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医馆品牌与中医个体品牌

日期: 来源:歧路漫收集编辑:不老的咸鱼

今天链接到几位医馆的负责人,交流了一下,感觉目前医馆普遍还是呈现一种“赢家通吃”的局面——有患者群的老中医,或者体制内的退休医生,就会受到医馆的追捧。而绑定了这些有知名度的老专家,医馆就可以减少大量的营销成本,专注于把医生和患者服务好。

而至于青年中医,从医馆角度看到的基本全都是风险。

看不好病流失顾客的风险,培养好了直接跑路跳槽或是单干的风险,缺乏病号资源长期在诊所无所事事处于闲置状态的风险。

虽然知道同学调侃的,以后体制内就变成大家的“新手村”,升满级了再开启“医馆坐诊”副本才是绝大多数人的升级之路,但是还是不禁思考起,有没有一种可能,可以让不想进体制的中医学生早一些拥有在体制外生存的能力和机会,也探索一条医馆自己培养中医人才,支持连锁化的道路。

之前对于医生方的一些相关想法和具体操作在《中医个体如何在打工中赚到更多的钱》里面,今天这篇的角度可能偏于医馆方。

也只是一些很浅薄的观点和想法,有什么不足之处也欢迎大家多多留言批评指正。


(一)

之前和某位民间中医聊天,这位民间中医最大的尴尬,就是自己没证。

年纪大了,真要去考试,有心无力,外加被条件束缚住了(考确有专长证需要两个主任医师签字担保,他去联系当地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开口就要10万元,之后每年再收3万元),于是一直没去考。

而没证的结果,就是原先开的小诊所被民间西医举报,直接被工商部门取缔;

于是改成在家出诊,再遭同行举报,于是直接被相关部门拍照留底。

差点就被抓去坐牢。

我当时就想起和一些已经考取执医证,但是缺乏相关经验和患者资源的研究生合作开医馆这么一条道路。

当时也是有些民间中医提出了“徒带师”的模式。

民间中医和中医学生签订协议,确定每次诊费和药费的分成。

面对一些民间中医看不懂影像检查结果的现状,让中医学生来负责看各种西医检查结果,方便与患者更好的沟通;

而日常网诊中医学生负责开出处方,接诊患者,而民间中医负责针对中医学生的处方进行相关的修改和指导,以疗效为准。

如果经过民间中医修改指导下诊治的患者疗效稳定,那中医学生额外支付一笔学习费用(也可以表现为将药费诊费收益全部给民间中医)。

如果民间中医修改指导的方案疗效不显著,则也进行相关记录。

最后根据有效率的多少,决定是否续签。

其实这一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依然没法保障民间中医的利益。

依然是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担忧。

同时也是很现实的,很多东西还是得口传心授,要是中医学生没法在民间中医身边学习,很多时候这种模式跟把执医证挂靠出去没啥区别,无非是让民间中医变成了线上出诊,同时降低了出诊的风险。

所以有时想想,可能最理想的,还是让中医学生去拜师。

拜师之后,日常在民间中医的诊所出诊。

有把握不住的,就再请教师傅。

而拜师的费用,日常的分成如何,这些就还是看各自的缘分了。

从医馆的角度,青年中医的培养只有在自己试图建立连锁化医馆的时候才会显得有意义。

培养出足够数量的合格中医师,这才是连锁化不至于砸招牌的最关键考量。

像一些医馆提出的“医助”模式,让青年中医跟着老专家进行学习,可能设想很好,但是反馈普遍比较一般。

可能在奖励机制方面依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才能更好的调动老专家的教学热情。

之前看一些工业发展史,为了老技工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经验给年轻技工,一些工厂负责人是直接把年轻技工的收入水平直接和老技工挂钩,比如技能水平分10级,一级最低,十级最高,如果一个十级老技工把3个一级技工教到五级技工的水平,这些五级技工每个月50%的奖金直接固定发给老技工,同时老技工教出一个新技工还能再领取一笔奖金,让教学的收益远高于工作的收益,这样子就极大的提升了老技工的教学热情。

还听过一个更绝的,为了大规模扩张企业,老板直接告诉手下的一些负责人,你们谁先带出10个合格的员工,谁直接就是分公司老板。

就是拿股份,晋升机制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谈钱才是对劳动者最好的尊重,谈奉献谈格局这种画饼行为,怕是很难奏效的。


(二)


中医行业,好就好在个体化,所以不那么容易被机器取代;

不好也就不好在个体化,所以很难标准化。

同一个医馆,不同医生之间的水平都有可能差一大截,就搞得大家与其说是认医馆的品牌,不如说是认医生的品牌,医生去哪患者去哪。

个人倒是感觉,与其在一堆的“名医工作室”里面卷得要死要活,还不如在“专病工作室”的赛道上争取多一些精品。

之前有一位民间中医,擅长治疗痛风,用的是内服中药+外用泡脚的方法。

正好我哥就有痛风,最高时尿酸值六百多,吃了一年多西药也没能控制住,于是就让这位民间中医试了一下。

为了确保是这位医生的功劳,特意让我哥停了所有的西药,然后定期去检查。

结果其实挺尴尬的,用了两个月我哥的痛风石消掉了,所有症状也都缓解,或者说消失了,尤其是不用再忌口了(之前一吃肉或者冷饮就会发作痛苦不堪,现在是喝酒吃肉啥的也不会再犯),但是去做检查,尿酸值依然是五百多。

这下就搞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你说没治愈吧,现在症状都基本消失了,我哥日常生活基本已经没啥痛风的症状,观察了一两个月也是如此。

但是你要说治愈了吧,这个尿酸值这么高,每次去做检查,医生都告诉我哥,哎呀,你有痛风啊,超标这么多。

但是这一个案例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起码对于我哥周围的痛风患者来说,啥广告都不如病友的疗效来得可信。

我也答应这位民间中医有相关患者一定多做推荐,争取多一些案例观察与分析。这位民间中医也就是我在《闲聊与真传》里面遇到的那位经方老师。

而这位民间中医就是用这套中医疗法,与大量的康养机构谈合作,谈分销,已经是“痛风专病工作室”的风范了,我感觉这样的专病工作室,可能对于一些新兴医馆来说,更加可行。

同时也更方便连锁化推广。

你说老是讲名中医工作室,搞不好吸引来的全都是各类疑难杂症,或是各路大佬没能治好的老大难问题,到最后也很难说就一定会收效如神。

对于年轻中医的成长,也不见得就是好事。

而这种专病工作室,一方面可以吸引确有专长的民间中医入驻(大多数民间中医拿到的是确有专长证,只能治疗规定范围的疾病),同时对于年轻中医的培训和考核也更为简便可行。

年轻中医,在学校里面也是被分科培养的。

虽然说三年规培不见得全都在学自己本研究方向的东西,但是起码专业对口,研究的比较多,在本专业的病种上面还是有更好的基础,上手会更快。


(三)


第三点就是更加小众的选择了。

之前和手诊疗法的刘老师交流时,也提到过中医医馆应该使用“鸡尾酒疗法”。

可能很多时候大家习惯了看中医就是一个老中医把所有问题解决。

但是现在不少患者对于喝汤药还是比较排斥,同时在高端客户方面,传统的单人诊疗模式恐怕不见得就能让人满意。

当时想到的是,可以打造一个团队式服务,针灸,推拿,手诊,耳穴,泡浴,食疗药膳等各有专长的人士可以打包在一起为患者服务,制定一个从医馆到居家的全套经验。

你说专门去挂个号找人给你手诊,这个显得比较少见;

但是在治疗痛症方面,手诊疗法确实是立竿见影,又可以加入在多种疗法之中,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

我觉得一位民间中医说得是最好的:其实要是汤药啥的能解决所有问题,那为啥别的疗法都还能存在呢?这些东西能传承下来,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有需要他们去解决的问题。

在聊收费标准的时候,我说其实也是参考两种模式,一种是按病收费,比如某种病适合哪几种疗法组合使用,如果能证明多疗法组合可以缩短病程,提升疗效,那就不怕没有患者,无非是得从高端局开始;

第二种是常规的,由一个医生开其他疗法,而这种方式怎么说呢,总是会让患者产生一种,这个是不是在故意多做项目收钱的感觉?体制内也有医生动不动就给人开一周针灸,耳豆,拔罐,患者感觉都是“创收项目”,可能都比较排斥。

而既然是民营医馆,打造几个精品项目,多疗法组合,提升疗效,其实也是便于营销以及快速复制的一个办法。

与其高度依赖于某个医生的诊疗水平,倒不如运用多疗法的配合,起到更为稳定的效果。

哪怕各疗法的操作者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但是运用合理的组合,是可以起到1+1>2的效果的。


今晚这些也只是纸上谈兵,落到实际肯定还是十分困难。

而医馆的市场定位问题,优势方向问题,在用户心智占领方面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方面,莆田系其实做得挺好的,看不孕不育,到XXX,这样的广告语估计大家也都见过,虽然很俗,但是很有效。

而作为普通中医个体,自己的个体品牌如何构建,如何打造自己的患者群,也是从决定要在体制外工作的那一刻起,就值得思考的。

期待与大家有更多交流。


相关阅读

  • 给西医医生调理身体的中医馆

  • 今天去查了一些中医馆相关的内容,感觉挺有意思的。有在美国纽约州开中医馆的,感慨其实在美国办中医诊所的手续各方面比北京这边要少很多,租金成本等也比北京低不少,然后日常主要
  • 大佬的正面与侧面

  • 总有那么一些人,会让周围人由衷的赞叹真是大佬。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也写过自己认识的几位大佬。最近偶然听说了几个新的大佬相关的故事,倒也挺有意思。(一)那天和一位长学制老哥
  • 有人靠着开中医馆,成了千万富翁

  • 今天刷到一个视频,看完笑了很久。是博主去考察一个保健品上市公司为了提升品牌形象而专门开设的一个五星级中医馆。分好几层,占地面积非常大,而且装修得非常漂亮,和豪华酒店差不
  • 考研出分的时刻,人生的十字路口

  • 从昨晚开始,就有人查考研成绩。有些高分的,就忍不住在考研群里面报喜了。不少人应该从昨晚就睡不好,直到今晚自己查完自己的成绩。可能今晚有的人是兴奋到睡不着,有的人是难过到
  • 中医学生考研与选导师还是尽量以就业为导向

  • 个人一向关注普通中医专业学生如何过得更好。很少去搭理那些口嗨派和道德家的说法。所以就不要扯什么“学历不重要,能力最重要”这样子的老生常谈来浪费彼此的时间了。对于绝
  • 龙华医院荣获4项上海中医药科技奖

  • 2月21日,第十三届(2022年度)上海中医药奖科技奖励大会召开,我院4项科技成果喜获奖励。我院陈伟教授领衔项目“基于炎症反应的系列化研究探索危重病‘异病同治’的科学内涵”荣获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医馆品牌与中医个体品牌

  • 今天链接到几位医馆的负责人,交流了一下,感觉目前医馆普遍还是呈现一种“赢家通吃”的局面——有患者群的老中医,或者体制内的退休医生,就会受到医馆的追捧。而绑定了这些有知名
  • 给西医医生调理身体的中医馆

  • 今天去查了一些中医馆相关的内容,感觉挺有意思的。有在美国纽约州开中医馆的,感慨其实在美国办中医诊所的手续各方面比北京这边要少很多,租金成本等也比北京低不少,然后日常主要
  • 大佬的正面与侧面

  • 总有那么一些人,会让周围人由衷的赞叹真是大佬。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也写过自己认识的几位大佬。最近偶然听说了几个新的大佬相关的故事,倒也挺有意思。(一)那天和一位长学制老哥
  • 有人靠着开中医馆,成了千万富翁

  • 今天刷到一个视频,看完笑了很久。是博主去考察一个保健品上市公司为了提升品牌形象而专门开设的一个五星级中医馆。分好几层,占地面积非常大,而且装修得非常漂亮,和豪华酒店差不
  • 考研出分的时刻,人生的十字路口

  • 从昨晚开始,就有人查考研成绩。有些高分的,就忍不住在考研群里面报喜了。不少人应该从昨晚就睡不好,直到今晚自己查完自己的成绩。可能今晚有的人是兴奋到睡不着,有的人是难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