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没有金三银四,却有中年危机的职场,该做好哪些准备?

日期: 来源:生涯研习社收集编辑:景红空间
作者 l 景红空间
来源 l 景红空间(ID:JinghongJoyce)

分享 l 生涯研习社(ID:xjysyyxs)

上上周有位在五百强医药公司工作的读者朋友Y,听了我在视频号二月医药行业工作机会的直播,联系我,想请我们帮他找工作。
Y 今年36岁,生物专业硕士毕业后进了著名500强医药公司做了几年研发,因为如果继续做研发,起码要读博,他不想读博,何况自身更喜欢市场,于是四年前就内部转岗到市场岗位。
这几年慢慢也升职到中国区的市场经理。懂专业,懂市场,大公司背景,男性(不得不承认,在中国性别是个潜在优势),年龄不算大,按以前是抢手人才,Y也一度被猎头“骚扰”得烦不甚烦。
但是,这两年医药行业收缩严重,他们公司全面收编,去年中国区销售市场队伍裁了大半,研发解散了,大市场部也一直在减人。
今年形势仍然没有好转,Y非常没有安全感。
Y从去年起就开始找工作了,看了一圈,发现外面行情非常差,虽然也有工作机会,但自己主动问猎头拿到的机会也不如预期,猎头手上的职位要求更苛刻了,明显感觉现在的工作难找多了。
本以为去年是特殊情况,今年一切复苏,金三银四总会有一波大行情,按往年,各公司抢人还抢不过来呢。谁知道,今年春节至今,Y一个机会也没有,和同业朋友们交流,都在说,今年更卷,更难了。
Y的感觉是对的。
行情不好,企业竞争加剧,对人才的需求并不少,但要求更苛刻了。就是我们常说,更卷了,而且各行各业都面临这种情况。
就说今年吧,本以为今年恢复正常后,会有一波大行情,现在看来,比去年也许略好,但就是略好而已,还是只有小行情,大部分行业行情并没有火热到什么金银的地步。
不要说互联网、地产,就算各行业中的长青树医药,都在一年比一年冷,目前看,后市的机会也难现过去的盛况。
Y本来很自信,觉得自己条件不错,现在大环境不好,但自己认真工作,医药长期也是朝阳产业,公司总是国际大企业,各方面体系完善,最多熬下去,自己这样的在就业市场上总还算可以吧。但在面试时,发现,竞争同样职位的大多比他更年轻,条件也不比他差,他很担心,再过十年,自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
因为做差不多级别的工作,要求的能力到一定程度就差不多了,受制于行业,企业等各种因素,很难有什么突破,但是想再往上升,其实机会很少,于是比自己年轻5-10岁的人活干得一点不会比自己差,还比自己便宜。
Y和我说,没想到今年没看到金三银四的影子,中年危机就来了。
我几乎每周都会接到像Y一样的人才的求职,他们都很优秀,过往的经历也很成功,但都面临很大的潜在危机,最大的问题就是年龄会越来越大,但职业能力并不会无止境上升,中年危机在不同年龄都会不期而至。
要知道,我们的候选人出自各大名企,候选人中人才济济,并不稀奇。但在中国职场上,年龄的隐性歧视是很普遍的,互联网高科技常见,现在轮到长盛的医药了。
Y去年还觉得自己做多年大公司市场,这么多年的经验人脉,也不至于落到将来被更年轻的小朋友呼来喝去,还想过自主创业,但是看了一圈,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可以自己干成的项目。
所以还是找到我们,想看看有没有稳定点的国企或事业单位机会…
这是大部分资深职业经理人的难题,打造第二曲线,将自己的经验输出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有太多资深朋友没有找到合适的平台继续打工,又不想退出职场,去做教练,培训,咨询,做自媒体,效果都不好,只能说大部分人如果财务压力不大还好,慢慢当成业余爱好,慢慢半退休,退出职场。
就像我上周文章中谈到想做猎头的HRD一样,想做项目,问题是,如何拿项目,自身能力欠缺,又难以组成团队。
医药行业的职业机会还算比较多的,医药行业相对公司财力雄厚,生态成熟,公司肯花钱培养打造内部体系。很多培训公司,教练,企业咨询方案的,大客户都集中在医药这行。
尤其医药外企,算是成熟企业代表,医药行业的整体水平,国企民企也普遍比其他行业要高。
其实在企业里打工,都可能遇到Y这样的问题。
即使行业好,企业好,自身的生理也会变化,你的竞争力一直随着社会要求的变化而提升,在一个企业里是非常困难的。
很多资深人士的问题是:应该很有价值,但很难变现,自认很值钱,但很难赚钱。
我想到在前几天的直播里,和Rain的对谈。
Rain就是那种在五百强公司很多年做到亚太区高级职位,在合适的年龄急流勇退,主动选择了自主创业,做得是一个很小众的领域,虽然没有达到非常高的成就,也生存了下来,用市场检验了自身的竞争力。她的经历可以给很多有过一定积累的职场人一些启发。
Rain和很多优秀却又普通的职业经理人一样,大学毕业后按自己专业去向,从国企到民企到外企,勤勤恳恳不断追求自我成长,在外企成长很顺利,十年前做到亚太区的位置,到了一定位置后就慢慢有了危机感,按她的说法是向上抬头一看:一家公司做了十几年,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做过,很多国民产品都是自己操盘,一方面自己自豪,但另一方面自己便思考了下自己退休做什么?剩下的后半辈子做什么?
Rain的心路历程很多人包括Y也有过,尤其是从大外企,大国企或大厂这种大平台到了一定程度都有过危机感,只不过很多人和Y的现状更像,既感受到危机,又很难知道应该怎么去改变。
要抛弃大外企光环是需要长时间适应的,不要说一些出差福利,员工关怀等,就算是学习机会,人脉地位都是现实的。
人要认清自己的价值还是平台价值,很多时候在企业内,不得不认可有些资源是平台给的,但认为自己做出的成绩不是自己的价值,是很困难。



01
专业精深+杂家思维

一直保持对市场的思考,走在前端,察觉市场,不能觉得自己操盘过的项目多就代表能力强,这是平台的底蕴,换一个人也照样可以做。那就要找出哪些是自己做,还能让市场独立于平台认可你的价值,愿意付费的。
你的专业上有多大的不可替代性,你的下游是否都真正认可你的价值。
不要指望你用你以前积累的所有技能,天然就能用到下一家甚至去创业了。
比如Rain,十多年前自己感觉有危机时,不是想着凭在五百强公司里练就的设计本领就可以开一个设计公司,而是寻找更专业,更细分的市场。
她经过观察和比较,在寻找出路的过程中,利用五百强的广阔视野,在海外看到很多超前设计,当时在国内还是新兴事物,自己便思考自己能做吗?
她评估自己的擅长和兴趣,决定将兴趣沉淀成专业,将自己的工业设计老本行升级成手绘视觉呈现,不仅关注自己的专业点,当专精度达到后,再有杂家思维,同时开拓上下游关系,察觉客户的需求,熬过时间的考验。
专业精深还要有杂家思维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



02
投资自我+价值传递

很多人在大公司里,得到了很好的资源,自然也就认为自己的资源很值钱,但要知道做同样的事,接受过同样培训的有无数,不信,你看看,很多做培训,咨询的,写出的让人了解自己的Title还是前XX公司XX职务,问题是这样的前XX,有太多太多了,客户为何一定要你呢?
就像Rain说,她看到自己做的项目很自豪,Y也这样,很多大平台出来的都见过大世面,做成为大项目,但这种资源也是平台赋予的。如果没有平台拿到资源,客户如何感受到你的价值,如何愿意采购你的服务?
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很难持久在市场上立足。
不是自我学习就行,还要把自己的价值有对象感,用市场检验自己价值的实现。也许不创业,但即使是换个地方打工也是了解自身身价。经常看看外面招聘的要求,就会发现,要求会越来越高。对比自己的简历,我的那些经验真的足以支撑自己现在的薪水价格吗?
Rain在500强企业工作时,是外企的黄金时代,外企体系性强,财大气粗,不吝对员工投资,Rain的培训也很多,但企业的培训都是为了你做好那份工作而培训的,很多技能不足以让你适应外部的环境。
比如Rain当时在企业里做的是包装设计,但她后来创业做的视觉思维,是相关但又全新的专业领域,这些技能并不是在公司里培训得到的,而是自己花钱去世界各地找老师找课程学习到的。
自我投资并不只是注意学习身边简单可得的资源,还要花钱花时间在那些自己想要打磨的技能上。否则,你的同事和你一样,你有什么好特殊的。
所以,既要投资自我又要传递价值才会让自己保有竞争力。



03
感性乐观+理性自律

现在即使就业环境一般,但激情离职,一言不合就裸辞的情况并不少。说明时代给予的机会还是很多,我们还是有更多选择。天无绝人之路,只要不挑不捡,养活自己并不难,我们的退路也比以前多。这是让我们比前一代的职业人更有底气选择的好处。
但是,要问职场人,对职业满意吗?各种数据分析都会表明很少有人会满意自己的工作,会满意自己的发展。
让自己不断成长,有职业安全感、真正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力的工作又很少。
很多道理都很简单,我们似乎早就懂,但真正做到需要严格的纪律。好像我们大多数职场人如R、Y都有过职业危机感,但很多人就一直这么在危机中侥幸着拖下去了。只有少数像Rain一样行动,还不断找办法,Rain说,即使在疫情期间,大多数业务都停了,她还在找线上的解决方法。只要你一直坚持,就赢过大部分人了。
只有感性乐观结合理性自律才能帮你探索边界,扩展竞争力。

04
独立自主+学会借力

每个人都看重自身的价值,确实,独立出色完成工作是基本。但现代工作离不开分工,我们总在和他人的交互中产出价值,发现价值、呈现价值、交换价值。
平安的马明哲说过:小胜靠机遇,中胜靠人才,大胜靠平台,长胜靠生态。
我们也许要离开现企业,现平台,走向下一个人生阶段。
不同平台文化不同,我们得到和感受也不一样。
但无论曾经发生过什么,哪怕有过不愉快,平台起码发过我们工资,所以过去平台不是我们要抛弃的仇人。努力做好工作不仅是打好现在的工,也是以合作的精神和态度面向未来。
无论是前老板,前同事,都要尽量变成我们的助力而非阻力。
独立自主的同时,也要学会借力,才能让你的竞争力更持久。



最后的话

金三银四没那么脉冲行情很正常,而且不仅是中年有危机,职场和人生一样都一直有危机。我们要做的是关注自身竞争力提升,  总是在危机不期而至时准备充分点,毕竟危机并不是都能准备,但准备自己总是时刻都可以。


 生涯视角:

小胜靠机遇,中胜靠人才,大胜靠平台,长胜靠生态。你的胜算靠什么?

如果你还不清楚,建议体验一下古典老师的「职业探索营」,5天时间,带你找到职业兴趣方向,认清自身优势,原价199,现在仅需1元


报名成功后,会弹出班主任微信二维码请务必添加她,才能如期开启学习之旅。


开营时间:3月27(周一)



 相关阅读:

3年前逃离北京的年轻人,怎么又都回来了?

为什么上海中产开始分批搬到乡下?

被拒绝100次后,我的人生开挂了


近3亿人失眠:好好睡觉,是成年人最大的奢侈

公考培训师见证的一万种「上岸」方式

有人背包8年被歌颂,考研8年却被追着骂?


古典:3个建议,送给想成为生涯规划师的你

古典:1268次咨询后,说说「生涯规划」如何帮一个人变得更好?

古典:深耕 14 年,说说做「生涯规划师」如何赚到钱?


相关阅读

  • 快点进来,我们想认识你

  • 亲爱的读者,你好呀~我们是生涯研习社的编辑团队,感谢你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我们能看到你来自哪里、何时和我们遇见,但只靠这些,我们还是不够了解你。 不了解你当下的困惑,不知
  • 内在动机对你的人生能有多重要?

  •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内生动力:从想到到做到的成事法则》作者:(美)艾利特·菲什巴赫从想到做,真的那么难吗?本书作者艾利特·菲什巴赫基于近20年的动机学研究成果,从设定目标开始,抽丝
  • 警惕!你以为在“退税”,实则都是陷阱!

  •   退钱不用预约了!  3月21日至6月30日  办理2022年度个税汇算  不再需要预约  3月初  2022综合所得年度汇算开始办理  不少网友晒出了自己的退税金额  多的
  • 锋评|给“长衫”以包容 给“短衣”以体面

  • 大象新闻记者:夏继锋 摆向光 王笑薇 丁阳 苏珊 宋石峰你好,欢迎来到《锋评》。最近,“孔乙己的长衫”在大学生的话题圈很火,起因就是大学生自嘲说我们的学历就像“孔乙己的长衫
  • 为群众办实事 满足职工微心愿

  • 心愿贴上墙“我想要一个血压计,在家里人不舒服时,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身体状况”“我希望今年能够找到女朋友,国庆前可以带回家见父母”……为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 5岁女孩独自外出迷路 社区志愿者帮忙找到家人

  •   “我的孩子丢了!”3月16日上午10点,胡先生推开天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大门,第一句话便引得所有工作人员的心“咯噔”一下提到嗓子眼。大家连忙站起来询问情况。  “刚才
  • “批准!”这恩爱秀的……

  • 最近云南保山一位警嫂在自己的朋友圈晒出了自己过生日时收到的一张意义特殊的贺卡
    与传统意义上的祝福贺卡不同这张充满爱意的贺卡后面还附带了一张请假条请假条的内容让警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快点进来,我们想认识你

  • 亲爱的读者,你好呀~我们是生涯研习社的编辑团队,感谢你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我们能看到你来自哪里、何时和我们遇见,但只靠这些,我们还是不够了解你。 不了解你当下的困惑,不知
  • 影讯|3月21日放映

  • 观影提示观影期间请您全程佩戴好口罩,感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观影愉快!网络售票平台:淘票票、中国电影资料馆APP《不止不休》(映后活动)The Best is Yet to Come 20233月21日 15:00
  • 孔大山:创意无限,不止科幻

  • 借由《宇宙探索编辑部》4月1日上映这个契机,“青年影人推荐计划”第五期活动将于3月26日超前放映孔大山导演的长片《宇宙探索编辑部》,同日还将特别策划推出《孔大山短片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