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博士入职高校前,了解这些坑是最最起码的

日期: 来源:科研共进社收集编辑:投必有得

临近毕业,那些确定能毕业的幸运的博士们就开始求职了。虽然钱不多,但进高校仍然是不少博士的首要选择。

最近几年,博士毕业生比以前多很多,出国的渠道比以前少很多,找个教职就比以前难很多——没办法,内卷嘛。

人才市场向买方倾斜,高校自然可劲儿挑。其实博士们也不怕高校挑,挑代表有竞争,是好事儿,有啥要求摆在明面上提前说好就行;怕就怕高校在招聘的时候故意埋坑,博士们一个不小心就掉进去。

咱们今天就来说说入职高校前最起码应该了解的几个方面


待遇


博士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谈待遇不寒碜。高校能给的,大致包括安家费、科研启动金、薪资收入以及其他福利。

很多高校的招聘宣传中,会明确给出极具诱惑力的待遇,有些招聘人员还会口头承诺解决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

可越是丰厚的待遇,就越要警惕后面的套儿。

2021年,在招聘宣传中人才引进费30万的“感召”下,投叔的一位博士朋友徐某入职西南某大学——老徐家是贵州的,自忖没能耐在一线买房,就选了西南的城市。

可入坑后才发现,原来所谓的30万,只是高校博人眼球的手段,实际情况是其中15万是地方政府的人才补贴,能不能申请到另说,即便申请到,也是分五年发完;而学校给的15万,则挂钩了诸多绩效,只有表现非常卓越才能拿到。总之,全额拿走这30万几近痴人说梦。

所以,大家在入职前千万要多个心眼,不要一看到数字挺大,就放松警惕,务必搞清楚这些钱包括哪几部分,将来怎么给,给的话是税前还是税后,有没有额外要求……否则,掉坑是分分钟的事。

科研启动金也有坑,如果不是一次性发放,没准给你几成后,剩下的就变成自筹经费——没有省部级以上项目支撑,就不能动用。

至于薪资和福利这块,博士们倒是应该心大些。刚毕业的话,基本年薪税前二三十万就很不错了,只要不是package的,学校扣掉五险一金也还够用。关键的问题是这笔钱能不能长久。比如广东省给博后每年15万补贴,但只有两年,如果是以师资博后之类的title入校,两年后恐怕收入要下降一大截。

去留


相较于各种名目的金钱,博士们可能更关注去留问题

入职前肯定签署协议,写下自己名字,就代表认可所有条款。要走要留,按照协议来即可。

不少博士满怀信心,认为自己努努力,留下来问题不大,殊不知留人的要求水涨船高,远超房价增速。

投叔的师弟就进了这个坑。他博士毕业后以特聘副研究员的身份入职中部省会某211高校,“3+3”的合同中写明入校后两年即可参评副教授,一旦评上就有编制。师弟把本学院每个老师的资料都看过,发现有一个国家级课题,妥妥副教授,于是很自信地去了——他琢磨着,理论上有至少四次参评机会,怎么也能上副高。

入校后,他转过年就申报国自然青基,果然高中,但两年后参评副教授的时候,他项目还没结题,毫无悬念地落选。等他项目结题,新办法实施了,青基不再算数,但还是保他在3年期考核中顺利过关,薪资和其他待遇没受影响。可谁知道国自然越来越卷,他没申到面上,眼看还剩不到两年,师弟盘算了一下,即便拿面上,也肯定不能在考核前结项,而且即便结项,能不能评上副教授还得另说。思来想去,他还是选择提桶跑路了。

师弟运气比较好,离职还算顺利,有些人就比较惨了,想走都得掉层皮。随手一搜,校方向离职教师索要天价赔偿的新闻比比皆是。
 


此风在近几年大有蔓延之势,已经影响到博后。
 


这一点投叔特别不理解。照说博后也算科研人才培养的一环吧,谁也不敢说成功率百分之百吧。一个年轻人,读了二十年书,把青春最美好的岁月奉献给科研,甭管有没有天赋,至少有膀子力气有股子热情。来做个博后,就是想再奋斗一把,中间万一不成,了不起就是不想再继续为学术卖命而已,照样有博士头衔,照样是优秀的年轻人。为啥人家走之前,高校还要把钱要回来呢?这年头,哪个高校都家大业大的,应该也不缺那点钱吧?难道说,不给钱,就不算卖了?
 


当然,以上都是有白纸黑字的,高校欺负起年轻人自然十拿九稳。没有白纸黑字的时候,想走人也不容易,即便拿到教职的副教授教授们,想走也不容易。

投叔听说某高校一位颇有前途的年轻教授想走人,为了让学校放人,甚至答应支付几十万的违约金,但人事处还是不想放人。教授实在怒不可遏,到人事处大吵一架。刚回到办公室,他就接到财务的电话,说如果人走掉的话,无法保证之前报销的每笔账目都能合规过审……

何必呢?何苦呢?

时间


入职高校的坑里,比较隐蔽的是时间。

高校教师的主职是科研和教学,但想两手都抓两手都要硬,那基本是神话,两者的矛盾几近无法调和。

投叔听到的例子就很典型。刘姓博士入职东部某高校,入职前也知道,评副教授就能留下。可评副教授,光有科研成果是不行的,必须有足够的教学成果。院长“很体贴”地扔给他两门课,每周6个大堂,说这样才能凑够教学工作量。

现如今啥都讲个标准化,教学可不仅仅是上十几节课那么简单。一般情况下,上课时间大概占一门课花费时间的一半,不在讲台的时间,还需要备课,美化ppt,准备各种过程材料,到了期末还得考试录入成绩,以及跟不及格的学渣斗智斗勇……总之,绝对是不轻松的。

而且,既然带两门课,相应的课程建设、教学比赛和一流专业申报什么的自然少不了——这也是教学成果啊。可这对一个新教师而言谈何容易,刘博士回回都是当了分母。

这几年正值疫情,除了科研,刘博士这种住在学校的单身汉还被组织起来进行培训,拿到测核酸的上岗证书,一有情况就扔下所有事情搞防疫。

一来二去的,刘博士科研推进就很慢,第一个三年的考核直接挂了。据说他还不是最惨的,那些一起入职的女老师虽然防疫任务轻,但好多人被叫去做学生管理的工作,手机24小时on-call,现在的00后事儿特别多,特别糟心。

刘博士特别后悔,因为教学方面付出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根本没有任何成果,还不如搞点科研发发论文,成果大小姑且不论,至少能长久跟着自己。

投叔觉得老师上课是天经地义的,只是把握好度即可。相应的课程建设和比赛也是可以参加的,但要“相机而动”,比如大领导挑头的竞赛或教研项目之类的,还是应该积极参加的,大领导资源好,成功概率比较大,论功行赏也得有一杯羹。

结尾


在高校这种聪明人扎堆的地方,更是很难出挑。无论在哪里过完一生,提前做功课都是必要的。要知道,很多时候,一个人之所以受限,并不是能力不够或运气不好,大部分是因为对规则不熟悉。再说了,这套规则早晚不都是需要了解嘛,尽快尽早了解,少踩坑,自己也能尽快过得好一点。

相关阅读

  • 政协委员刘林:就业难,板子不要打在学生身上

  •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图片来自中新社秋招低迷,春招慢热,高校就业难核心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文|财新 黄蕙昭化解就业难,不能围着“假问题”费劲力气找答案。高校“最难就业季”
  • 有编制!市直机关招聘3521人!3月8日报名!

  • 四川的小伙伴快看过来2023年宜宾市人才引进计划启动了本次共招聘3521人国企、高校、事业单位均有岗位报名时间截止至5月3日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筑牢宜宾加快建设现代化区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3299 元,荣耀 80 GT 手机 12GB+512GB 版本正式开售

  • 去年12月,荣耀 80 GT 手机正式发布,当时共推出了12GB+256GB和16GB+256GB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3299元以及3599元。今日,荣耀官方宣布,性能美学新标杆荣耀 80 GT 手机 12GB+512GB 大
  • 博士入职高校前,了解这些坑是最最起码的

  • 临近毕业,那些确定能毕业的幸运的博士们就开始求职了。虽然钱不多,但进高校仍然是不少博士的首要选择。最近几年,博士毕业生比以前多很多,出国的渠道比以前少很多,找个教职就比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