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人血馒头”是一种莫须有的话语虚构|林宇

日期: 来源:吐槽青年博士收集编辑:博士老青年

摘要:一个人若是无法面对这种“不适”,拒绝面对残酷的真相,只能说他在道德和心理上尚不是成年人。苏珊•桑塔格批评了那种“总觉得真相让自己不适的人”:在达到一定的年龄之后,谁也没有权利享受这种天真、这种肤浅,享受这种程度的无知或记忆缺失。东航空难让人痛心,媒体报道引发关于新闻伦理的讨论,本公号今日刊发林宇、马伊菲、李彤三位评论人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灾难报道和评论的责任与边界,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高见。



   林宇


东航空难让人痛心。落地发个消息,平时感受不到这句话的份量,MU5735无法抵达,此时才知道这几个字的珍贵。跟普通交通事故不一样,空难对一个社会的打击是巨大的,不仅因为死伤人数众多,灾难惨烈,几无逃生可能,损失巨大,更因为对安全信心的打击!人们把生命托付给自身无法掌控、悬在空中的飞行器,对飞行安全的要求必须是百分百,百分百地让人放心。所以,一场空难对公众飞行信心的打击,可能会持续几年。也正因此,空难发生后,人们特别渴望媒体第一时间的报道,这种关注是对遇难者家属的抚慰,也是对公众关切的回应。


让人遗憾的是,一些媒体聚焦于遇难者故事的报道,引发了不小的舆论争议。有网民直指媒体以当事旅客的隐私博取大众的眼泪,这是在吃“人血馒头”。遇难者家属悲痛欲绝,还在机场绝望地等待家人消息,媒体“榨取”死者的故事,有没有考虑家属的情感,有没有考虑读者的不适。也有新闻专业人士称这些报道悖离了新闻伦理要求,没考虑“创伤应激”,这种“死亡敲门”,带来了“侵扰悲痛问题”,让人极度不适,云云。


我不认同这些对媒体报道的指控,“人血馒头”之类道德重锤,完全是莫须有的话语虚构,耸人听闻的吃人修辞,泯灭真相的道德绞索!空难悲剧之下,讲述和倾诉是不少遇难者家属的需求,报道是媒体的义务,知情、共情和抚慰也是公众的需要。残酷的是空难,而不是对空难故事的讲述,不要用臆想出的伪问题去打击媒体的报道努力。


之所以说“人血馒头”是一个话语虚构,是基于这个事实,并没有一个受害者家属站出来指控哪个媒体报道冒犯了家属情感,侵犯了遇难者隐私,给家属带来了什么困扰。起码在我的目力所及和信息视野内,没有看到哪个家属站出来骂媒体“吃人血馒头”。从既有报道看,记者和媒体多很克制,没有看到哪个媒体去强迫家属接受采访,或者在家属拒绝后仍去“侵扰”,不顾家属感受去渲染悲情。

相反,我看到的更多是遇难者家属在寻找记者去倾诉和讲述,比如“冰点周刊”报道的标题里就写着:我愿意讲述,姐姐姐夫都在那架飞机上,还有1岁半的外甥女。(唉,标题里写满倾诉者对媒体的保护和报道的“求生欲”)——她在开头是这么说的,我是MU5735航班乘客的家属,我希望,媒体能够真实报道我们家的情况,有媒体报道了航班上有6名亲属同行,乘客中年龄最小的十几岁,我也想让姐姐一家三口能被社会看到。她在讲述中的呼唤让人心碎:姐姐,不是说好一直陪伴吗?谁让你离开我,离开这个家庭了?这种面向媒体的公共讲述,既是一种倾诉,与其他有同样经历的家属互相抚慰,抱头痛哭。也是一种心理自救,自我的情感疏导,通过把悲痛说出来而稍微好受一点。


社交媒体上有不少这类“找媒体找记者倾诉”的家属发帖,特别理解这种诉求,遭遇这种巨大的不幸,郁结的悲痛,需要倾诉。公众的关注不是“消费”,而是必要的共情与抚慰。空难不像其他事故或灾难,这是一场对公众安全信心产生巨大冲击的公共灾难,遇难者是一个群体,一百多个生命,一百多个家庭,不同的生活经历,这一天遭遇同样的不幸,他们也需要在彼此倾诉中去面对灾难。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什么“死亡敲门”或“侵扰悲痛”,没有哪个记者“强迫”对家属进行采访。不愿受访,记者会转身而去。看到哭泣,就递上纸巾。面对灾难后的倾诉愿意和抚慰需求,不报道才有悖媒体伦理和职责。


说到“空难故事让人产生不适”,到底是谁不适?是遇难者家属不适,还是旁观者不适?我没有看到有哪个遇难者家属指责报道给自己带来什么不适,这种“不适”,更多是旁观者臆想出来的。

再说说这个“不适”。有些人感到不适,到底是空难本身的残酷让人不适,悲剧的人生让人不适,还是媒体的“倾听讲述”“故事还原”让人不适?显然,是客观发生的空难悲剧让人不适。媒体报道并没有造假,他们只是讲述空难背后的悲剧人生,还原之前的平凡和美好,以及美好生活的毁灭。这种毁灭,本身就让人不适,并非媒体臆造出来的。


接着说说“如何面对不适”。是的,“美好之毁灭”确实让人不适,那应该如何面对这种不适呢?是消除这种不适,拒绝媒体的还原和讲述,还是去面对?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有勇气去面对“让自己不适的真实”。客观发生的灾难,我们无法背过身去假装看不见,“新闻伦理”是用来保护受害者不受伤害的,媒介权力不被滥用的,而不是用来遮掩事实的。


最后说说“怎么看待媒体报道让人产生不适感”。媒体报道是为了让你舒适的吗,让你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心潮澎湃、永远心情愉悦?不是,媒体并不承担着“让人舒适”的义务,媒体对事实和真相负责,并不负责人的心情。尊重事实,尊重良知,尊重正义,有时可能就会给人带来不适,报道死亡、毁灭、灾难、黑幕、暴力、谎言,无法回避那种打破静好、刺痛人心的不适感。刺痛了,才会去珍惜或改变,这是新闻业的职责。


一个人若是无法面对这种“不适”,拒绝面对残酷的真相,只能说他在道德和心理上尚不是成年人。想起苏珊•桑塔格在《旁观他人之痛苦》中的一段话,“指出有一个地狱,当然并不就是要告诉我们如何把人们救出地狱,如何减弱地狱的火焰。但是,让人们扩大意识,知道我们与别人共享的世界上存在着邪恶造成的无穷苦难,这本身似乎就是一种善。”桑塔格批评了那种“总觉得真相让自己不适的人”:在达到一定的年龄之后,谁也没有权利享受这种天真、这种肤浅,享受这种程度的无知或记忆缺失。



《时评中国3:用温和的坚定抗拒冷漠》来了!分享对话的思维方法,与时代对话,对舆论水温对话,与不同观点对话,与人心对话。这是一本以“批判性思维去驱动写作”的评论案例库,也是一本贯穿着写作方法的思想总结。以那些熟悉的时事去锻炼看问题的角度,去理解我们身处的社会,去驾驭写作,驱动我们作为写作人、应试人、公共人的表达欲。评论写作不只是用于考试提分,或者在辩论和讲理中处于优势,也是日常沟通和公民素养很重要的一部分。本书的签章版已在当当网优惠开售,送签名明信片。

评论写作直播课系列


在近20年的评论写作中,我积累了一些写作经验,在几大名校10年来的评论教学中,我把这些经验梳理和萃取出来,形成一些方法论层面的技巧,适合高考议论文、考研评论、申论写作、新闻评论的写作提升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欢迎进入千聊“评论员曹林的直播间”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


相关阅读

  • 我遇到了瓶颈

  • 二月的风吹过脸颊,还是有一丝丝冷。春天还在酝酿之中。算起来,我在 MacTalk 公众号写文章有一年了。刚开始时,谨小慎微,害怕姿态让人厌烦,担心表达不准确,一篇文章总是倒腾很久。
  • 用 Visual Studio 升级 .NET 项目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本文阅读时间:10分钟)现在,你已可以使用 Visual Studio 将所有 .NET 应用程序升级到最新版本的 .NET!这一功能可以从 Visual Studio 扩展包中获取,它会升级
  • 春天已到,创新地图新人招募!

  • 春天已到,万物复苏。在生机勃勃的春意中,我们期待新人加盟!ChatGPT的火爆点燃了AI应用的新时代;电动汽车的快速成长让人期待自动驾驶的早日实现;科技创新有时让人兴奋,有时令人眩
  • 【职场点睛】小贴士 | 如何打造高质量简历?

  • 关注乐业上海了解更多本市就业服务信息 年后是离职和求职的高峰期“金三银四”又一年求职好时机面试是找工作必须通过的第一关简历就是获得面试机会的“敲门砖”如何在众多
  • 安丘市凌河街道开展走访慰问边海防军属活动

  • 为继承和发扬爱国拥军光荣传统,扎实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安丘市凌河街道对辖区边海防官兵家属进行了走访慰问。走访中,街道工作人员与家属们促膝而谈,一起话家常,详细了解
  • 乐享生活!退役老兵家属手工DIY

  • 日前,任城区济阳街道龙行社区开展“毛球粘贴画”退役老兵家属手工DIY活动,让她们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丰富退役老兵及家属社区生活。 (本报记者 董绍进 通讯员 王敏敏 摄)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人血馒头”是一种莫须有的话语虚构|林宇

  • 摘要:一个人若是无法面对这种“不适”,拒绝面对残酷的真相,只能说他在道德和心理上尚不是成年人。苏珊•桑塔格批评了那种“总觉得真相让自己不适的人”:在达到一定的年龄之后,谁
  • 李彤|要对话而非对立,过分苛责是对新闻的伤害

  • 摘要:媒体吃“人血馒头”的批判,忽视了遇难者家属和媒体的选择权,本质上形成了另一种居高临下的同情与傲慢,也是对家属与记者的不尊重、不信任。一方面,遇难者家属是具有能动性的
  • 领导能不改就不改,这个爆款基因敢不敢学

  • 摘要:为什么一些官方机构和媒体做不出真正的“新媒体大号”?不缺钱不缺人才,缺的是开放的把关机制,无法做到“领导能不改就不改”。把新媒体当成传统内容分支,严重的舆情过敏症,以
  • 建议低配“小而美”的私募

  • 最近断更了一段时间,一方面是偷懒出去玩了,另外一方面也在思考未来权益投资的方向,准备把量化的发展历史和各种坑梳理一遍。今天思考到这个话题,刚好也跟大家聊一聊,顺便得罪一批
  • 光与影-中国量化20年(第一章 黑暗中的探索)

  • 量化投资近几年成了财富管理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最近半年来我也在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在超额收益每况日下的今天,量化私募未来将何去何从?当超额收益降至个位数时,我们该怎么去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