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海归废物」被投资的前半生

日期: 来源:极昼工作室收集编辑:小昼


文 |  张雅丽

编辑 |  毛翊君


“感觉自己不止那个价”

陈霖,30岁,留美8年,建筑行业

去年七月,我在社交平台发了一篇帖子,关于藤校高开低走,30岁一事无成,没想到火了。
我是一名建筑师,写那篇帖子时,供职的地产公司经营状况不好。两年前还有四五个大项目,后来就赶上行业下行,很多公司都倒了。一个周末回老家,我晚上睡不着,写下这些焦虑。
实际上,去年初,我们公司就不再有新项目,一直持续到半年后我离职。这期间,我老公也离职了,家里的经济主要靠我。我跟公司提过一回涨薪,得到的回应是要等到11月。我看公司的情况,觉得是没希望了。没有项目,就意味着只有底薪,税前12K——和我刚回国那年的薪资一样。
2018年6月我硕士毕业,7月底就立马回了国。那年我25岁,在北京第一个offer的薪资一万二,当时感觉还不错,也没有研判过国内的行业市场,觉得以后上升空间很大。工作一年多后,我怀孕了,离职回家休养了一年。再找工作时,赶上疫情爆发。我当时能拿到的最好薪资依然是一万二,但觉得因为疫情,工资低是暂时的。可是过了两年,还是没涨。
我老公和我是同行,刚毕业时,我们俩加起来年入45万,现在工作将近4年了,反而比以前少了很多。有天他接我下班,车停下,我不想回家,我们坐在车里一直聊。他没留过学,一直比较乐观,我就非常焦虑。我在美国读了八年,仔细算过,花费大概268万。付出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这让我觉得对不起父母。
2009年我16岁,父母把我送到美国上高中,离开老家。高中三年,我过得基本没有娱乐活动,两点一线,语言不通,就下课听录音,啃课本,自觉也没浪费时间。之后考上了美国排名前30的大学,拿不错的奖学金,每个暑假都修学分。三年就本科毕了业,接着考上了藤校的建筑研究生。
●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我跟父母聊过,关于当年对我的培养规划,他们似乎也没有想那么多。我这样理解他们当时的决定,为了逃避国内的高考,想让我轻松一点。另一方面,我出国时,留学生还不是特别多,家长之间可能也有攀比。
我本科学的是城市规划专业,后来转成了建筑专业,也是听了家人的建议。我爸爸是做房地产的,在他当时看来,建筑师从各方面讲都不错,很多人涌进去。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行业当时已经在走下坡路,我们当时都没意识到。
回来工作了几年,跟身边人聊起来,发现差距非常大。有一些朋友没留过学,在互联网公司、银行和金融业,跟我上一份工资相比,至少高出1.5倍。我后来想,自己的焦虑更多源于行业,我很多留学的同学都觉得,做这行回来性价比不高。不得不承认,留学生现在满大街都是。
大家都很丧,要么说不想工作,要么就说转行。我的一位前同事告诉我,他们今年也没有项目,裁员了1/3。另一个前同事,也是我国外的研究生同学,前不久刚离职。他觉得累,更重要是没有前景,想转到互联网公司做界面设计,面试了两家没拿到offer。更惨的人,在上海疫情时被裁员,很久找不到工作。
后来我就刻意不太跟朋友们聊这些了,负面情绪会传染。我需要通过跳槽或者寻找副业,来对自己的生活重新掌控。我频繁地投简历面试,给家里记账,甚至摆过几天车摊卖椰子冻。
我倒不觉得自己到了“废物”的程度,但薪资不理想,会让我觉得自己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觉得自己不止那个价,有一种被困住的感觉。
那段时间,家里氛围非常低迷,经常吵架。现在很难想起具体的原因,就是一种不太正常的情绪宣泄。我时常会哭起来,声音很大。我跟老公不会在孩子面前吵,都是到楼下的院子里。
看到我的状态,我爸挺后悔的。他也受行业影响,提前退了休,心里郁闷,觉得把我拉进了这一行。有时候他会自己嘟囔,诸如朋友的孩子在互联网行业,我的发展如何。我知道他不是故意要讲给我听,是埋怨自己。我听到之后只能沉默,然后自己去消化。
有时候我会想。自己过去接受的教育是否真的正确?并不是努力学习,出国读个好学校,就能过得如愿。我有一个女性朋友,没出过国,读书只读到大专。在我看来,她过得比我轻松,生活质量比我高很多。看到她我就想,人生好像没有什么真正正确的。还有一个过去不被父母看好的小孩,因为漂亮,谈一个男朋友,就能获得好的生活。
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我按照一个指定的人生剧本,每一步都走得很努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回国发展,行业动荡,才发觉自己那么渺小。

“水个研,水个工作,水个户口”

梁摆,26岁,英硕一年,事业单位法务

我是个废物,这就是客观事实。
这感觉从2018年开始。那时我从北京一所普通211毕业,作为法学生,一边准备司考,一边考研。结果司考没过,考研到后来也不想准备了,就感觉还有选择。因为压根没有想过本科毕业后工作,就申请了英国的学校。那时候就觉得挺废的。
那学校QS排名50多,需要准备的材料不多,拿着大学的学分绩点,不带雅思成绩就能申请。就读一年,我的心态很明确:就是出去水个研。
那一年很开心,到处玩,学业压力也小。花费大概30-50万,我父母挺支持的,对家里来说,负担不算很大。我老家在湖南,小学来了北京,妈妈是公务员,爸爸做生意,上了大学后他们又回湖南了。如果我回到老家,反而没什么朋友,想在北京发展,就要拿到户口。
关于落户政策,留学生要在国外满365天才行。我当时查了一下天数,毕业回国时间差一点满一年,又硬凑了一下天才回来。
那是在2019年秋天,之后几个月,考了很多轮试,我进了一个事业单位的法务部门,签了五年劳动合同,有户口指标,违约金30万。找工作时,我就想着“水”户口的事,干什么不重要,只要能解决的户口就行。
工作后大概半年到一年,我开始摆烂。我是突然感觉到的,自己的精神被工作腐蚀了。干的内容多数就是生产合同,每天早上8点到单位吃个早饭,中午11点半休息,1点半起来再弄到下午4点半下班。
仔细想想,性价比还挺高,一天也不用干什么活,还有不到1万块钱。下班后可以在食堂吃晚饭,但我宁愿早点回家,一般准点就走,比领导还早。其实回家之后,我也不知道做了什么,时间就过去了。刚开始我还打游戏,后面游戏也不想打了。我想我是到了一定年纪,开始想要钓鱼,看人在网上修马蹄解压,做的都是些没啥意义的事。
●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我甚至摆烂到懒得去接触异性。过去,有人给我介绍女孩。那女孩我见了,人很好,但我就提不起兴趣,没心思去想。父母去年还给我安排了相亲,觉得我年龄到了,工作也是铁饭碗,户口也拿到了,该往成家立业的方向走了。但我觉得自己还没活明白,不想稀里糊涂地结婚。
实际上,这些条件都达到后,我反而感到自己被锁死了,好像在某一部分卡住了。我感觉很多留学生回国,都会期望很快就能过上中产生活,但就我了解的一些同学朋友来看,薪资跟期待相比少很多,职场上升也慢。
不过这些我早就不想了。体制内年纪轻的也都在30岁以上,我今年26岁,工作两年了,还是单位里最年轻的。氛围很和谐,就是看不到上升。我想象自己如果40岁还在这样的岗位上,会是什么样子,想了想就觉得很焦虑。
跳槽的话,似乎也没有很合适的岗位。我们法律专业,基本上就几条路,公务员、法官、律师,可我一条都不想走。高考的时候我想读金融,最后是被调剂过来的。我知道现在有很多社会考生重新参加高考,但我就是个随波逐流的人,从小就是个“划水怪”。
这工作虽然性价比可以,但在北京不用跟同学朋友聊,就知道应该没有比这工资低多少的了。那数字会足够让我觉得很废物。前年家里给了一些钱,我开始炒股,一天挣的钱有时比得上一两个月工资。但后来亏了几十万,我更没心思上班了。主要是金钱给我的刺激,会觉得上这个班没有意义,虚无。
我见朋友的频率从过去的一周几次变成一两次了。别人叫我,我就找理由推脱。倒也和一起回国的同学们聊起来,大家情况都差不多,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时候他们甚至会羡慕我,觉得稳定,户口也拿到了。我真没什么感觉。
有一天我好像顿悟了,自己就是不适合在体制内坐班。去年年底,一个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工作,是个央企,薪资比我目前高,必须强制出国三年以上。尽管是去非洲,我听到也很心动。也有人介绍我去券商,但我最终都没去,还是觉得麻烦,成本太高了,我首先要把现在工作的违约金赔了,以后也不确定是个什么结果。
去年十月初,我下载了一个交友软件,想跟现实剥离,在虚拟世界放飞自我。但一个月后我发现,上面也很无聊,打算注销了。我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新年打算继续摆烂。

“你在国外这么久,能不能加得了班?”

龚健,30岁,澳洲硕士两年,制造业财务

我2017年从澳洲读完硕士回国后,在上海的制造业公司做财务。去年上海疫情之后,我被裁了。三个月里,我在求职软件上留下七百多个跟人力沟通的记录,最终发过简历、加微信进一步沟通的,只有一百多个。大数据把海归废物小组推给了我。
在那么多次与公司的沟通中,我发现,我留学经历的优势勉强只占一半。有些公司,正好需要英语能力强,能对接国外,就算优势。有的公司会直接问。你在国外这么久,能不能加得了班,能不能适应国内的环境?
我对工作期望的标准一点一点降低。上家公司,通勤时间要一个半小时,我没接受。现在,即便降薪20%我也能接受,总要生活。
我开始长时间失眠,空窗的那段时间,即便出去旅游,也觉得没什么好玩,还不如继续回来找工作。我以前特别不爱聊天,但睡不着,只能想办法排解,跟朋友、家里人聊天。我是福建人,家里的一些亲友很早就出国了。我父母做生意,也希望我能到国外生活。大四那年,我又看身边的几个朋友出国,自己半推半就去了澳洲。
在澳洲读研的两年,我花费了家里将近百万。我会觉得并没有达到父母投资的预期,自我认同很低。这种感觉在刚回国时特别强烈。跟父母聊起这个事,他们会安慰我,说更重要的是投资我这个人,给我更多经历和体验。
我读的学校排名是澳洲八大,QS前50。尽管我有很多老外朋友,上课参加老外的小组,参加学校社团。但很多时候还是会觉得自己是个外人,没有归属感,还有很多时候会被某种贴上标签。我就想,是不是回国会更好。
2017年,我回来最早想进入金融行业,但不太巧,那一年金融业大低谷,券商、投行的机会都特别难。也是回国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水平在留学生群体中很平庸。跟我一起面试的,很多都是常春藤、剑桥、牛津等名校。我感到惊讶,竞争怎么这么激烈,好像大家都挤到一起了。
最终,我没能在金融业找到合适的工作。开始在制造业做财务,薪资在1万到2万之间。
这个薪资肯定会有落差。跟国外相比,我一个月在咖啡店兼职,80个工时,比在上海全职的薪资还要高。再对比国内的情况,我的一些朋友没有出国,但比我多两年工作经验,薪资就高出不少。后来我想,去国外读这个不划算。遇到市场低谷,反而不如提前两年出来找个工作。
现在,我刚有了一份新工作。每天往返要横跨上海,通勤将近4小时。但我和爱人并不打算回到福建,那里已经没有我合适的工作。
(为保护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著作权归属极昼工作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声明除外。

- END -

微信又改版啦,如果不星标,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推送,也无法看到封面图片哦!还请点击右上角将极昼工作室“设为星标”,及时接收每篇推送~

相关阅读

  • 211女孩的「废物」计划

  • 文 | 罗晓兰编辑 | 毛翊君211“废物”毕业后,弯弯有次回母校聚餐,辅导员问大家这些年做了什么。有女生在出版社工作,稳定地干编辑。在国企的男生说去了哪些国家,参与了哪些项目
  • 马斯洛:为什么有人会疯狂地热爱工作?

  • 他们的基本需要已经得到适当满足,现在是以另外的高级方式——工作,受到激励的,这可以称为“超越性动机”。这也正是他们热爱工作的原因:自我实现。为什么有人会疯狂地热爱工作?文
  • 陈丹青:很多人一大把年纪,为什么还是没教养?

  • 文化断层比肉体破裂可怕得多,后果也严重得多。很多人一大把年纪,为什么还是没教养?文/陈丹青(当代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来源/网络我就是小学毕业我跟军人有渊源。我的爷爷是
  • “打卡”大半年,我终于上榜了!

  • 作为一名基层调解员从今年夏天开始我每天都沉迷于一件事那就是“打卡”在天平阳光App上我每天都发好几条调解心得和工作小视频可是到现在每个月的打卡榜单上我都没有入围“
  • 【总结】2023 二月 | 我没什么可证明自己的

  • 月 度 总 结每一个人都在实现ta真心渴望的生活。就是如此简单的事情。1智慧沉淀一,阅读二月读完的书籍 记录软件 Notion2月读完了5本书,阅读时间大约24小时,平均每天5
  • 咱们继续定投加仓

  • 文 | 小鱼 (转载请注明出处)关注公众号:小鱼量化微博/雪球:小鱼量化路上经过了30多个小时,刚到工作地的宿舍,简单说说。— 1 —又开始工作啦从2013年初开始到公司的海外项目工作一
  • 清华公管举办2022-2023学年春季学期助教培训会

  • 2月24日下午,公管学院2022-2023学年度春季学期助教培训会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在学院323教室举行,近60名助教参加。本次助教培训会由教学办副主任肖文静主持。首先负责三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2023年全球音乐节极限选择

  •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不得已地暂别音乐现场,徘徊在耳机里的世界,错过了很多与音乐、好友相聚的时刻。好在随着一切秩序在重新恢复,大家对音乐的热情就像休眠许久的火山,时
  • Jony J新「实验」,如何以做音乐的态度做衣服

  • ,你是否想象过,“不做人”的话你会想成为什么生物?“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虫,这一物种进入了:uth编辑部的选择范畴,艺术作品中存在着关于它的多种想象:神作《沙丘》的沙虫、
  • 「海归废物」被投资的前半生

  • 文 | 张雅丽编辑 | 毛翊君“感觉自己不止那个价”陈霖,30岁,留美8年,建筑行业去年七月,我在社交平台发了一篇帖子,关于藤校高开低走,30岁一事无成,没想到火了。我是一名建筑师,写
  • 我的邻居是个「问题老太」

  • 文 | 魏芙蓉编辑 | 王珊瑚视频剪辑|沙子涵一辆摩托车搅起的波澜如果没有那件糟心事,对24岁的陈宇明来说,夏天意味着崭新的开始。去年6月底上海解封,他逃难似的搬家,终于逃离了忍
  • 211女孩的「废物」计划

  • 文 | 罗晓兰编辑 | 毛翊君211“废物”毕业后,弯弯有次回母校聚餐,辅导员问大家这些年做了什么。有女生在出版社工作,稳定地干编辑。在国企的男生说去了哪些国家,参与了哪些项目
  • 站在初春十字路口的城中村老板

  • 图、文、视频 | 吕萌剪辑 | 沙子涵编辑 | 毛翊君●周涛在街边招工。时而会有人停在周涛面前,拿着他手上的衣服前后翻看,然后问人工费。“这个衬衫简单,6块钱。”周涛没机会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