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院士阵容】陈立泉/徐政和/成会明/赵天寿 确认出席2023第三届先进电池材料集群产业发展论坛

日期: 来源:清新电源收集编辑:




2023第三届先进电池材料集群产业发展论坛

院士阵容


陈立泉

院士、集群名誉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陈立泉院士是我国首位锂电池材料领域的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毕业,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固体离子学和能源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博士生导师 。陈立泉院士率先在中国国内研制出锂离子电池,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首次发现70K超导迹象,研制出液氮温区超导体并首次公布了材料成分 ,并先后发表论文250余篇。近年来,开展了全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室温钠离子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物理化学过程及相关材料的设计、合成、表征、物理和电化学性能及其应用研究,为开发下一代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奠定了基础。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二等奖,2007年获国际电池材料协会终生成就奖。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观点:


陈立泉建议:“锂电池企业应尽快与研究单位和原材料企业合作,解决应用新的电池材料及电池体系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在短期内生产出高能量密度的合格电池产品。同时还要打破对国外装备和技术的迷信,要加强对国内设备制造公司的支持力度,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或者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和工程创新,尽快用先进国产设备武装锂电企业,增加我国锂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他还特别提到:“下一代锂电池应是全固态锂电池。要从材料研究、生产到应用,再到电芯设计、制造以及设备全产业链数字化,缩短研发周期,争取5年实现产业化。”同时,他进一步指出:“如果我们将全固态锂电池问题攻克了,再去做锂硫、锂空电池,相关技术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来源:材料谷《联盟| 陈立泉院士:四十余载锂电研发之路》


徐政和

院士、院长

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



徐政和分别于1982年和1985年获得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矿物工程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于1990年获得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徐政和作为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系教授,曾任加拿大矿物工程首席教授(2006-2017)和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油砂工程首席教授(2002-2017)。于2016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任工学院创院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

徐政和教授主要从事应用于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界面科学研究。已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490篇以上,引用次数超过18000次。徐政和教授于2007年被任命为加拿大Teck教授,并于2008年当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015年当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他曾获得了许多著名奖项,包括2021年获得的加拿大冶金与材料协会最负盛名的Airey奖。

院士观点:

近年来,在关注到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新能源行业后,徐政和意识到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必将带来大批量的新能源电池的生产和使用,这迟早会涉及到废旧电池处理相关问题,而这一块正好与其所擅长的选矿分离基础密切相关。

徐政和一直秉持“世上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这一观点。在徐政和看来,废旧电池是同样的道理。他把废旧电池看成是“人造矿”,“人类通过这么多加工过程把它做成电池,现在材料用完了又变成废物,其实废物也是个宝藏,因为里面有很多金属元素。”为此,徐政和提出“退役动力电池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展望蓝图,并毅然决定来到深圳,全职加入南科大,潜心研究废旧电池回收。

来源:新材料在线《【ABMIC人物专访】徐政和院士:半生游历在外,功成名就归国助力新能源产业》

成会明

院士、所长、教授

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



湖南大学化工系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炭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所长,深圳理工大学(筹)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名誉院长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先进炭材料研究部主任。主要从事新型储能材料与器件、太阳能光催化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成会明院士曾担任1项973项目(2000-2005)和2项国家纳米重大研究计划项目(2006-2010, 2011-2015)的首席科学家,在国际国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170多次,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50余篇,是科睿唯安公布的化学和材料两个领域的高引用科学家之一。


院士观点:


成会明院士表示,目前碳中和的本质是能源问题、气候问题和发展问题。碳中和于中国而言是重要的变道超车、领先于国际的机会。进行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碳中和,开发和全面利用可再生能源为根本途径。而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中,电化学储能技术将起到关键支撑作用。


目前,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居主导地位,占比88.8%。GGII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29.1GWh,同比增长341%,占储能电池总出货量的60.6%;预计十四五期末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将达180GWh,5年复合增长率超60%。市场需求不断攀升,锂、镍、钴等资源供应却日益紧缺,这倒逼着全产业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以推动新能源市场的发展。为此,成会明院士及其团队在双离子电池、多价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上进行了深度探索。


来源:高工锂电《中科院院士成会明:从资源角度看电池发展》


赵天寿

院士、院长

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 



天津大学热物理工程系学士,硕士学位、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博士学位,工程热物理与能源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学会会士,香港科技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资深学人。长期致力于工程热物理及新能源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在微纳流动与传热、电池储能理论与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并发展了微纳流动和传热理论,揭示了电化学储能系统中热、质、电子及离子耦合传输规律,推动了传热传质与电化学的交叉融合,促进了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院士观点:


赵天寿说,实现碳中和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最关键的是实现太阳能、风能对化石能源的规模化替代。他表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解决这一问题,太阳能和风能的占比要达到60%以上,但是目前我们只有5%的占比。因此,研究清洁高效能源是未来重要的创新方向之一。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清洁高效能源电池之一,其中,质子交换膜是影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能量效率、功率密度的核心部件。赵天寿说,质子交换膜的性能是现在面临的一个“卡脖子”问题。目前燃料电池用的质子交换膜主要是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Nafion膜,最大问题是甲醇渗透率高。这会造成甲醇燃料的浪费,降低能源利用效率;如果发生负反应,还会导致催化剂中毒,大大降低电池性能,缩短电池寿命。

来源:中科智库官方《赵天寿院士:流体电池是实现新能源规模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会

相关阅读

  • 去年Nature“被”撤稿的课题组,又出“大新闻”

  • 美国物理学会(APS)今年3月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年会上,许多物理学家挤满了一个略显狭窄的会议室,直到主持人维持秩序,要求一些人离开,会议才得以顺利进行。这场引人注目的报告来自罗
  • IBC电池,红利将至?!

  • 光伏电池技术从早期的铝背场电池BSF (Aluminium Back Surface Field),到目前市占率高达90%以上的PERC电池(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ontact,发射极钝化和背面接触),降本增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预计今年建成通车!河北将新增一条铁路

  • 日前,在津兴铁路新建永清东站西侧3公里处,CPG500大型铺轨机组正拖拽着钢轨进行全线有砟轨道铺设。据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京南工程项目管理部物资设备部部长张琦介绍,目
  • 代表委员带来的这些好消息,振奋人心!

  •   这两天,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相继开启。代表委员带来的这些好消息,振奋人心!国产存储系统在国内市场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