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如何看待“二阳”现象?张文宏最新发声

日期: 来源:浙江在线收集编辑:
向前向后各“借”了一天休息日的五一节“长假模式”开启了!

很多热点旅游目的地一票难求,人口大流动、大聚集在即。日前,多地网友晒出抗原检测“二阳”结果,一些医疗机构也证实确有“二阳”出现。

那么,“二次疫情”真的来了吗?春光明媚,我们还能彻底放飞吗?

针对当前新冠病毒感染风险与防控关键等公众关切的问题,记者专访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请他答疑解惑,提出建议。

记者:不少地方爆出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病例,人们十分关切,“二阳”是否意味着第二波疫情正在到来?

张文宏:第二波疫情目前确实有抬头迹象,发热门诊的新冠检测阳性率出现了上升。

不过,医院发热门诊新增的新冠感染者,主要还是首次感染者,“二阳”很少。这说明,当前略有抬头的疫情,首先会以第一波尚未感染的人群发生感染为主要特征。究其原因,是随着时间推移,整个社会面的免疫屏障会逐渐降低,低水平传播的病毒会出现传播速度加快的迹象。

在上海,我们团队一直对发热门诊分离到的病毒以及地下污水进行全面监测,目前疫情整体平稳,未出现大的第二波疫情。阳性病人比例在发热门诊中虽有上升趋势,但发热门诊总人数未出现显著上升,提示现在阳性病人数上升和国家公布的数据一致,是温和的,且未形成规模性的传播。

记者:中国疾控中心公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时称,4月中旬,我国首次监测到XBB.1.16毒株,从4月14日至4月20日,全国新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275例。这个“大角星”是否会成为第二波疫情的引发者?

张文宏:目前,我国存在的几个新冠变异株主要是BA.5、BF.7、XBB。XBB在美国流行的毒株中占90%,在中国香港占50%,该病毒株在最近一周的病例监测中发现比例在上升,接下来在中国内地发现病例中的整体占比也会逐渐上升。

新发现的新冠感染病例中,XBB1.16毒株占比升高,提示该毒株有率先越过免疫屏障的能力。但是,目前通过第一波普遍感染后构筑的免疫屏障仍在发挥作用,该病例虽然能率先越过免疫屏障,但是传播速度还不快,且重症病例少见,不管是新感染还是二次感染,患者中的重症者都少见,说明该毒株占比虽然上升,但是未形成对临床的压力。新变异株会让当前的免疫屏障保护时间缩短,但中和抗体仍然具有保护作用。在打过疫苗且自然感染过一次后的人群中,会在体内形成混合免疫,在感染后6个月时,中和抗体的保护率仍然有50%左右,而且对于重症保护率仍然维持在90%以上的高水平。

按照当前国际上第二波新冠感染的普遍特点,我们观察到新变异株虽然具备了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但疫苗注射加上首次感染后建立的混合免疫力,对预防再感染的重症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也就是说,后续新感染和二次感染的病例仍会进一步增多,但波峰要远低于第一波,且重症例数也不会短时间内集中出现,整体上医疗机构可以有条不紊地应对。

记者:二次疫情是否注定要发生?其传播范围和毒性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还会有三次、四次感染波吗?

张文宏:数据显示,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6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病例,由于先前感染与疫苗注射形成的免疫记忆会持续存在,对于当前奥密克戎具备一定免疫屏障作用,故而形成的感染规模要远低于上一波。但如果下一波病毒的变异出现了大的突变和病毒亚型的发生,仍有可能有效突破了人体为对抗前一波病毒而形成的免疫屏障,此时第二波高峰会相对较高。当前我们国家的各级实验室对此都在严密监测,并做相应的新疫苗准备。

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均出现了两波新冠疫情。二次感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疫情中被感染,二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感染过的人免疫力逐渐衰减,出现了二次感染。

如果在XBB以后,没有新的病毒变异株出现,那么这一波的感染可能再出现小的高峰后缓慢退去,我们就可以持续观测看低水平的、反复存在的流行感染;如果在XBB以后,又发生了变异程度较大的新变异株出现,那么就会产生一波新的感染。但何时会出现毒力更强的毒株,目前还难以预测。

记者:防范二次感染形成,目前的乙类乙管措施够用吗?未来降低感染峰值的关键是什么?

张文宏:对当前出现的二次感染,仍只需以常态化与流感化的疫情来对待,乙类乙管可以有效应对。我国刚刚经历过一波新冠放开感染与甲流感染的考验,基本上对各地的经济和生活没有造成影响,相信新冠“二阳”也是如此。

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都经历过第二波疫情,都未因为第二波疫情影响到正常经济活动与百姓如常生活。我国已经建立起疫情后的快速应对和监测机制,其中包括常态化的疫情多维度监测,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广泛布局和能力提升,国产新冠药品的上市,以及对脆弱人群的疫苗加强接种等策略的建立。我国走出疫情后,目前已经进入常态化应对的阶段,后续重点还是要放在对脆弱人群的保护上。

丹麦一项纳入了7000人的研究,对二次感染进行了分析,发现奥密克戎非常容易导致二次感染,其它毒株则不太容易。此外,60岁及以上的人和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风险仍然较高。建议脆弱人群在距接种疫苗或者感染6个月以后再次接种,各种二价苗和一价苗都可以。

记者:此前新冠疫情期间,长假、人口大流动较易成为疫情反弹的重要节点,眼下五一节假期来临,人口的大流动会对疫情防控带来较大风险吗?对“玩疯了”的人们,以及您一直关注的分级诊疗和基层社区医疗机构,有怎样的建议?

张文宏:如果近日出现咳嗽、发烧等流感样症状,建议还是居家休息为主,不要继续参加聚集性活动,一方面休息可以提升免疫力,尽早恢复健康;一方面减少出行和人员流动,也可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毕竟感染过新冠后,随着时间推移,人体内的抗体会下降,再次感染的风险会增加,尤其是脆弱人群。4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对现阶段接种目标人群、时间间隔、疫苗选择等都做出明确规定。建议大家按推荐方案,及时进行加强接种。

对于没有感染过新冠的人群,建议及时完成基础接种程序。如果是已经感染过新冠的人群,如果有基础疾病的,或是高龄老人,建议在3-6个月后进行加强接种。

我相信,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药物储备,而且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都做出快速反应,我们一定可以跑到下一波疫情的前面。

更多新鲜事

关注浙江在线视频号 


大家都关注

痛别!著名演员去世,享年66岁,网友:陪伴整个童年
定了!杭州亚运会期间不停工不停产
中纪委通报!6名厅官喝7瓶白酒,1人死亡,多人被问责
南京一小区发生枪战?官方回应:系现场抓捕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董沈涛

责编:杨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相关阅读

  • 政治局会议释放的八大信号

  • 来源 | 粤开志恒宏观编辑 | 陆家嘴大宗商品论坛,转载请注明出处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分析师:马家进事件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
  • 健康科普|你还需要打新冠疫苗吗?

  • 重庆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预防接种是最有效、最具成本效益的传染病防控措施。接种新冠疫苗,不仅能够保护个体健康,还能阻断病毒在人群中流行,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目前,新冠病
  • 今年旅游旺季拉开序幕 海陵岛迎来八方游客

  • 今天是29日,疫情后首个旅游旺季正式拉开序幕。海陵岛作为广东省首个滨海类国家5A级旅游区,优美的滨海风光,原生态的风土人情、浓郁的海洋文化吸引众多外地游客进岛打卡度假。海
  • 儿童疫苗接种攻略来了 这些要点家长请牢记

  • 接种疫苗能完全预防疾病发生吗?延迟接种会影响疫苗免疫效果吗?疫苗接种前后需注意什么?……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是“世界免疫周”关于儿童免疫接种的常见问题看这里↓↓接种疫苗
  • 第四针!湖北疾控专家提醒

  • 近期“二阳”和“第二波疫情”成为热点话题,疫苗接种“第四针”也被社会公众关注和讨论。4月28日,湖北省疾控中心传防所免疫预防部主任王雷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表示,现
  • 8问8答!当前疫情防控热点

  • 全国短期内会不会出现规模性疫情?新变异株是否会突破免疫屏障?普通人有必要查体内抗体水平吗?“二阳”的症状会比“初阳”更轻吗?我们还要不要打疫苗?▽01▽02▽03▽04▽05▽06▽
  • HPV 只通过性生活传播?(9 价现苗今日特惠!

  • 由于 99% 的宫颈癌都与高危型 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感染有关[1-2],不少人都对 HPV 谈之色变。同时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 HPV 的危害,开始接种 HPV 疫苗。如果你和家人、姐妹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 美国对华2000亿关税清单,到底影响有多大?

  • 1 今天A股大跌,上证最大跌幅超过2%。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证实计划对华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 听起来,2000亿美元数目巨大,我们来算笔账。 2000亿美元,按现在人民币汇率

最新文章

  • 如何看待“二阳”现象?张文宏最新发声

  • 向前向后各“借”了一天休息日的五一节“长假模式”开启了!很多热点旅游目的地一票难求,人口大流动、大聚集在即。日前,多地网友晒出抗原检测“二阳”结果,一些医疗机构也证实确
  • 这个市,连续五任市委书记被查

  • 据黑龙江省纪委监委4月29日消息,哈尔滨市原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副局长裴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佳木斯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裴君曾任五常市委书记,记者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