对乌克兰9个军团的武装和训练当地时间4月27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已经完成对9个乌克兰军团的武装和训练。目前北约国家完成了对乌克兰军事援助许诺的9
  • 普京签令!“征召近15万人”

  •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春季征兵令当地时间3月3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春季征兵令。根据该法令,从4月1日至7月15日,俄罗斯政府将征召14.7万人加入俄罗斯武装部队
  • 泽连斯基任命新驻华大使

  • 环球网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报道,4月26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任命帕夫洛·里亚比金为新一任乌克兰驻华大使,有关总统令已在乌克兰总统官方网站上公布。本期编辑 邹姗推荐阅读
  • 【每日资讯简报】3月29日 周三

  • 【每日资讯简报,一分钟知天下事】3月29日 星期三 农历闰二月初八1、网信办:全面清理通过伪造等手法摆拍制作的导向不良的短视频;2、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今日将开标,肝素类
  • 【每日资讯简报】4月27日 周四

  • 【每日资讯简报,一分钟知天下事】4月27日 星期四 农历三月初八1、国办:支持国企扩大招聘规模,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2、市监总局:严厉打击“三假直播”(假人气、假优惠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 美国对华2000亿关税清单,到底影响有多大?

  • 1 今天A股大跌,上证最大跌幅超过2%。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证实计划对华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 听起来,2000亿美元数目巨大,我们来算笔账。 2000亿美元,按现在人民币汇率

最新文章

  • ​为安全事 · 汇同行力 | 绿盟科技亮相RSA 2023

  • 一年一度的RSA大会于4月24日-27日在美国旧金山正式启幕,今年大会以 Stronger Together 为主题,聚力同心对话网络安全。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安全盛会之一,一直以来RSA大会不
  • 攻心为上:俄乌冲突中的认知战交锋

  • 摘 要: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敌对双方不仅在战场殊死厮杀,以舆论为武器的认知域也同样是一片刀光剑影。尽管俄乌冲突远非人类的第一场认知战,但其规模却前所未有。西方国家利用信
  • 重要公告:两刊编委招募启事

  • 《通信技术》《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重点期刊之一,自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优质专家团队建设,吸引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以期提升期刊影响力和学术水平,促进两刊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