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震泽企业追“新”故事之⑤苏州太湖雪:一根丝、一匹绸织就“新丝路”

日期: 来源:新华日报收集编辑:新华日报

编者按: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正成为中国经济大海中最为强劲涌动的新浪潮,江苏镇域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镜头每天都在上演。作为全国镇域发展百强镇,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创新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培育抢抓发展机遇,推动改革创新,提升发展质效……即日起,我们特推出《震泽企业追“新”故事》栏目,全方位展现震泽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实践、新作为。

 

寒意散去,春风徐来。坐落于“丝绸故里”震泽镇的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蚕丝被生产间内,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工人们分工明确,正熟练地对新一批夏季蚕丝被进行拉绵、缝制,再送至一旁的全自动机器绗缝定位。

“订单量越来越大,工人们全力以赴!为了保证产品的高质高效,前段时间我们建设的新厂房已投入使用。”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刘伟说。从成立之初只有4名拉绵女红和一张拉绵桌的“小作坊”,成长为如今北交所“新国货丝绸第一股”……经过近20年的发展,苏州太湖雪是如何用“一根丝”“一匹绸”织就了辉煌闪耀的“新丝路”?

用创新蹚出国货“新潮流”

“虽然是传统丝绸企业,但‘创新’一直是太湖雪发展的第一动力,而蚕丝被工艺和技术方面的创新,是企业向‘新’而行的开始。”刘伟表示,蚕丝被的制作蕴含种桑养蚕人的心血,但在早期无法广泛被大众接受,其原因系传统工艺下的制作,蚕丝被极易产生移位板结的弊端。彼时,以太湖雪为代表的蚕丝被制造生产企业,多次寻访江浙一带的“前辈”,并与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联合攻关,最终形成了如今蚕丝机器打棉工艺,能够保证完全去除蚕丝表面的“丝胶”,从而彻底解决移位板结的“顽疾”,自此蚕丝被在市面上迅速被推广和使用。

“创新不仅仅是高精尖,传统产业更需要创新。”太湖雪在传承太湖流域蚕丝拉制非遗技艺的基础上,创新改良机械设备和工艺,同时运用ERP等信息管理系统,打造柔性高效的供应链体系。

据了解,太湖雪自成立以来,积极建立和培养自主研发团队,并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纵深推进科技创新和设计创新。

“这是一款具有抗菌、防螨、防霉等特点的蚕丝被。”走进太湖雪产品展厅,相关负责人向前来参观的客户介绍着一款最新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蚕丝被功能性的需求日益增长,太湖雪便不断围绕‘一根丝’全力研发更环保、绿色、具有多样功能性的蚕丝被。”除此之外,蚕丝产品的设计创新也至关重要。除自有的研发设计团队外,太湖雪也与北京服装学院、中央美院,以及一些著名设计工作室合作,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非遗技艺和江南丝绸文化充分融合,曾先后与苏州博物馆、大运河博物馆、颐和园、拙政园等开展跨界联名,衍生开发一系列兼具文化价值和时尚审美的丝绸文化精品。“就在近日,太湖雪的运河系列版权作品——《运河印象》《千里运河》《运河故事》《运河盛世》即将面世。”刘伟介绍。

用文创谱出丝绸“新苏味”

走进园内的文化展厅,“育蚕课堂”“茧艺工坊”“手作工坊”等主题互动区域,随处可见用蚕茧制成的玩偶、花束以及用蚕丝编成的折扇、书签,一些游客正在聚精会神地体验着“抽丝剥茧”的过程……

“除了这里的文化展厅,我们还在一些城市开设了丝绸体验快闪店,以丝绸为媒介,传达简约的生活理念,用设计语言彰显中国本土文化自信。”刘伟说道,此外,太湖雪在北京、苏州等地核心商圈、历史时尚街区等广泛布局营销网络,在店铺设计中融入蚕桑丝绸文化展示、产品创意陈列及太空舱养蚕、茧艺制作、蚕茧作画等体验互动场景,引发消费者对蚕桑丝绸文化的价值共鸣。

销售渠道的创新也成为太湖雪成功的必要因素。经过十多年的深耕发展,公司形成了蚕丝被、床品套件、丝绸饰品、丝绸服饰四大产品系列,“太湖雪”也成为市场上具备一定行业知名度的丝绸代表品牌。公司聚焦“微笑曲线”两端为核心的高附加值发展业务链(研发设计及品牌运营),建设了线上与线下、境内与境外双轮并举立体式销售模式。线下渠道主要通过直营专卖店、企业客户集采等销售渠道,线上渠道主要通过天猫、京东、唯品会、抖音、亚马逊、海外官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宣传推广并销售。

用绿色绘出产业“新画卷”

“‘蚕宝宝’是很娇贵的,需要在无污染的环境下生长,不然可就不吐丝了!”提及养蚕育蚕的趣事,刘伟笑着说,“从绿色发展层面看,种桑养蚕虽然是传统产业,本身无污染,所以未来也绝对是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在推动蚕桑、农业、蚕丝工业良性发展的同时,太湖雪将特色文旅产业融入产业转型的“一环”,在企业产生良好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参与进丝绸产业。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震泽镇已形成了以太湖雪为龙头的蚕丝产业集群,几百家不同规模的蚕丝被生产企业形成了“金花领衔、小花紧跟、百花齐放”的产业格局。

近年来,太湖雪不断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已荣获了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一颗桑、一只蚕、一粒茧、一根丝、一匹绸……

新征程中,太湖雪将继续守住蚕桑之根,立足丝绸文脉,让中国丝绸品牌走出小镇、驰名中外,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丝绸人的智慧,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更多丝绸产业力量。


出品

中共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委员会

新华日报创意中心


监制 顾全 姚俊

策划 庾康 劳晓飞

统筹 潘瑞凯 董梦姣 刘魏

撰稿 杨晔

摄制 刘魏 王浩 张智杰

剪辑 李世杰

配音 彭剑青

设计 沈薇

编辑 徐路平

相关阅读

  • 重度甜食爱好城市之争,谁是中国吃糖冠军?

  • 端午节将至,你是甜粽子派还是咸粽子派?这个问题就像问更爱夏天的西瓜还是冬天的火锅,答案总是那么难以抉择。在我们的印象中,北方的粽子以甜口味居多,比如豆沙、红枣、蜜枣……仿
  • 安徽太湖:“腾笼换鸟”添活力

  • 近年来,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不断优化土地要素供给,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发展空间,真正让闲置低效用地“活”起来。在位于太湖经开区的安庆牛
  • 尽“扇”尽美,古韵图影,法治传情

  • 春意藏,夏初长。随着气温的节节攀升,2024年“平安建设宣传月”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精彩不断,太湖图影紧紧围绕“平安图影、法治图影”这一主线,深度挖掘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形
  • 这里藏着一片水下森林

  • 来源:光明日报太湖水下的森林隐约可见。本报记者 苏雁摄/光明图片无锡贡湖湾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本报记者 苏雁摄/光明图片【多样的生物 多彩的世界】太湖里藏着一片水下森林!
  • 文化文艺共“搭台”,反诈禁毒同“唱戏”

  • 通讯员:陈梦娇近日,长兴县太湖图影度假区妇联联合图影派出所民警走进小沉渎村,借助开展“太湖古埠,溇港遗珠”太湖图影国际博物馆日暨公共文化服务日活动文艺汇演的契机,开展禁毒
  • citywalk美丽吴江|第十集 丝被天下

  • “晴翻千尺浪,风送万机声。”吴江素有“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美名,源远流长的丝绸发展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今这里依旧延续着吴地千年的蚕桑文化传奇。先蚕,指的最先教民养
  • 敦煌研究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 敦煌是世界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具有标本意义。敦煌的环境艰苦,人口较少。在古代,人就是生产力,敦煌这个人口较少的西北边缘之地绝不会是最富庶的

热门文章

  • 嘉祥:农技服务进大棚

  • 掌上济宁讯(记者 王粲 通讯员 李超 郑春丽)人勤春来早。连日来,济宁市嘉祥县金屯镇高庄村晓君家庭农场的大棚圣女果已经开始采收,一派繁忙景象。走进嘉祥县金屯镇高庄村晓君家庭

最新文章

  • 宜章莽山太空隧道贯通

  • 6月11日,S215宜章县林家牌至斋公窝公路(一期)莽山太空隧道顺利贯通。隧道全长1.8公里,属单洞双车道,线路设计呈C型,采用进出口双向掘进方式。通车后,将由原来的20多分钟车程缩短为
  • “三北”工程攻坚战完成造林种草4000万亩

  • 2024年6月12日,《农民日报》第3版刊发题为《“三北”工程攻坚战完成造林种草4000万亩》内蒙古自治区会同三峡集团、中林集团等央企,实施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治理项目。毛
  • 有一种“前凸后翘”叫骨盆前倾!骨科专家提醒→

  •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绘图 刘阳通讯员 周珊近日,“有一种小肚子叫骨盆前倾”的话题登上热搜,引起热议。有网友表示,“明明自己很瘦却有小肚子,这是什么情况?”“体重正常,但臀部后翘
  • 曹临到市直宣传文化单位调研

  • 6月12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临先后来到市委网信办、市广播电视台、菏泽日报社、市媒体融合发展产业园,调研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和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在市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