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走出杨凌看示范】因茶兴业 科技助力陕茶高质量发展

日期: 来源: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收集编辑:国际在线陕西频道

  陕西是古丝绸(茶)之路与茶马古道起点、贡茶产地。陕南地区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在长期的自然演化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

  6月13日,“走出杨凌看示范”媒体调研团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乡茶叶试验示范站,从种植、加工、流通等环节了解陕茶发展现状,解读这项绿色生态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乡茶叶试验示范站 摄影 余楠

  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经过不同加工程序,一杯香茗就此诞生。投茶、注水、开汤、闻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乡茶叶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余有本看着桌子上摆放的绿茶、红茶、白茶,缓缓讲起陕南茶叶生产背后的种植历程和科技支撑。

  作为传统的绿茶产区,陕南长期以来只产一季春茶,意味着茶树鲜叶大约要浪费60%。

  此外,在过去,许多茶农都是凭借经验种茶,品质、效益得不到保障,没有茶厂前来收购。甚至个别茶农挖掉茶树,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这些都严重挫伤从事茶叶种植的农户和企业的积极性,不利于茶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西乡茶叶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余有本(左一)向采访团介绍茶树情况 摄影 余楠

  为了改善陕南茶叶种植情况,建站后,茶博士余有本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攻克陕南只有单一绿茶的问题,探索起茶叶的连续化生产,延伸茶产业链,让陕南茶叶从“春茶一季”变为“四时有收”。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参加了西农大专家组织开展的产业培训,没想到来年就有了新变化。”种茶农户陈翰森表示,认识余有本后,他从茶园机械化耕作、施肥、修剪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学习和提升。如今的他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茶叶种植土专家,经营着120茶园,还成立了属于自己的茶叶加工厂。

陈翰森(右一)在专家指导下修剪茶树 摄影 王奔

  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段成鹏说:“茶博士来了之后,我们相继研发了红茶、白茶、花果茶、速溶茶等多个品类,鲜叶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据悉,经过余有本教授团队指导帮扶,该公司茶业销售额也由原来的1000多万元增加到目前的4000万左右,形成了茶叶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在试验站的示范带领下,2022年,西乡县茶叶产量1.8万吨、干毛茶产值26亿元,综合产值35亿元,西乡种茶农户7万余户,种茶农户户均年茶叶收入11800元。

  “通过技术帮扶,解决了茶企的技术难题,企业收益,茶农增收,是我最大的满足。”余有本说。200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政府为推动,大学为依托”的产业推广模式,在陕西西乡县建立了首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茶叶试验站,通过“试验站专家+县市专家+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各产茶县建立了20余个样板茶园、茶企和合作社,辐射带动全省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文 余楠)


相关阅读

  • 深化走转改 记者一线见闻|因为热爱,所以坚守

  •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记胡维霞与她的“古阳河茶业”游客在古阳河有机茶基地体验采茶。 通讯员 摄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沈德良 易博文 黄炜信 张英【核心提示】百度显示:古丈毛
  • 茶气很足的茶,都有哪些表现?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上个礼拜刚分享了一篇关于茶气的短讯。当时的观点是,认为茶气一说不是那么靠谱。因为发展到目前,也很难看出科
  • 数字经济 为“白叶一号”产业赋能

  • 熊猫家园美如画,青秀之川出好茶。作为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捐赠“白叶一号”的三省四县中四川唯一受捐地,青川县“白叶一号”基地里的白茶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漫山遍野一片勃勃生
  • 白茶有毫香、花香、粽叶香,有没有“奶香”?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最近的互联网,“瓜风阵阵”。一瓜未平,一瓜又起。只可惜,村姑陈近期的状态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扑在试新茶上。

热门文章

  • 美国对华2000亿关税清单,到底影响有多大?

  • 1 今天A股大跌,上证最大跌幅超过2%。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证实计划对华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 听起来,2000亿美元数目巨大,我们来算笔账。 2000亿美元,按现在人民币汇率

最新文章

  • 安徽阜南:油桃丰收挂满枝 果农喜摘致富果

  • 正是炎炎盛夏时,碧桃树树压弯枝。当下,正是油桃成熟的季节,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苗集镇平安村的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装箱、外运销售,沉甸甸的果实让果农们喜上眉梢。浓郁的桃香味儿
  • 点赞!巴中首个!

  • 近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联合发布通知,将全省17个县(市、区)评定为“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巴中市平昌县名列其中。据悉,这是巴中市首个“全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