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国内仿制品纷纷倒闭后,日本社交榜第三名的 Zenly 是怎么火到现在的?

日期: 来源:产品犬舍收集编辑:Aiden
@JasonDstar:

看了看日本的App Store社交排行榜,Line第一,Discord第二,Zenly第三。

查 AppAnnie,日本一亿多人的市场,Zenly日活显示有一百多万。

我对Zenly的理解是熟人社交,之前纯银提到熟人社交重话题,真实地理位置分享的话题多样性较差,在思考Zenly在日本是怎么做起来的。

@Aiden:
简单来说:
  • 用极其夸张的emoji和新鲜玩法,顶了Line的班,在Z世代中传播起来
  • 产品增长/设计上做的不错,营销同理,找到机会&资本扩大了渗透
  • 年轻人愿意暴露自己的珍贵信息(毕竟也没什么其他资本,而且也并不觉得有多珍贵)来袒露心迹并换取友情
  • “在哪呢?今晚约哪里?”是这些年轻人的“熟人社交”的常见对话开头

我还蛮喜欢他们的,还让一些地区团队的同学学习他们的社媒策略,法国人干这玩意挺有想法(还有Yubo我也觉得不错)。

以下总结都是站在现在回望过去,你可以说是对人性需求的洞察以及对社交产品的思考,让他们把地理位置软件做出了新花样;也可以说是时代和世代的变迁,刚好成就了他们,还可以说是Snap的强力背书和资源,让他们走上了快车道。

一些历史回顾:

  • 2015 年上线,法国公司,巴黎本地团队,创始人 Antoine Martin 和 Alexis Bonillo
  • 2017 年,Snap 财务文件确认以 2.13 亿美元收购社交地图应用程序 Zenly
  • Zenly 在 2022 年 3 月成为全球下载量第十大社交应用程序,增长速度超过 Discord 和 Twitter
  • 在日本,Snapchat 被 Line 打走了,算是前浪,然后 Line 变成了小孩家庭群;后浪们直接用 Instagram 里面的 DM 聊天,而后用起了 Zenly(Snap的钱值了!)。两三年前就开始火了,小孩子带起来后(主要是日本女高中生),大家看到 JK 小姐姐都在玩,自然去探索和加入,进而带火这个应用
  • 其他地区近期的爆红比如马来、俄罗斯,主要因为 TikTok 的带货能力强(当然也和团队不缺钱了能做营销有关),俄罗斯还有个微妙的因素,俄乌战争导致许多美国大公司退了,但是 Zenly 没退(假装自己还是个法国公司)

关于 Zenly 能想到的几个问题:

  • 持续分享自己的地理位置和更多细节(比如电量、速度、在干嘛等),感觉是让不舒服的事
  • 手机耗电很严重
  • 社交产品的冷启动和如何扩张
  • 本身产品的设计是否好

下面分别聊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先说一些有趣的点:

1. 两位创始人貌似都编程苦手,所以第一版是找的 Freelancer 程序员来搞的,结果形成了文化,到现在依然保持公司有一定比例的远程 Freelancer 支持。

2. 关于隐私安全,创始人在 16 年的一个访谈提到,自己之前把很多精力放在隐私保护上是错的,浪费了资源,因为青少年根本不在乎,他们愿意为了自己的朋友永远开着定位。

然后是几个方面做的事情:

产品本身

  • 偏功能向,互联网人能看到很多熟悉的影子
    • 把自己当成社交软件而不是单纯的定位软件
    • 查看朋友的电池电量、速度等各种详细信息
    • 战争迷雾(Foursquare)
    • 显示当地的新冠病例数据(应对 COVID-19 上线的新功能)
    • 在地图界面以及 IM 页面内,极其夸张的 Emoji 表情符号和大量的卡通动效(Snapchat、Line)
    • UI 动效夸张、酷炫、Z 世代(最新版本调整后用户颇有微词)
  • 增长/社交向
    • 根据好友数可以解锁一些功能,甚至有排行榜,加的人越多,排名越前(说明你是个明星)
    • 可以添加陌生人(扩列),摇一摇(官方名称叫 BUMP)
    • 通过通讯录扩展(Houseparty、Snapchat、Line)
    • 挚友标记、一段时间后消失的打招呼照片/视频 (Snapchat)
    • 居家排行榜,比拼谁在家里呆的久(应对 COVID-19 上线的新功能)
  • 品牌向
    • 在新用户 Landing、端内设计细节上做的非常非常的流畅
    • 整体品牌调性是关于获得 “美好体验” 而不是单纯的功能介绍,不是 “我们会随时定位你和你的朋友” 而是 “你会与朋友们共度美好时光”
    • 不直接要你的位置,而是说你的某个朋友或者家人想知道你在哪里
    • 和位置相关的一些设置、权限使用时,会奖励你好看的表情或其他虚拟激励,努力把 “实时获取用户地理位置” 这件事深深地埋藏在这些引导/夸张的功能特效下,营造出一种 “给你个地理位置也没什么大不了” 的氛围

营销相关

最开始定位是家庭,让家人之间、父母/儿童了解位置,明显上限极低,于是快速转型了 YouTube KOL 评测、综艺访谈、街头采访、某城市内玩抓鬼捉迷藏游戏、漫画、社媒宣传(Instagram、Twitter、Tik Tok)、漫画家宣传。

主要营销内容:

  • 内容型:App 内的许多彩蛋、功能演示、KOL 的使用评测、特色魔性音乐和动画、疯狂扔 Emoji 给别人、巨大又可爱的消息动效
  • 整活型:游戏类、某个城市互相抓迷藏、或者挑地方,比看能谁吸引更多人来一起聚会
  • 访谈型:故意以 “隐私”/“信任” 为基底,去问情侣之间/好友之间是否能接受对方一直监控自己位置等等恋爱观/交友观等问题,反向说明 App 的实用性;曾经看到朋友最夸张的事情(比如 150km/h 在飙车);恋人对定位的看法、喜欢的功能、想要的功能
TikTok 上比较多人喜欢内容 & 访谈类,YouTube 上的主要是访谈 + 整活类,Twitter 上的主要是内容型和简单访谈型(类似小问题之类)。
在日本:直接说自己是 Line + map 的结合。日本的Twitter账号做的还OK,互动很多,这点在日本非常重要。

增长相关

1. 团队及产品

团队持续访谈用户(主要是学生,他们经常逮着中午休息去快餐连锁店比如麦当劳吃饭的学生聊)。增长和早期的 Tinder 非常像,在一个学校内使用的人超过某个渗透临界点后,就会水到渠成。

一个CEO访谈中透露,台湾的兴起也是一群日本交换学生带过去的。

创始人最开始的思考是,满足一个最朴素的需求,每天有大量的消息内容告诉别人我在哪里、我正离开哪里、我还有多久到哪里等等,觉得有比文字或者电话更好的方式来传达/解释这个信息。所以最开始做了一个产品叫 Alert.Us,做家庭安全,当时遇到困难主要是:

  • 技术问题:不能让设备 7*24 小时的上报位置,耗电过于严重
  • 心态和暴露隐私担忧:大家不愿 24 小时分享自己的位置

技术问题依靠持续的投入研发(可能也包括智能手机的主动优化)解决了。心态和暴露隐私担忧,”被自然地解决掉“了(见下方)。

2. 世代更替

现在的青少年出生就联网,所以他们:

  • 习惯于看到有影响力的人向大量观众分享他们的生活细节,所以他们很少考虑个人数据的安全性
  • 自己习惯在 Twitter 上做直播或者发即时信息,或在 Instagram/Snapchat 中发实时帖子,更强烈地感受到了在线连接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压力

这其实也是 Foursquare 和 Zenly 的巨大区别之一,后者更关注对个人数据隐私完全不在意的年轻受众。

在此之前,线下和朋友的约会,需要在 IM/Map 软件之间不断切换,或者大家碰头时会有各种因素导致无法同步讯息,Zenly “一站式” 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常见的用户心理是:

  • 学生好友之间互相装,女生感受手拉手一起上厕所的美好情谊
  • 女友让男友装,占有欲
  • 身边朋友都装、朋友约会时不用一直汇报自己在哪
  • 打开应用发现朋友在附近,可以马上找好友玩耍,容易碰面,不管是在多热闹的地方也可以马上找到人
  • 父母让孩子装(最初的起心动念了)

3. 一些本地化因素

在东京这种人口密度很高的城市,一个家庭(房子)可能是有很多代人共同居住的,青少年有社交诉求的时候,不会像欧洲或者美国那样,在家里发生社交互动,他们更倾向于和朋友约在商场、出去运动、去酒吧,Zenly 提供了一个 “看看我的朋友们在哪里,然后要不要去加入他们” 的流畅体验。

在亚洲-尤其是日本,地址系统非常复杂,了解日本国情的应该知道,所以出去玩时,能直接看到你朋友在的位置并联系到他们,是一个体验很好的事情(对应上方提到的,在日本直接说自己是 Line + map 的结合)。

年轻人总是喜欢突破和挑战惯有社会风俗的东西,日本人一般沟通交流中会拐弯抹角(也叫有礼貌),约出来玩什么的不想去,都会找不同的借口委婉地搪塞。这个产品无情地戳破了许多约玩的谎言(马上就到、已经出门、我手机没电所以看不到信息),算是一种反向的刺激。

@JasonDstar

我和一个在日本待过的朋友简单聊了一下,他提到的一点也挺有启发:在日本,这个地理位置本质是降低了社交成本,包括心理成本。

因为日本有一种不愿意打扰别人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导致不太好冒昧地一个一个去问朋友是否有空,而地理位置包括停留时长信息,能很好的对朋友的情况做预先判断,选择更合适的朋友约玩。

@cicada

Aiden 这一贴真是太赞了!!!

这也刷新了我对 LBS 社交的认知。关键是这句话:每天有大量的消息内容告诉别人我在哪里、我正离开哪里、我还有多久到哪里。

除开华丽的产品包装之外,zenly 的根基是 “频繁的线下活动” 。对于线下活动来说,互相掌握地理定位能带来明显的体验提升,再通过 IM 方向的 Z 世代强化,把自己做成 20 年代的 Snap。

这就是我经常提到的,先用刚需开路,然后泛化场景。

至于为什么是日本大爆,其他国家没那么爆, Jason 的回答也很到位。

我以前认为地理定位无法创造丰富的社交话题,没想到还有绕过去的方法,地理定位本身具备持续的实用价值,然后在高粘性的基础上,产品与用户都会去开发新玩法,并且契合年轻人厌倦了老 IM 的新兴价值洼地。

尾声

Zenly 这款产品,被 snap 收购之后,最近关闭了服务。但关闭的原因并不是实时地理社交穷途末路,而是 snap 将这个功能合并进了主站,并且杀死了一个潜在竞争对手。

此外,这也是一个财务角度的考虑。否则继续烧钱,又没有盈利模式,即便做到千万日活,那也是个千万日活的赔钱货。2022 年,大家都学会了从商业角度来思考问题,不再盲目追逐规模。看起来这掐死了很多新鲜的可能性,其实啊,可能 web2 也没多少 “新鲜的可能性” 了。



内容来自“用思考交换思考”的 PM 思辨社区「犬校」。©2017-2022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犬校加入方式。

相关阅读

  • 啊喂!我想吐槽微博的转发生态已经很久了

  • @纯银离开微博一年,回微博之后取关了 300 个水转发博主,他们的转发量与原创量相比,通常 5 比 1 起步,10 比 1 也屡见不鲜。微博由于算法分发能力的缺失,高度依赖转发带来的信息流
  • 搞钱还得看浙江

  • Hi, 我是V姐。 昨晚美国1月的通胀数据出来了,1月CPI同比增长6.4%,高于市场预期的6.2%,大概率3月加息25个基点。 我看到数据显示,1月美国住房是物价上涨的最大贡献者,当月近一半的
  • 向下分享,向上社交

  • 成长重要吗?非常重要,如何更好的成长,如何提高认知?说的再通透一些,如何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有钱人?赚钱就是一种修行。可能我比较俗,但现实就是如此;你有钱,别人会高看你一眼,你有钱
  • 强烈建议:降低存量房贷利率

  • 保二爷版权图一个朋友最近提前还了房贷。过程比较波折。他去年11月初就申请还款。只能去银行网点办理,线上提前还房贷的功能已经关闭。按流程,12月就可以扣款还钱。‍‍但银行
  • 郁闷...做医美失败!

  • 风中凌乱...(保二爷版权图)我一个朋友这两天很郁闷,非常郁闷。一周前,她心血来潮跑去做医美。在一家叫深圳红仕医疗美容诊所的地儿做了超声炮。以我粗浅的医美经验来看,算是比较
  • 【一图流】我在东京

  • 南鸟岛是日本在太平洋中的一个珊瑚岛,属东京都小笠原村管辖,为日本最东端的领土,距离东京约2000千米。南鸟岛鸟瞰图via wikipedia.org#第三语言计划波兰球是一种全球流行的数字
  • 还阴着的人,决定出门

  • "在部分省市新冠感染率突破89%的当下,仍有一部分人小心翼翼躲避着,以不外出、自行居家的方式保持着阴性。而随着社会面日常生活恢复,这些躲过第一波感染潮的“决赛圈选手”们开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啊喂!我想吐槽微博的转发生态已经很久了

  • @纯银离开微博一年,回微博之后取关了 300 个水转发博主,他们的转发量与原创量相比,通常 5 比 1 起步,10 比 1 也屡见不鲜。微博由于算法分发能力的缺失,高度依赖转发带来的信息流
  • 去年,我还没来得及实现的三个项目计划

  • 在上一家公司,一大半的研发资源都放在基建和各种琐事上,产品运营侧还好,我顺手就做了,但占满了研发侧的时间。前几年公司重心一直在找增长点,以至于基建老化,但增长点也没找到。几
  • 最强产品社区「犬校」,2023 年欢迎你加入

  • 犬校是我在 2017 年初创建的产品社区,搭建于 Slack 之上。目前成员大约为 120+,周活 80+。6 年的运营时间里,一点都不谦虚地说,犬校一直是国内水准最高的产品社区。成员大多为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