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文青 光影·老照片丨品读桃熟桃落中的“老味道”

日期: 来源:泰安日报收集编辑:泰安日报


□陈申

肥桃迄今已有11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自明朝起即为皇室贡品。肥城市仪阳街道刘台村是肥城市桃产业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刘台村因桃而兴,因桃闻名,截至目前刘台村已举办22届肥城桃花节和16届金秋品桃节,被誉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山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齐鲁果品放心品牌、中国淘宝村。

1907年的肥城桃林。美籍荷兰人迈耶摄


刘公业,是肥桃产业的启蒙人,他也凭售卖肥桃的经历,成为早期济南普利街上有名的“桃王”。

刘公业凭借售桃卖桃成为普利街“桃王”

谈到刘台村的肥桃产业,不得不说的一个人,就是刘培水。曾经的刘台村是个穷山村,共产党员刘培水放弃济南二钢的“铁饭碗”回乡务农,被群众推选为该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为刘台村桃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60年代,在人民公社体制下,村集体的肥桃种植面积仅有30亩,但当时售价比小麦还贵一分钱。“一斤桃,一斤麦”的说法也促使林校学生刘培华回乡研种试验田。

50多年来,刘培华作为肥桃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一直致力于肥桃种植研究和推广,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刘台村的袁隆平”。

1979年,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还未落地前,刘台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肥桃种植面积从30亩激增至200亩。

1982年,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铺开,刘台村桃树面积由百亩突破千亩,年收入5千元以上的达十多户。为拓展销路,全村党员带头全国行销,售桃足迹遍布全国,打响了肥桃品牌知名度。

1985年,刘台村果行承包合同。


20世纪80年代刘台村人售桃足迹遍布全国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村党支部的推动和技术助力下,刘台村肥桃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亩产达4至5千斤,全村万元户达100户,真正实现了“家家有桃行,户户能增收”。

刘台村坚持文化搭台,以花为媒搞旅游。刘台村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既扮靓了乡村,提升了颜值,又实现了集体群众“双增收”,村集体收入达到51.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7万元。

一幅幅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见证了刘台村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让荒山变桃源的美好奇迹,记录了刘台村脱贫致富、全面振兴的奋斗征程。随着2023第十六届中国(肥城)金秋品桃节的成功举办,刘台村将以此为契机掀开肥桃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版面责编:封锐

稿件图片均由肥城市仪阳街道刘台村桃文化博物馆提供

声明:以上图片作品为作者授权《泰山晚报》及泰山晚报微信公众号独家使用,未经作者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下载、使用、转载。否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 兵地交流谋合作 优势互补促发展

  •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石鑫报道)为学习先进经验、推动产业发展,10月9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驻村工作队一行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54团学习考察油莎豆等产业发展情况,交流
  • 全国黄精产业盛会将于10月16日至18日在新晃举行

  • (发布会现场)怀化日报全媒体讯 10月9日,新晃县委、县政府在长沙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首届中国(新晃)黄精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二届新晃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于10月16日—18日在湖南新
  • 肥城市安驾庄镇:修建排水沟 为民排忧愁

  • 由于雨水冲刷、年久失修、地势等原因,肥城市安驾庄镇各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外排水沟损坏的情况。连日来,安驾庄镇利用雨季结束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各村开展排水沟修建工作。安驾
  • 肥城市新城街道持续抓好秸秆禁烧工作

  • 为推动秸秆禁烧工作有序开展,保障假期期间工作不“掉线”,肥城市新城街道持续加大巡查力度,坚持底线思维,排查安全隐患,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按照禁烧网格包保责任,落实网格化

热门文章

  • 美国对华2000亿关税清单,到底影响有多大?

  • 1 今天A股大跌,上证最大跌幅超过2%。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证实计划对华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 听起来,2000亿美元数目巨大,我们来算笔账。 2000亿美元,按现在人民币汇率

最新文章

  • 首届石景山区城市更新论坛成功举办!

  • 10月10日,以“传统与创新的交融更新”为主题的首届石景山区城市更新论坛在中交天泰山·自然营地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更新联盟共同发起,北京市规划
  • 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又有新进展!

  • 10月10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崇启公铁长江大桥水中S10号墩承台混凝土浇筑完成,这是继9月27日S9号墩承台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又一水中墩承台混凝土成功浇筑。S10号墩为崇启
  • 秸秆禁烧,东阿县铜城街道网格员这样做!

  • 秋收已至,为高效推进秸秆禁烧工作,铜城街道结合秋季禁烧周期长、监管难度大这一特点,充分发挥网格员“末梢神经”优势,切实将“一套指令”发送到家家户户,发送到田间地头。他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