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虚拟集聚推动农业产业链新布局

日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收集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网

  虚拟集聚(Virtual agglomeration)指以新一代数字化平台为基础,利用具有生产特性的数据要素,将供需双方及相关企业从地理空间、物理空间转向虚拟空间、网络空间集聚的经济活动模式。在农业产业链领域,该理念旨在强调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完善,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产业组织形式和交易模式,缩短农业产业链信息交换的距离,拉近农产品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距离,并随着数据价值模块的流动,使农业链式环节能够不断延展。虚拟集聚是数字经济与农业领域的深度融合所带来的新空间组织形态,将成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新趋势:从地理集聚到虚拟集聚

  农业产业链所呈现的地理集聚,是以农产品生产者为中心,以加工企业、物流企业、销售机构等农业相关组织为上下游,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形成的有机整体。新经济地理学认为,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因素是农业产业集聚形成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因此农业产业链最初只能在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局部区域集聚,并随着集聚区产生的循环累积效应,形成耕地、播种、生长、施肥、收获、加工及销售一体的上下游链式体系。集聚区内同时会吸引周边更多农户进入,此过程又吸引新企业进一步向区内集聚,形成累积自我强化效应。产业上下游因为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增和知识溢出形成在块状地理区域的集中分布,更密切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依存或竞合关系,这种形式的农业产业链属于地理集聚。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削弱了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以地理空间为纽带的联系,农业产业链“供产销”流程开始在网络平台中虚拟化运作,形成“虚拟集聚”的空间格局。一是技术层面上,虚拟集聚环境下的农业产业链涉及的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在虚拟网络平台上将更加信息化、规模化、智能化,使得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环节转变为以数据实时交换为核心的有效联结,并形成组织链、物流链、信息链的“多链管理”模式。二是价值层面上,数字化浪潮下的农业产业链运作对原有“小农思维”所附带的自利性、局部性、短期性等特性产生冲击,数据对产业链的正向激励使农业回归价值本质,比如更加注重个性化、高品质的农产品生产。三是制度层面上,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中的规章、合同等制度和信誉、社会资本等非正式制度在“数据与数据对话”环境下的虚拟空间中融合统一,促进数字信息的互换和流动,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保护农业产业链中弱势群体,以此强化各环节参与主体的长期合作关系。可见,数字信息会对原有的地理集聚产生较大的冲击,使地理临近的优势被打破,进而农业产业链在虚拟空间中形成更为紧密耦合的关系,并发展成一种线上和线下融合的农业虚拟集聚的新形态。

  新布局:虚拟集聚重塑农业产业链

  虚拟集聚下的农业产业链是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有望重塑传统农业产业链。

  农业产业链数据资源化。传统地理集聚大多重视土地、劳动以及资本等要素的集聚,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虚拟集聚更重视培育、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全流程中的数据信息。具体而言,虚拟集聚下的农业产业链,主要依靠互联网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处理,进而得到隐藏在数据下的农产品培育经验、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信息。根据这些经验和需求信息来快速优化实现生产要素资源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合理配置,实现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效用与参与个体效用的帕累托最优。

  推进农业产业链向柔性化服务转型。农业产业链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向服务化转型,使得农业产业链由单一性生产加工向全方位柔性化服务转变。如今农业产业链发展已不是单纯向种植培育和销售两端延伸,而是向为农产品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延伸。例如“消费者需求+产业链响应”模式,消费者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定制“私人农地”,采用托管、半托管等模式进行种养,并在丰收时节收到农产品。这种农产品个性化服务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体验,解决农业产业链供需错配的情况。

  降低农业产业链生产销售环节运输成本。互联网搭建的虚拟网络平台能便捷地将供需双方进行无缝对接,改变传统农贸市场模式,物流运输方式也随之改变。一是生产环节,物流链被打造成线上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与实体运输的有效连接,能够系统整合和集成链上零散物流资源,从而提高生产运输效率。二是销售环节,农产品销售借助网络平台变成供货方向需求方直供,按需生产加工,无库存成本,进而减少了中间商运输。如2021年全年,共有179.3万款农特产借助抖音平台销往全国,新农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形成“厂家直销直供”模式。

  新展望:链式经济引导农业发展新模式

  以虚拟集聚为依托,打造农业发展新模式,未来有望在“纵向横向一体化”模式、“农业共享经济”模式和“全球农业产业化”模式等方面获得突破。

  第一,“纵向横向一体化”模式。随着技术创新迭代的速度加快,虚拟化特征日趋明显,降低了地理集聚带来的拥塞效应,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纵向与横向扩张协同推进。农业产业链纵向延伸是利用信息技术,将生产加工进行数据化、网络化,实现各类要素的互联互通,推动物理网络空间与生产关系网络的数字化,扩大农业产业链的厚度,着眼于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实现价值增值。农业产业链横向扩张是通过发挥数据在各要素间连接的跨界渗透能力,推动线下与线上的高度融合,从而进一步开发特色农业旅游、农业科研基地等农业新业态,实现虚拟性与地域性相统一、参与性与市场性相协调。

  第二,“农业共享经济”模式。农业产业链的各主体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运转,各方根据自身的需求寻求合作方,共享彼此的各类资源。土地线上交易平台,可突破地域限制,使土地的供需双方及时获得土地租赁的市场信息,实现农村闲置土地在农业产业链中快速流转、整合与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数据平台收集、整合海量分散的剩余劳动力信息,为各类、各环节农业产业链提供及时有效的人力资源和精准、高效的共享机制。互联网的农技服务商借助共享平台,并利用其进行数据治理、经验挖掘等各类资源共享,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专家指导等综合服务。

  第三,“全球农业产业化”模式。在全球农业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虚拟集聚促使国内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快速融入国际分工与合作,催生国内农业产业全球战略化布局。一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大幅降低信息交流和跨境交易成本,增加中间品、服务和技术的可获得性,使得各环节参与主体更专注局部生产环节,无需了解整链全貌。二是国内农企开展线上境内外合作,可更为便利地选择国际合作方,并通过参与农资生产、仓储物流、港口码头等重点领域的涉农产业,深度融入全球农业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及贸易各环节,从而积极开发全球农业资源。三是我国在全球农业产业链中的布局逐步由低端向中高端攀升,虚拟集聚下的农业产业链环节追求的是竞争优势而不是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因此掌握中高端环节的核心关键技术是占据产业链制高点的关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虚拟集聚背景下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包容体系重构研究”(20BJY11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作者:田霖 张仕杰


相关阅读

  • 突破“吨粮田” 迈向“吨半粮”

  • 人民网7月10日讯 6月28日,德州市“吨半粮”增产提质降碳增效项目暨农业农村部微藻资源农业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站建站启动仪式在乐陵举行,新建的实验室主要目标是基于优势藻种
  • 每一组招引数据背后都有故事

  •   第二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北科天绘激光雷达生产制造基地项目签约。 王嫣然 摄  “华人健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创业板鸣钟上市。王嫣然 摄  2023年
  • 智慧赋能!莱西现代设施农业“科技范”十足

  • 莱西融媒7月10日讯 7月9日,在山东莱西市一家智慧农业产业园智能化大棚里,工人在采摘西红柿。据了解:该产业园在“农业大脑”赋能下,实现温光水气肥智能调节,蔬菜果品年产量是传统
  • 就在长乐!国际化产业集群正蓄势待发

  • 项目名片:从龙头项目恒美偏光片智造工厂到培育出一条完整的光电产业链,再到精准招商,打造国际化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福米产业园正朝着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备、产业要素最集中的光电
  • 洪山“宝藏”,等您来打卡

  • 随着“博物馆热”的升温,一边逛展览一边听讲解已成为一种热门的出游选择。7月7日,“洪山英才”打卡洪山区高校博物馆旅游精品路线,在一件件精美的藏品中感受洪山的文化底蕴与魅

热门文章

  • 美国对华2000亿关税清单,到底影响有多大?

  • 1 今天A股大跌,上证最大跌幅超过2%。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证实计划对华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 听起来,2000亿美元数目巨大,我们来算笔账。 2000亿美元,按现在人民币汇率

最新文章

  • 虚拟集聚推动农业产业链新布局

  •   虚拟集聚(Virtual agglomeration)指以新一代数字化平台为基础,利用具有生产特性的数据要素,将供需双方及相关企业从地理空间、物理空间转向虚拟空间、网络空间集聚的经济活
  • 攻克超低排放难题 又一款“绵阳造”颠覆传统

  • 今天(7月10日),工研院举行线上发布会,推出了由我市企业四川恒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生产的“新一代低温SCR脱硝催化剂”。“低温SCR脱硝催化剂”太专业了它是什么呢?脱硝催
  • 用心烘焙“美味人生”

  • 朱雅琳展示店里新鲜出炉的面包  勇敢开启创业模式  走进朱雅琳的蛋糕店,扑面而来的是甜甜的奶香味,而店内淡雅素净的装修风格,让顾客能够沉下心来欣赏这一份份美味的甜品。
  • 新能源成为云南省第二大电源

  • 日前,云南省能源局发布消息,目前云南省新能源并网装机累计达207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全省统调装机的19.26%,新能源已成为云南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电源。  今年以来,云南
  • 雅茶香飘“影响世界华人盛典”

  •   7月8日,“世界因你而美丽——2022-2023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北京举行。作为此次盛典的指定产品供应商,四川雅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茶集团)携优质雅茶进京,让雅茶香
  • 省级能耗监测系统接入600余家单位

  • 7月10日,记者从全国节能宣传周云南节能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获悉,目前,云南已建成省级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全省600余家重点用能单位接入。  省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