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嵩山-访谈】现房销售转型不宜操之过急:市场、杠杆与节奏

日期: 来源:嵩山论市收集编辑:加菲王

语音·每周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思维导图


引言


本周,经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当前,推进商品房预售制逐步向现房销售过渡的时机进一步成熟。众所周知,商品房预售制与房企“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的三高发展模式紧密相关,而自从2021年7月地产行业出现较大风险之后,很多地产公司出现了停工乃至于烂尾的现象,同时也对偿还金融机构债务本息无能为力。最近两年,很多城市也提出加快现房销售转型,比如山东、安徽等省份明确表态,2023年将因地制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现房销售试点。


然而,现房销售就真的是解决地产“保交楼”问题的灵丹妙药吗?在市场依然下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这三座大山压顶,房企信用风险尚未出清的背景下,现在是推进现房销售转型的好时机吗?


我们邀请了嵩山论市的专家,为您讲解现房销售转型的前因后果,并从企业、银行、市场反应等多个维度,为您推演现房销售转型的进展。究竟现房销售转型是不是必要的,究竟应该以什么节奏推动现房销售,请专家为我们解答


问答实录
①丨过往现房销售的政策倾向:效果如何

- 过往有哪些现房销售转型的政策倾向,执行效果如何?

人: 

  本周市场热议的一个话题,就是经济日报提出“大力推动商品房现房销售”,而山东、安徽、河南等省份也在最近的年度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中进一步明确,将因地制宜开展现房销售试点。在我们的印象中,官方提出现房销售转型、试点有好多次,专家您能为我们复盘一下,过往现房销售转型的实际落地政策及其效果吗?


- 现房销售转型的政策脉络


好的,那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过往现房销售转型的政策倾向。


1994年我国推出《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开始了地产行业的预售大幕。而进入21世纪,预售制的弊端就逐步显现,2005年央行在《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中就提到市场很多问题和交易风险,就来源于预售制,并提出“建议取消现行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而近10年,几乎每年的两会,都有代表会提出加快现房销售转型。之后的政策,衍生出三个方向


第一,严格预售条件,2016年8月,山东提出严格掌控商品房预售条件,从而推动现房销售。而苏州也在同一时期提出了具体标准,土地出让价超过市场指导价的,工程结顶后才可以预售,而如果超过的比例大于10%,则工程竣工后才可以申请预售,约等于推进了现房销售。强化预售条件的政策并没有大面积展开,反而是城市之间分化较大,严格的城市基本上要结顶才可以预售,而宽松的城市出正负零就可以。而2021年以来的强化预售资金管理,更是加剧了行业风险暴露,而并没有推动现房销售转型。


第二,从土地端推动现房销售。比如2016年深圳龙湖的第一块商住用地就是要求现房销售,中国金茂和中国电建联合体以82.9亿拿下该地块,后来打造出非常有名的“龙华金茂府”项目,2019年底推向市场,整体建设周期在三年左右,并不是普通民企能承受的。而2021年杭州的集中供地,推出10宗竞品质的现房销售地块,其中9宗没有有效申请而流拍,最终杭州政府放弃了现房销售的打算。整体上看,现房销售带来的更长资金投入期以及更加缓慢的回款,在一定程度上劝退了房企。土地端联动现房销售也不具备广泛推广价值。


第三,直接推行现房销售。2020年3月,海南出台《关于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城市主体责任制的通知》,规定新出让土地建设的商品住房要现房销售。而海南推行现房销售之后,整体现房销售的比例大大提升,从20%提升到接近40%。2020年海南省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9.4%,而全国202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是增长2.6%。在海南现房销售政策的影响下,很多全国化的民企地产龙头退出海南市场,而海南的文旅地产也逐渐让位给刚需住宅市场。


丨当前状态:能承受得住现房销售转型吗?

- 现房销售在当前有必要吗?市场环境能承受吗?

持人:

  根据您的表述,我们发现过往对现房销售的政策试点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那为什么政策制定者仍然对“加快现房销售转型”如此看重呢?当前现房销售的环境是怎样的?


客观上我们承认,确实之前的预售制度存在一些问题,而对于预售项目的后续监管,特别是对于资金监管的先松后紧,的确是衍生出了一系列弊端,出现了交付压力,带给购房者很大的风险,也让很多房企盲目利用预售杠杆和负债杠杆扩张经营,最终出现信用危机。


但是回顾整体风险的酝酿和演变过程,我们可以发现,问题的核心并不在预售制本身,而现房销售也一直伴随预售制而共生。我们看下边的统计图。



- 现房销售与地产周期


其实在上一个地产景气周期,特别是2014到2016年,房地产行业新房销售中,现房销售占比始终超过20%,而行业景气度也是较高。这个周期本身调控政策相对宽松,对地产融资的各个工具使用也较为包容,同时也正是新型城镇化和棚改的推进期。


而2018年开始,现房销售占比迅速下跌,一方面是2017年底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推出后,传统地产融资开始收敛,抢预售进度、加快回款周转、回款支撑债务的循环加强。另一方面,2018年是地产行业市场集中度加大明显的一年,而大房企的预售能力更强,部分中小房企被迫挤出到现房市场。


而进入2022年,预售资金监管以及部分房企违约,整个市场开始倾向于现房。很多大房企销售失速,全市场销售基数下降,现房销售的占比自然就提升。


- 现房销售与区域地产市场


我倾向于从全国的区域看,2022年现房销售占比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的省份,海南是因为本身推行全面现房销售,而黑龙江、天津、吉林、辽宁都属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省份,而北京和上海本身也是因为预售条件严格,本身预售时间节点接近于竣工。



- 现房销售与行业三重压力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现房销售本身并不是解决地产系统风险的灵丹妙药。当前行业三重压力,需求弱,销售修复缓慢,如果现在强推现房销售,会进一步影响房企推货能力。很多买房者只买现房和国企楼盘,是因为害怕民企楼盘交付出现问题。而强制现房销售也并不能改善这一点,反而会压制整体市场行情。


而供给层面,大量已经存在的烂尾楼盘,如果在现房销售的背景下,并不会改变过往项目的交付能力,反而让原本可以通过预售纾困的公司,以及尚有部分未完工剩余货值的项目,变得更加难以腾挪。


而整个市场的预期转弱的背景下,现房销售会进一步拉低市场预期。2022年全国70城新房价格同比下跌2.3%,二手房房价同比下跌3.8%,53个城市在2022年房价下跌。而2022年的开发贷款同比减少25.4%,今年1月新增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下降也达到了70%,也反映了预期的脆弱。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推进现房销售,确实会让形势更加严峻。


③丨推进演绎:贸然推进现房销售后的销售与交付

- 贸然推进现房销售,放缓销售回款,也不能提升交付能力

持人:  

  那我们继续按照您的思路,推演一下现房销售转型的推进。假如更多省份采取海南这样的全面现房销售,或者各地区的土地市场,出现更多的“现房销售”地块,您觉得市场会如何演绎,销售爬坡的进展会进一步放缓?这对于供给端的保交付是否有所帮助?


如果进一步推行现房销售转型,那势必会给最近刚刚有些苗头的地产市场回暖造成一定打击。2023年1月26城二手房成交面积较22年增长52%, 1月上旬二手房市场的先行指标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代表需求的带看量和成交量出现明显改善。从带看量看,1月上旬50城日均带看量较去年12月增加22%,北京的增幅在40%以上。而且当前的地产市场,需求明显分化,核心一二线城市仍然是回暖的重点。但是如果进一步推进现房销售,会不利于市场的回暖,放慢销售修复。


而对于保交付,本身就跟增量的现房销售关系不大,如果贸然推进现房销售,反而不利于重点项目剩余货值处置,也不利于增量资金进入地产市场。在这个阶段,市场流动性不足,现房销售对流动性复苏没有帮助。


④丨房企和银行做好准备了吗?

- 房企和银行都无法应对贸然的现房销售转型

持人:  

  如果从微观角度看,房企和银行做好了对现房销售的准备吗?


- 预售制内嵌于地产行业金融属性中


从我了解的角度看,虽然有房企开始推现房营销,开设了“现房节”等促销活动,也有部分银行在做关于现房销售的压力测试,准备改革开发贷模式,但是整体上看,过往20多年的预售制,让整个地产行业的发展模式,是围绕着资金周转的,这也使地产行业具备一定金融属性。


即使是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度这样的限制政策下,地产行业依然是在节制而非取消金融属性。而这种金融属性的核心,就在于资金的流转,保证地产行业资产的流动性,让资金和资产直接转换自如。在这样的背景下,预售带来的经营杠杆,和地产融资本身的财务杠杆(包括但不限于发债券、开发贷、信托非标融资、股权融资等)结合,成为地产行业发展壮大的内在因素。


在这种背景下,整个行业的资金规模发展起来,而对于预售制也形成了一定的依赖,开发资金来源中,定金及预收款的占比逐渐超过30%,接近开发贷占比的三倍,也为整个地产行业资金规模壮大做出了最大贡献。



- 现房销售后地产公司周转和银行贷款的模式发生改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产公司很难一下子找到等量的资金来源。而不进行预售的背景下,到竣工后才能销售,等于将整个资金回款周期延长1年半到2年


而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同样会面临转型的阵痛。传统的开发贷模式,是四证齐全之后发放,预售标准较为宽松的城市,往往四证齐全后一两个月可以拿到预售证,项目开始回款,则银行可以根据销售的进度来把控,也可以逐步根据进度要求还款,保证本息的安全。毕竟,项目销售回款往往是开发贷的第一还款来源。


而如果现房销售推进的步骤过快,银行和地产公司会一下子难以应对,而且如果缺乏预售和现房的过渡,资金周转突然放慢,可能给行业造成的压力,不低于2021年下半年预售资金监管强制严格的时期,那样会进一步让已经疲软的市场预期进一步减弱,房企都会减缓投资保住已有现金流,而银行对于开发贷的投放也会更加谨慎。


⑤丨现房销售的定位和转型的节奏

- 现房销售的合理定位和合理推进节奏是怎样的?

持人:  

  根据专家您的思路,现房销售转型的节奏应该是怎样的?市场应该给现房销售怎样的定位呢?


- 现房销售的合理性:对经营杠杆应当节制而非取消


我们先说定位。在我看来,全世界都在推行预售,只是其他国家的预售管控要比我国严,而我国前年开始批量出现的地产违约问题,也并非预售制本身的原因。我们知道,2020年三道红线和贷款集中度管理,是对地产行业的财务杠杆进行控制,限制地产融资。经过了两年的波折,出现了一定的矫枉过正,就在2022年11月开始推出地产融资放松的三支箭,运用央行再贷款支持中债增信,中债增信担保房企发债,也推动商业银行和地产公司加强授信合作,并恢复了暂停许久的A股地产公司股权融资。


这说明,我们的政策制定者,已经意识到,对于杠杆的管理和节制是有必要的,但是并不能简单取消杠杆废除杠杆。对于预售制也是一样,经营杠杆不能简单放弃,与其“大力推进现房销售”,不如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合理解决存量项目的交付,规范各地的预售标准,也促进地产行业的风险出清。在没有达到行业新常态之前,贸然推进现房销售,只能让局部问题更多,也让整体行业的风险加大。


现房销售本身存在是合理的,2016年之前现房销售占新房销售比例也在20%以上,我们反对的只是强制现房销售,让原本计划预售的楼盘强行变成现房销售。对于现房销售的改变,更多适用于地产行业结构存在严重问题和严重炒作的地区,比如之前的海南省,利用现房销售改变市场预期。而经过了2017年至今的行业收紧,这种政策的必要性也在下降。


- 现房销售的改进节奏:市场出清之后,新老划断推进


最后,如果推进现房销售,还是要做好市场预期管理,尽量等到市场风险出清之后再推进,也要做好项目的新老划断。而现在这个时间点,“大力推进现房销售”的条件尚不满足,现房销售转型不宜操之过急


非常感谢专家!春节之后,地产市场出现许多积极的信号,二手房市场也有回暖的迹象。随着疫情管控的放开,2023年的地产行业面临着许多机会。而现房销售,本身就是预售制度的一种补充,是合理的存在,但并不是解决当前行业风险的灵丹妙药。站在2023年的开端,我们发现,银行和地产公司,还没有做好现房销售转型的准备。我们也期待在平稳的政策环境下,地产行业风险出清,迎来新常态。

本周嵩山论市深度访谈,即将结束。感谢您的收听,期待下周与您再会。

相关阅读

  • 【嵩山-访谈】地产的疤痕效应与点状回暖

  • 语音·每周深度访谈深度·访谈思维导图引言自从疫情管控放松以来,市场上对当下的经济分析中,有一个词热度很高——疤痕效应。中国在2020-2022年经历了三年的疫情冲击,背负着需
  • 设计院站着挣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 随着行业内设计院数量的不断增加、行业竞争市场的不断细化以及企业跨区域经营的不断推进,我国设计行业面临着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与行业利润率呈现出双双下滑的局面。市场
  • 你好,有行

  • 今天这篇文章的背景音乐,是我在三年前选的。"Sirius" 是芝加哥公牛队在巅峰时期的列队出场曲。伴随着音乐,公牛队的现场解说瑞·克雷会在全场观众的欢呼声中逐一介绍出场队员
  • 洋河股份招股书笔记

  • 前言上周学习完古井贡酒的招股书后,本周学习洋河股份的招股说明书。古井招股书学习笔记|古井贡酒AB股详细对比分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招股说明书竟然有洋洋洒洒的295页。遂
  • 0212-两个预期差

  • 1月份,北上资金疯狂加仓,A股指数迅速拉升,无风险收益率在震荡中走高,背后叠加市场对美联储加息放缓预期的提升。对比历史内外部环境,让人不由得想起2019年那波走势。 2019年初,外
  • 0217-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 1、人民币汇率近期持续贬值,一方面受到美元指数走强影响,另一方面也跟市场认为的经济弱复苏有关。如果贬值预期加强,引发外资流出大A,可能我们又要保卫3000点。但美帝高利率不可
  • 2022年市场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 2022年市场从何处来、向何处去?高善文2022年9月18日2022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就像一部精彩的惊悚剧,情节跌宕起伏,出人预料,但仔细回味,其展开过程倒也合情合理,让观众欲罢不能。时近
  • 在未知与不确定的世界中冒险

  • 编者按:2022年11月11日,高善文博士应邀参加了樊登读书会组织的公益直播活动,向公众介绍了证券研究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多年从业的点滴心得。经商有关方面,现将整理后的文字稿推送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嵩山-访谈】地产的疤痕效应与点状回暖

  • 语音·每周深度访谈深度·访谈思维导图引言自从疫情管控放松以来,市场上对当下的经济分析中,有一个词热度很高——疤痕效应。中国在2020-2022年经历了三年的疫情冲击,背负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