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包洋 罗戟|20世纪上半叶王济远的展览活动与艺术传播

日期: 来源:美术杂志社收集编辑:《美术》杂志社

近 现 代 美 术

Modern Art

20世纪上半叶王济远的展览活动与艺术传播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包洋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罗戟


摘  要:本文以王济远在20世纪上半叶的美术展览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对王济远1919年至1941年相关的美术展览的梳理,分析其美术活动同民国时期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关联。王济远在民国美术教育和艺术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的艺术展览、艺术教育、艺术传播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相互关系;透过王济远的展览活动及其上海美专教务长、代理校长等身份所聚拢的美术群体,可以看到一部浓缩的民国美术交流史。


1936年2月,蔡元培为国际剧院主办的中国现代画展作序称:“欧西之研究东方文化者,往往因陶醉于我国古代美术品,对于中国现代艺术多所忽视,甚且有谓我国现代无艺术之可言,殊属谬见。即以绘画而言,数千年来,其作风继承勿替,从未间断,迄于今日,其画风非惟依然留存,且更发扬光大的现代作家,不独对于本国古代作家有深邃的探究,即于西洋大家的作品,亦深得其奥妙,故以此等现代作家之学养,而从事于整理发扬我国固有艺术,当有新颖不凡之见地与意匠。此次国际剧院所筹办之现代中国画展,其出品人类皆此等负有复兴中国现代艺术之作家也。在出品人中,吾人所欲特别一言者,即刘海粟、王一亭、黄宾虹、王济远诸人。”蔡元培所提到的四位“负有复兴中国现代艺术之作家”——刘海粟、王一亭和黄宾虹三人早为世人所熟知,王济远却几为历史尘封,鲜有人提及。


事实上,王济远在西洋绘画上有着自己的艺术风貌。1927年,其与好友柳亚子一同留学日本,学习水彩画与油画艺术,并结识桥本关雪和德永懒牛等日本艺术家。其间在日本举办了四次个人美术展览,得到日本艺坛的赞许。日本留学期间,王济远在参观学习日本的西洋绘画作品之外,还进行户外采风创作。作品上不仅呈现了西洋绘画的色彩空间,还在画面上更多地表达出东方绘画的艺术意蕴与西洋绘画的完美融合。王济远学成归来之际,上海美专给予极大支持,尤其是支持他创办“艺苑绘画研究所”,及长期从事西洋绘画研究与创作。他在担任研究所职务期间不忘教学,每个学期组织美专学生进行户外写生。经过长期的实践,王济远怀着对西洋画的热情,于20世纪30年代早期又至法国学习西方绘画艺术,同时得到了潘玉良、张澄江等上海美专校友的帮助与支持,参观了卢浮宫艺术博物馆,观摩学习了大量的西方艺术原作,并在很多西方绘画大师写生过的地方进行写生,收获颇丰。回国后不久抗战全面爆发,王济远积极投入到抗战宣传活动中,不仅对战争中受迫害的苦难大众与场景进行描绘,更在全国进行巡回展览,募捐抗战经费,甚至远赴东南亚各国,争取海外华人的支持。1947年,王济远在美创办纽约华美书画学院,宣扬中国绘画与书法艺术,多次组织国内友人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知名展馆进行中国绘画展览。基于王济远在民国美术教育和艺术传播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对王济远1949年前的美术个展活动进行考察,以期更深入地了解王济远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王济远1941年前的个人美术展览


王济远在1941年赴美前,先后担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科主任、教务长、副校长、代理校长职务及多项行业兼职,加之在美术界的影响力,他几乎参加了这一时期上海举办的所有展览。仅仅就《申报》刊载的信息来看,1926年至1941年间,王济远在国内外举办的个人美术展览会就达到34次之多。


这段时间,正值王济远社会活动、美术创作及展览的活跃期,展览会的频繁举办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他在民国美术史上的影响力。同时,其展览轨迹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上海政局的动荡。


从王济远个人展览的举办规律来看,在1927年至1936年间,除去赴日本、法国及南洋募捐活动少有报道,王济远每年保持在3次至4次个人展览,且作品多保持在50幅至100幅的规模;1937年以后,受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展览活动的报道明显减少,甚至一度中断。



图1 《济远水彩画集》

上海天马出版部1926年,草木斋藏


从王济远个人展览所关涉的国度、城市和场地来看,这一时期的王济远举办展览的足迹远涉法国、日本、东南亚,且辐射香港、上海、南京、南宁、广州等地。展览场地仅在上海就有13处之多,且包含了私人宅邸(邵洵美家)、工作室(“济远·薰琹”画室)、图书馆(明复图书馆、法文协会法国图书馆)、企业(大新公司)、社会组织(中华艺学社、宁波同乡会)、娱乐场所(银行公会俱乐部)等,上海以外的展览更是包括招待所(南京华侨招待所、首都饭店)、公立展览馆(河北中山公园市立美术馆、南宁博物馆)、画廊(日本丸善画廊、白柳华画廊)等不同场所。据此来看,民国时期美术展览场地多元,展示方式灵活,不仅公立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承办展览,公司、饭店、社团等均有举办不同规模的美术展览,王济远的个人展览充分显示了民国时期美术展览的频率与活力。


从王济远个人展览的作品风格、题材、媒介角度来看,美术展览中的作品逐渐脱离了学生时期受黄宾虹、王一亭等传统型国画家的影响,开始走向以写生为基础的西式创作路线。1926年至1937年之间的王济远个展,除了1928年赴日展出国画作品,其余均以水彩、油画为主(图1)。其中,在1932年至1937年的展览中,中国画逐渐凸显;1938年至1941年,仅有的三次个人展览资讯中都提及“写墨竹等百余幅”“国画数百帧”——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全面抗日战争强化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神立场;另一方面,也是步入不惑之年的画家对传统艺术血脉记忆的回归。1941年赴美之后,王济远的绘画创作和教学转为以国画、书法为主,其间固然有着生存的需要和“扬长避短”的策略思维,但从同时期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庞薰琹等人在中西方绘画的徘徊和兼顾中也能见出某种内在规律,即在民族危亡之际通过对外来文化的不断吸纳,以起到滋养民族文化的心理倾向。


这一时期,王济远个人展览的作品数量和广泛在同时期画家中堪称勤奋(图2、图3),仅就展览活动而言,完全可比肩同时期极为活跃的徐悲鸿、刘海粟等,这不仅直接体现出王济远的个人影响力与在画坛上的备受肯定,也间接反映了这一时期国内美术活动的繁荣和对外交流的活跃。


图2 王济远日本京都展览会现场,

载《时事新报(上海)》1927年6月13日


图3 王济远个人画展照片,

载《时报》1928年10月12日


20世纪上半叶,西学东渐,学习西方蔚为风气,官派和自费出国留学成为一时风尚,为中国美术界注入了新鲜血液,打破了旧有的艺术格局。艺术教育伴随着社会发展开始兴起,大批留学归国学子纷纷参与创办美术专业学校。在变革求新的社会环境下,西洋画的大批引入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作为国际化都市的上海,初步具备了美术传播的重要条件,各地艺术家会聚到此,形成了新的艺术生态。王济远的展览活动即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开展并引发持续关注,也同步印证了上海美术活动在此一阶段的繁荣。


作为上海美术界的重要人物,王济远的个人美术展览赢得了众多官员和商人的支持。据《申报》1935年11月13日报道:王济远在南京首都饭店举办的近作展“连日到会参观者有交通部长朱家骅、监察院长于右任、中央研究院长蔡元培、海军部长陈绍宽、军政部长何敬之、行政院政务处长彭学沛、立法院秘书长梁寒操及张治中将军、张汉卿将军、侨务委员会主席陈树人、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外宾如英国大使贾德干夫妇、德国大使托德曼、日总领须磨等”。又据《申报》1936年9月17日称:王济远的个人画展上“中央研究院长蔡元培题‘山水有灵、亦惊知己’、鸿英图书馆主任沈思孚题‘与年俱进、无美不臻’、公安局蔡劲军题‘文化之光’,并于下午五时至七时,由教育社会局长潘公展与市商会主席主晓籁举行茶会,招待工商界领袖,以期策进新兴艺术之推动”。政府官员和社会名流为王济远的艺术展览题词,商界帮助其出版图录、印制宣传海报、提供纪念礼品,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壮大了王济远个人美术展览活动的声势。同时,政要巨贾们同美术展览的关联也将美术作品的影响和价值放大,进而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除王济远的社会身份和行业影响,这与民国政要官员、以传统儒商为基础的商贾大亨对文化艺术的热衷和参与有着莫大的关系。


王济远个人美术展览主要集中在1927年到1937年之间(图4、图5)。这个时期正是民国社会最为平稳,经济最为繁荣的十年,魏德迈曾说:“在这十年之中,交通进步了,经济稳定了,学校林立,教育推广,而其他方面,也多有进步的建制。”新兴商业中心的建立,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各种民间团体与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艺术展览活动也盛况空前。


图4 《王济远欧游作品展览会集》(第一辑),

文华美术图书印刷公司1931年版


图5 王济远画展之一角,

载《时事新报(上海)》1936年9月28日


毋庸讳言,王济远举办美术展览有经济方面的考量。熊佛西就说:“现在卖画,必藉开展览会为名,把货色给大家看看,才可以达到以广招徕的目的。”艺术家有经济上的追求本无可厚非,王济远还经常以卖画所得,用于抗日和救灾。据《申报》1939年1月21日说:


名画家王济远先生,自抗战以来赴南洋一带从事宣传……宣扬祖国文化,激励各地侨胞继续发挥其爱国之热力,持艺谋生,事实俱在,熟料近为奸人散步留言,先自汉口而香港,评济侵吞赈款有四万之巨,捕风捉影,故不识者,惟以造谣之徒,既处于后方,顾见别有作用,意在破坏,济实未便缄默,用敢率直上陈,敬请尊处激底破究,以明真相,并祈赐以南缄,俾便遵照,庶合全民抗战之阵线,不致因奸人暗算而动摇,幸甚感甚云云。


由此可见,王济远在1938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多次在东南亚各国举办抗战捐款义卖会,并将一半画款捐赠于抗日一线。


20世纪早期的中国美术界受到西方美术的强势冲击,民族美术的振兴成为每一位艺术家的重任。而西洋绘画艺术在20世纪早期并不为大众所熟知,早期留日归来的李叔同、陈抱一等都曾在上海从事艺术教育,并致力探索西洋画的民族化之路。通过艺术社团和艺术教育,王济远与这些留日留法的艺术家们日渐熟悉。在上海美专任教期间,他在水彩画和粉画上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艺术语言,在融合中西的道路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作为上海美专教授的王济远,不仅是一名艺术教育者,更是一名艺术传播者。他将美术院校中西艺术融合的创作成果,通过美术展览和艺术出版广为传播,更在传播的过程中增加了大众对西洋画艺术的了解与认知。


二、王济远与天马会的美术展览


尽管在不足20年的时间里,王济远有先后举办30多次个人美术展览的骄人成绩,但对他而言,这只是个人美术活动中的一部分而已。按笔者的梳理,王济远参与的美术联展近百次之多,几乎囊括了同时期民国政府各部门举办的所有展览,同时又活跃于天马会、决澜社等艺术团体,属于此时中国美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了讨论的方便,本文仅对他参与天马会的展览进行考察分析,以便在其个展之外探索民国时期美术展览的组织形式、艺术宗旨及画家收益等内容,进一步呈现民国美术展览生态。


“天马会”是在1919年由王济远、江新、丁悚、汪亚尘、刘海粟等发起创立的美术团体,成员多是上海图画美术院(即后来的上海美专)的教员。据刘海粟说:“天马会之产生,乃肇端于1919年8月,其时余以个人作品百余幅在环球中国学生会举办展览,同时并邀江新、丁悚、王济远诸君出品,展出五日,观众盈万。江君有鉴于此,建议于同志,创立常年展览会,每年春秋两季征集国中新的绘画陈列之,以供众览,其制盖仿法之沙龙、日之帝展也。”“天马会”成立时发表五条新主张:“一、发挥人类之特性,涵养人类之美感。二、随着时代的进化,研究艺术。三、拿美的态度创作艺术,开拓艺术之社会,实现美的人生。四、反对保守的艺术、模仿的艺术。五、反对以游戏态度来观赏艺术。”为什么选择天马会的展览进行讨论呢?因为,天马会的展览可谓中国现代美术展览的雏形,20世纪上半叶美术展览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天马会的推动。正如李金发所说:“那时有过几次天马会、晨光会的展览,略具美展的稚形。”刘海粟则认为:“近来国中美术展览会之蓬勃,多起源于天马会。”天马会所倡导的新主张均需要通过美术创作、艺术展览与艺术评论(报道)等环节实现,而美术展览是美术家实现其社会与人文使命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既是美术创作的集中呈现和思想导引,也是媒体报道和美术评论的核心依据和对象,更是“涵养人类之美感”“开拓艺术之社会”使命的具体路径。以天马会为代表的美术社团正是期待通过展览来实现其社会使命与价值的。


天马会的展览将展品严格区分为卖品和非卖品两类,以此来保证非卖品展览的艺术品质。据陈定山说:“他(江小鹣)创办天马会,一切开支都自己担任,参加出品的则由集体严格审查,并不许定价标售。所以天马会的出品,很有法国沙龙气象。”陈定山的说法应该是专指非卖品展览的。王济远的说法则是:“历年会务的进行上,既未得公款分文津贴,亦未向外界募集分文资助。历届举行绘画展览会,虽属所费不赀,都由各会员勉力担负,以谋艺术的精进。”又说:“经费由各会员公派,每人先缴特别费十元。”王济远的说法表明天马会的展览经费是不假外求的,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非卖品部分展览的纯粹性。


天马会的美术展览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洋画运动兴起的重要标志。据陈抱一说:“却说民国五六年起首,上海的洋画风气,也不能不跟了时代而开始转变。纵使那时的转变尚未呈出显著的新气象,也至少开始酝酿起一点转变的趋势……在此转变期当中,上海已有一个天马会的洋画展览的集团来。这据说是江小鹣与当时曾在美专方面的几个美术研究者张辰伯、刘亚农、王济远、杨清磐所发动的。代表那时期上海洋画趋向的集合展览会,便由这个天马会的形态而开展了。”上海美专当时是以教授西画著称的,陆俨少就说:他中学毕业后,打算专心学中国画,他父亲“听人说上海美专注重西画,学中国画到无锡美专为好”。所以,以上海美专教师为核心力量的天马会,开始的几次展览基本都是洋画。


随着展览影响力的扩展,参加展览的艺术家和艺术种类也越来越多。如在天马会第九届展览会上,国画和摄影作品占了展厅相当大的空间。据观众周瘦鹃说,除了洋画之外,“国画之甄选,似较历届为宽,故杂陈壁间者,尤多于洋画,浏览之余,目为之眩”。摄影作品也有“数十幅”之多。此外,还有古代书画,“益以故李平书先生珍藏之书画,亦数十件”。“如王时敏仿大痴山水、文溪峰五山仙馆、王山谷墨笔山水、华新罗仿山樵富春山,皆为真力弥满之作”。王济远不仅参与了天马会的九次展览(八次届展和一次南京巡回展览),而且还成为策办展览的中坚人物。



图6 《天马会第八届美术展览会出品目录》陈澄波藏书。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藏


在第三届展览筹办期间,王济远当选为书记,从第四次展览开始则成为西洋画审查委员。在天马会第六届展览开幕的时候,他发表了《天马会筹办六届画展的经过》,对画展延期的原因、审查会的构成和审查的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天马会第八届展览(图6)开幕前,王济远发表了《天马会八届美展感言》,强调展览的宗旨是“高唱以艺救国之论调,把人类精神与理性中固有之创造性,完全流露出来,以期恢复人性本来的自由,树新文化创生之基”。这些都表明王济远是天马会的核心成员,也是天马会后期画展的具体筹办人。


借此来看,民国美术社团所组织的美术展览,不仅展出西画、国画,还接纳和扶植新兴的摄影,其包容性与开放度可见一斑;同时,民国社团展览的策划与组织形式印证了上海这一时期的开放与民主。其中,审查委员会、书记等职务和职责的明确保障了展览的品质,对美术展览展期、场地、筹办声明、过程说明及感言等环节的规范和表述,更说明了彼时美术展览已具备了前沿的策展理念与展览精神。


三、王济远与艺苑美术展览会


1928年6月,王济远参加了天马会“第九届绘画展览”,此后其在天马会的活动鲜见于文献。翌年10月,“艺苑绘画研究所”成立,王济远于1929年6月8日被推选为研究所主任,随即在研究所讨论的工作事项中明确提出:“设通常陈列馆,该所楼下近日特辟三室,陈列各作家书画。每月更换一次,以资观摩。”王济远承担该机构的管理运行与活动,就时间节点和事项梳理来看,他显然已完成了其在天马会的职责,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艺苑绘画研究所的相关活动。


按艺苑绘画研究所“因鉴于外洋归国者及学校毕业后无高深之研究机构,故以诚挚研究艺术的态度,并灌输一般有志研究的同志,以求深造”的设立初衷,创始人以具有法国、日本留学或游学经历的王济远、潘玉良、朱屺瞻、江小鹣、张辰伯五人为核心,与以往单一的绘画团体略有区别的是江小鹣、张辰伯均系雕塑家,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了其艺术活动更为多样化的倾向。


在个人展览和创作之外,王济远主持并策划的艺苑绘画研究所的展览活动共有4次。第一次活动为1929年3月3日拉开序幕的艺苑春宴集会,王济远等创办人“募集中西名作三百余幅。各作家挥毫至傍晚。该所设通常书画陈列馆,以便研究员作参考。”《新闻报》1929年3月8日的报道所列举的参会人员计50名之多,他们在当时或名重一时,或至今仍见诸于画史,如何香凝、王一亭、吴湖帆、陈树人、张大千、李毅士、郑午昌、张善孖、黄宾虹等。就此来看,这是一场有别于此前以西画展览为主导的美术活动:其一,活动参与者以传统型中国画家为主体,兼及西洋美术;其二,一反此前美术展览会常规形式,而延续了中国传统文人雅集方式;其三,活动以募捐作品为主,注重现场即兴创作与活动交流。关于作品展示情况,《申报》刊《艺苑春宴集画纪》记述:“艺苑作长厢楼,原为江王二氏旧居,今辟中西画室八大间,陈列现代名家中西杰作。其最大一室,为作人体写生,四壁油色累累,裸体画与国画并陈。室内设小竹椅小圆桌,极简仆而文雅。”从这一艺术交流活动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中西方绘画已逐渐摒弃各自所固守的激进和留守姿态,走向融洽并存。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以王济远、潘玉良等为核心的西洋绘画群体开始采纳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交流和呈现方式,这在其后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


王济远在艺苑绘画研究所参与策划的第二次活动,为1929年7月6日至9日在西藏路宁波同乡会举行的现代名家书画展览会。这次活动是较为纯粹的商业展销,其作品来源尽管缺少具体的文献记述,但仅就纳入展销价目的画家及作品比对来看,作品很可能是以此前“艺苑春宴集会”所募集的即兴作品为主,兼及其他途径筹措。其宗旨定义为“使观众出最低廉券资。得极名贵之作品”,展览以前期由组织方出售书画票券,用以抵用购买所展示作品。书画券分20组,以活动名称“艺苑绘画研究所筹募基金现名家字画展览会”单独拆解为不同组别,王济远则排在第10号“基字队”。最终通过不同字码的组合汇总,对应作品编码的价格以完成交易。在当时人看来,王济远等“几个创办人都是献身于艺术事业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精神和物质。不过总以力量有限而难有更大的发展,于是有这售券筹金之举。”同时,评价也肯定艺苑绘画研究所在社会事业上具备的影响力,并认为展出作品“都是出于当代名家的手笔,在平时不容求得或要出巨金才能求得。而现在只要花了五元或十元的微数,就有获得名作的机会,这是在中国艺术界的一种新鲜的创举。”作为一种展览或艺术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这一完全商业手法的活动虽非王济远一人主导,但其形式必然代表了艺苑绘画研究所的宗旨,折射出当时上海艺术活动的真实状况。


另外,艺苑绘画研究所成立后,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政府美术展览和相关活动的代理职能,如担任全国美术展览总务委员的王济远即通过艺苑绘画研究所代理寄送和退还参展作品,并组织成员参加由政府主导的西湖博览会等活动。1929年9月,艺苑绘画研究所举办了“第一届艺苑美术展览会”,选取以美术学校教授与艺术名家为主的国画、油画和雕塑百余件,参展艺术家多数具有留学背景。展览由文华公司精印《艺苑》第一辑“美术展览会专号”和上海漫画的特刊,并配有印刷品多种。其中,“极尽写实之能事”的潘玉良雕塑作品《王济远像》即在这次展览中亮相;“王济远《甘露池》《春花》,有东方之风格”的作品也同期展出。1931年4月4日,艺苑第二届美术展览会(图7)在亚尔培路533号明复图书馆举行。除创办人王济远、朱屺瞻、潘玉良、张辰伯之外,还征集名家王一亭、吴湖帆、黄宾虹、张聿光、张善孖、张大千、汪亚尘、王远勃、吴恒勤、李毅士、颜文梁、陈澄波等300余件作品展出。


纵览艺苑绘画研究所1929年至1931年短暂的艺术活动,王济远作为核心创办成员,多重的行业身份与频繁的社会活动直接反映出其在组织与策划上的突出能力。可以初步认为,偏于传统雅集的“艺苑春宴集会”、致力于商业筹集的“现代名家字画展览会”以及侧重于艺术研究的两次“艺苑美术展览会”(图8),总体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美术展览多样化、多元化及多视角的融合趋势,而这种趋势贯穿于王济远个人的艺术活动,具有一定的时代“标本”价值。


图7 1931年艺苑第二届美术展览会现场,

载《良友》第60期 第15页


结 语


石守谦认为:“当吾人观察20世纪初中国美术内在发展脉络之变化时,其中艺术家与观众的关系便显得值得特别注意。”可以说,以王济远为代表的美术家通过公开的美术展览、作品展销及雅集活动,将艺术的观众由少数群体扩大至芸芸大众。仅《申报》在1921年至1941年对王济远的32次报道就足以从个案角度说明这种变化,即画家借助报纸、期刊、教材等出版媒介产生必要的行业影响和社会关注,借此形成对大众的“圈粉”效应,间接引导和培育适合自己的购藏群体,最终实现直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借助经济的回馈增加展览的频率和辐射,以此往复循环。


美术展览作为一个崭新的社会现象,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被大力提倡并得以迅猛发展。1913年,时任民国政府教育部佥事的鲁迅发表了《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云“美术之用,大者既得三事,而本有之目的,又在与人以享乐,则实践此目的之方术,自必在于播布云者,谓不更幽秘,而传诸人间,使与国人耳目接,以发美术之真谛,起国人之美感,更以冀美术家之出世也”。而播布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美术馆、开办美术展览会,进而“起国人之美感”,其倡导理念和蔡元培“美育代宗教”的观点不谋而合,昭示了美术教育新篇章的到来。上海作为彼时新兴商业中心,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美术爱好者抵沪求学。美术学校日趋增多,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为代表的一批学校兴起,吸纳了大量归国的留日、留欧学生从教,逐步将国外的教育理念和艺术风格引入国内,营造出了浓厚的艺术氛围,间接依托其所成立的天马会、艺苑绘画研究所等机构筹办的相关展览会也呈现出递增趋势。王济远作为上海美专教授,兼具旅日、旅法访学交流背景,一度成为美术界关注的焦点,故而,他的展览活动是观察20世纪上半叶美术展览的一个绝佳“切片”。(注释从略 详参纸媒)




《 美 术 》

创 刊 于 1950 年

中 国 文 联 主 管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主 办

CSSCI | 北大核心 | AMI




投 稿 信 箱

| 专 题 研 究 | 施 晓 琴
[email protected]

| 当 代 美 术 | 
施 晓 琴(展览评介、现象观察)
[email protected]
吴 端 涛(个案研究)
 [email protected]

| 近 现 代 美 术 | 杨 灿 伟
[email protected]

| 古 代 美 术 |
吴 端 涛
 [email protected]

| 外 国 美 术 | 靳 浩
[email protected]

| 文 萃 艺 荟 |靳 浩
[email protected]





国 际 标 准 刊 号

ISSN1003-1774

国 内 同 一 刊 号

CN11-1311/J

订 阅 方 式
邮 局  |  邮 发 代 号:2-170定 价

38.00元

编 辑 部010-65003278

010-65063281

发 行 部
 010-65952481广 告 部 010-65003278传 真
 010-65911170
欢  迎  订  阅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苑北里22号

中国文联5层

邮编 | 100029








相关阅读

  • 《美术》杂志2023年专题约稿

  • 《美术》杂志 2023年专题约稿1. 中国美术的全球传播与再生产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中国艺术就已经零散传播到欧洲,并在18——19世纪掀起了广泛的“中国热”。20世纪以来,不仅中
  • 《美术》杂志来稿须知

  • 本刊1950年创刊,为中国文联主管、中国美协主办的美术类核心学术期刊,为CSSCI、北大中文核心、AMI核心期刊目录来源期刊。本刊以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和当代美术研究为重点,兼及中国
  • 在中国美术馆,遇见“内蒙古印象”!

  • 中国美术馆内蒙古印象摄影展 4月1日 “最·风光” “亮·印记” “韵·北疆” 三部分 领略光影魅力 畅游亮丽北疆4月1日—4月11日中国美术馆开展内蒙古有多美?朝阳晨
  • 弋舟:我需要更为聚精会神地凝望生命

  • 弋舟,当代小说家,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小说专业委员会委员。入选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历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第三、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首届中华文学基金会茅
  • 如何用POE调用ChatGPT-4

  • 如何用POE调用ChatGPT-4艺术史图书馆按:上一次推送的《如何免费使用GPT-4》被举报删除了,推荐大家平时可以用我在Workflow推荐三:IOS的Safari浏览器如何保存PDF里的坚果云的方
  • 爱护环境注意言行 文明从我做起

  • 文明体现在多个方面,公园里干净整洁的小道、美术馆里游客安静观展......这些文明瞬间,都是记者28日在实地探访中发现的。点位:九里堤公园环境干净整洁 文明游园蔚然成风公园文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美术》杂志2023年专题约稿

  • 《美术》杂志 2023年专题约稿1. 中国美术的全球传播与再生产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中国艺术就已经零散传播到欧洲,并在18——19世纪掀起了广泛的“中国热”。20世纪以来,不仅中
  • 中国科幻助推科技人力资源科普化

  • 春节期间,随着电视剧《三体》和电影《流浪地球2》的热映,与科学、科幻有关的话题多次冲上热搜,引发公众热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必将推动中国科幻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让我们深
  • 《美术》杂志来稿须知

  • 本刊1950年创刊,为中国文联主管、中国美协主办的美术类核心学术期刊,为CSSCI、北大中文核心、AMI核心期刊目录来源期刊。本刊以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和当代美术研究为重点,兼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