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深解读 站在“海洋十年”新起点,加速挺进深蓝

日期: 来源:青岛晚报收集编辑:青岛晚报

西海岸新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海洋国际合作的青岛样板、山东实践

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正式获批。

2023年“深蓝1号”再获丰收。

山东港口青岛港码头。山东港口青岛港供图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覆盖地球约70%面积的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不仅对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也日益成为全球合作的重要领域。作为国务院批复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坐拥50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背靠309公里海岸线,承担“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的战略使命。依海而生、向海而兴。西海岸新区持续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22年,全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增长9.8%,占地区GDP比重39.4%。

6月28日,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幕。“海洋十年”青岛倡议正式发布,倡议围绕打造世界海洋国际新平台、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发展蓝色经济、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等方面呼吁全人类携手“海洋十年”,推动实现从“我们所拥有的海洋”到“我们所希望的海洋”的转变,促进海洋、气候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站在联合国“海洋十年”的全新起点上,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坚持海洋生态优先,深耕海洋领域开放合作和科技创新,在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上,输出挺进深蓝的“青岛方案”,汇聚挺进深蓝的“青岛力量”。

>>>科技兴海

打造面向世界前沿海洋科学城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漫漫征途中,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已成为必经之路。青岛市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西海岸新区组建科技创新委员会,放大海洋资源集聚优势,统筹全区涉海科技资源,加快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打造面向世界前沿的海洋科学城。

突出涉海创新平台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瞄准海洋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引进涉海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汇聚经略海洋创新底气。通过定向招引、合作共建、政府扶持等多种形式,集聚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0家,其中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明月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涉海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等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10多家。

突出海洋高层次人才培养。青岛西海岸新区坚持把引进高校资源、推动校城融合作为经略海洋、服务发展的重要路径,定向吸引内陆涉海高校“亲海办学”,新引进中科院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一流高校项目;鼓励驻区高校设置海洋相关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等驻区高校成立海洋学院,建设海洋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产业强海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发达的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主体,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鲜明标志。西海岸新区大力实施海洋产业突破行动,以发展海洋优势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突出“强链延链补链”,推进海洋产业提质增效。

放牧深远海,建设“蓝色粮仓”。青岛西海岸新区推动海洋渔业向深远海养殖、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发展。高标准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创建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总面积553.6平方公里,建立“一规划,四办法”深远海养殖管理体系,“深蓝1号”实现养殖规模化、品种多样化、收鱼常态化,累计捕收三文鱼等19.3万尾,共计800吨,“深蓝2号”15万立方米水体网箱启动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达16处。

聚力高精尖,打造“千亿集群”。青岛西海岸新区坚持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以大项目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一批海洋产业“雁阵形”集群、领军企业。依托海西湾国家级船舶海工产业基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船舶和高端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推出世界最大吨位级“海上石油工厂”P70、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世界最大的圆筒形“企鹅”FPSO等高端船舶海工产品,青岛北海造船全年接单量位居世界船厂第六位。

强化系统性,推动“耦合发展”。青岛西海岸新区着眼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定位,推动航运、贸易、金融耦合发展。深化与山东港口集团战略合作,推动区港关联动、港产城融合,山东港口集团贸易、产城融合、装备制造和海外四大板块总部落户新区。规划建设唐岛湾金融科创区,建成启用青岛(西海岸)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创新发展金融专营机构,引进培育海洋产业专项基金,落户交通银行航运金融中心、农商行海洋特色支行,设立了山东陆海联动投资基金、青岛海控海盈产业投资基金等,累计备案基金236支,规模达到1026亿元。

>>>向海开放

构建国际海洋合作新高地

发展海洋经济必须走开放合作之路。近年来,西海岸新区深耕向海开放,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等,实施海洋领域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海洋经济竞争与合作,打造海洋国际合作的青岛样板、山东实践,为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输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青岛西海岸新区推进青岛港加快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升级,打造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青岛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跃居全球第四、第五位,海铁联运箱量连续8年位居全国港口第一。前湾港建成亚洲首个自动化码头,创新发布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实现码头核心生产系统国产化,董家口港建成我国首个40万吨矿石码头,“双港口”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外贸航线达到215条,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通航贸易,成为国家大宗干散货集散中心、国家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抢抓联合国“海洋十年”发展契机,青岛西海岸新区正深化推动与各国海洋领域的务实合作,拓展国际海洋合作空间。本届青岛论坛也将成为全方位、立体式展示新区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推广各国“海洋十年”行动案例的平台。

今年2月,自然资源部、山东省政府、青岛市政府签署共建“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协议。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批批复的5个“海洋十年”协作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获批的协作中心,亚洲唯一一个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

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将在“海洋十年”框架下,协调、监测和评估全球“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领域相关的大科学计划的工作,促进全球海洋与气候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合作;代表联合国“海洋十年”制作和发布高质量公共服务产品,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提供基于海洋的解决方案……

联合国“海洋十年”与经略海洋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西海岸,正向世界张开怀抱,展现风采,共创美好未来。正如青岛西海岸新区副区长赵英民所言:“作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将继续深耕向海开放,加快建设‘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实体化、专业化、特色化和国际化运作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推动建设跨国蓝色产业园、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打造海洋国际合作的青岛样板、山东实践,为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输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李沛 于波


相关阅读

  • “海”量“黑科技”展先锋力量

  • 2023东亚海洋博览会在西海岸新区开幕 再次延伸海洋领域全产业链海博会吸引了众多市民参展。6月28日,参会者在展会上观看挖掘机特技演示。新华社发探寻三文鱼安家“深蓝1号”
  • 为海洋国际合作输出“中国智慧”

  • 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开幕 “海洋十年”青岛倡议正式发布“海洋十年”青岛倡议发布。6月28日,以“‘海洋十年’,和合共生”为主题的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在青
  • 登州路啤酒街后天开街

  • 青岛早报2023年06月28日版面登州路啤酒街将以崭新面貌华丽亮相。早报6月27日讯 记者从市北区台东管委会获悉,6月30日,登州路啤酒街开街。开街仪式上,升级改造后的台东步行街、
  • 中国海洋大学举办海洋碳中和创新论坛

  • 绿色中国青岛6月28日电(通讯员张晶晶 梁力蘅 赵奚赟)6月26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成立一周年庆典暨第七期海洋碳中和创新论坛举行。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田辉出
  • 总投资超百亿元 天府新区2天签约12个项目

  • 明日(6月29日),以“中国新时代·西部新征程”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将在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拉开帷幕。小锦今日获悉,作为西博会的举办地,天府新区在2天内签约12

热门文章

  • 美国对华2000亿关税清单,到底影响有多大?

  • 1 今天A股大跌,上证最大跌幅超过2%。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证实计划对华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 听起来,2000亿美元数目巨大,我们来算笔账。 2000亿美元,按现在人民币汇率

最新文章

  • “海”量“黑科技”展先锋力量

  • 2023东亚海洋博览会在西海岸新区开幕 再次延伸海洋领域全产业链海博会吸引了众多市民参展。6月28日,参会者在展会上观看挖掘机特技演示。新华社发探寻三文鱼安家“深蓝1号”
  • 为海洋国际合作输出“中国智慧”

  • 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开幕 “海洋十年”青岛倡议正式发布“海洋十年”青岛倡议发布。6月28日,以“‘海洋十年’,和合共生”为主题的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在青
  • 天山时评丨为时代和人民放歌抒怀

  • 许庆光  盛夏6月,新疆作家、美术家、音乐家、舞蹈家等各门类文艺工作者代表齐聚乌鲁木齐,肩负神圣职责使命参加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大会深刻把握
  • “日本市民新疆行”首批参访活动圆满结束

  •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李嘉妮  “从乌鲁木齐到喀什,我看到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在结束8天的参观访问后,日本游客杉山俊三说,出发前身边的朋友告诉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