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任正非:华为三年时间完成13000+颗器件替代开发;南芯科技致力打造全链路、全体系整体解决方案;国产机无缘2022全球畅销机型榜

日期: 来源:集微网收集编辑:

1.专访《芯片战争》作者:美国BIS旨在锁死中国GPU未来发展

2.聚焦中高端,打造全方案,南芯科技致力打造全链路、全体系的整体解决方案

3.“昂贵、浪费又白忙一场” 台积电在美设厂很糟糕?

4. 外媒:经验丰富的中国人才在企业生产外移中难替代

5.日本、荷兰高官会晤 同意加强半导体领域协调合作

6.任正非:华为三年时间完成13000+颗器件替代开发

7.CFIUS负责人:美国将从严审核涉及量子计算、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的投资

8.中国手机无缘2022全球畅销机型榜,开年来国内市场风头又被谁抢尽?



1.专访《芯片战争》作者:美国BIS旨在锁死中国GPU未来发展

日前,集微网对《芯片战争》作者 Chris Miller进行过一次专访,在专访中,双方讨论了 BIS系列法规,以及这些法规对中国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影响以及他对美国出口管制的看法。

集微网: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发布了一套规则,实施系统性和特定技术的出口管制,以限制中国的采购和制造能力。基于BIS公布的一系列法规背景,你是否认为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比制造实体受到的影响要小一些?

Chris Miller:是的,10月份发布的出口管制措施将主要影响美国设备制造商、购买其设备的中国大陆工厂以及销售先进GPU芯片的美国公司。试图设计有竞争力的GPU芯片并在中国台湾制造的中国大陆公司,如果其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也将受到影响。

集微网:荷兰政府一直在向美国施压,要求获得 ASML 许可,将其最先进的机器运往中国。现在荷兰官员声称,他们应该符合国家的利益,应该恢复与中国的贸易。那么,您能否预测一下ASML未来在中国的业务前景?

Chris Miller:荷兰政府面临着对其自身利益与它在中国的利益相互矛盾的处境。公司自然希望将产品销往国外。然而,荷兰政府也意识到先进的芯片制造工具也可以生产具有军事用途的芯片。因此,荷兰政府必须平衡这两件事,即对华保持正常贸易,又要确保其设备不会用于有意义的军事用途。在一个所有军队都竞相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军事系统的时代,荷兰必须平衡芯片能力、计算能力和军事系统之间存在的直接关系。

集微网:不少分析人士预测,美国商务部BIS可能会在本周更新实体清单,这意味着部分在UVL(Unverified List,未核实清单)中的中国半导体公司可能会被移至永久性“实体清单”。如果成真,是否意味着中美芯片战升级?

Chris Miller:目前仍不清楚未经核实的名单上的中国公司是否会遵守商务部的新要求。如果不是,这将表明中国企业不愿意接受商务部更深入的监督,并可能促使美国将相关企业加入实体名单。

集微网: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上对美国的芯片出口管制措施发起贸易纠纷。中国指责BIS的规则是单边和霸权的,而WTO的方法是多边的。您认为世贸组织是否仍有一些影响力来处理这一案件?

Chris Miller:关于世贸组织,我觉得它对此事不会有多少影响力。美国会声称这些控制措施是国家安全问题,因此超出了世贸组织的管辖范围。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政府将贸易和投资限制描述为国家安全问题的趋势正在不断加强 ,并拒绝听从世贸组织对此事的任何裁决。

集微网:听说日本和荷兰已经原则上同意与美国一起加强对出口到中国的先进芯片制造设备的控制。在此之前,许多专家认为,一些不包括 "美国技术 "的半导体材料(如光刻胶)不受BIS规则的约束。如果日本和荷兰同意加入美国的管制,中国的光刻胶进口是否会受到严重影响?

Chris Miller:关于光刻胶,这不是我详细研究过的东西,所以我不能评论。对此我很抱歉。

2.聚焦中高端,打造全方案,南芯科技致力打造全链路、全体系的整体解决方案

文章概览

1.高端消费类电池和电源管理全链路解决方案

ACDC

通信协议

快充Charger

DCDC&PMIC

电荷泵&PMU

锂电保护

无线充电

2.高端消费类应用

手机充电方案       

笔记本充电方案

TWS耳机充电方案

3.汽车电子电源和电池管理方案及应用

前装车载有线充电方案

前装车载无线充电方案

汽车电源管理方案

Advanced Power

4.泛工业类电源和电池管理方案及应用

电动工具方案及应用

储能方案及应用

清洁工具方案及应用

(更多详细方案,请致:www.southchip.com)

自南芯科技成立伊始,始终坚持聚焦中高端,致力于打造全链路、全体系的整体解决方案,从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到工业储能、安防及汽车电子等高端产业,南芯电源解决方案已实现全面覆盖。

南芯围绕各种应用,打造数款全链路、全方位解决方案,建立了 Charge pump、DCDC、ACDC、有线充电、无线充电、快充协议、锂电保护、汽车电子在内的八大产品线,及多个市场方向的系统应用团队,为客户提供极具竞争力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高端消费类电池和电源管理全链路解决方案


1:AC/DC

南芯科技作为PD 快充领域国产化先驱,已完成PD 快充全功率段的芯片布局,从第一颗PD 协议芯片的推出,南芯科技针对USB-PD 适配器市场,前后推出适用于宽输出电压范围的次级反馈(SSR)控制器、超快速关断次级同步整流(SR)控制器和集成CC/CV 控制环路的协议芯片,组成一揽子的全套解决方案,覆盖 20W-200W+ 功率范围,致力于为客户打造高功率密度、高安全、高可靠性的快充产品,满足多种应用场景。

高端适配器已进入氮化镓时代,作为氮化镓快充控制器国产化领路人,南芯推出多款氮化镓合封高功率密度解决方案,采用独有专利的差分直驱技术,在提高效率,减小体积的前提下,极大的加强了氮化镓器件的可靠性。

近期,更是推出了All-GaN 方案,引领高端适配器产品新的发展方向。

产品树:

2:通信协议

快充协议是终端应用和适配器握手的“语言”,只有正确“对话”后,才可以“握手”成功,进行快速充电。

南芯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可提供多家私有授权协议及 PD、UFCS 公有协议方案的公司,不论是所支持协议的广度还是产品性能深度,均处于业内头部地位。南芯提供支持多口快充应用的协议芯片以及集成环路补偿的协议芯片,给客户带来更多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南芯也是中国自主快充联盟 UFCS 的核心成员之一,深度参与到协议和标准的起草与制定,共同推动国产快充行业快速发展。

选型表(部分):

3:快充Charger

充电器插入被充设备,接入Charger,握手完成后开始对电池进行快速充电。南芯提供多种快充解决方案,并支持各种不同电池架构,包括单节电池降压充电、多串电池降压充电、多串电池升降压充电、线性充电和升压充电。尤其是南芯拳头的升降压类产品,广泛的用于笔记本,电动工具,储能,扫地机等高端消费和工业类市场。

近期,南芯推出的国内首款HPB 的同步双向降压充电控制IC — SC8978x/SC89800,能够在较低电源功率的情况下,给系统提供更大的瞬时功率,满足高性能设备峰值性能释放。

选型表(部分):

4:DCDC&PMIC

南芯DC/DC 覆盖升降压、降压、升压3 种架构,用高度集成功能简化客户系统设计,其中同步开关控 制芯片(controller),可以直接驱动外置MOS,为用户系统提供宽电压、大电流、高功率的高效 DCDC 转换,灵活支持各类高压和大功率应用;同步开关转换芯片,通过集成 超低Rdson 的功率MOS,为系统提供高集成度、高密度、外围器件精简的高效电源转换方案。近期推出的全新集成36V 高效同步降压控制器的双端口快充(1C1A)SoC - SC9712,相较于传统双口充方案,选用SC9712 可节省3 颗芯片,大大精简多口快充充电器的电路设计,易于产品开发,实现双USB 口(1C1A, Type C + Type A)快速充电。能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便携式设备提供高达140W(28V5A)的充电功率,不仅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同时产品体积和生产成本也得到降低。

南芯发挥创新优势推出的高集成的AMOLED driver,单芯片即可实现大尺寸屏幕供电,同时具有小体积高效率优势,满足手机及平板电脑的显示需求。

应用方案:

5:电荷泵与PMU

电荷泵被已经被广泛用于手机的快充,搭配上述的主charger,提供超高效率的快充通道。南芯的电荷泵产品在性能、品类、品质等多纬度遥遥领先,出货量多达数亿颗,覆盖国内绝大部分手机客户。支持多种不同的电池架构,是此类产品的顶级玩家。

报告指出:南芯电荷泵相关产品,市占率全球第一,覆盖22.5-200W 范围,包含经典的2:1,4:2,4:1,6:2 等,产品架构齐全,国内领先。

并且,南芯基于对系统的深刻理解和宽广的产品线,与多个手机厂家联合定义开发了Buck charger、协议、LED 驱动等功能的PMU,此类产品集成度高,功能齐全,性能强大,也实现了极致的成本,具有极高的技术和市场门槛,造就了强大的壁垒。

选型表(部分):

6:锂电保护

充电Charger 的输出接入电池,为电芯充入能量。我们看到的电池,其实是电池Pack,包含存储能量的电芯及一个电池保护板。保护板上最核心的器件即为锂电保护芯片,一些快充电池还会有电量计芯片。南芯提供锂电保护,电量计的解决方案,为锂电池提供全方位的监测和保护。该产品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电动工具,清洁工具,储能等高端工业类市场。

选型表(部分):

7:无线充电

南芯在无线充电市场起步也较早,目前在配件类方向占据着市场龙头地位。并且南芯也能够提供发射、接收的完整方案。

从支持15W Qi 协议的SoC 到最高50W 的buck-boost +TX 的发射方案,及手机内部支持工信部最高50W 标准的RX 方案,在配合前端的AC/DC 和协议、后端的开关charger 和电荷泵、锂保等,就是一套完整的无线全链路解决方案。

高端消费类应用

手机完整快充解决方案

在手机快充领域,南芯科技产品已与荣耀、OPPO、小米、vivo、moto 等众多知名手机品牌达成深度合作,并完成直接供应商体系认证。南芯手机快充解决方案根据用户需求可达到市场主流240W 甚至300W 充电功率。其中,南芯经典的超高压电荷泵快充芯片:SC8551、SC854x、SC8571 等备受市场青睐。

南芯SC8571 可满足电荷泵领域对超大功率芯片的需求,单芯片可支持到120W 充电规格。采用多颗并联则可在保证手机散热性能和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实现120W/160W/240W 甚至更高功率。

下图为120W-160W 双电芯典型充电架构图:

(图. 120W-160W 双电芯充电架构图)

下图为200W 3电芯典型充电架构图:

(图. 200W 3电芯充电架构图)

应用方案:

笔记本电脑多种架构快充和多品类电源管理方案

笔记本电脑的Charger,需要支持不同串数的电池和不同规格的充电头,技术和可靠性门槛较高,长期被大陆以外的厂家把持。南芯科技,依托坚实的技术基础,可靠的品质保证,公司NVDC 架构产品率先打破垄断,进入笔记本供应链,而后又推出HPB 架构的charger 产品,完整布局了笔记本电脑的charger方案。

并且,南芯科技也能够提供大电流 AMOLED driver,PMIC 等产品,完善笔记本的各种电源管理方案。

应用方案:

TWS 耳机10C 超快充完整方案

在TWS 耳机方面,南芯推出了最高可支持10C 快充的完整解决方案,包括充电仓内部带CC 功能的升降压快充PMU 及耳机内部带bypass 功能的线性充电器,从系统级的整体设计来实现超高效率的超快充电,并且联合定义了整套完整的双向通信协议,通过电源管脚作为数据通道,无需专门的通信管脚。

系统框图及方案组合: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智能座舱成为消费新需求。在车规电源芯片领域,南芯科技已推出多款车规级充电方案,覆盖车载充电、车载照明、车身控制、信息娱乐系统和 ADAS 等多个应用领域。南芯科技推出多款车载有线/无线充电方案,通过 AEC-Q100 认证。

汽车电子电源和电池管理方案及应用

1:前装车载有线充电方案

PD 30W/45W/60W/65W应用

南芯科技推出CH-19A/B/C/D四种方案,分别对应PD 30W/45W/60W/65W 应用,支持GPI配置功率。


PD/QC 18W/20W/27W应用

南芯科技推出CH-22A/B/C/D 四种方案,适用于PD 18W/20W/27W 的应用,支持GPIO 配置功率、CDP 以及端口模式。


双C口60W方案 

南芯推出双 C 口 60W 方案,由 CH-19C+CH-19C 组合而成,支持投屏及 USB 通信能力。支持功能定制(专案),已在小米、OPPO 等多家大厂中成功应用。


2:前装车载无线充电方案

目前车载无线充电功率等级主要分为15W及40W/50W,15W 功率等级根据不同应用,前级DCDC 又可以分为buck 和buck-boost 两种拓扑。

南芯凭借多年在电源充电管理的深厚积累,已推出3款产品来覆盖这一市场:

SC5003Q (20V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SC8101Q (32V/5A buck-converter)

SC8701Q (36V buck-boost controller) 


3:汽车电源管理

南芯科技根据SC8101Q 推出同家族P2P 系列产品SC8108Q(32V/3.5A buck-converter), SC8109Q(32V/2A buck-converter),争对智能座舱、语音娱乐系统、一级电源均有系统解决方案,二级电源方案也在布局中。上述一级电源作为通用电源,同样适用ADAS、车灯、域控等其他车载系统。

南芯智能座舱/语音娱乐系统框图:

南芯科技已全面深化汽车电子产品布局,除上述产品外,已规划一系列新品方向,依托于南芯全面的技术和可靠的品质,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必将实现再一次的跨越。

 4:Advanced Power

南芯一直重点关注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和互联化给车用芯片带来的新机会:车用影音娱乐系统从简单的音频广播功能逐步升级为智能座舱系统,分步式的车身控制模块升级为集成式的域控制器模块,从而带动整体车载电源数量的增长,对专用电源管理芯片以及带保护和诊断功能的智能驱动芯片的需求也大幅增加。

目前公司已经有多颗无线/有线充电类产品通过了AEC-Q100车规认证,已经成功在国产汽车前装市场进行大规模量产;部分DC-DC的电源类产品也完成车规验证,在影音娱乐,车身控制系统中陆续进入量产状态。同时,智能驱动芯片目前在样品阶段,在2023年下半年陆续会进入量产阶段。

除中高端消费类充电方案及汽车电子方案,南芯在电动工具、储能、无人机、机器人、安防等泛工业类方向也有深入布局。

泛工业类电源和电池管理方案及应用

电动工具

随着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及工具电动化的需求,电动工具的功率和充电速度均在大幅提升,南芯的升降压充电产品、开关电源产品及锂电保护产品等可为用户提供整套从AC 端到设备电池端的完整的系统电源和电池管理方案。

并且随着电动工具高压快充甚至是无线充电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南芯的充电协议产品,以及100v 的高压Buck,无线充电等产品进行组合,打造高端电动工具的完整方案。

系统框图:

南芯重点料号(部分):

储 能

后疫情时代,户外活动反弹式普及,户外用电需求更会爆发式增长。同时,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动上游锂离子电池产业的成熟,便携式储能行业得到迅速发展。便携式储能电源的系统架构,与我们常见的充电宝较为类似,但输入输出功率更大、功能更多,对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也更高。下图为便携式储能系统的内部功能架构图,其中蓝色部分为南芯可提供的芯片方案。

便携式移动储能的几个核心功能模块:

  • AC/DC 转换

  • 升降压充电

  • 降压变换器

  • 充电协议

  • 锂电池保护

  • 对外无线充电

  • 正弦波逆变

南芯可以提供上述除逆变外的几乎所有方案。

产品一览:

清洁工具

近年,在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大前提下,家居行业发展大步提升,呈现融合化、智能化、健康化、绿色化等全面发展趋势。清洁工具作为现代“全屋智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过去几年中展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南芯已有多款产品于家庭清洁工具中量产,深受大众青睐。据悉,南芯 SC8886、SC89171 、SC8906 等多款代表性充电产品已进入石头、小米、安克等扫地机器人品牌。

重点料号(部分):

后记:

南芯科技,深度布局了从消费类,泛工业类以及汽车电子的市场方向,有针对性的打造了全方案、端到端的产品系列,始终聚焦中高端品类,其高性能、高品质的要求,才能有高门槛,高价值,也才能让企业发展的更稳健,更长远。

国产替代,不仅是单纯替代,更要创新突破,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这不仅是南芯科技在模拟和嵌入式半导体所努力的方向,更符合国家产业升级的宏观战略。

南芯科技秉承“时间优先,性能优先”的产品理念,坚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公司文化,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品质与高经济效益的系统解决方案。

3.“昂贵、浪费又白忙一场” 台积电在美设厂很糟糕?

集微网报道,“昂贵、浪费又白忙一场”,张忠谋曾如是评价台积电赴美设厂。距离台积电2020年5月首度宣布在美国设厂已过去近三年,投资也从最初的120亿美元追加至400亿美元。去年12月份台积电美国厂的首批机台设备到厂典礼在业界赚足了眼球,而近日供应链传出台积电美国厂的整体建设和设备安装进度已被推迟,而代工厂还必须解决严重的人力短缺、成本飙升以及涉及中国台湾和外国员工新出现的教育和适应问题。

这似乎一一印证了张忠谋曾经的言论,那么台积电美国厂面临着哪些困难?

毛利率“杀手”:高额成本+美国芯片法案分成

台积电曾多次重申长期毛利率要达到53%以上,海外毛利率一定要高于25%,但尚未完全建成的美国厂未来似乎会成为这一目标的“绊脚石”。一方面,在美国设厂需要高额的成本;另一方面,美国近期对申请芯片法案补助的企业设下多个条件,其中包括“必须与联邦政府分享超额利润”。

从成本上看,张忠谋公开表示,在美国制造的成本令人望而却步。台积电奥勒冈州工厂的25年制造经验可为明证,该厂能获利,但几乎放弃扩建。他说:“在比较成本上,我们当时太天真,但在美国制造芯片的成本比中国台湾贵50%。”他补充说明,台积电多次为奥勒冈州工厂安排美国和外籍人员,但都没能降低多少成本。

究竟哪些因素造成台积电美国设厂成本飙升?台积电在递交给美国商务部关于芯片科学法案的公众意见文件中指出,凤凰城的许多建筑成本及专案变数,意味在中国台湾盖同样先进制程晶圆厂的资本要少很多。台积电提到,建厂至今遇到的问题,包括了材料及运费上升、美国联邦政府的法规要求扩大了专案范围及成本、本地劳工及生产力差异成本、计划风险成本及费用、额外土地准备及新基础设施的支出,以及建设、厂房及水电的地方税及州税等。

台积电财务长黄仁昭也称,诸多因素包含劳工、当地的各种费用等使台积电美国厂的成本上升,比中国台湾厂高约4-5倍。

除了成本问题外,美国公布的芯片法案补贴细则也成为毛利率的另一阻碍。美国规定企业申请的直接资金补助金额超过1.5亿美元时,“若有任何现金流或收益超出申请人预估,且超出幅度高于议定的门槛,就须与政府分享其中一部分。”美国商务部解释称,分润只会发生在现金流或收益明显高于申请人预估的情况下,且分润金额最高不会超过直接补助的75%。

两大因素叠加下,待美国厂正式量产或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台积电的毛利率。台媒援引业内人士消息报道称,除了完成美国政府的军事国防订单和其他特定芯片需求外,台积电将不得不开始调整接受美国客户的订单,并保持至少70-80%的正常产能利用率,以避免严重的拖累其整体盈利能力。这家代工厂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如何说服客户分担其为美国工厂增加的巨额建设和制造成本的一部分的挑战。

消息人士指出,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供应链合作伙伴和客户无法分摊成本,台积电的利润增长势头将不及市场预期,导致利润下降。

人才疑虑:外派工程师恐被竞争对手挖角

除了对毛利率担忧外,人才似乎成为贯穿建厂前后的一大疑虑。建厂前,业界认为台积电送工程师赴美将导致中国台湾在全球的竞争过程中快速流失人才;之后业界担心赴美工程师将被挖角。

对于人才流失的问题,台积电曾强调,全球每个新厂都有短期外派工程师,而且外派人数跟台积电员工数比起来很有限。此外,赴美的人也包含之前在中国台湾受训的美国员工。“台积电来中国台湾受训的美国员工超过600人,在中国台湾受训时间长达12至18个月,他们将是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厂重要种子员工,未来台积电将持续在美国当地招聘。”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则表示,台积电派遣5百位工程师赴美国厂,但台积电在中国台湾有5万多位工程师,没有这顾虑。中国台湾年轻人在台过得太舒服,不敢走出去,跟七十、八十年代的年轻人不一样,这才是中国台湾的问题。

外资分析师、美商科克兰资本董事长杨应超曾大胆预言,台积电工程师可能三、五年后就会被竞争对手英特尔挖走,因为英特尔距离台积电美国厂不到1小时车程,薪水一倍起跳,还很少加班,对重视家庭生活的工程师很有吸引力。

杨应超透露,五年前英特尔挖角一批中国台湾工程师到凤凰城上班,不但勤劳,愿意加班,薪水比同职位的人差了一截,但几年后薪资也慢慢调升上来。

业界有如此疑虑也是正常现象,毕竟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占据高位的中国台湾来说更是如此。杨应超称,“这从台积电以前只雇用台成清交毕业生,现在放宽到大学毕业,就可看得出来。”

据悉,台积电等传统一线厂商已大大放宽招聘标准,主动与民办理工院校乃至民办普通大学等二线院校洽谈学生实习乃至合作办学。民办理工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以往主要在封测企业就业,但台积电也已将触角伸向这一人力资源池,开出优厚条件,有封测企业人士甚至感言“打死都不相信台积电会抢我的人”。

文化冲突:已然成为另一难题

而在对赴美工作的台积电工程师采访中,又一个难题浮出水面——文化冲突。《纽约时报》对11名台积电员工的采访揭示了在部分内部员工眼中,这项400亿美元投资案是糟糕的经营决定。

部分工程师说,亚利桑那州新厂会怎么混合台美员工令他们忧心。在中国台湾,工程师工时长、周末还要轮班,笑称自己为公司“卖肝”。这种牺牲对美国员工可能不太具吸引力。

而一名在亚利桑那州的台积电工程师表示,有些美国员工被分派多项任务时做不好,有时甚至拒绝任务分派,而不是更努力完成交办事项。8名员工说,中国台湾同事认为,外派到亚利桑那州新厂后将比美国同事承担更多责任。

杨应超在接受台媒采访时则具体阐述了台积电赴美员工面对的文化冲击,“如果在中国台湾有一样机会、一样工资,不会有人愿意离开中国台湾到美国去。”他指出,异乡生活辛苦,凤凰城是美国第五大城,但不像洛杉矶、旧金山或纽约有中国城,至今只有一家中国台湾人开的速食店、去年才开了第一家大华超市,工程师忙于工作,回家就是睡觉、吃饭,但孩子要上学,家属要应付食衣住行等各种问题,须外出采买、办事,除了要会讲英文,若不会开车,更是寸步难行,文化冲击之大可想而知。

另外一名台积电美国厂员工妻子在PPT上爆料的“十大惊奇”中也涉及到了文化。她认为来美国的长官,每个都是死撑活骗的,抢到位置就升上去了,根本没有人真心想留,只想留下烂摊子给下一手,绑约到了就拍拍屁股走人,“每次看到美国人抱怨台积电文化都觉得不意外,到底是哪间公司会要求员工边建厂,还要边训练美国人,然后还希望美国人有战力?”

对于文化冲突,台积电曾回应,随着全球业务扩展,台积电积极强化内部培训,以促进全球人才融合,并珍视其多元的观点及背景为台积电带来的价值。在设立每个晶圆厂时,当地都会有着不同的特性与氛围,包括中国台湾在内,台积电协助新进员工顺利融入公司企业文化,来台受训或是海外外派的项目皆持续进行中。

结语:台积电曾称,规划晶圆厂选址时有许多考量,包含客户需求、市场机会、成本效益,以及运营效率等各项条件。然而台积电赴美设厂这一举措似乎困难重重,高额成本、人才疑虑和文化冲突已然成为三座“大山”,未来台积电能否一一“攻破”还是未知数。

4. 外媒:经验丰富的中国人才在企业生产外移中难以替代

集微网消息,据日经亚洲报道,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寻求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出去,许多公司发现自己仍然依赖于中国工人的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

特斯拉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的工厂里,去年12月下旬有来自上海工厂的200多名工程师协助扩大Model S和其他电动汽车的生产。工厂的一位消息人士称,如果没有他们的自动化和机器控制专业知识,安装新的装配线是不可能的。

报道称,经验丰富的中国工人通常拥有至关重要的隐性知识——可以用来解决问题或改进流程但不容易在手册中传达的专业知识。

一家日本电子零件制造商的采购经理在参观一家从中国搬到越南河内的合同制造商工厂时,

表示,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质量保证,都由中国工程师监督,并提供指导,如出现特定问题时应检查什么,并称“越南工厂需要10年才能自立。”

在一项针对100家主要制造商的调查中,46%的制造商认为缺乏具备必要专业技能的人才是将业务转移到中国以外的挑战。

如果与美国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人才可能将成为中国的一张王牌。就像专利和软件等知识“供应链”中其他重要的中国环节一样,失去中国人才将对企业造成沉重打击。

美国在2021年批准了约5万份H-1B签证申请,发给中国的高级技工——比五年前增加了约60%。

根据日本政府数据,截至2021年底,在日本,中国公民占高技能外国专业人士的65.5%。

5.日荷高官会晤 同意加强半导体领域协调合作

集微网消息,据外媒报道,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日前与正在日本访问的荷兰对外贸易与发展合作大臣苏夫勒内马赫(Soufleinemaher)举行会谈,同意在加强经济安全方面进行合作。双方还就两国在各自优势领域的半导体合作交换了意见。会上西村表示,“我要实现自由贸易和经济安全”。

会议在经济产业省内进行了约40分钟。在谈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美中竞争等国际事务时,西村强调经济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荷兰大臣也表示,两国有很多合作的机会。

目前,半导体设备领域强国日本、荷兰在美国推动下,均已计划出台新的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规定。

6.任正非:华为用三年时间完成13000+颗器件替代开发

集微网消息,据“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公众号消息,近日,华为组织了与部分获奖老师与专家的座谈会,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发表了讲话。

任正非表示,首先感谢大家给华为公司做出的贡献。我们现在还属于困难时期,但在前进的道路上并没有停步。2022年我们的研发经费是238亿美元,几年后随着我们的利润增多,在前沿探索上还会继续加大投入。

任正非指出,我们用三年时间内完成13000+颗器件的替代开发、4000+电路板的反复换板开发……直到现在我们电路板才稳定下来,因为我们有国产的零部件供应了。

以下为讲话部分内容:

首先感谢大家给华为公司做出的贡献。我们现在还属于困难时期,但在前进的道路上并没有停步。2022年我们的研发经费是238亿美元,几年后随着我们的利润增多,在前沿探索上还会继续加大投入。我们与高校的合作是在一定的技术边界内探索人类的未来;2012实验室是以基础理论及应用理论为基础,探讨现实性的可能,没有目标考核;产品线是对产品的商业成功负责。大致分为这三个阶段,随着我们经济实力的增长,我们会不断扩大对外合作的“喇叭口”。

我年轻时候很崇拜西方,因为西方科技如此发达,而我们那个时代,书是非常宝贵的,很难看到一本好书,想读书但买不到书。创立华为以后,我也是亲西方的,当时我们提出一个口号“要用世界上最好的零部件和工具造世界上最好的产品”,我们实现了。后来突然受到制裁,别人不能给我们提供零部件、工具……,我们就傻了。世界上最好的零部件很多是来自美国的,实际上我就是亲美的。当美国打我们一棒,狠狠制裁我们的时候,徐直军在办公会议上对我说了一句话:“美国没有明白,他们这一棒打下去,把一个最亲美的人,变成了一个最反美的人”。当然,我现在也不反美,我们想成为最先进,就必须向一切先进的人学习。美国在科教上的软实力,还是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达不到的。美国的政治家也是一轮一轮的,美国几百年的创新土壤,不会因他们而退化。

幸亏我们过去用了近二十年时间,在基础理论上作了准备,投了几千亿培养了一批研究基础理论的科学家、技术诀窍的专家。他们一直在爬科学的“喜马拉雅山”。当我们受打压时,就请这些科学家到“山脚”来“放羊”、“种地”……,拿着“手术刀”参加“杀猪”的战斗。我们用三年时间内完成13000+颗器件的替代开发、4000+电路板的反复换板开发……。直到现在我们电路板才稳定下来,因为我们有国产的零部件供应了。今年4月份我们的MetaERP将会宣誓,完全用自己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器和语言……,做出了自己的管理系统MetaERP软件。MetaERP已经历了公司全球各部门的应用实战考验,经过了公司的总账使用年度结算考验,我们公司的账是业界中很复杂的,已成功地证明MetaERP是有把握推广的。许多设计工具也上华为云公开给社会应用,逐步克服了断供的尴尬。

过去我们大量的研究都与西方国家大学合作,目前已开始和国内大学加强合作,这与我个人的指导思想变化有关系。我们往更前沿走的路上,逐步也会在国内加强这方面的合作。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互相了解,有什么疑问,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1、卢湖川 提问:我们学校想筹建未来技术学院,我们在设计时候就想,如果能够了解像华为这样的创新企业的一些未来需求,通过校企合作,给学生更多发展的引导和空间,将能够促进未来技术人才的培养。这是我们作为教育界自己的想法,不知道华为在未来技术人才方面和高校合作是否也有相应的想法和具体的措施?

任总:这可能涉及国家的体制设计。我认为,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范内瓦·布什有本书《科学:无尽的前沿》写得挺好,科学就是无尽的前沿,未知的才叫科学。从这个角度,教育和科学是一样的,教育不一定要有准确答案,准确答案不一定是学校的需求。

别人家有位在MIT读博士的小孩对我说,他们没有讲义,也没有课本;老师上来讲一通,黑板上写一通,指定一批参考读物;几名教授讲课时互相批判,各有各的观点,各自推荐一些参考书指导你去读;然后你写,写文章不需要结果,只要思维逻辑是合适的,老师就给你打分了,这就是科学。老师讲的是他正在研究的前沿,他自己也未完全明白,科学是一代一代去努力的。博士只要有思想方法,不一定会有结果,有些科学太遥远,一步很难证明,过程正确也是好的。我们火花奖也不一定要有“结果”才行,否则怎么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如果教育总是追求结果,学生思想就会被约束。所以,不能太实用主义,以需求为导向,牵引中国前进是不够的。教育应该放开让学生“胡思乱想”,只要他想的逻辑相吻合,就不要去约束他。读书是为了拿到开门的“钥匙”,关键是读一个方法学,运用知识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怎么组合、怎么拼接,这就是大学要学习的。

企业的需求是现实性的,因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现实问题,但教育不应该集中在现实需求上,要面向未来。

2、王本友 提问:我今年刚加入学校做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与ChatGPT相关。在国外,这些研究都是由相对比较年轻的人来做的,但国内不一样,很多资源基本都在相对高级别教授或工程师手里,比如机器、学生,但他们对新技术的理解和跟进可能不够。年轻人有很好的想法,但是没有机器,招不到更好的学生。有能力的人没有资源,有资源的人没有能力,面对这样的情况,任总有什么建议和指导?

任总:我知道香港中文大学的EDA做得很好,别的领域应该也很好;香港城市大学的半导体工艺学教得很好;港大的理论很好;……

第一,科学家的类别可以不一样,有些是架构型的科学家,有些是阐述型科学家,有些是突破型的科学家,有些是工匠型的科学家……。年龄大的科学家,他们人生阅历很丰富,对系统架构的认识很清晰;他们向青年人阐述架构模型,年轻人有奇思怪想就容易突破,这个架构里的缺陷就容易被修复了;有些人深入实践,在工程实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Know-How经验,善于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我们也称之为工匠科学家。最有创造力的是年轻人,但最有架构能力的还是有经验的老专家、老教授,他们对整个架构有很清晰的认识。所以,要将老、中、青结合起来,国家才能够攻克大的难关。

我认为,武汉大学的测绘学院做得非常好,五位院士给大一学生讲课,这就是最正确的。一年级的孩子最聪明,但是他不知道爬上“二楼”是什么样子,教授就跟他讲“二楼”、“三楼”、“四楼”……是什么。不必八年博士毕业才恍然大悟,原来“二楼”是这样子。深圳前段时间的改革很好,博士生做中学老师、小学老师,这就是国家在进步。在小孩时期就要启发他未来的理想是什么,不要等他快老了再告诉他,就会错过一个最好的创造发明的时代。因为最具创造性思维的是儿童时期,他想象的空间、想象的人、想象的人际关系是我们都想不到的,为什么这个时候要把他们整齐划一齐步走呢,为什么不能允许他们有点步伐不一致呢?中国的未来需要百花齐放。

第二,未来在AI大模型上会风起云涌,不只是微软一家。人工智能软件平台公司对人类社会的直接贡献可能不到2%,98%都是对工业社会、农业社会的促进,AI服务普及需要5G的连接。德国之所以这么挺华为的5G,因为它要推进人工智能对德国工业的进步,德国很多工厂的生产无人化;中国的湘潭钢铁厂,从炼钢到轧钢,炉前都无人化了;天津港装卸货物也实现了无人化,代码一输入,从船上自动把集装箱搬运过来,然后用汽车运走;山西煤矿在地下采用5G+人工智能后,人员减少了60-70%,大多数人在地面的控制室穿西装工作。……。这些都是已经大规模使用的例子,在这些过程中,最终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

大家要关注应用,尤其是工业、农业社会的应用,模型的应用有时比模型本身还有前途。但是我们公司除了会做AI的底层算力平台,应用平台不是我们的选项。我们公司别的都不会,所以我们只好聚焦在这方面,为建立一个适应社会需求的算力平台而奋斗。底层平台会开放这点是徐直军对我讲的设想,在2%的平台贡献里,我们占一点点就行。ChatGPT对我们的机会是什么?它会把计算撑大,把管道流量撑大,这样我们的产品就有市场需求。

3、王钻开 提问:刚才任总讲到,您年轻时没有书读,但是您创办了华为,创造了奇迹,个人的领导力、个人的英雄主义是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任总:我讲的是六十年代,那个时代是反对白专,缺少技术性的书籍,不像今天这么多书籍,还有互联网,青年人应珍惜这个机会。多好的一个时代呀!在网络上,思想的碰撞是全球化的,碰撞的火花也是在时代前沿的。它推动着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创造世界,世界的进步速度由此加快,应该是万众力拔山兮。

在联接领域,我们应该是世界领先了,这是20万人,再加上外包的20万人,再加上从全世界理论工作者中吸收的能量,才做到的。例如5G的理论就是由土耳其Arikan教授的一篇数学论文引发的。在计算领域,我们也想追赶美国,我们就有了一个机会窗,抓住机会窗还是要靠集体的力量,推动集群计算。我们公司内部叫“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主要是集体智慧互相挤压、互相冲击,你的思想点燃他的火花,他的火花燃起了熊熊大火。比如,香港大学张翔校长提到对普通玻璃辐射制冷的科学研究,太阳照射在外表面,里表面出冷气。这个技术能否运用到我们机器的外壳上,不是极其巨大的成就吗?

因此,个体的发明要有群体的平台,把火花变成熊熊大火。怎么把这个平台团结起来?大家就会一心一意去抬一个“轿子”。

4、杨凡意 提问:华为公司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以后,在公司层面是怎么推广、怎么布局的?另外,随着非常多优秀的数学人才加入华为,华为的数学能力逐渐增强以后,是否还会继续加强和高校科研界的合作?

任总:拿破仑数学立国的做法,推动了法国数学的进步;叶卡捷琳娜引进西方的哲学、绘画……,实际也促进了俄罗斯的进步。物理是数学,土木建筑是数学,力学也是数学……。数学可以被用在各种地方解决问题,涵盖范围很广。比如,土木建筑的专家通过对土木建筑的理解,去解决土木建筑的算法问题。

我们公司为什么重视数学?无线电是什么,通信是什么?电磁波不就是方程吗?土耳其Arikan教授一篇数学论文,十年后变成5G的熊熊大火;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前苏联科学家彼得·乌菲姆采夫发表的一篇论文,钻石切面可以散射无线电波,20年后美国造出了F22隐形飞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吴仲华教授的三元流动理论对喷气式发动机的等熵切面计算法,奠基了今天的航空发动机产业。……。未来走向信息社会,数学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人工智能都是数学,算法问题就是数学问题。怎么把物理学的一些量运用算法固化下来成模型?这个模型让大家去用,用模型的人不一定要懂,会用就行。当然,物理学、化学、神经生物学、工程学、电子学……同样都非常重要。

我们会在圣市建立系统仿真实验室,圣大学的数学在世界上是很厉害的,无线、网络、计算、数字能源、供应、制造、材料……都可以在这里做仿真实验;我们在贵安建立镜像实验室,做大模型实验时,可以在贵安搭建一模一样的完整场景,你不用在客户的实际场景上试。请老师们来我们这里做学问、做实验,你可以把成果拿走,我们从你发表的论文上学习。

所以,对高校来说,公司渡过难关以后,在一定的技术边界内,对高校的支持力度会更大一点,为改善大家的学术环境做一点点贡献。但我们的钱和国家比起来,毕竟少得多。

5、李彦彪 提问:我们有一个指导思想: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真解决问题。揭榜以后,我们与华为推进了一个合作项目,会涉及到开放和一些制度上的问题。比如,我们研究的方案到华为产品线怎么去落地,后续怎么跟进?能不能给出题的人也有激励?这样就鼓励大家愿意把东西跟我们分享,愿意跟我们一起去合作解决问题。

任总:我们不能太小气,老师揭榜以后要给予相应的奖金和表彰,把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结合起来。

我们的学习平台分成几部分:一是“黄大年茶思屋”,所有理论(包括我们自己的理论)都在上面全开放,因为我们相信华为的整合能力应该比其他公司强;二是“稼先网”,那是Know-How,是技术,目前不对社会开放;三是,技术上开放的部分就发布到“黄大年茶思屋”上来。老师的研究成果是理论,不一定很快有用。关于跟进的问题,你不是有认识的人吗?他们会透露信息给你,你那时有兴趣欢迎参与。

我们需要有破题能力的人才,全面发展的人对我们公司的作用不大。比如“火花奖”就是破题,你也可能是“歪瓜裂枣”,除了破这道题,其他都不太懂。全面发展是培养领袖的。到博士不应该全面发展,在哪一点能够突破就行,我们应该改变对博士的评价体系。如果能改变,对下一代孩子是很有价值的。

6、欧阳明 提问:最近关注到,有位“天才少年”在公司工作两年离开,去做机器人创业了;我有个苏黎世大学毕业的朋友也是类似情况,他在这个领域也算顶尖的,也是工作两年就离开了。ChatGPT、电动车、大疆无人机……很多颠覆式创新都是这种初创企业去做的。第一个问题,任总如何看待年轻人在创新创业与守成之间的差异?第二个问题,除了待遇,我们公司在制度上能不能给年轻人一些资源上的鼓励,鼓励大家去突破、创新,敢于挑战?

任总:第一,进入我们公司,“天才少年”这个称呼就没有了,定位“天才少年”主要用于入职的定级定薪。所有新员工在三丫坡入职培训时,到处都是张榜公布的题目,大家要去踊跃回贴,有人会读这个帖子,就有人来找你喝咖啡,你要认真去交流,反对意见或赞成都行。他们是在选人,这些专家有权力给你当场定级的、定工作岗位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很厉害的专家。如果他认为你可以培养,职级就会被定得很高,为什么非要从最低级别开始起步呢?他也可以把你拉进他的项目组,你直接就进入大项目组了。大项目组不是指规模大,而是指高端项目组。

我们强调“不拘一格选人才”,老、中、青相结合,在开放的环境中向前滚动。年轻人最有突破能力的是25-35岁;有经验、有资历的人有架构能力,架构和突破同样重要。科学技术上也有成与败的问题,败不馁,失败对你来说也是一次实战锻炼。

第二,我们不能垄断人才,员工想出去创业或到其他公司去,人尽其才,发挥他的价值,对国家都是有用的。过去有个电影叫《中锋在黎明前死去》,我们垄断人才,没有用也扣住不放,消磨他的青春,而且还要给他发工资,两头不讨好。我们对人才机制也有反思,比如有些人进入公司以后,没有很好使用到他最擅长的地方,没有发挥作用等于浪费他的青春。

人才关键是怎么用。比如我们强调专家垂直循环机制,专家不能在一个岗位呆很长时间,要到前线作战去循环。“石头”一翻开,压在下面的“草”就长高了,大家都看见了,这样年轻人就不会被埋没在“石头”底下。专家垂直循环的目的,是让他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去解决实际问题。垂直循环下去不一定降薪,工作组没有级别,他可以比行政部门的级别高,他可以是“尉官”、“校官”、“少将”、“上将”……,保持他的循环,直到有合适岗位。当然,不合适的人也面临着淘汰。没有理论的实践,会在盲目摸索中经历数十次才能感觉到;没有实践,对理论就没有深刻的理解。

7、叶国栋 提问:世界逐渐进入数据时代,算法、算力、数据是数据时代的三个支柱。算法和算力方面,高校有办法解决,但是高校收集数据比较困难,很多数据其实是各个公司提供的。但是有些数据可能涉及一些隐私问题,企业很难提供,因此相关的算法进展很慢。不知任总对这个问题有何看法?

任总:我们公司有个项目,希望做到几千万台服务器一个操作系统,全是年轻人,我就让他们“胡说八道”,反正我们现在也不可能做到几千万台。现在已经能做到几十万台一个操作系统了。

我们公司的算法是解决算力的算法,精力主要放在如何用算法来降低大流量过程中的消耗问题,只做“黑土地”基础平台。原则上,我们不做解决客户应用的算法,为业务服务的算法部分,只有客户才搞得明白。数据是人家的,我们最多是借用一下。

8、赵延龙 提问:在一些应用类数学领域,从华为角度看,哪些问题我们可以去做中期或长期规划?

任总:我认为,数学跟工业的结合,应该是一些具体应用研究所的任务。比如,江苏大学镇江农机学院和郑州合作做了液压拖拉机,学院为什么不可以有各自的特色,它不就是有些方面的名校了吗?大马力液压拖拉机目前只有美国才有,一天耕地近万亩就很厉害。我国做的拖拉机马力小,但不是已经会做了吗,中国的学院为什么都要一模一样?

中科院担负的是发现,就可以探讨一些发散、“无聊”的事情,允许“胡说八道”,这就是人类的先导。但将你们的发现变成工程化的产品或装置,不是你们的擅长,需要更大范围的合作,你们的理论联系了实践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无用”方能“有用”。

9、崔汉骁 提问:刚才您说,科学就是做“无聊”的事情,我非常认可。还有一种说法,比如100年前爱因斯坦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就能做出相对论,但现代科学可能需要大仪器、大科学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青年科学家没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可能很难做出一些突出进展。基础研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难以提前规划。请问任总,如何看待这两者的平衡?

任总:科学就是好奇心驱动,有些理论和论文发表了,可能一、两百年以后才能发挥作用。爱因斯坦年纪轻轻就有伟大的发现,大家不理解,他不也是很寂寞,到处找人喝咖啡,各说各的,生命这么长时间,有多少人有兴趣与他喝咖啡呀,你以为天天会有人与他喝咖啡。伟大与孤独是同义词。比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从1856年至1863年共进行了八年,他将研究结果整理成论文《植物杂交试验》发表,他发现了遗传基因,但当时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孟德尔的思想和实验太超前了。经历百年后,人们才认识到遗传基因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价值。

我们还是要把科学和技术分开,如果一讲做事要有目的性,目的性就是技术,不是科学。科学就是你的兴趣爱好,为了搞清楚不惜一切代价。所以,科学家大多数看上去都是“疯子”,很少科学家能看到自己的研究在人类社会的成就。比如,麦克斯韦不知道他的方程对人类社会这么重要,现在的无线世界是基于他的电磁场理论;法拉第也不知道现在的电气化社会是源自他的线圈框实验;毕达哥拉斯也想不到他的几何学理论演变成了微积分的萌芽……。

科学家也是“苦行僧”,科学家挺进科学的前沿与传教士挺进非洲的过程是一样的。那些去非洲的传教士非常苦,几百年前从欧洲到非洲只能坐小木船,100人能活下1个人来就不错了。又从海边深入不毛之地和原始森林,又能活下几人来。他此生还有可能逆向流程,回英国探亲吗?回不去了,献身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如果没有他们的虔诚,现在非洲是不能开发的,语言都不通,怎么开发?因为他们传播了语言,非洲的语言环境是好的,才有开发的基础。

7.CFIUS负责人:美国将从严审核涉及量子计算、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的投资

集微网消息,据外媒报道,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负责人Paul Rosen和FBI官员Cynthia Kaiser表示,该国非常关注可能带来数据或网络安全风险的投资,CFIUS继续积极寻求未通报的交易,并表示政府仍在讨论境外投资审查制度的想法。

Rosen提供了有关因缺乏透明度而受到批评的流程的更多信息,他表示CFIUS通过查看“该美国企业中有多少数据”以及“我们是否关心这些数据”来审查投资。罗森说,该委员会可能会优先处理包含有关美国人的“敏感信息”或具有“敏感源代码”的数据。

美国联邦调查局网络部门副助理主任Kaiser表示,其中许多投资风险来自中国。“很明显,中国对任何形式的数据都有强烈的需求,”她还表示FBI使用来自CFIUS数据审查的信息向参与合资企业的公司指出“他们承担了什么样的网络安全风险”。

“我认为我们正在与CFIUS和财政部的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携手合作,以提供可能导致加强对这些实体的审查或制裁的信息,这对整个政府的整体努力非常重要”。

除了个人数据,Rosen还表示,CFIUS正在寻找涉及量子计算、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的投资。“我们真正关注的是各种技术以及它们带来的风险和担忧,”他说。尽管每个案例都不同,但CFIUS通常会尝试研究美国企业的外国收购方,以弄清楚“我们对收购方了解多少,包括我们从之前与委员会的互动中获得的情报,以及其他来源报告,看到和看不见的。这就是我们对不断发展的敏感技术的看法。”

Rosen还简要谈到了政府正在起草的新境外投资审查制度 ,称公开场合和国会都进行了“激烈辩论”。一个潜在的制度将解决美国在“尖端技术”方面的海外投资,其不仅会试图阻止这些美国投资,而且“还会阻止那些与这些美国投资美元一起流动的技术诀窍和专业知识”。

8.中国手机无缘2022全球畅销机型榜,开年来国内市场风头又被谁抢尽?

集微网消息,曾经,国内红米5A、OPPO A53都曾在全球TOP10畅销机型榜单中“露面”,但是,2022年国内却无一款机型进入全球畅销机型TOP10。

日前,根据数据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2022年全球10大畅销手机榜单显示,苹果占据8席,三星仅占了两席。安卓机型中,入门级机型Galaxy A13和Galaxy A03帮助三星在榜单上占据了两个位置,比前一年多了一个。

而中国全军覆没。对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业内人士直言,很正常,现在只剩下有钱人换的起手机,当然,有钱人不太会把苹果、三星换成国内手机品牌。

那么,开年以来,哪些机型又在全球抢尽风头呢,目前还尚不得知。不过,对于国内哪些机型销量佳这一问题,一位熟悉手机线下销量的人士与集微网沟通时直言,谁家卖的好,目前还不好说。

不过,该人士进一步补充到,就各品牌具体机型来看,小米13销量还行,OPPO Reno 9、华为nova系列;vivoX90、S16卖的也还不错。

“在手机这一市场,去年第四季度国内手机厂商手机销量一般,今年1月份,春节期间手机销量颇佳,但2月份整个手机销量环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上述人士直言到,“现阶段对于渠道商而言,依然是颇为艰难的阶段。”

2022年全球最畅销手机:中国手机全军覆没

曾几何时,中国手机机型曾在全球畅销机型中崭露头角。

2016年,OPPO A53曾拿下全球畅销机型第七名的好成绩;2018年红米5A曾为小米贡献了整整2000万台的销量,并跃居至2018年全球畅销机型榜单第五名。

当时,红米5A一度被堪称为是“入门机之王”,因为这款机型的发布价格起售价仅为599元起。

2019年Redmi Note7也曾以全年销量的1640万部,位居当年全球畅销机型榜单第八名。这一年的1月,雷军宣布将红米独立,更名为Redmi,并任命卢伟冰为小米集团副总裁,兼Redmi品牌总经理,负责Redmi的品牌打造、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汇报给总裁林斌。

同期,小米发布了独立的第一款机型:Redmi Note7。

Redmi Note7系列产品发布后,发售29天中国区销量破100万台,45天销量从100万台到400万台,用时129天全球销量突破1000万台;六个月时间Redmi Note 7系列全球销量突破1500万台。

在随后的2020年Redmi Note9 Pro也以年销量1500万部而拿下当年全球畅销机型榜单第九名;2021年Redmi 9A以年销量2680万部位居全球畅销机型第五名。

从OPPO A5到红米5A;再陆续到Redmi Note7、Redmi Note9 Pro、Redmi 9A,都曾在全球市场占据全球销量TOP10的位置,但2022年却是一个例外。

根据数据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2022年全球10大最畅销机型榜单显示,前十名手机贡献了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的19%,与2021年相同。

其中,苹果占了8席,三星占了两席。具体来看,iPhone 13连续8个月拿到销量冠军,并且获得全年总销量冠军,贡献了28%的iPhone销量。在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等主要市场,它是最畅销的智能手机。

进入9月份,iPhone 14 Pro Max接棒13,拿到两个月冠军,最终销量也超过了14 Pro机型。前三名,Pro Max占了两席,越贵越好卖,在苹果这里又成立了。

然而,中国却没有一款机型入榜。就连曾经每年均上榜的Redmi系列机型也均在榜单中销声匿迹。

据了解,去年小米Redmi系列机型销量受到一定的影响,除了大市场环境不佳以外,主要可能与荣耀、OPPO海外子品牌realme等友商激烈的竞争有关,上述品牌厂商可能一定程度上抢走了它的部分市场份额。

另外,有业内人士也直言到,这可能与小米产品中央统筹也有关系,避免自己人打自己人,所以高端Redmi变少了,促销资源也变少。

开年来国内手机市场风头又被谁抢尽?

对于中国手机市场销量的几个数字,早前,卢伟冰曾公开分享到,中国手机市场销量线上占比30%;线下占比约为70%。

而在线下销量中,城市市场占比约为55%,县乡市场占比约为45%。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的手机市场销量仍由线下主导。

日前,集微网在线下门店走访时发现,线下门店品牌厂商部分机型在做促销活动。其中,以华为为例,华为某款机型8GB+128GB由原价2299元降至2199元;其该款机型8GB+256GB由原价的2499元降至2399元。

此外,手机品牌厂商线上也采用了促销方式。

以Redmi Note11 5G手机为例,在日前的一场直播活动中,Redmi Note11 6GB+128GB手机产品由原来的市场发售价1299元,直播到手价降至1049元,而其该款机型内存不同的手机产品直播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那么在各手机品牌厂商们的促销推动之下,开年以来,国内哪些手机机型较为畅销?集微网从一位熟悉手机线下销量的人士处获悉,春节期间国内手机销量明显有所好转,但2月份整个手机销量环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具体到畅销机型方面,该人士则明确表示,谁家卖的好,目前还不好说。不过就各品牌机型端来看,其思忖后说到,开年以来,华为nova系列卖的还行,小米13、OPPO Reno 9、vivo X90、S16卖的也还不错。

在上述人士看来,某手机品牌的旗舰机型仍面临库存较大的问题,另外,2月份整个国内手机市场销量也不尽人意,因此现阶段对于渠道商而言,仍是一段艰难的日子。

另外一位业内人士则指出,如今国内换机潮衰退明显,今年可能整个手机市场也不太行,但期待2024年。


更多新闻请点击进入爱集微小程序 阅读


1.台积电在美设厂很糟糕?

2.美光1000亿美元"雪城"芯片厂遇阻

3.ChatGPT-4:天使与魔鬼的两副面孔

4.科技部发布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5.华为用三年时间完成13000+颗器件替代开发

6.印高官:台积电、三星、英特尔最终会来到印度

7.士兰微等在杭州投资成立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8.2022年中国XR头显出货量超110万台

9.英国宣布投资10亿欧元开发超算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相关阅读

  • 事关中国,英国、加拿大宣布:取消!

  • 据英国媒体当地时间3月17日报道,从4月5日起,英国将取消对自中国大陆入境英国人员提供出发前新冠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要求。此外,从3月17日起,英国卫生安全局对从中国抵达伦敦希思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太可怕!游客饮酒后一死一失明?官方回应→

  • 据媒体报道3月16日有网友爆料称在四川成都一旅行社报团去九寨沟旅游时在旅行社指定的饭店就餐饮酒后多名游客甲醇中毒其中一死一失明网传的游客甲醇中毒诊断证明根据爆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