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那些“搁浅”在清北的藤校生们

日期: 来源:TechXAcademy收集编辑:X



临近开学,关于教育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进一步引燃:“衡水二中”的高压竞争和严酷惩罚,引发朋友圈里学生群体的大加挞伐;在抖音快手收割了流量与关注度的胡鑫宇案,终以被发现自杀的悲惨结局收场。


这些发声和事件,仿若疫情三年积攒下来的教育弊病的最终爆发。双减之后,我们仍在应试教育的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着“小镇做题家”;而网课与封闭的校园围墙内,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岌岌可危。


但这些问题并不会在考上好大学之后就自动完结,“内卷焦虑”和“空心病”像达摩克斯之剑一样悬在每个学生的头顶,就算在精英的学生圈子内,也并不鲜见。


疫情三年,一群来自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杜克大学、圣母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等海外顶尖高校的中国留学生,因为疫情无法出国,暂时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交换。


图源:《中国合伙人》电影截图


借此机会,这群高考体制之外的名校交换生,和中国精英高校内一路“内卷”上来的“天之骄子”发生了近距离的碰撞,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对比。


从他们的交换经历和个体视角的叙述中,无论是成长路径上的差异还是想法上的相似性,都在某种程度上提醒我们:关于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问题,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我们仍未达成最优解。


以下这篇群像式的专访完稿于 2021 年,希望在两年之后的今天,仍能给我们留下时光冲不淡的印痕与回响反思。


(以下内容共计:5500 字,阅读需要:13 分钟)

疫情期间,国内多所高校向滞留在国内的中国留学生开放了交换生项目。其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华人留学生知中国”项目,允许交换生进入北大学习一个学期。


拥有了入校权限,这群留学生白天在清华、北大的图书馆、教学楼里学习,课后与清北的学生一起做研究、办活动;晚上又打开 Zoom 进入网课循环。


初来乍到,拿着清华的学生证走进校门时,于可感觉多少有些没底气。因为疫情,进出校门都要刷脸,面对门卫的盘问,她犹豫是否该称自己是“清华的” 。


“人多的时候,一开始会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好像不是‘正当途径’来到北大的。”通过校方合作项目来到北大交换的小蓝说。


顶着“清北”的光环,旁人的眼光让他们感觉很不好意思。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到清北上学基本只有高考一条路。


“我的外公外婆听说我要去北大非常激动,他们就跟着我来北京了,特地来送我上学。“在北大中文系交换的晓轩表示。“在他们面前,我也没敢把北大拉下神坛。”


打算主修语言学的晓轩参与了北大中文系的方言调查。受疫情影响,调查的范围缩小到校内,她每周日和小组成员一起用国际音标为傣语发音人记音,而发音人则是一名中文系的硕士。



北大国际合作部的浩然说,这样深入的本科交换项目前所未有。在筹备过程中,他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什么太多可供参考的经验。


浩然担任过康奈尔交换项目的辅导员,他感慨道:“(康奈尔交换生)真是这个园子里过得最好的一群人了。”


这是一种因为国内外课程“青黄不接”,所以相对自由的状态。


由于海内外各所学校的学分规定不同,大部分交换生所选的课程都只能转换成美国大学的选修课学分,不计入 GPA;甚至也有人根本就不打算转换学分。


在哈佛大学就读的游游就干脆放弃了项目制定的必修课,转而旁听他感兴趣的电影分析与鉴赏。因为只是旁听,他没有在网上注册这门课程,甚至连期末考试也没有参加。


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在北大光华交换的小 W 选了很多和创业、管理相关的课程,“北大的创业氛围很好,如果在美国,我想我可能没有机会去听这些课吧?”



小蓝也反思过自己的“特权”,前来交换的留学生享有奢侈的选课自由:”我们想选几节就选几节,然后想干啥就干啥,有一点这样的感觉。” 


而这种自由,也是清北的节奏里不轻易出现的。


临近大二的暑假,晓轩在日程安排上也丝毫不敢放松,早早地开始了考研的准备。“国内考位太难找了,我报了纽约的 GRE 考试”。


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她的学业和未来规划都靠自己, “他们(父母)不管,我也乐意自己做决定”。


在她从小长大的地方,身边人普遍学历不算高,村里的人甚至都没听说过她在美国的大学。春节回家过年时,听说晓轩打算修双专业,亲戚们都说,女孩子学那么多专业干嘛?



选择出国留学这条路,是自由的,同时也充满了孤独。


小 W 说,“留学生也内卷、也焦虑、也抑郁。但如果你想要变得足够优秀,就必须有非常强的自驱力。”


以转专业为例,在清北换专业的过程虽然很繁琐,但起码流程是一样的,至少也还可以从 BBS 和树洞等网络平台上找到学长学姐的经验借鉴。


“大家都是慢慢摸索出来的。”来自北大光华学院的黄宇即将升入大三, “刚上大一的时候所有人都不适应,一开始我向学长学姐取经,什么都不懂,连问什么问题都不知道。”


而国外的学校虽然允许学生换专业甚至转学,但他们也要递交申请文书、参加面试,某些热门专业其难度甚至不亚于重新考大学。


尽力之后,晓轩在美国学校那边的一门网课期末成绩是 89.4 分,距离 A 只有四舍五入的距离。


盯着“让成绩单变丑”的 B+,郁闷的晓轩来到未名湖边,坐在长椅上发呆。“在那里看鸭子打架,看它们在湖上漂,想了很久该怎么解开这个心结。” 


图源:《中国合伙人》电影截图


晓轩回忆起那天晚上去中关村吃了顿烤肉,买了件衣服,心态才逐渐恢复过来:“我一直很佩服在北大过得很好的那些人。我觉得北大竞争太激烈了,感觉没有允许你慢慢变强的时间。


同样是北大学生,黄宇却在试着摆脱”内卷“的成长路径。他说,“我不是北大学生中的典型”。


黄宇来自北京,和他一样就读于北大光华的高中同学就有七八个。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一些高中可以达到将近五分之一的清北升学率,而这是其他地区的学校所无法想象的。


“我的室友都是各省状元。”黄宇说,“我的特征就是,我不是状元。”


为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历,黄宇常常在校外找实习,基本上回宿舍只睡觉,很多课靠自学。


“有的课去上了几次,发现老师只是在念 PPT,还不如自己学。”他感觉很多教授在学术上实力非常强,但并不很熟悉金融业界最新的走势,而这正是他想要加入的领域。


一边是北大的同学疯狂“内卷”,一边是自己的“任性”选课,作为哈佛大学本科生的游游心里很清楚,“我跟他们的赛道是不一样的。”


“如果他们要保研,一个专业内很明确只有百分之几的有限名额,所以无法避免内部竞争,而我拥有足够多样化的选择,因此不会被这样的内耗性竞争所困扰。


当谈及哈佛学子和清北学子是否代表不同程度的“优秀”时,游游谦虚地表示道:“我觉得我们学校并不能真正地代表‘优秀’。”


“确实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人,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优秀,哈佛也不是‘优秀’的象征。”游游觉得,与其说“优秀”,不如说哈佛的学生是“有声望的”一群人。


当看到北大树洞“你是否反对受疫情影响的留学生来北大交换,抵制此政策请扣 1”时,看到有很多人在下面回复“1”,子星坦言内心还是十分忐忑,他担心在这个新环境中会有针对留学生的恶意。


在一开始,留学生作为“外来者”,很容易遭到来自内群体的排斥,甚至被贴上“境外势力”等不好的标签


树洞匿名的发言机制也不限制这种“对外”的愤怒。只有当认识到具体的人之后,这种恐惧才逐渐消去。



留学生们也对树洞这个只有北大在校生能访问的匿名平台褒贬不一。


“树洞经常刷新我的底线。”游游直言不讳地说,“上面有很多排外的、性别歧视的言论,还有人用树洞约炮。我看了树洞的源代码,它并没有什么审核机制。”


也有人觉得树洞非常有趣,小蓝说自己会在刷树洞的时候自动“屏蔽”掉那些比较极端的言论。


经常一边吃饭一边刷树洞的晓轩则表示,“要是(美国学校)也有个这样的树洞就好了!”有一次遇到不会做的课程作业,她在树洞上求助,不久就有信息科学学院的同学来加她微信。


一年或者半年的接触,让“清北学子”和”藤校生”之间的群体边界变得模糊。当他们走进校门时不再觉得不好意思,不再觉得这个校园”不属于自己“的时候,也就真正地融入了这里。


“在美国大学再也找不到清华这样的体育氛围了。”其中的一位留学生表示,尽管在交流时还会不情愿地回答,自己是来交换的,但“一起打球的时候,瞬间也会觉得自己好像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份子”。


让于可没想到的是,期末大作业需要分成小组时,身边竞赛出身的清华同学主动邀请他加入自己的组。“我知道他们很强,因为听一些其他同学说想跟他们一组,他们都没能加入。也许是他们怕交换生落单,想要确保我有组。”这让于可很感动。


“起初我确实以为清华学生会目中无人,因为高中时接触到的一些清华学长并不是非常友好。但是真正到那边之后,发现清华人都很友善。”


频繁的互动,也打破了留学生就是“花天酒地”、清北人就是“书呆子”的刻板印象。


白天去听讲座,晚上克服时差上网课,同时还要忙自己的项目和课程作业,有些留学生甚至一天之中只睡三四个小时。


而留学生们也发现,有些清北的学生不但学习很厉害,还同时做着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创业、实习、做社团活动;其中有些人同样也会旷课、甚至在课间打王者荣耀。


子星说,”可能国内的社会各界会觉得清华和北大里面的学生都是同质化的、相似的,但这两所学校里面其实各自都有非常不一样的、丰富多元的学生群体。”


学年的末尾,美国大使馆重新开放部分签证,大部分留学生即将赴美,在清北的时日也终于告一段落。


短暂一年的交流过后,他们将跳出舒适区,面临非母语文化的挑战,试图在异乡为自己开辟一席之地。


此时在图书馆中刷题的清北学子,也许也会感受到清北皇冠的重量。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下, 出国留学亦是种艰难的选择。



“其实我会感觉清华只是一个路过的地方,而并不是我的母校。”一位留学生表示。


游游说自己跟清华的朋友们没有出现过激烈的争执,“但也许因为我们不太讨论那些可能引起争执的话题。”在大多数感兴趣的话题上,她还是跟美国学校的朋友们更聊得来。


“这个交换项目让我感受到留学生群体的归属感。”小蓝说,作为曾经就读于体制内高中,到最后一刻才决定放弃高考申请出国的留学生,他倒没有觉得北大异常亲切。“我不后悔当初出国的选择。”


从现实的交流情况来看,清北的课堂和国外高校的课堂确实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于可说:“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我还是觉得我们学校(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课好一点。”在清华的“程序设计基础课”上,老师经常要求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用最小的空间解决问题,而美国学校的课程内容中有更多教学和理解。


她发现周围的同学都打过计算机竞赛,高考都是七百多分。“我的基础没有那么好,在清华的课堂上就会觉得进度很快,会担心学不扎实。”


“国内的课堂以老师讲授为主,做题和考试也有点儿‘分数导向’,培养的是线性的思维能力;国外的课堂上老师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反馈,培养发散性的思维。”


面对国内的 996 工作制和大厂的“卷”,小 W 认为这也是缺乏发散性思维的体现:一味追求单一维度的评价和工作量的堆积。他也补充道,“尽管国内有一些年轻老师也很厉害,课也教得很好。”


在向上流动的机会越来越少、社会阶层日渐固化的今天,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了“内卷”。


不论是清北学子,还是藤校生,这两个来自不同教育体系的精英学生群体,可以说是已经接近“获胜者”的结局,但在他们身上各自反映出来的行动逻辑,也让我们看到中西教育理念上的迥然不同。


中国的大学教育仍以“洪堡式”的教育理念为主导,重在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对科研人才的选拔。


各大高校在“双一流”的建设过程中,论文发表数量、国家基金项目的研究经费成为最重要的考核标准,而大学教育最基本的“育人”功能却被忽视了。


在 2021 年年底,上海交大教授、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的演讲里就曾批评过这一点,并表示那些本科就读于国内高校的学生,博士阶段的表现却不如国外大学培养的本科生。


在 2021 年 12 月 24 日举办的《大学的改革》出版座谈会上,吴敬琏教授也曾指出:“我们教育观念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把传授或者说灌输知识放在首位,而忽视了教育的宗旨在于把学生培养成有现代教养的人才。”


那么,面向未来的大学教育应该塑造什么样的人?


自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一方面,大学的功能性定位是为市场经济提供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从社会服务的层面来说,大学也相应地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的责任。


图源:《死亡诗社》 电影截图


大学的后一种功能则体现在纽曼式教育的理念当中。纽曼式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人格发展健全的“全人”(whole man)。这一教育理念起源于 19 世纪中叶的英国教育学家纽曼,他主张大学应为自由教育而设。


二战后,为了解决现代化工业社会的教育转型难题,哈佛大学进一步地将纽曼式的教育理念发扬光大。


当时发表的《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红皮书》就已提出: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成人”(manhood)。这样的人应该知道怎么“处事”(to do),更应该知道如何“做人”(to be)。


美国和欧洲的公立学校秉承纽曼式的教育理念,其办学的基本宗旨是为本州公民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社会公民。


图源:《超脱》 电影截图


回顾 20 世纪初,中国也曾设立过以纽曼式教育模式为主的大学,包括圣约翰大学和燕京大学。且在 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就慷慨激昂地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主张以人格培养为导向的教育。


时至今日,我们却依然面临着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以及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钩的尴尬。


2021 年清华大学联合北京大学公布的 2021 届毕业生就业报告中显示,有七成毕业生选择了体制内的工作。有人戏称“内卷的尽头是考公”。公务员、国企员工、教师等“铁饭碗”仍是精英大学生们择业的最优选择。


而时代的进步却离不开伟大的引领者,我们仍需要下一个袁隆平、下一个杨振宁、下一个屠呦呦。


培养“全人”的教育是一种理想,这种理想是来自于过去的力量和对未来想象的结合。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保障稳定的基石,但我们至今也无法说出在任何时代都可以复用的“人”的模版。


一次危机、一次疫情,在让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制暂停下来、让昔日对未来的美好梦想搁浅的同时,亦能够催生出新的机遇与变化,而我们的教育,也是时候思索更多的改变了。




作者:Skylar、兵书

编辑:兵书

策划:一尘、Vic

排版:灵〇


延伸阅读:

书籍: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

新闻:

2021学年中国学生留美申请人数同比减少18%,美国留学不香了吗?

教育部回应对名校学生出国深造的质疑

文章:

徐凯文:时代空心病——功利化应试教育之祸

李雪琴,一个曾经的抑郁症患者:北大一到期末,看抑郁症的人可多了

一个北大高考状元的抗抑郁史

图灵奖得主:中国应该重视本科教育质量,而不是研究经费和论文数量

“学霸”的反思!施一公院士:“如果当时不依照应试教育的思路选择课题,也许我可以做更重要的课题”

比较 | 吴敬琏:探究教育的基本问题

胡晓亮:美国大学纽曼式教育模式vs中国大学洪堡式教育模式

百年追问:为什么大学需要通识教育?| 王丹红专栏

相关阅读

  • 2022年智慧档案与档案信息化线上论坛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31日智慧档案与档案信息化线上论坛 档案作为重要信息资源需要简单,安全,快捷的现代化的管理。档案数字化转型和电子文件管理对档案工作有新的技术要求
  • 2022年回国求职留学生数量再创新高

  • 近日发布的《2022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2年应届留学生规模同比增长8.6%,回国求职留学生数量再创新高,我国企业对海外人才的需求亦呈上扬态势。报告指出
  • 清华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欣赏

  • 论文作者简介:论文作者黄轩宇为清华大学2016级航院钱学森力学班本科生,从大二开始跟随郑泉水院士开展结构超滑技术的应用研究。2020年完成的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涉及结构超滑微发
  • 北京市及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全文欣赏

  • 本文用图片形式分享清华大学程彬博士论文全文。该博士论文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和“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21年度)。本发布获程彬导师宝音贺西教授授权。教务员孙
  • 创业清华人丨 姚颂:创业是一项终生的事业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创业清华人 走进清华科创中坚人物记录校友创新创业足迹传递清华创业精神力量2023年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以创业校友影响力人物为对象开展系列人物访谈聆听他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那些“搁浅”在清北的藤校生们

  • 临近开学,关于教育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进一步引燃:“衡水二中”的高压竞争和严酷惩罚,引发朋友圈里学生群体的大加挞伐;在抖音快手收割了流量与关注度的胡鑫宇案,终以被发现自杀的
  • 看到源码就觉得恐惧,这是一种病,得治!

  • 大家好,我是飞哥!咱们的《深入理解Linux网络》是 5 月 31 号首发的,现在有 5 个多月的时间了。目前已经印刷了 1.9万册,而且预计很快就会再继续加印了。在技术书籍里这实属已经
  • 你的新进程是如何被内核调度执行到的?

  • 大家好,我是飞哥!在前面的文章《Linux进程是如何创建出来的?》 和 《聊聊Linux中线程和进程的联系与区别》 中我们都讲过了,进程和线程在创建出来后会加入运行队列里面等待被调
  • 没想到硬件能做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

  • 大家好,我是飞哥!我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上学和工作基本都以软件为主,对硬件并不太懂。但最近了解后才发现硬件的世界真的也很精彩。现在互联网公司也都开始重视硬件能力了。例如
  • 飞哥最后选择了加入字节!

  • 大家好,我是飞哥!前段时间在公众号里写了一篇文章《飞哥离职了》,和大家聊一下我从离职腾讯的事情。让我没想到的是这篇文章竟然创造了我的公众号文章的阅读数记录,当天就达到了
  • 万字图文 | 你写的代码是如何跑起来的?

  • 大家好,我是飞哥!今天我们来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程序是如何在 Linux 上执行起来的?我们就拿全宇宙最简单的 Hello World 程序来举例。#include <stdio.h>int main(){ p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