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从赚19亿到巨亏9亿,“疫苗巨头”康希诺“钱”途未卜?

日期: 来源:野马财经收集编辑:野马财经

新冠疫苗红利消失后,还有多少底牌?

 作者 | 高远山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这是野马财经的第3061篇原创
本文约3100字,阅读时长约8分钟


伴随着吸入式疫苗的全面普及和推广,疫苗股龙头康希诺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去年10月25日,上海启动康希诺生物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加强免疫预约登记,次日起启动加强免疫接种程序。


康希诺自上市以来持续亏损,2021年得益于新冠疫苗扭亏,业绩大幅上涨。不过,好景不长,随着新冠疫苗需求放缓及竞争加剧,康希诺业绩又被打回原形。2月27日,康希诺(688185.SH)发布业绩快报,2022年净亏损9.02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9.14亿元。康希诺称,报告期内新冠疫苗需求量同比大幅下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公司新冠疫苗产品销售收入大幅下降。


截至2月28日,康希诺A股报收128.48元/股,跌幅1.68%;港股跌幅1.72%,报收59.85港元/股。


与此同时,近期机构持股动向有所变化。康希诺生物(6185.HK)持续被摩根大通大笔减持,康希诺也在去年被机构投资者陆续减持。

在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率放缓的当下,吸入式新冠疫苗的“横空出世”被寄予厚望。


不过,受新冠疫苗需求降低影响,康希诺业绩表现不佳,2022年三季报营收 、净利双降,如今年报又亏损9亿,康希诺的疫苗故事还能讲多久?


从盈利19亿到巨亏9亿
新冠疫苗红利褪去?


康希诺是国内疫苗巨头,主要产品为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脑膜炎疫苗、百白破疫苗、新冠肺炎疫苗等。2020年8月在科创板上市,距今上市近2年半时间。2019年3月,康希诺于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科创板开板以来首只“A+H”疫苗股。


2016年-2020年,康希诺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5年,累计亏损金额达到8亿元。2021年,康希诺研发生产的新冠疫苗在国外多个国家上市,提振了业绩,最终扭亏为盈,全年净利润大赚19.14亿元。


然而,2022年以来,康希诺收入发生了变化。去年前三季度,康希诺营业收入7.07亿元,同比下降77.08%;归母净利润-4.74亿元,同比下降135.57%;归母扣非净利润-5.83亿元,同比下降145.7%。对于营收和净利润下降的原因,康希诺的解释为:主要系新冠疫苗需求量较同期大幅下降及产品价格调整所致。净利润下降的原因还包括对存在减值迹象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


对于2022年亏损9亿元,原因类似,康希诺称,新冠疫苗产品销售收入较2021年同期大幅下降,同时因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销售费用增加,以及对存在减值迹象的新冠疫苗相关存货计提减值,导致公司出现亏损。


吸入用新冠疫苗克威莎雾优(Convidecia Air)
来源:康希诺生物官网


不止康希诺面临计提压力,疫苗企业康泰生物(300601.SZ)2022年报显示,因新冠疫苗销量快速下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7.85亿元。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从财务数据来看,侧面也佐证市场对于疫苗的需求其实已经不大了。从未来前景和业务的成长性来看,吸入式如果应用在其他疫苗上面,或许也是一种方式。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波行情可能也就是概念。


市场需求是新冠疫苗开发商们不得不面的难题之一。


2022年5月,瑞士政府宣布计划销毁超过60万剂过期和未使用的新冠疫苗。丹麦卫生部官员也表示,由于未能找到可以捐赠的国家,丹麦将不得不大约丢弃约110多万剂已到期新冠疫苗。


去年5月24日的世界经济论坛上,生物公司莫德纳CEO Stéphane Bancel表示,由于需求骤减,莫德纳正在将3000万剂疫苗扔进垃圾桶。“我们尝试通过驻华盛顿的大使馆联系了各个国家、每个国家,但没人想要。”


另外,相关研究机构对新冠疫苗的需求预期也大幅下调。据Airfinity公司的预测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疫苗的产量可能超过90亿剂,但到2023年及以后,疫苗需求可能会下降到每年约22亿至44亿剂。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认为,疫苗和疫情相关,国内快速过峰,一次性感染了80%-90%的人群,阳后半年内不需要打疫苗,就直接减了需求。需求预期变了,业绩预期自然会变。根据下一阶段疫情情况,这类企业有翻盘的可能,但并不是有确定性,而且这个市场还有不少竞品,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面对业绩的下滑,康希诺在管理与研发费用上却花费不少。


2022上半年以来,康希诺管理费用达1.37亿元,较同期增长60.75%,财报称系公司销售人员增加,同时为持续推广疫苗产品增加营销推广所致。研发费用则高达3.24亿元,其中在新冠疫苗上的投入最多。


同期,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项目投入1.59亿元,吸入式新冠疫苗投入5000多万元,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投入4032万元。康希诺在上半年用于新冠疫苗的研发费用约为2.5亿元。


外资减持
机构投资者只剩2家

去年10月26日,自吸入式疫苗接种程序启动消息之后,康希诺的H股、A股股价走势基本同步,并分别在11月2日、11月11日大涨63%、20%,创出新高,报收147.5港元/股、295.8元/股,总市值分别为364亿港元、730.6亿元


到了12月,涨势有所回落,日K线总体呈下降趋势。截至2月28日,康希诺A股报收128.48元/股;港股涨幅5.12%,报收59.85港元/股,较此前高点股价均已腰斩。


市值来看,波动更明显。A股最新市值318亿元,2个多月时间较高峰值缩水超400亿元,港股最新市值148亿港元,缩水约216亿港元。


与此同时,一些机构悄悄开始大幅减持的动作。


去年11月22日,康希诺生物遭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 以每股均价112.22港元减持107.09万股,涉资约1.2亿港元。2023年1月10日,康希诺生物继续遭摩根大通以每股均价71.99港元减持111.63万股,涉资约8036.05万港元。减持后,摩根大通最新持仓数目为1129.26万股,持仓比例由9.35%下降至8.51%。


同时,其他外资也有减持动作。据港交所2022年11月8日数据,美国资本集团11月4日继续减持康希诺生物166.77万股,均价为114.58港元,涉资约1.91亿港元,是其近半年里第8次减持;持股比例由25.11%降至18.27%;持股数由约3331万股降至约2424万股。


A股市场,截至2月27日,康希诺被沪股通减持6.1万股,已连续5日被沪股通减持,共计40.92万股。2022年中报显示,有64家机构投资者,第三季度降至8家,相较年中减少了56家。2022年年报显示,只有华夏基金、安信资管2家机构投资者。


深圳汇合创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兆江认为,此前大批机构仍持有,说明疫苗的技术应该是得到认可的。一些机构的减持,应该也只是认为股价预期目标已经达到,属于正常减持。当然也会有机构判断,疫情有可能今年结束,所以提前离场。


张毅分析,此前康希诺的股价连续被推涨,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它的生意很好,而是因为它的概念很好。因为吸入式新冠疫苗跟注射式的相比,确实是方便很多。但是我们也应该很客观的看到,疫苗的饱和率应该还是非常高的,在中国市场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空间了。因此,过去200%多的市值推涨,更大程度上还是来自于概念,不是来自于业绩。所市值增长到一定程度以后,持有者和机构减持抛售,也是可以理解的。


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诞生


2022年9月4日,康希诺吸入式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建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同意作为加强针纳入紧急使用。


该款新冠疫苗为康希诺首创吸入方式接种。其原理为给药设备将疫苗雾化成微小滴液,通过口腔吸入至肺的方式,使雾化后的疫苗经过呼吸道最终抵达肺部,产生肌肉注射类疫苗所不具备的黏膜免疫。使用剂量为注射疫苗的五分之一。


全球顶级期刊杂志《自然》(《Nature》)在2022年9月6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目前使用的 COVID-19 疫苗在降低疾病严重程度和防止住院方面做得不错,但不能很好地阻止轻度疾病或传播。


文章指出,肌肉注射的疫苗产生抗体在血液中循环需要时间,当抗体在鼻子和肺部的含量还不够高,无法提供快速保护。受感者虽注射疫苗,但也会在此期间受到感染。


来源:罐头图库

吸入式的粘膜疫苗则与之不同,不仅可以促进全身免疫反应,还可以激活鼻子和呼吸道粘膜组织中的免疫细胞。这些局部细胞“充当感染部位的哨兵”,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医学科学家 Benjamin Goldman-Israelow说, “它们可以更快地采取行动。”


最新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康希诺吸入式新冠疫苗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保护力至少可以维持6个月。


另有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在2022年1月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以康希诺吸入式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做加强针后,不良反应低于以灭活疫苗做同源加强,并充分验证了吸入剂型的安全性。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种这种吸入式疫苗。


目前该款疫苗接种仅针对未接种第三针的市民,孕妇等人群也不在接种群体里。


国家疾控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11日,全国共接种新冠疫苗34.4亿,覆盖人群13.4亿,其中完成全程接种12.7亿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数的92.5%和90.26%。新冠疫苗“供过于求”已成定局。


市场留给新冠加强针的空间,还能有多少呢?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认为,防控解封对疫苗的施打需求明显减弱,而产能建设具有一定时滞效应,所以供过于求将是无法改变的结果。而乙类乙管后,对疫苗必要性的关注也减弱,即使推出其他形式的疫苗也很难刺激新的需求。

2022年海外疫苗接种率快速下降与国内市场的饱和,让曾享受过市场红利的疫苗企业不得不面对市场缩减的困境。康希诺还能否凭借新款吸入式新冠疫苗“翻盘”?还有待时间证明。


你注射加强针了吗?是否期待吸入式疫苗?评论区聊聊吧。


©野马财经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相关阅读

  • 又爆雷了!

  • 声明:本文仅梳理公司和行业的最新基本面,并非在当前时间点推荐买卖公司,本公众号不具备个股操作指导功能,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一、事件:海优新材发布业绩快报,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
  • 陈睿:AIGC让虚拟UP主的形象更人性化

  • 3月 2日晚间,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报告。财报显示,B站2022年第四季度营收6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归属公司股东的净亏损 15 亿元,较2021年同
  • 疫情中借钱上千亿,他疯了?

  • 作 者:耿康祁来 源:华商韬略(ID:hstl8888)过去3年,许多大企业的日子不好过。轻则业绩缩水、业务倒退,甚至债务压顶,陷入困境。但有一家公司,却在短短两年内砸下超过2000亿。两年花掉2
  • 浙商早知道 | 3月2日

  •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订阅号信息仅面向浙商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若您非浙商证券客户
  • 全球十大动力电池企业盘点之三:三星SDI

  • 芝能汽车出品编者按:我们按2022年的数据筛选出十家动力电池企业,展望今后的发展。先从排名争议较小的国外几家开始:LG、SK on、SDI、松下,今天是第三篇:三星 SDI。关注本系列,请点
  • HPV疫苗早接种效果好

  • 每年的3月4日是“国际HPV知晓日(HPV Awareness Day)”。据悉,15-19岁人群感染风险为最大,而HPV自然免疫产生的抗体不足,极有可能面临再次感染。HPV感染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在初次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投资要规避四类错误

  • 文章来源:山村拙夫(gh_00155d0c7ab6)01要规避造假公司 投资是绕过困难的公司,克服简单的公司。类似乐视网和康美药业这样造成事实性巨亏的大坑。乐视网康美药业这些标志性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