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我们的社交媒体瘾,是如何养成的?

日期: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收集编辑:HBR-China



Facebook兴起时我正在上高中。那是2000年代中期,当时平台有一面公开的对话“墙”,哪怕跟朋友出去玩一天,你也总能一口气上传75张未经仔细挑选的照片。


作为性格内向的“社恐”少年,我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似乎总会犯错,但我可以在Facebook上将自己包装成想要的样子。我创建了个人账号,分享经典电影里我最喜欢的台词和单曲循环的旋律。在数字世界里,我更坦率开放。我可以认识现实中没法面对面讲话的人,也经常用这个平台发泄对班级的情绪。


这样玩社交媒体看似无害,但我很快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开始分散,脑子里想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不堪其扰。做作业时我会反复翻看Facebook,每天都会花几个小时浏览页面。情况越来越糟,以至于我为了不分心,在期末考试前不得不临时注销账号。


但考试结束后一切又恢复如常。我还记得那年夏天与家人出去玩了一周,不能用电脑,那时也还没有智能手机,我不停地想,“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回家登录Facebook了。这几天没上线肯定有很多留言提醒”。大多数提醒只是表面的评论或简单“点赞”,其实没有任何意义,但我还是忍不住去看。


我知道有时间不如读读书或培养一些能够提升自我的爱好。我责怪自己,想着“这就是我选择消磨时间的方式”。但我后来了解到,社交媒体平台本身从设计上就是想引人上瘾的:它们设置的提醒会引发我们的大脑释放多巴胺,如同毒品和赌博。对Facebook上瘾并非我一人之过。


正如《纽约时报》记者麦克思·费雪(Max Fisher)在新书《混沌机器》(The Chaos Machine)里所解释的,“多巴胺会与促进它分泌的一切行为产生正相关,训练你不断重复这些行为……多巴胺奖励系统如果被挟持,就会促使你重复自我消耗的行为。再赌一把、放纵饮酒,或者在App上耗费光阴,哪怕这些App会让你不开心。”


费雪表示,留言提醒本身不是问题。但如果社交媒体平台把这些与正面的情感支持联系在一起,就成了问题——比如点赞,关注,朋友更新状态,以及家人、宠物、美食美景的照片。


在另一本新书《数字化疯狂》(Digital Madness)里,心理学家尼古拉斯·卡德拉斯(Nicholas Kardaras)解释说,Facebook和Instagram背后的人不仅把他们的平台设计得具有普遍沉迷性,还在继续这样做,哪怕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对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都有可怕影响。Twitter、YouTube、TikTok以及大多数社交媒体也是一样的。


卡德拉斯引用的一个研究发现,大学里每个上课日在社交媒体上花费超过3个小时的学生,睡眠质量更差,学业表现也略逊一筹。他们的压力更大,沮丧情绪、药物滥用和自杀概率也更高。为什么会这样?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社交媒体放大了错误的社交对比:线上状态、照片和视频中,别人的看起来总是更好。


卡德拉斯写道:“假设有人最近刚离婚,孤零零一个人盯着Facebook的新消息推送,然后看到所有朋友都在发幸福家庭的度假照片,一个接着一个……我们可以想象这会如何放大空虚和绝望的感受——我的人生是失败的。”


儿童和青少年,比如本文作者凯西在高中时代就尤其容易上瘾,并困在不良影响里。在《被影响的人》(Influenced)一书中,医生布莱恩·鲍克斯·瓦赫尔(Brian Boxer Wachler)深入剖析了这个问题,不过略显讽刺的是,他正是通过TikTok和其他社交媒体出名的。事实上,他创造了“多巴胺行为平衡”(dopamine behavior balance,DBB)这个词,指的是在寻求分泌多巴胺的行为中,多巴胺的刺激水平。


鲍克斯·瓦赫尔声称,年轻人已经习惯于用社交媒体维持自身的DBB,这也反映在了他们的大脑活动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研究中,核磁共振监测了青少年查看Instagram点赞时的脑供血量,结果显示,他们的伏隔核,或奖赏系统,会因这些活动而活跃起来。另一项核磁共振研究发现,青少年更可能给已经收获很多赞的照片点赞,而看这些照片所刺激的大脑区域,跟看普通照片所激活的大脑区域完全不同。


跟卡德拉斯一样,鲍克斯·瓦赫尔也让读者推导,“如果大脑仍处于发育阶段的年轻人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连续几个小时受到社交媒体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会怎么样?”研究还发现,做家庭作业和学习时使用设备三心二意(比如玩手机),会导致前扣带回皮质的灰白质密度降低,证明使用社交媒体确实会改变大脑。


鲍克斯·瓦赫尔同样指出,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同龄人和网络红人观念的影响,因为他们的大脑还在发育中。他们更容易对关注的人感到“即时性、关联性和亲密感”,缺乏辩证思维来认清自己完全处于一段单向关系中。


最终,我戒掉了对Facebook的痴迷。现在我已经不想在社交媒体上消磨时光——不仅因为它以勾住人的注意力为基础,还因为它会用程序煽动虚假信息。


同时,我的日常工作之一便是监督《哈佛商业评论》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但我们的目的是打造安全的交流社群,并分享对个人和组织真正有用的信息。我希望社交平台的用户和打造并维护平台的公司,可以携手打造一个有意义的未来,努力充实自己,而不是把用户当作猎物。


凯尔西·格里彭斯(Kelsey Gripenstraw)| 文

凯尔西·格里彭斯是《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读者互动高级副主编。  

洪莉 | 译   刘隽 | 校   孙燕 | 编辑




推荐阅读




不善于合作,在职场还有前途吗?


学会这五招,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如果你总对下属感到失望,那就要反思一下自己了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联系方式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相关阅读

  • JAMA:搞钱!工资低与死亡风险升高相关

  • 工资高低,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水平,还会影响身体健康。为什么工资低,会更容易生病呢?其实,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也能够想到,工资低代表着经济压力大,经济压力大,心理压力也就大了。为了
  • 大学之大,在于能够自由读书

  • 大家一步入社会就会发现社会比学校复杂千百万倍,大学期间是一个做梦的季节,而社会非常现实。人生道路绝对是坎坷的,会遇到很多外在的黑暗,更可怕的是这些外在的黑暗都会转化为内
  • 大批顶流网红在泰国神秘“失踪”……

  • 导语这不仅关系都网红的安全问题,还关系到千千万万前往泰国旅行的中国游客的安全。今日免费下载:2022旅游度假行业报告来源:中产先生(ID:zhongchanxiansheng)惊动政府了。最近,关于
  • “爆炸”过后,一场应急处置演练迅速打响

  • 作者|许蒙蒙、方炜、谢政急促哨音骤然响起,侦测、压制、洗消小组迅速完成集结奔赴“事故”现场……日前,一场全兵员全要素全流程的应急处置演练在火箭军某部拉开战幕。▲迅速集
  • “黑马”梅其全,护大国长剑

  • 作者 | 赵小文、起应高、彭玮尖兵名片梅其全,火箭军某部技术分队班长、测控专业指挥长,多次执行实弹发射任务,参与编改修定的“四会”手册作为典型被火箭军推广。荣立嘉奖2次、
  • 南疆光影 | 全天候训练,锤炼全时作战能力!

  • 作者 | 尚洁岩、虞达显、张学民近日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开展跨昼夜飞行训练训练中他们紧贴新大纲要求着重锤炼部队全天候、全时段和复杂环境下的作战能力确保部队全时待
  • 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展陈施工全面启动

  • 3月23日,杭州亚组委举行主媒体中心(MMC)展陈施工启动暨工作部署会,标志着主媒体中心展陈布置工作全面启动,主媒体中心团队运行工作全面转段。杭州亚运会赛事期间,主媒体中心将成为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兵团采取三大举措促市场主体扩量增效

  • 本报乌鲁木齐讯(全媒体记者 兰玲玲 实习记者 赵优) 日前,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启动兵团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准备工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兵团
  • 日式冷吐槽:我我我我我!

  • ↑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丨学习日语知识,品味日式幽默▼⊙原句丨「ご主人様かどうか指紋認証中」⊙讲解丨「指紋認証」(しもんにんしょう)=「指纹认证」▼⊙原句丨「浮気相手とデ
  • 酷设计丨日本国宝级「宝可梦」

  • ↑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日本国宝级「宝可梦」将日本各种类型的工艺,与日本最受欢迎的出口产品:「宝可梦」相结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在日本金泽市「国立工艺馆」的呼吁下,20多
  • 我们的社交媒体瘾,是如何养成的?

  • Facebook兴起时我正在上高中。那是2000年代中期,当时平台有一面公开的对话“墙”,哪怕跟朋友出去玩一天,你也总能一口气上传75张未经仔细挑选的照片。作为性格内向的“社恐”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