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我们绝不能忘记!

日期: 来源: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官方订阅号收集编辑:

国行公祭,祀我殇胞

今天(12月13日)
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们以国之名,悼念逝者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上午8时整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

进行升国旗和降半旗仪式

纪念馆广场中央

巨大黑色“灾难墙”上映衬着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白字

上午10时

南京鸣响防空警报

以国之名

祭奠30余万遇难同胞

随后,仪仗队礼兵

向30余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敬献花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八十五载,青史昭彰。

生生不息,山高水长!

……

85名学生齐声朗诵《和平宣言》

饱含对遇难同胞的悼念

和对和平的祈愿

六名社会各界代表撞响了和平大钟

伴随着深沉的钟声

3000羽和平鸽展翅高飞

愿和平的阳光永远洒满人间


南京大屠杀与你我有什么关系?

他们的人生故事

和交汇的人生际遇

或许会给你答案



一个雕塑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有这样一组雕塑:

母亲丧生在日军的屠刀下

不懂事的孩子还在母亲身上吃奶

大一点的孩子坐在一旁哇哇大哭


这组雕塑源于真实的故事

当年那个坐在一旁哇哇大哭的孩子

就是9岁的常志强


《最后一滴奶》雕塑


1937年12月13日

是常志强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

9岁的他目睹了

父亲、母亲、4个弟弟被杀害

姐姐被刺5刀后被强奸


他回忆

日本兵用刺刀戳向母亲胸口

最小的弟弟被摔到了地上,哇哇大哭

日本兵拿起刺刀

对着小弟弟的屁股就是一刺刀

挑起后抛了出去

三个大一点的弟弟扑上去

拽、咬日本兵

均被残忍杀害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在王府园指认当年亲人遇害现场


日本兵走后

母亲靠坐着看着常志强流泪

常志强立刻去找最小的弟弟小发发

“地下全是死人、全是血

踩得脚底下都发黏了

小弟弟趴在那边想朝上爬

我就喊小发发

他听见我的声音

拼命地朝我跟前蹿

他的小鞋子也跑掉了

袜子也没有了

小脚冻得通红,全是血

我妈妈看到小弟弟后

拼命地挣扎

把手撑起来,把衣服拽开

把纽子解下来,给我弟弟吃奶”


回忆到这里

常志强流下了眼泪:

“我妈妈把衣服拽开来以后

我看到几个刀伤都在流血

有个刀伤里头还冒血泡泡

我弟弟不懂事拼命地在吃奶

血泡泡多,我就赶快上去

我说妈妈我给你捂着

你坚持一会儿会好的

可是我妈妈不能讲话,眼泪直掉

掉着掉着头一倒,倒过去了

我晓得我妈妈死了”



后来,常志强听到“红十字会”的人说:

“当时有一对母子的尸体

小孩子还趴在母亲身上吃奶

两人冻在了一起,分都分不开”

他哭着说,那是我的母亲和小弟弟!


一块红绸


之后,常志强和幸存的姐姐

被好心人带到了南京安全区


当时,绝大多数外国人逃离了南京

约翰·拉贝等人却不顾危险留了下来

1937年11月,约翰·拉贝被推举为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

他共救助了20多万像常志强一样

受难的南京市民


1938年的新年

南京的难民们

曾在院子里排着整齐的队伍

向拉贝先生三鞠躬

献给他一块大红绸布

上面写着:

“您是几十万人的活菩萨”


拉贝的战时日记还记录下了

当年侵华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成为控诉日军罪行

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


约翰·拉贝


一本相册


和常志强一样,在安全区保住性命的

还有当年14岁的罗瑾

1938年的1月,为了生计

罗瑾到华东照相馆当学徒工

一个日军军官来到店里冲洗胶卷

罗瑾仔细一看,发现其中有不少是

日军砍杀中国军民

与侮辱强奸中国妇女的照片

气愤不已的他偷偷加洗了一套保存起来


为保留日本人的罪证

罗瑾挑选了最有代表性的16张照片

制成了一本相册

他在封面上写了个“耻”字

画了个心在滴血



1941年,为逃过日本兵的搜查

罗瑾把相册藏在了南京毗卢寺

茅厕墙上的洞中

再回去找时却不见了

他因此逃离了南京


在毗卢寺的茅厕内

这本相册被另一个年轻人吴旋发现

当时他听说日本人正在找一本相册

便偷偷取走,藏在毗卢寺

一座佛像底座的夹层里

此后他一直冒死把相册带在身边


抗战胜利后

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主犯谷寿夫

面对审问否认说:

“1937年12月21日

我奉命到芜湖

在南京只有一个星期

没有听说屠杀消息”


这引起了南京人的极大愤慨

看到号召市民提供日寇罪证的公告后

吴旋跑回家从床下拖出那只旧皮箱

翻开上面的层层衣服

取出那本令他提心吊胆保存了

6年之久、已经发黄的相册

将它上交


1947年2月6日

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

对谷寿夫开庭公审

吴旋上交的照片在法庭上

作为“京字一号证”出示

1947年4月26日

法庭将被告谷寿夫依法枪决



一本书


1985年8月15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建成开放

常志强很想去看看

但最终还是放弃了

那段痛苦的经历他不愿再回忆


直到1997年

常志强在电视中

看到日本右翼势力否认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

他愤怒得一夜未曾合眼

第二天,他就把写好的材料

送到纪念馆:

“他们不是不承认吗?

我活着,这就是见证”


也是在1997年,张纯如的

《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出版

这是第一部全面记录

日军对南京城所作暴行的英文著作

曾连续10周成为《纽约时报》畅销冠军

常志强正是张纯如这本书中

记录的幸存者之一



在耶鲁大学收集

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资料时

张纯如发现了约翰·拉贝的存在

便开始寻找拉贝的后人


经过不懈寻找

她终于联系上了

约翰· 拉贝的外孙女乌尔苏拉· 莱因哈特

莱因哈特小心地保存着

外公的文件、日记和照片

其中就有极其宝贵的

南京大屠杀的纪录文献

在张纯如的促成下

1996年12月13日

《拉贝日记》向全世界公开



张纯如写《南京大屠杀》时

不过二十几岁的年纪

“她在黑暗中,想象着遇难者的感觉

在脑海中她每天听到的故事

串起一个个画面

在夜里,她坐在屋里

被一堆她看不见的图片包围着

看着墙上的一张张地图

想象着自己就在现场”


张纯如的母亲说:

“虽然纯如没有经历过那场残忍的战争

也出生在美国

但是她始终认为自己的根在中国”

看到日本右翼分子

妄图抹杀、歪曲历史事实

“张纯如一直觉得自己有道义上的责任

必须要勇敢地站出来发声”


成书后,她又遭遇

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

她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

这使得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

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

她曾经对朋友说

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后来她患上忧郁症

2004年,她在自己的车中开枪自杀

时年36岁



这是他们后来的故事:


1993年清明节前后

70多岁的老人罗瑾回到南京

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

当他走到一本相册展览内容前时

眼睛突然一亮:

这不正是自己50多年前丢失的相册吗?


1995年6月10日

吴旋和罗瑾在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再次相见

共同回忆见证了这段传奇历史


1998年,吴旋先生在南京去世

2005年,罗瑾先生在上海病逝



2020年,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

请求中方为他所在的医院

提供抗疫药物援助

很快,南京人捐赠的物资就送到了德国

包装箱以紫金草和和平鸽为底纹

醒目处印着一句歌德的名句

“生活之树常青”

旁边还盖有一枚

约翰·拉贝先生曾使用过的印章

有“福祉长隆”四个字

这是南京人一声跨越80多年的谢谢



2022年

美国旧金山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

开设纪念张纯如阅览室

阅览室被命名为“一个人的力量”

张纯如曾说:

“请你务必、务必、务必

相信一个人的力量

一个人可以令世界大为改观

你是一个人,你可以改变数百万人的生活

志存高远,不要限制住你的目光

永远不要放弃你的梦想或理念”




南京大屠杀与你我有什么关系?


对常志强而言

南京大屠杀是浩劫、是痛苦

是强忍着悲痛一次次把伤口展现

只为了做好历史的证人


对拉贝而言

他作为一个外国人

本可以逃离南京

但他选择了留下

庇护了数十万中国人

而中国人也对这份恩情涌泉相报


对吴旋和罗瑾而言

他们本可以不冒风险

但为了有一天讨回血债

他们冒死接力保护了一份罪证

最终将主犯送上刑场


对张纯如而言

她从未经历过这场战争

却为了让世人知道那罄竹难书的罪行

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用一个人的力量改变了世界



对你我而言

南京大屠杀从来不是

历史课本上的文字

而是我们的祖辈和同胞

流过的血、亲历的痛

它从不是一个过去的时间点

85年来有无数人

为了那段历史奔走甚至付出生命


只要我们记得

他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只要我们记得

他们的勇敢和力量

就将在我们身上继续延续


只有铭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才能珍视和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
只有捍卫历史的真相
才能守护和平与正义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人民日报微信


铭记、缅怀↓↓↓

相关阅读

  • 采蘑菇的音乐家

  • 2022063东方文化1952 年,约翰·凯奇( John Milton Cage )完成了一次载入音乐史的演出。题为《 4'33" 》的演奏曲目,由三个乐章组成,与惯常音乐不同,这首“钢琴曲”的曲谱上,没有任
  • 经济学人社论 | 脱欧后的英国将何去何从

  • 1导读感谢思维导图作者Tracy,女,设计爱好者,推理烧脑粉2听力|精读|翻译|词组Into the unknown前途未卜英文部分选自经济学人20200201期Leaders版块Britain after Brexit脱欧之
  • 2023心怀热爱,奔赴下一程精彩

  • 因为热爱,有人披荆斩棘因为热爱,有人乘风破浪因为热爱,我们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感动的瞬间成为难以忘却的记忆这一年,你的「热爱」瞬间是_____?让我们来看看对于“热爱”的回
  • 747.92万乘次!增长6.54%

  • 今年春节长假期间(1月21日至27日),南京地铁有力有序做好运输服务工作,全力保障广大市民节日期间的平安出行,全线网累计安全运送乘客747.92万乘次,日均客运量106.82万乘次,较去年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我们绝不能忘记!

  • 国行公祭,祀我殇胞今天(12月13日)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以国之名,悼念逝者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上午8时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进行
  •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 “2022年课程思政微课比赛”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切实发挥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知识与育人
  • 奥密克戎可怕吗?听听李兰娟院士怎么说——

  • 不慎感染奥密克戎怎么办?会不会留下后遗症……不少同学满怀焦虑担忧!不要慌——李兰娟院士给我们做了解答!01 如何看待-奥密克戎:与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传
  • 冬至 | 阳 生 春 又 来

  • 冬至节气// 2022 WINTER”冬至 // 2022 WINTER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图片 | 王嘉怡 童涵冰 编辑 | 童涵冰审核 | 曹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