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内外贸一体化为何重要?专家:重要机遇期已经开启

日期: 来源:浙江日报收集编辑:浙江日报

潮新闻 记者 朱承

图源 视觉中国

不久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例行吹风会,指出内外贸一体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间顺滑切换。

紧随其后,浙江省商务厅公布了全省第六批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改革试点产业基地培育和内外贸一体化典型案例名单,83家企业、8个改革试点产业基地及11个典型案例入围。

内外贸一体化为何重要?在实际落地时又有哪些痛点、堵点?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人员。

机遇期已经开启

内外贸一体化,其实不是个新词。

早在1984年,深圳就将“内外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作为搞活经济的重要方法。在我国加入WTO后的几十年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步稳蹄疾,内外贸一体化更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从一开始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与外资企业开展良性竞争,再到如今提出“双循环”,鼓励推动内需市场繁荣,内外贸一体化的侧重点随着经济形势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不断迭代。浙江省商务厅统计,截至目前,全省经营内外销业务的企业约有1万家,占外贸企业总数的12.3%;其中内销额占比20%至80%之间的企业约有3000家。

多位受访者都认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已经开启。

“以前我国外贸依存度高。近些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剧,以及产业链周期性转移的规律,内贸市场作为我国经济引擎的重要性愈发显现。”浙江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施闻雷认为,当前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的核心要义是通过鼓励企业转型来推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从企业来看也能有效平衡汇率波动、市场变化的风险。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薛天航研究员也认为,当前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是非常必要且及时的,“面对疫情的疤痕效应、全球化和区域化并存,中国以原来的方式参与全球分工的红利遇到了一些影响和困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内外贸市场已逐渐融合,企业需要适应这种变化。”

目前以出口为主的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早已做了大量产品研发储备,并提前在国内铺设线下经销渠道和垂直电商平台。该公司总裁池晓蘅表示,如今国内市场潜力已经显现,他们将在未来5年大力开拓内需市场。

事实上,多年来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对我国经济的成效已经显现。数据显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高位,甚至有7年超过100%,国内需求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下降的影响。

适销对路才能“通吃”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里行走,不同肤色和口音的生意人,在不同分区间穿梭来往,你很难判断这一爿店是做的内贸还是外贸,或者是内外贸“通吃”。

“我自己也很难说清内外贸市场的比例。”在市场C区的魏老板刚谈完一笔河南的订单,抽空和记者聊天,他们家族原先只做出口玩具生意,去年发现国内旅游市场火热,迅速切入景点定制工艺品赛道。“这几年外贸市场越来越卷,国外采购商的价格敏感度变高了,利润不断下降,相比之下国内市场增长得不错。”隔壁街的李老板则更熟稔地在多个市场来回切换:前些年收缩了木制工艺品的出口市场,投入精力把国内茶具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前几天又去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在国际商贸城做生意,对内外贸的边界并不会分得那么清晰,关键在于能否做到真正适销对路。”义乌商城集团市场运营公司副总经理陈知幸告诉记者,2023年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内贸份额从原先占35%左右提升至40%左右。5%的变化,是敏锐的生意人用脚投票透露出的趋势。

如何做到适销对路?不同企业探索路径大有不同。

比如,浙江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有两块:进口纺织品原料,出口面料、服装,分属产业链的上下游。施闻雷告诉记者,该公司通过手上的服装订单不断深化与国内外产业集群的合作,通过完善产业链,不断做大市场份额、优化产业结构。目前,该公司纺织原材料进口比例已经从20%上升到40%左右,并且通过调研国内需求,发展了国内校服、制服类业务,“原先的小短腿变长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企业发展来说也更加稳健。”

内销占比仅5%的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持续多年专注修炼内功,在产品端实施同线、同标、同质,不断挖掘国内需求,建立品牌、供应链和渠道。如今该公司已手握十多个欧美细分行业龙头品牌和自建品牌,针对不同类目、不同国家市场开发定制化的专业产品。池晓蘅表示,随着这几年我国基建规模持续扩大、专业工人对效率的追求持续提高、户外运动的兴起,她对未来国内专业工具的市场潜力信心十足。

“企业要将自身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体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考虑人才队伍、品牌建设、供应链、质量等是否与潜在市场相匹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文建议。

政企需同频共振

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实现两条腿走路并不容易。

无论是国内外市场在消费者偏好、营销推广上的巨大差异,还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贸易规则、标准、认证、检验、监管等方面的区别,都可能给贸然行动的新手狠狠上一课。一位通过跨境电商在外贸市场收获颇丰的企业家就曾在国内市场屡屡碰壁。“营销费用大、白牌竞争激烈、订单不稳定,投入不少但最终都打了水漂。”这位企业家感叹。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来增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破除许多制度壁垒,产生大量创新,离不开政企充分互动,同频共振。”肖文表示。

从我省来看,一些有针对性的举措已在陆续推出。“我们聚焦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堵点、痛点,在标准衔接、平台支撑、枢纽功能和政策保障四方面发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浙江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举例,比如推广“一个标准、一次监测、一次认证、多国证书”的国际标准互认模式;探索建立白名单机制下的国内贸易政策性保险,进一步加大对国内贸易险的承保资源倾斜等,截至2023年11月末,省内出口信保公司承保支持外贸出口超844亿美元;承保支持国内贸易341.7亿元。

不少企业逐渐适应政策的节奏,开启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创新。浙江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在政策鼓励下打通了不少供应链的布局。比如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强化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实现不同等级棉纱的双向进出口。再如与兰溪弹力布集群合作,带动当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义乌商城集团则在近年加大了数字化投入。“我们正在打造以全球数贸中心为核心的第六代市场,要用AI来深度赋能企业,比如探索用‘数字老板娘’等工具来帮助商户拓客,降本增效,变‘人找货’为‘货找人’,同时带领商户到国内开展市场万里行、到国外参加经贸活动,吸引更多国内外采购商来义乌采购,做好平台赋能。”陈知幸表示。

不过,当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进入深水区,一些棘手的问题依旧掣肘。

有企业认为,对标国际市场,我国应当加强企业合规性审查和第三方披露的要求,并增强信用保险的开发;有企业则建议政府对于“出口转内销”的龙头企业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拓展内销市场;更多企业家则对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提出了要求,前方的市场充满机遇与挑战,他们渴望身后拥有一个安全的避风港。


相关阅读

  • 惠民:加速技改焕新 赋能产业发展

  • 惠民融媒讯(褚建 曹蕊 宁洪波)2023年,惠民县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技改领军企业,让传统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这两天,滨州市华怡绳网有限公司
  • 海淀区商业秘密保护服务联盟成立

  • 1月2日,区市场监管局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海淀区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发布会暨服务联盟成立大会。“海淀区商业秘密保护服务联盟”作为全市首个商业秘密保护服务联盟在大会上正式
  • 获嘉县照镜镇 “散乱污”企业 排查整治再加码

  • 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切实抓好“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工作,近段时间以来,获嘉县照镜镇践行“二马”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靶向精准发力,科学谋划、扎实举措,严抓、严防、严查,切
  • 济宁:新年开足马力 夺取外贸“开门红”

  •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蔡珂珂 王超 通讯员 孔峰 霍学全 邱鹏翔)新年伊始,济宁市各地企业赶订单、抓生产、促外贸、优服务,奋力夺取外贸“开门红”。邹城台记者王娜:“我现在是位于
  • 市中不动产海豚小分队再行动 解企忧 助发展

  • 2023年是奋斗不息、登攀不止的一年。临近岁末之时,在经历过冲在前、勇争先的拼搏之后,市中区自然资源局收到了一封来自济南市市政工程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感谢信,随后,该公
  • 济南长清法院:聚势赋能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发力

  •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司法的有力保障。济南市长清区法院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注入强劲

热门文章

  • 美国对华2000亿关税清单,到底影响有多大?

  • 1 今天A股大跌,上证最大跌幅超过2%。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证实计划对华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 听起来,2000亿美元数目巨大,我们来算笔账。 2000亿美元,按现在人民币汇率

最新文章

  • 两地变一城,一条大道如何揽起都市繁华?

  • 潮新闻 策划 殷诚聪 记者 甘凌峰 制图 沈超奇 陈姝彤编者按: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凭借“八八战略”
  • 山西省黄酒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正式成立

  • 近日,经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依托忻州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筹建的“山西省黄酒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成功通过资质认定评审,经专家组验收合格,正式成立!该省级质检中心开展的
  • 普京签署命令举办俄中文化年

  • 俄罗斯总统普京3日签署一项命令,于2024-2025年举办俄中文化年。据俄罗斯法律信息网站当天发布的文件,这一决定旨在进一步发展俄中关系,拓展两国在文化领域的双边合作。普京还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