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12年损失1000万美金带来的教训:有枪的年代不会有武侠

日期: 来源:产品沉思录 ProductThinking收集编辑:shaonan

Andrew Wilkinson 是 Tiny.com 的联合创始人,这是一家效仿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互联网投资公司,希望收购一些优质资产然后长期持有,他们在过去 15 年建立了一个由 35 家优秀企业组成的家族,设计师比较耳熟能详的 Dribbble.com[1] 也被他们收购。


但在早期,Andrew Wilkinson 并不是这样的心态。他曾经打造过一个设计公司 Metalab,为许多知名互联网公司(如 Uber、Slack 等)做产品设计,公司每年也有几十万美元的利润。不过他们也为这种模式发愁,一方面是这种模式很依赖大客户,并不稳定;另一方面是如何把这些利润再投资出去。


下面是 Andrew 在 Twitter 上分享的一段横跨 12 年的复盘,关于 todo 应用 flow 的成败故事。这个故事对我们在做的 flomo/小报童/产品沉思录,以及「Small Businesses Owner」有很多借鉴意义,我会把一些思考放在文末。


在 2009 前后,Saas 的概念还没兴起,Basecamp 的两位创始人提出了许多有趣的想法:为自己的痛点构建软件,然后按月出售对它的访问权,整个模型简单来说是:

1.构建能解决自己痛点的伟大软件(项目管理)2.假设其他人也有这个问题3.每月订购后授予他们访问权限 (SaaS)4.专注于通过产品改进和公共写作来实现有机增长5.花的比他们赚的少6.拥有利润


这对一直通过接 2B 客户的 Andrew 来说很有吸引力,因为这样可以说是躺赚了 —— 做自己喜欢的事,然后还能赚钱,并且可以不依赖于 VC 的钱就能活下来。


Andrew 选择了从 todo 软件下手,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待办清单迷 —— 注意下时间点,在 2009 年我们熟悉的 Any.do、Doit.im、滴答清单等尚未出现。并且当时的 todo 软件都是为了个人开发,并没有团队协作的功能,所以他创办的 Flow 算是入局比较早且有竞争力的。


在 Beta 期间他们开始收费,每个月收入跃升到 2w 美金,然后以 10% 的速度增长,这看起来是好事。但只有一个问题:每个月的开支是收入的 2-3 倍,而这些钱并不是风险投资提供的,而是从 Andrew 的银行账户自己取出。


Asana 出现了,这个今日的 Saas 巨头由 Facebook 的联创 Dustin Moskovitz 创办,而不巧的是他也是个 todo 迷,而且也已经悄咪咪的开发了很久。不过上线后 Andrew 松了口气,因为这些产品太丑了,看起来就是工程师做的,而自己的团队短小精干且产品比他们优质。


这时候 Dustin 邀请 Andrew 去旧金山喝咖啡,明里暗里表示:可以考虑退出战场了,因为他们一定会占领这个市场,并且介绍了他们背后的投资人、资金、人才梯队等 —— 消灭 flow 只是时间问题。


Andrew 觉得搞笑,因为撒币未必能赢,索性就全面开战。


但 2010 年开始,移动互联网爆发,对移动应用的需求也呼声很高,跨平台看起来是必选项,但背后的代价就是疯狂的烧钱。Asana 很快就发布了各个平台的客户端,毕竟他们的团队是 flow 的 5 倍,这时候人们开始意识到 flow 缺少移动端是一个软肋。


一夜之间 flow 的烧钱速度就翻倍了,团队成员快速扩张,到 2012 年开始已经入不敷出,并且自己的主业务 MetaLab 也遇到了困境,这时候才意识到已经为 flow 投入了几百万美元。


悲剧的是 Asana 这时候又融到了 2800 万美金并且开始投入到营销中,flow 只能说:我们专注自然增长…… 但 Andrew 也知道,这也只是自己没钱的借口,因为和 Asana 的投入比,他们的这些努力就像是风中的屁,从机场到巴士站,从 FB 到 google,Asana 的广告无处不在。


所以 flow 也开始在广告上烧钱,但是目的只是为了维持基本面,这样能让他们专注于打磨产品 —— 这是当时他们认为剩下的唯一一个优势。


但这个优势也需要建立在经济基础上,随着用户逐渐流逝,收入降低,在工程师团队投入也受到限制,并且由于跨平台带来了更多问题,用户投诉激增,增长也从 20% 下降到 5%,团队也因此士气低落 —— 于是不得不花费数年,重写客户端。


在这时,Asana 聘请了设计团队,然后开始重新设计所有相关的产品功能,等 flow 重构完成后,Asana 已经脱胎换骨,比 flow 设计的更好看,速度更快,功能更丰富,错误也更少。这时候眼看着对方不断扩张,flow 只能选择缩小目标,选择在这个市场中占据一个小位置就好。但是不幸的是,即使是这样增长也逐渐停滞了,因为 Asana 不断用更高的客单价抢走 flow 的用户,而 flow 本身由于负循环导致产品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解决。


十二年,投入超过 1000 万美金,最终得到的结果是:Asana 在各个方面都做的更加优秀。他们已经输掉了这场战斗,原因是经验不足、产品短视,以及在资本密集度高的竞争中缺乏资金。


Andrew 说,他们当时就像是斐济手持 AK-47 乘着快艇向美国的航母舰队发起冲锋……所以他把这个一千万美元的教训总结如下:

1.如果你在一个竞争激烈的风险投资领域,不筹集资金就去竞争是愚蠢的。不要带着刀去枪战现场。2.最好的产品并不总是赢家,产品并不是长期的竞争优势。3.如果一棵树在森林中倒下,而周围没有人听到,那么它就没有倒下。4.世界上的每一个开发者醒来时都在想 "我应该建立一个待办事项列表应用程序",人们喜欢在生产力应用程序和工作流程之间跳跃。生产力没有护城河 —— 如果你可以的话,请避开它。5.在没有深入了解流失率、LTV、CAC等的情况下经营SaaS业务,就像在没有仪器设备的情况下驾驶飞机一样,非常愚蠢和危险。6.失败会慢慢地向你袭来,然后一下子发生。7.研发是昂贵的。特别是在与风险企业竞争的时候。8.如果你要在功能上竞争,它永远不会停止,是一个不断增加的项目。9.好的产品加上出色的营销,胜过没有营销的出色产品。10.启动一个新项目,在没有竞争的空间/领域,或者你有独特的优势(个人品牌、独特的客户获取渠道等)时效果会更好。


我和 light 曾在 flomo 的立项和推进过程中也遇到过类似 Andrew 的抉择:

•在尚未确定做什么的时候,我们很明确不做那些没有数据沉淀的工具,todo 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果你很早订阅了产品沉思录,那么这篇 我们如何开发革命性思维工具?[2] 中就有明确的答案,从我们今日的实践来看,作者的观点非常具有洞察。•不少投资人希望我们不去做 flomo 而是做 Notion like 的中文版,但当时我们拒绝了,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自认为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另一方面这样会进入到白热化竞争的 Saas 领域。而融资烧钱扩张团队并非是我们擅长的。•不少对 flomo 持反对意见的人往往认为我们营销大于功能,从某种视角来看的确如此,毕竟我们没有开发出来什么硬核的功能。但如第九条所说,营销本身就是产品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今日的用户并不缺少工具,而是缺少使用工具的理由,甚至缺少知道你的产品的渠道。唯产品功能论,往往只存在于平台诞生初期,如 web2.0 时代的 Gmail,移动互联网时代的 Instagram 。•另一方面是对功能的克制,看似许多基础功能都不做,实则是避免陷入到迭代的竞争中。因为做加法我们无论如何不可能 PK 过大厂几百上千人团队的迭代规模,而选择简单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在我们的设计基础上不断做加法,然后会让产品复杂到难易使用。同时这种策略也让我们能深入思考最核心的迭代在哪里,节省开发成本(当然,即使是这样也浪费了不少资源)。如果你在一个小团队负责产品,千万要小心陷入功能内卷。•产品不是护城河,尤其是小团队的产品。创业本来就像是在考商学院博士,这时候如果再引入一个原创技术研究,那么基本上就是再修一个计算机博士 —— 最后结果往往是两个一起搞砸。而这两年来也看到许多大厂明里暗里对我们的一些设计进行致敬,所以千万不要把产品功能当做壁垒。相反,不要忽略品牌、社群、营销、客服这些地方,因为在和用户心理建立联系,这是大厂所不能做到的(也是他们不愿意做的)。产品未必有网络效应,但是品牌却可以,那边是更持久的护城河。•如果今日开始创业,选择一个小市场,一个巨头/资本看不上的利基市场启动。同时控制成本确保业务有利润,这样竞争对手能更少一些。同时你可以建立起在这个市场独特的声誉,对产品增长会有不少帮助,比如播客市场虽然不大,但是飞哥的三五环和孟岩的无人知晓都名列前茅,为他们吸引到不少忠实的受众。而如果一上来就去角逐小红书、抖音等,或许那些投入就像是「风中的屁」 —— 不要只看市场大,也要看自己能吃到嘴里的。


不要拿着大刀闯入马克沁机枪的阵地,在有枪的年代,是不应该有武侠的。


已经翻译了原文(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可以从作者的角度再读一遍看看对自己有何启发。读完之后推荐阅读「我们如何开发革命性的思维工具」中第三部分,为何今日缺少革命性思维工具的部分,应该就能从更深入理解 Andrew 为何说:产品不是护城河

References

[1] Dribbble.com: http://Dribbble.com

[2] 我们如何开发革命性思维工具?: https://www.notion.so/3743b11e05d14928a943ed9741100d7e

[3] 【沉思录翻译】flow 的故事:12 年,10,000,000 美元的损失: https://pmthinking.notion.site/flow-12-10-000-000-e5723ecc48294c1584b66df8498a165c

[4] Andrew 的 TwitterThread: https://threadreaderapp.com/thread/1376985854229504007.html

[5] Andrew 文中提到的 Flow 这个应用(现在也是一个有利润的业务): https://www.getflow.com/

[6] Andrew 在经营的 Tiny.com: https://www.tiny.com/companies






相关阅读

  • flomo 的 2022

  • 1无论从哪个角度看,2022 都称不上是太平的一年,甚至可说是持续打破预期和共识的一年。在这样糟心的一年里,我们继续埋头干活、默默耕耘,年末一看——flomo 的核心指标竟增长了 1
  • 带你解锁!智能门禁的另一种玩法

  • 温馨提示:本文字数1407,预计阅读2分钟信息化的发展,智能门禁已不再局限应用于鉴权开门、考勤等场景。相较于传统的广告形式,例如:门牌、标语等,智能门禁的广告功能具有随时替换标
  • 这一轮AI会带来什么样的范式转移?

  •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腾讯创业” 选择关注公众号创投圈大小事,你都能尽在掌握腾讯创业 | ID:qqchuangye “结合过往的技术发展路线,推测未来AI的发展应用路径。”本文来源 “深
  • 万字长文:AI产品经理视角的ChatGPT全解析

  •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腾讯创业” 选择关注公众号创投圈大小事,你都能尽在掌握腾讯创业 | ID:qqchuangye “带你了解‘Chat GPT’到底是什么?”本文来源 “马丁的面包屑”(ID:mart
  • 东方甄选的戏快唱完了吗?

  • 在令人失望的财报(收入和利润均低于市场一致预期)之后,新东方在线(即将改名东方甄选)的股价已经从最高点下跌约三分之一。几天前,该公司CEO的大笔减持又引发了一轮新的抛售。可以
  • 董希淼:规模下降后银行理财业务应如何发展

  • 日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后的第一份理财市场年度报告——《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银行理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flomo 的 2022

  • 1无论从哪个角度看,2022 都称不上是太平的一年,甚至可说是持续打破预期和共识的一年。在这样糟心的一年里,我们继续埋头干活、默默耕耘,年末一看——flomo 的核心指标竟增长了 1
  • Worthy Five, Give me Five

  • Elisabeth Kübler Ross 说过「我们所知道的最美丽的人是那些经历过失败,经历过痛苦,经历过挣扎,经历过失去,并且从深渊中找到出路的人。这些人有一种欣赏、敏感和对生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