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新春走基层|实探蔬菜之乡寿光:大棚是必到的旅游景点

日期: 来源:证券时报收集编辑:证券时报

每次回山东寿光过年,蔬菜大棚都是必逛的景点。作为全国知名的“蔬菜之乡”,寿光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已成功落地“温室”大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不仅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还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蔬菜集散中心。

龙年春节期间,记者在寿光进大棚、问菜农、访市场,感受“蔬菜之乡”的忙碌与活力。

村里几乎家家用大棚种植蔬菜

寿光是农圣贾思勰的故乡,历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30年前,寿光试种冬暖式蔬菜大棚成功,此举解决了北方冬天蔬菜种类单一难题同时,也奠定了寿光在全国蔬菜生产基地上的地位。

根据公开信息,寿光目前拥有菜大棚的数量达15.7万个,年产蔬菜450万吨。

在寿光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用大棚种植蔬菜,少则一个,多则三五个。从外面看,蔬菜大棚其貌不扬,灰不溜秋的土堆上面覆盖着油毡。

大棚内则“别有洞天”。在寿光孙家集街道一带,春节时正是苦瓜的采摘期,干净整齐的棚内郁郁葱葱,藤蔓下挂着一个个硕大的苦瓜。

有亲戚说,只要家里有大棚,长年累月地都要泡在棚内,即便除夕和春节,每天也要给大棚放风和关风。就收入而言,光景好时,一个棚每年可赚10来万元,不好时约有8、9万元。

像年前的黄瓜,由于几场大雪以及连阴天,产量上不来,虽然价格还可以,但与往年相比,每个大棚要少卖约2万元。

用大棚种植蔬菜赚的是辛苦钱。大棚里闷、热,当时早上8、9点时,棚内的温度已近30度,而室外温度则在零下。在大棚里待了不到10分钟,记者就“落荒而逃”了。

“这还是冬天,夏天时棚内温度要达到40度,太阳出来就闷热得干不了活了,一般要凌晨两三点就起来干活。”亲戚说。

蔬菜实现“买全国、卖全国”

寿光不仅是蔬菜的生产基地,还是知名的蔬菜集散中心。2月7日,大年二十八,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内,依然一派忙碌,车来车往,各个商户依然在“等”客户。

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虽然位于寿光,但已实现“买全国、卖全国”,全国各地的蔬菜在此集散交易。交易大厅内的电子屏上,滚动着各地的蔬菜品种以及检测情况,记者观察到,交易的蔬菜产地包括云南、四川、福建、上海、广东等。

来自黑龙江的老李,已在寿光做了15年的西芹生意。他告诉记者,正在出售的西芹来自福建,他在福建收购的西芹带泥带叶,拉到寿光进行包装,在进行二次加工后,再发往全国各地以及出口国外。

为何要将福建的蔬菜拉到寿光中转?老李说,寿光本地的蔬菜多,形成了规模效应,客户多,而且寿光配套齐全、包装设施、冷库储存等都很方便。

“西芹价格还可以,2023年大概赚了三四十万元。”老李说,“西芹耐储存,在冷库放几个月都没事,低于成本就不卖,不像青椒等季节菜,储存期短,行情好时,挣大的,行情不好时也赔大的。”

过年要忙到什么时候?老李笑称,“年三十下午。”

年后什么时候开工?“初一早上,360天无休,家就在附近,到时来转一圈,有客户要货,就发车,没客户,就回家过年。”

而在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本地菜(寿光菜)交易大厅内,张大哥一家也在售卖着自家种植的五彩胡萝卜。旁边的冷库内,储存着一袋袋一箱箱待售的红的、黄的、紫的胡萝卜。张大哥告诉记者,他本来是在市场内卖葱,自家种植的50亩胡萝卜下来后,就开始卖胡萝卜,今年生意还可以。

“胡萝卜从地里收回来,还要进行清洗,装箱,再放在冷库内,对外批发,一箱(20斤)的价格约在50元至55元。”张大哥说,“而在地头卖的话,一斤也就是六七毛钱。”

事实上,在寿光,蔬菜已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无论是清洗、包装还是冷库储存,亦或包装箱和筐的生产等,都有若干厂家。而蔬菜被分装成套菜、礼盒装,成为走亲访友的绿色健康礼品。

产量上不来价格上不去

与多位种植大棚的亲戚交流发现,2023年的收入较往年有所减少,主要是当年几次下雪以及连阴天,导致蔬菜产量有所下降,与此同时,价格也没上去。

“价格低的原因之一是寿光的技术员到外地发展,输出技术,比如云南某地的黄瓜,拉到寿光来卖,这肯定会冲击寿光黄瓜的价格。”一位收菜的本家堂弟说。

在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多位商户也反映,年关的价格在腊月20左右有所回升,在外地客户备齐货发出去后,价格就有所下降。

“前一天韭菜每斤4元,今天就2元也卖不出去,外地客户不收了。”一位种植户告诉记者。

据堂弟说,今年黄瓜最贵时才到4元,产量低且种植的费用高,“一段时间的阴雨天,一些黄瓜苗已长到一米多高,根烂掉了,要重新补苗,一株苗就要8毛钱,而且还耽误上市。”

相比大棚的蔬菜,种植季节菜的农户更是靠行情吃饭。据多位种植户反映,之前因为价格太便宜,不少白菜、青萝卜都烂在地里,因为收割不够人工费用。

然而,2月8日,年二十九,记者去了当地知名的本土超市,看到的蔬菜价格则令人咋舌,即便记者这个常年居住在一线城市的人也不得不感慨,在“蔬菜之乡”吃不起蔬菜。


相关阅读

  • 新春走基层 | 大棚里面种“奇迹”

  • 杨凌有位“草莓达人”桂创林,借助多种“黑科技”,让一亩地产值可达十几万元,在大棚里种出了“莓”好的“奇迹”。见到桂创林时,他正忙着给客户采摘草莓。“春节到了,订单比往常更
  • 年楚河畔果蔬飘香

  •  早上9点钟,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巴扎乡彭仓村村民次仁琼达就来到自家蔬菜大棚,把采摘的辣椒运到农贸市场销售。“冬天蔬菜价格高,尤其新年期间供不应求。”她说。  靠着经营6
  • 大棚蔬菜忙出幸福年

  • 春节期间,阳光正好,南浔区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景象,各农业种植户抢抓农时,确保蔬菜水果供应不断档。近日,旧馆街道浙的江本道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敏走进蔬菜大棚里,他弯下身查看大
  • 太谷区任村乡东贾村蔬菜大棚“种”出幸福生活

  • 室外寒风凛冽,太谷区任村乡东贾村的日光大棚内,却另有一番“春色”。彩椒、黄瓜、西红柿……各色蔬菜长势喜人,采摘、分拣、打包……菜农们忙得脚不沾地。“来,吃颗草莓西红柿吧
  • 新春走基层 | “写”在大棚里的“敬业福”

  • 邵阳日报·云邵阳客户端2月18日讯(记者 胡梅)2月17日,正月初八,明媚阳光下,双清区渡头桥镇新渡村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项目现场,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人勤春来早。早在正
  • 咸阳:大棚“种活了”大村王村

  • 在咸阳市三原县渠岸镇大村王村的大棚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收各类蔬菜。与别村不同的是,大村王村的大棚里,“70后”“80后”已成为种菜管棚的主力军。“村里有203户菜农,500多亩设施
  • 鄂尔多斯杭锦旗冬天也产火龙果!

  • 年前走进杭锦旗陶赖高勒村,记者看到,大雪给一排排大棚穿上了洁白的“冬衣”,而种植户赵志渊家的采摘园里,却生机盎然,一个个火龙果挂在形似仙人掌的藤蔓条上,色泽鲜艳,犹如一个个喜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多措并举应对寒潮 昌吉州全力做好供热保障

  •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盖有军 通讯员 马晓芳报道)为应对寒潮天气,昌吉回族自治州相关部门和供热企业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整供热参数,畅通诉求渠道,多措并举全力做好供热保障,确保
  • 多措并举 消除假期综合征

  •  收假收心 回归战位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作为革命军人,我们不能沉浸在节日氛围中……”2月17日,第78集团军某旅某连组织收假收心教育,军官邢帅围绕“预防节日综合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