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广交会的“人气王”

日期: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收集编辑:中国经济周刊

2023年第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贾璇

万商重聚,尽展活力。

据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官方统计,开展首日(4月15日)全天进场37万人次,其中外商6.7万人次。线上参展人数达41万,其中境外人士为28万。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贸易增长乏力,国际航班往来仍不够便利,但从第133届广交会第一期运行情况看,参展企业和境外客商对参展效果充分肯定,普遍认为好于预期。

在众多场馆里,凭借着国产硬核科技的机器人、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系统及设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设备等展品,本届广交会新增加的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展区,成为当之无愧的“人气王”。在这里,一系列新技术被转化成新商品,在国内发展成熟后走向国际,成为跨国交易的对象。

作为“世界工厂”,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展区的设立和人气,不仅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过硬实力,也成为我国外贸的创新点,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展区内企业布展准备。《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伍素文|摄

新场馆新题材,新产品新机遇

作为“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广交会,全新落成的展馆D区被首次启用,成为展会的亮点之一。据介绍,该展馆的一层空间设计承重高达每平方米5吨,二层空间均采用无柱结构,这样的设计特别符合大型机械的展览需求。而新增设的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展区就在这里。

展区内,多家智能制造企业纷纷拿出拳头产品和研发成果,各类新产品、新技术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咨询洽谈。

来自浙江的钱江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钱江机器人”),以展示面积440平方米成为展区内最大的参展商。展台上,由5台机器人打造的C2M柔性定制化无人产线更是吸引观众驻足。通过手机扫码下单,只需2分钟,工业机器人就能完成从材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

“5天我接待了400多位观众,主要来自东南亚、俄罗斯、南美和中东。有50多家意向客户相约实地看厂。成功签约后,将带来100至200台设备,约1000万元的出口订单。”钱江机器人营销总监郑玲洋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据介绍,钱江机器人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在多个细分应用领域实现突破。其产品在精度、速度、可靠性等方面处于国产机器人领先水平,成为国产机器人中产品系列最丰富厂家之一。

实际上,钱江机器人的母公司爱仕达集团是一家老牌的厨具炊具生产企业。2013年7月,在收购澳大利亚CSF公司后成立钱江机器人,进一步布局智能制造领域。

从“做厨具”到“做机器人”,爱仕达的变化像是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缩影。而这样的改变正在被国际市场关注和认可。

一位来自越南的采购商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中国制造的机器人,不仅质量好,性价比也很高。“外国采购商们对国产机器人非常感兴趣。很多外商在看到展出的‘未来工厂’时表现得很兴奋,说这是他们从未见过的。”郑玲洋自豪地对记者说。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表示,从广交会上参展企业结构、展品变化、新品发布,都能窥探产业结构的创新升级。

临近闭馆,在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展区内仍有不少外商赶来咨询洽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伍素文|摄)

“中国智造”成为新增长点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行业形势推动下,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整体呈上升的趋势,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的提升。

中研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提到,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我国制造业正式踏上了以智能制造为重要发展方向的转型升级之路。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人超300台,全年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比2015年增长10倍,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省是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重要聚集区。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营业收入616.4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增加值111.4亿元,同比增长12.1%。而在本届广交会的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展区里,广东参展企业数就占到了1/5,位居全国前列。

随着国内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技术趋于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用“出海”作为撬动国际市场的主要手段。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秘书长陈永刚调查发现,随着东南亚国家承接中国制造业产业转移,带动了当地对中国制造配套设备的需求。“跨国公司把国内机器人订单带到世界其他工厂,这是国内不少工业机器人企业主要的海外订单来源。”

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展区内,外商正在我国企业展台前咨询洽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伍素文|摄)

有专家指出,机器人企业“出海”迎来最好时机,需要深耕海外渠道,加速产品改良,完善自身服务。

翻看多个省区市组团参展的名单,智能制造企业的参与不可或缺,其中不乏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称号的企业。他们在谋求海外新发展机遇时,更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中国智造的创新实力。

随着新技术的运用,不少新产品也正在逐渐成为跨国交易的对象。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设备累计出口金额6.1亿美元。

在本届广交会上,徐兵在介绍一期成绩单时特别提到,有些参展企业首日已收获300万美元意向订单,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展区有参展企业订单达到了1000万美元。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8期)


相关阅读

  • 来就对了!广交会的世界级朋友圈

  •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来就对了!Perfect(完美)!”“我们是广交会和中国的老朋友,广交会从不会让我们失望。”“我认为广交会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展会,是当之无愧的No.1。”来
  • 关注人工智能全球产业链上的工人权益

  • 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离不开大量时间和海量数据的训练。其中,将语音、图片、文本和视频等原始数据转化成可供机器识别的信息工作的人,被称为数据标注工人。随着全球商业
  • 以人为本引领智能时代劳动方式转型

  •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社会带来了颠覆性变化,世界正在走向第四次工业革命(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数字技术分别与物理、数学和生物
  • 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正式开幕

  • 4月15日,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正式开幕,作为本届广交会新增的三个全新展区之一,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展区颇具看点。其中,中电鹏程展位尤为醒目。 工业4.0时
  • 浪潮信息领跌超4%,人工智能ETF(159819)震荡走低

  • 截至9:50,人工智能ETF(159819)开盘震荡走低,现微跌0.8%,成交额已达7161万元,交投活跃。该基金紧密跟踪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该指数现下跌0.54%,报3084.89点。指数成分股中,景嘉微上
  •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应用落地提速

  • 近段时间,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AIGC)引发关注,国内多家互联网企业宣布相关业务布局。在技术创新不断突破的同时,国内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与协同办公软件等深度结合,加速向应用层面落
  • 2.74亿!“五一”强势归来的三个启示

  •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岀行火爆!消费火热!指数火红!从杭州西湖到大理古城,从北京颐和园到南京夫子庙,全国各地几乎所有景点都开启了“人从众”模式,敦煌“堵骆驼”,成都排队2小时看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 美国对华2000亿关税清单,到底影响有多大?

  • 1 今天A股大跌,上证最大跌幅超过2%。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证实计划对华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 听起来,2000亿美元数目巨大,我们来算笔账。 2000亿美元,按现在人民币汇率

最新文章

  • 广交会的“人气王”

  • 2023年第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贾璇万商重聚,尽展活力。据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官方统计,开展首日(4月15日)全天进场37万人次,其中外商6.
  • “音”为梦“响”,你为谁打Call?

  • 抒情or摇滚民乐or流行哪一种曲风是你的最爱?Come on !小财带你重临“十佳歌手”决赛现场带你感受音符与心灵的碰撞让我们重温这场视听盛宴跟随律动与节拍一起摆动起来吧!开
  • 今晚又有降水到来,气温反复横跳...…

  • 昨天上午我市多云午后风云突变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随之而来一片黑云压城的景象未来几天随着冷空气的南下我市会有5到6级的阵风今晚到明天还会有小雨发生请注意防范汉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