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中信建投 | 把握当下经济问题,推动经济全面复苏——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学习体会

日期: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收集编辑: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文|胡玉玮

本文深入分析《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对比《政府工作报告》得出增量信息。财政方面,新增3.88万亿元赤字规模约束,参照近年GDP名义增速,3.88万亿元赤字规模较3%赤字率约束力更强。能耗方面,单位GDP能耗降低2%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十四五”规划提出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2023至2025年年均需要下降3.8%。若想实现3.8%的目标,不仅要着眼于经济增长,更要切实限制能源消费增速。今年重点工作内容可能包括五方面:(1)着力提升内需;(2)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利用好外资外贸;(3)强化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5)加强民生保障。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汇报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执行情况,实现了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等十大成果。报告指出,当前经济和社会存在总需求不足、供给面临较强的结构性约束等六大问题。在此基础上,报告明确2023年经济的十大重点工作方向。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报告》)汇报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执行情况。疫情防控方面,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宏观经济方面,在超预期因素冲击下,及时实施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的稳定。宏观调控持续创新完善,减负纾困力度明显加大,重要商品保供稳价进一步加强。扩大内需方面,制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和“十四五”实施方案,聚焦重点领域扩投资稳消费。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促进居民消费逐步恢复,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发展实体经济方面,创新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实体经济根基巩固壮大,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方面,市场体系建设更加完善,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稳外贸稳外资成效明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进展。乡村振兴方面,切实抓好农业生产,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拓展,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区域战略部署方面,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碳达峰碳中和积极稳妥推进,节能工作持续推进,绿色产业体系快速发展。安全发展方面,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巩固提升,能源资源安全得到切实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经济金融领域风险有效防范化解。保障民生方面,稳就业促增收取得扎实成效,教育质量持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得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二、当前经济的主要问题

除了我国长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外,《计划报告》还指出了当前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总需求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制约消费和增长的因素仍然较多,投资增长支撑不强,制造业、房地产业、民间投资、基建投资均偏弱,全球贸易放缓造成外需下降,稳外贸难度较大。第二,供给面临的结构性约束较强。一是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部分领域仍旧存在“卡脖子”问题,产业链供应链仍存在较多堵点;二是粮食和能源供求态势偏紧。第三,重点领域风险可能交织放大。当前金融风险处于易发期,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跨国境、跨市场、跨领域风险关联性明显增强,一些地方经济恢复困难较多,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亟待规范管理,社会治理仍需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形势仍较严峻,自然灾害风险犹存。第四,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供给仍存在短板,环境持续改善基础尚不稳固。第五,市场预期还不稳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居民消费意愿谨慎,企业发展信心不足与市场需求不振可能形成循环弱化。第六,政府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工作中多目标多政策统筹协调仍不到位,在短期波动中把握长期趋势、在发展中解决两难多难问题、在复杂局面中及时化解重大矛盾风险的能力仍待加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政策取向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3年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遵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六个统筹”的工作:一是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三是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四是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五是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六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

2023年的主要目标与《政府工作报告》保持一致,并展开说明制定目标的具体依据。相较于《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还明确提出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目标设定为降低2%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2022年《计划报告》要求,“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十四五”规划目标明确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3.5%。2021年和2022年实际能耗强度分别同比下降2.70%和0.1%。

可以从两方面解读2023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的目标。一方面,除2020年和2022年以外,过去十年间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都在2%以上。疫情影响造成能耗水平较低的服务业增速放缓,拖累单位GDP能耗下降速度。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新冠疫情对于服务业的负面影响逐步消退,叠加疫情期间居民积攒的消费需求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消费券等政策,2023年服务业有望迎来反弹,推动单位GDP能耗加速下降,2%的下降目标实现可能性较大。另一方面,2022年单位GDP能耗下降速度不及预期,为实现“十四五”规划下降13.5%的目标,2023年至2025年要加快能耗强度下降的速度。2020年单位GDP能耗为0.571吨标准煤/万元,至2025年要降至0.494吨标准煤/万元,2023年至2025年年均下降速度需要达到3.8%。《计划报告》也指出,“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因此,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在实际执行时可能采用更高的标准,确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过去十年间,能源消费增速均小于GDP增速,且有七年位于2%-4%的增速区间。若2023年实际GDP增长5%,则想要完成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2%的目标,则能源消费增速不超过3%,考虑到GDP增速可能超额完成目标,能耗强度下降2%的目标完成可能性较大。若将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目标设定为3.8%,假设能源消费增速取过去十年算术平均值3.02%,则实际GDP增速要达到6.82%,存在一定的难度。由此可见,2023年完成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不仅要着力于经济增长,更要限制能源消费增速。若2023年能源消费增速能降至2015年和2016年相近的水平,则实现3.8%降幅的可能性较大。

(二)2023年政策取向

2023年《计划报告》的政策取向部分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和社会政策五个部分。对比之下,2021年和2022年对应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则只包含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就业政策三个部分。本次《计划报告》新增了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章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结构和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此外,社会政策的涵盖范围也大于就业政策。总体来看《计划报告》的政策取向与《政府工作报告》保持一致,并且提出了一定的增量信息。

财政政策方面,2023年的表述为“加力提效”,2022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对比之下,2023年的“加力”表述,说明财政政策总量上有所加码,3%赤字率和3.88万亿元赤字规模都大于2022年计划的2.8%赤字率和3.37万亿元赤字规模,也大于2022年实际赤字率2.8%和赤字规模3.37万亿元。假设2023年经济增速与政府工作报告5%的目标保持一致,2023年GDP总量为127.07万亿元,3%赤字率对应的赤字规模为3.81万亿,小于规定的3.88万亿元赤字。若3%赤字率与3.88万亿赤字规模保持一致,则对应的GDP总量和名义增速分别为129.33万亿元和6.87%。参照近年的GDP名义增速,6.87%的经济增速实现可能性较大。因此,3.88万亿元赤字的约束力更强。从政府发债来看,新增3.8万亿元的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大于前两年的3.65万亿元。2023年,既要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也要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货币政策方面,2023年的表述为“精准有力”,2022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对比之下,2023年的货币政策力度也有所提升。从总量上来看,2023年与2022年保持一致,都提出“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因此,货币政策的“有力”更多落脚在“精准”上,通过优化货币政策的结构功能,更好满足宏观经济运行的需要和稳定市场预期。2023年不仅保留了2022年报告中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的表述,还提出推动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降低个人消费信贷利率,有利于加大居民消费力度,加快宏观经济复苏。产业政策方面,《计划报告》提出“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对接,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而在2022年报告中的表述为“促进实现金融与科技、产业良性循环。”不难看出,科技与产业政策的重要性有所提升,金融在产业发展中的辅助定位更加明确。另外,本次《计划报告》还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国家安全结合在一起,从更高的层次阐述产业政策的重要性,这是2022年报告不曾提及的。科技政策方面,更加强调企业的主体作用和人才的重要性,要求有力统筹科技、教育、人才三方面工作,与党的二十大精神保持一致。社会政策方面,就业部分与2022年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在于均强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同点在于2023年提及的就业重点人群更加突出青年和高校毕业生。2023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为历史新高,要做好相应的稳就业工作。《计划报告》还提及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做好脱贫人口和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妥善处理医疗、养老、生育支持等民生大事。

四、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

《计划报告》对2023年提出的重点内容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对照《政府工作报告》,尽管部分章节分布和行文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核心内容总体上保持一致。

《计划报告》共提出十项重点内容,对比《政府工作报告》和前文提出的当前经济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以下方面是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着力提升内需

1、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

2022年二季度和四季度两波疫情冲击均造成消费显著萎缩,全年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9733亿元,较2021年下跌0.2%。疫情持续冲击也使得消费者对于未来宏观经济和收入更加悲观,消费信心转弱。2022年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85.5,是1991年统计该项指标以来的最低值。因此,尽快提振消费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推动消费复苏是2023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从《计划报告》的表述和行文顺序中也能看出端倪。从表述上看,报告将消费定义为扩大内需的“基础作用”,提出把“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从行文顺序上看,在2022年成果部分中,投资在消费之前,说明2022年投资对于宏观经济的拉升作用大于消费。而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部分,消费前置到扩大内需部分的第一节,说明2023年消费要发挥首要的作用。

促消费的政策举措分为三类:一是增强消费能力,重点是多渠道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升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二是改善消费条件,建设一批消费中心,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推动重点领域和大宗商品消费持续改善。三是创新消费场景,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支持各地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活动。

2、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2022年,在消费疲软的大背景下,投资对于拉动宏观经济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下半年,政府推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专项贷款等一系列稳投资政策,推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和企业设备更新换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2022年的投资中,政府和国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分行业来看,由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增速高于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分部门来看,国企投资增速高于民营企业增速。特别是下半年,固定资产增速总体放缓,但是基建投资增速和国企投资增速则持续上升。《计划报告》指出,“进一步优化调整中央预算内投资结构,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向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国家安全以及民生等领域倾斜,集中力量办好国家层面的大事、难事、急事,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2023年,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和国企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预计将会有所下降,工作重点从投资总量转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并且更加注重对社会资本投资的引导作用。

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利用好外资外贸

外贸方面,2022年受全球通胀、欧美持续加息和俄乌冲突影响,国外的供给和需求都受到较大冲击,因此我国进口和出口都存在一定规模的萎缩。四季度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速均转负,12月进口金额和出口金额同比增速分别为-7.50%和-9.90%。2023年外贸工作可能有以下重点方向:第一,推动对外贸易结构多元化,加深对欧美以外地区的贸易往来。原因有二,一是市场普遍担忧2023年欧美可能因持续加息而发生经济衰退,欧美地区的外需可能萎缩。二是欧美国家对我国持敌视态度,存在一定的贸易壁垒和摩擦。二十大以来,我国在对外经贸合作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先后与越南、沙特阿拉伯、白俄罗斯等国家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与柬埔寨构建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第二,推动区域经贸合作。通过国家层面更紧密的贸易组织安排和贸易协定,降低外贸壁垒实现双赢乃至多赢,对于发展外贸具有重要意义。2月16日,中国和厄瓜多尔结束自2022年2月7日启动的自由贸易协定,在履行国内程序后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23年,政府将推动达成更多的贸易协定。

外资方面,2022年我国利用外资总体保持平稳,全年外商直接投资1891.3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9.02%。2023年外资工作可能有以下重点方向:第一,以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为依据,扩大外资企业市场准入范围。2022年10月26日,发改委、商务部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新版《鼓励目录》有三方面变化,一是将制造业作为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方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将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作为修订重点。三是比较优势扩大中西部目录鼓励范围。第二,更加强调依法保护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落实一视同仁的国民待遇。

(三)强化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科技创新方面,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研发经费支出首次突破3万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取得一系列研发成果。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更加强调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作用,中小微科创型迎来更多发展契机。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计划报告》指出以下工作重点:第一,修订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修订的方向可以参考2023年2月23日发改委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 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将节能降碳、资源循环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设备纳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持续加强推广应用。”第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第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

(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

防范金融风险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实施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计划报告》指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二是做好风险防范和处置。“继续做好重点机构风险处置化解工作,积极应对不良资产反弹,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密切跟踪分析国际经济金融波动可能带来的输入性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强化跨部门协同监管,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三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五)加强民生保障

加强民生保障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稳定扩大就业岗位。据教育部数据,继2022年首次突破千万,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预计达到1158万。当前16-24岁青年失业率显著高于25-59岁失业率水平,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有利于实现1200万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对于宏观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着力提升居民收入。过去两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出现较快下滑,且增速小于GDP增速。三是做好养老、生育、托育、医疗、教育等民生重点问题的工作。特别是发展养老业和生育托育业,对于解决我国“老龄化”和“少子化”的社会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既有政策落地效果及后续增量政策出台进展不及预期,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策的理解不透彻、落实不到位。(2)经济增速放缓,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加剧。(3)近期房地产市场较为波动,市场情绪存在进一步转劣可能,国际资本市场风险传染也有可能诱发国内资本市场动荡。(4)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上升。(5)地缘政治对抗升级风险,俄乌冲突不断,国际局势仍处于紧张状态。

胡玉玮:中信建投政策研究团队负责人。经济学博士、牛津大学博士后、欧盟访问学者。曾担任中国证监会研究院国际金融部负责人、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驻华代表(养老金与保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顾问专家,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客座研究员。参与或主持多项国际、国家和部委重大经济金融领域研究课题,多篇政策研究报告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或批转。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国际金融、资本市场。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把握当下经济问题,推动经济全面复苏——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学习体会》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3月17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胡玉玮 SAC 执证编号:S1440522090003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相关阅读

  • 售价28.58-37.23万元,捷尼赛思GV60正式上市

  • 随着现代起亚集团正式进入电气化转型,未来的一段时间将在全球市场投放多款电动车型。近日,捷尼赛思GV60正式上市,其中豪华版售价28.58万元起,旗舰版售价35.18万元起。新车定位纯
  • 3月国内等级分报告-天津男子100强

  • 明确位置 找准目标(^点击直达最新分省报告专辑^) (报告样式示意) 报告包含天津100名最强男子青少年棋手CPR国内等级分数据和排名;棋手可能包括但并不限于: 白长林, 白子墨
  • 3月国内等级分报告-中国青少年男子1000强

  • (报告样式示意) 报告包含中国1000名最强男子青少年棋手CPR国内等级分数据和排名; 本月男子1000强的CPR国内等级分门槛为1628,来自江苏、重庆、浙江等省的3名棋手踩线入围
  • 3月国内等级分报告-天津女子50强

  • 明确位置 找准目标(^点击直达最新分省报告专辑^) (报告样式示意) 报告包含天津50名最强女子青少年棋手CPR国内等级分数据和排名;棋手可能包括但并不限于: 蔡文珊, 陈琬桐,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三月是重要拐点

  • 不仅是经济的拐点,同样是政治拐点。这次中国的降准没有任何预期,联想到什么?周末,欧美金融界乱作一团,欧洲救瑞信,美国救第一银行,紧急防止危机快速蔓延。瑞信166年,全球第五,瑞士第
  • 1人开发7年的肉鸽游戏,到底哪里好玩?

  • 夜间濑玻璃丨文谁也没办法逃出 Roguelike 的“魔爪”。说真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肉鸽游戏这么上头,就说这个我上周末才下的《Patch Quest》(中文译名:《拼贴冒险传》),一周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