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日期: 来源:央视新闻收集编辑: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新闻”
她曾乘“蛟龙”入大洋“赶海”
并两度搭“雪龙”南极破冰“寻宝”
是中国第一位
兼具大洋深潜极地科考
两项经历的女研究员
她就是唐立梅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唐立梅
在总台青春分享节目《@青春2023》
讲述她前往地球自然秘境考察的经历
分享她所理解的“悦己”
2013年,唐立梅随“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去往西太平洋下的采薇海山勘察,成为中国首位乘“蛟龙”号进行大洋深潜的女科学家。

进行大洋深潜时,唐立梅所在的潜水器里只有3个人,里面还有高清拍摄系统、拍照系统、生命支持系统等设备。由于空间狭小,执行作业时,唐立梅基本上是半跪在观察窗前观察、记录、拍照。

△唐立梅在“蛟龙”号载人舱内。

唐立梅回忆,第一次从水下看海面,阳光透下来,在一片湛蓝中泛着白光,随着“蛟龙”号继续下潜,阳光消失了,世界一片漆黑。

当“蛟龙”号到达350米时,发光生物出现了,有的像流星从面前划过,有的像萤火虫一串串飘过,又像是灿烂的烟花,在潜水器旁边肆意绽放。

这次勘察让唐立梅见识了非常多的深海生物,回来后,她凭记忆将它们记录在了工作日记里:

“海底的固着生物最神奇,它们有根,像花一样长在海底,有的晶莹剔透,纯净无比,如天山雪莲。”

“还有一种海绵,形态像极了一只长筒袜,但却净白无比,轻盈透亮,如同一丝一丝银线织就。”

“最难忘的是一种从没见过的海葵,它的身体里住着一只寄居蟹,红色的爪子露在外面,身体在里面,带着海葵向前爬……”

唐立梅说,那是人生中过得最快的4个半小时,不仅眼睛看不够,样本也带不够。最终,她在2774米大洋深处“赶海”并“疯狂扫货”,带回8升近底水样、11块岩石、2管沉积物,还有冷水珊瑚、海葵、海胆、海星、海蛇尾、寄居蟹等11种生物样品。

看到的奇景虽然让人印象深刻,但这背后的付出更令人难忘。
“蛟龙”号每次下潜时间是10小时,中间不能上厕所。这在普通人看来是难以做到的,唐立梅却觉得是小事一桩。

“我自己早上只吃了一个煮鸡蛋和几块饼干,水是一滴不敢喝,毕竟想要在小小的船舱里放一个卫生间,那简直就是奢望。我甚至在出行前把水杯藏了起来,来对抗自己想喝水的生理本能。

△唐立梅随“蛟龙”号深潜后出舱。
从深海返航后唐立梅并未止步,又将探索与科考的脚步深入到冰雪覆盖的南极。
南极大陆上壮观的地形地貌和丰富新鲜的岩石样本让唐立梅无比专注和兴奋。
作为可以合法采集岩石样品的科学家,每到一处罕见的地质现象和断面,她都想采集:“不远万里跑到野外去采集样品,我当然是铆足了劲儿,要采集更多的样品,它们是成果的来源。”
唐立梅曾四次穿过“魔鬼西风带”,这是南纬45°到60°的区域,风浪特别大,船员们专门编了一个顺口溜,叫“一言不发,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脏六腑,七上八下,久久卧床,十分难受”。
那段时间,船员们就算是躺在床上,也得紧紧扒着床沿,要不然就很可能会被翻下来。

△参加南极科考时的唐立梅。

这些危险从未让科学家们停下在未知区域探索的脚步。唐立梅的同事曾在日记中写下:我们在南极跨出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是人类的第一个足迹,也有可能是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步。

离开了神秘的深海和遥远的南极,回归科研工作的日常,唐立梅也会面临很多现实问题。

平时,她需要研读大量的文献,追踪本领域科学研究前沿,撰写学术论文进行投稿,被拒稿后再改再投,直到发表。她也要不停地去思考下一个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是什么,现有的研究如何继续,下一个研究项目如何申请。

“在科研的世界里,无论是快乐、精彩,还是困难和琐碎,它们都承载了我的热爱,也都是我必须走过的经历”,在面对这些琐碎的时候,唐立梅也会焦虑、郁闷,但每每回看起难忘的经历都会重新获得力量,在经历中因为热爱不顾一切、竭尽全力的自己是更珍贵的收获。
“只要我们不丢失自己,保持热爱和专注,去经历,去尽力,便能不留遗憾,坦然面对一切”,这就是唐立梅现在理解的“悦己”。

△唐立梅在云南为孩子们讲课。

如今,唐立梅会被邀请去做一些科普分享,在去各个学校科普的时候,她会告诉学生:只要有所热爱,有所执着,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竭尽所能,你们也能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综合《@青春2023》、CCTV4《鲁健访谈》、环球人物等

更多新闻


制片人/王兴栋  主编/柴婧 张志达
《@青春2023》编导组
编辑/于子敬  统筹/张乔雪
校对/张天宇
©央视新闻

 点赞!↓↓↓ 

相关阅读

  • 海底2774米“赶海扫货”,是怎样的体验?

  • 她曾乘“蛟龙”入大洋“赶海”并两度搭“雪龙”南极破冰“寻宝”是中国第一位兼具大洋深潜和极地科考两项经历的女研究员她就是唐立梅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
  • 南极浪游

  • 自从在黑岛被裹挟着尘土的冰冷海风吹拂后,我就病倒了。应该是新冠,但我也没机会确认这一点了,当我有能力找到一个能做检测的地方时,已经阴性了。就像20年1月我始终觉得自己是感
  • 关于南极旅游,前奏篇

  • 经常听我直播的朋友知道,我计划今年2月中旬前往南极旅游。那么很多人觉得我很勇敢,其实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普通人前往南极早已不是什么挑战,成熟的旅游配套已经非常完善,安全系
  • 巴塞罗那,高迪的城市

  • 选择去巴塞罗那中转的原因,参见旧文 关于南极旅游,前奏篇巴塞罗那可以说是明显带有高迪标志的城市,一般游客来巴塞罗那,最知名的景点,几乎都打着高迪的标签,古埃尔公园,米拉之家,高
  • 关于南极旅游,衣食住篇

  • 衣食住行,出行篇会单独写,那么本文是衣食住篇,介绍南极旅游的一些基本状况。前文回顾->关于南极旅游,前奏篇,包括很多人问的价格,其实在前奏篇都已经详细解释过了。其实去过之后才
  • 关于南极旅游,出行篇

  • 前文回顾 -> 关于南极旅游,前奏篇 关于南极旅游,衣食住篇那么先解释一下,可能这里标题会有一些误解,关于如何从国内前往南极,以及如何返回国内,这些不是我本文的主要内容,其实前奏
  • 道貌岸然的名师被轰下了台,我们该哭还是该笑?

  • 当我沉浸在如诗如画的皖南风光中,品尝着清香四溢的臭鳜鱼不能自拔时,突然传来一则令人作呕的坏消息,有一个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所谓名师,当着众多高中学子,公然宣扬扭曲丑陋的价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新闻”她曾乘“蛟龙”入大洋“赶海”并两度搭“雪龙”南极破冰“寻宝”是中国第一位兼具大洋深潜和极地科考两项经历的女研究员她就是唐立梅近日,自然资源
  • 名单公布!新疆这些个人和集体获全国称号

  • 3月2日,记者从自治区妇联了解到,2022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公布,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新建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新闻”平飞、绕“8”字、筋斗……孩子们神情专注,有模有样地操作着眼前舞动的各式“飞机”✈️而在他们脚下还停放着一排造型各异的航空模型这里,其实是陕西
  • 进度表来了!事关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

  • 高达26米的曲臂车直抵航站楼顶棚运载装修材料的叉车奔忙……3月2日在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航站楼施工现场工人们默契配合在各楼层不同建筑部位忙碌着目前航站楼外幕墙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