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悬崖学飞——智能手机在挑战中迎接新机遇

日期: 来源:酷安数码收集编辑:

据说在鳞次栉比的北美科罗拉多大峡谷中,每一只雏鹰都会在学飞的时候被他们的母鹰扔下悬崖,以此来学会展翅高飞。当然这其中有一部分的雏鹰会因为没有奋力扑腾,最终跌落谷底,粉身碎骨。只有成功起飞的雏鹰,才能翱翔于蔚蓝的天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残酷,一点也不比自然界弱一分。日前,#为什么九成的手机品牌消失了# 引发广泛讨论,众多手机品牌倒在了 3G、4G、5G 变革的路上,已经消失不见。



而去年,市场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创十年新低,同比下降 14%,连续五年下降!平均换机周期更是增加到了 36 个月!今天和大家来聊聊小编眼中的智能手机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达尔文的这句话同样非常适用在智能手机市场。在飞速增长期市场孕育和吸引众多手机品牌,但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存留下来的终是少数。


这其中有部分是自己跟不上市场脚步,还有些则是错估了市场节奏。俗话说领先市场一步是先驱,领先市场两步成先烈比如作为 iPad 与 iPhone 的先驱,Newton 是 Apple 第一次尝试做类触屏计算机设备。当然这个领先时代整整 17 年的前瞻性产品并没有获得成功。



因此,抛开个人的品牌喜好、情感和情怀。放眼全局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智能手机市场存留下来的这些“大厂”——VO荣米等,一定是经历过市场和用户充分考验过后筛选下来的结果,他们在最合适的时间,做了最合适的决策。说一句“剩者为王”不为过。


事实上这一点和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一样,从新品牌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到行业大洗牌迎来倒闭潮,很多人可能对此表示担忧,但小编却不这么认为。



小编个人认为:一个健康、成熟的细分消费市场,更需要的是“质”,而不只是“量”。


虽然初期蜂拥而至的厂商们“恶性竞争”在短期内可以为用户带来一定的“实惠”,但长远来看是不利于行业发展或者说不可持续的。并且“恶性竞争”一定程度上会透支行业未来,试想如果每个厂商都被“性价比”和“过度竞争”绑架,有哪来精力和利润去创新、自研和提供服务呢?

比如智能手机早期,那时候网友们在吐槽众多新兴互联网品牌品控差、售后差、服务差时,其实都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这是缩减成本所必然的结果;相反,被线上网友吐槽配置一般的 vivo、OPPO 等线下品牌,在线下人群的口碑却出人意料的好,因为他们能提供相对更好的品控以及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

而更加恶劣的后果是,“过度无序竞争”到最后只会留下一地鸡毛,一哄而散,资本流向下一个阵地。可以回想下当初某些手机品牌不切实际地宣传“终生免费换新机”“终生质保”“硬件利润为 0”,到最终承担这一切的还是购买了其产品的消费者。

因此,虽然很多人可能对当下的手机市场表示担忧,但小编却不这么认为:应当说当下的手机市场相对来讲是一个比较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化状态。市场已经回归到良心竞争和发展的轨道,未来的增量可期。

几家“大厂”负责引导行业发展方向和创新,提升供应链成熟度,互相渗透线上线下市场,瓜分主流用户。而存留的一些小厂们则负责填充细分需求的用户,主打小众差异化竞争。这样相对稳定的高低组合搭配,在当下以及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成为个人认为是那个最优解。






那么,经过市场洗礼后,剩下的厂商们,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一劳永逸了呢?

当然不,相反的,相对稳态下的市场格局隐藏着更多【危机】,这种危机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甚至还有“不可抗”的。随着智能手机成为存量市场,手机出货量逐年下降,外部和内部的不可预测因素急剧增多。古人说登高易跌重 ———— 没人知道下一个更不上步伐而倒下的巨人是谁。


在危机中,厂商们急需更需要打造自身的“护城河”。


可能人多网友始终想不明白,
为什么厂商要卷影像?明明多数人都是摄影小白;
为什么厂商要研发芯片?明明供应链已经提供了全套方案;
为什么厂商要自建生态?明明很多 IoT 项目都是赔本赚吆喝;
为什么厂商要入局折叠屏?为什么要自研操作系统?为什么 .......


从 50-60 分很容易,但从 85-95 则需要付出成倍的精力。而如果你想守住这个“擂台”,一直保持高分,则需要付出呈指数级上升的努力和风险,毕竟跟随者可以随着头部厂商的方向不会出大错(这也是早期国产厂商致敬 iPhone 的原因),但头部厂商则需要自己寻找方向突破,否则被后来者摸着石头过河弯道超车也不是难事。


因此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们,需要极强的危机意识和自我变革。从这个角度来看,像自研芯片、自研 AI 摄影算法、自研操作系统等等都变得有迹可循。头部厂商们因为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相对充裕现金流,需要也有责任去突破,用更加务实的态度去面对危与机,因为危与机有时候是可以互转的。


最近的例子,就拿我现在手上在用的 vivo X80 来说,如果没有其自研的影像芯片,就不可能在去年被“火龙”统治的安卓市场,杀出一条血路,收获一片好评。因为正是其影像芯片 X1+, 成功弥补了联发科品台影像劣势的遗憾,才让天玑处理器的影像水准第一次站在了高通处理同一起跑线,也这款旗舰产品没有了遗憾,在危机中寻得机会。

来源:爱范儿


vivo 即将在 4 月 20 日发布折叠旗舰 vivo X Fold2 和 vivo X Flip。vivo 坚持“以旗舰思路做折叠”,基于设计、影像、系统、性能长赛道的长期投入,vivo X Fold2 将引领行业进入“折叠屏 2.0 时代”, vivo X Flip“该有的都有,该强的更强”,而不是“美丽小废物”。







『竞争』一定是客观存在且必要的,大到国家之间,小到企业与个人之间。


就像前面提到的,良性竞争可以促使竞争方共同进步。并且也只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为消费者、用户带来更多价值,也为手机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能量。


谈到竞争下的未来,我们认为需要回答好三个问题:


「靠什么吸引用户?」「靠什么与同行竞争?」「靠什么盈利?」



首先是「靠什么吸引用户?」


毋庸置疑,随着整体国民综合素质快速提升,未来的用户无疑会变得更加理性,“品牌粉”的概念将成为过去式。理性消费,做产品的粉丝将成为主流,产品力将作为评判产品的最大因素。这不仅有有利于个人选购合适的产品,事实上这也有利于行业洞察消费者需求,提供更贴近用户的产品。在核心产品力将成为竞争主体,这也要求厂商们拿出更加“硬核”的产品研发能力和目标用户需求把控能力,而不是把重心放在宣发营销上,好产品自己会说话。



其次是「靠什么与同行竞争?」


个人认为首先这需要厂商更加扎扎实实的在可持续可迭代的技术赛道(比如影像、芯片、系统等)里面去做投入,而不是通过短期的价格战去抢占份额,份额不应该成为厂商们的心魔,这样没有意义,因为毕竟是一个科技类消费品。


其次去尽可能用“持续性的产品路线”在消费者心中打造一个心智闭环。

这个很重要,未来与同行竞争需要自身的“差异化标签”。因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产品调性也不是一两代形成的,是卖了一代又一代产品之后,消费者心中对于这个品牌手机的主观认知是怎样的。举个例子:比如大家都在说 vivo 的拍照好,可以说在现在是一个共识。但回顾过往,这个共识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我印象中,vivo 从近十年前的 2014 年发布的 vivo X shot 开始的打出拍照口号的,可真正让“vivo 拍照好”成为共识也就这几年的事,可见这中间经历了巨大的时间跨度,需要长时间持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才能用连续若干代产品的实际体验和效果,在消费者心中打造一个“心智闭环”。


放在现在,不光是影像,在其他诸如芯片半导体、系统、生态等等方面都是如此。



最后是「靠什么盈利?」


这点就不展开讲了,毕竟现在行业头部几家厂商通过软件 + 硬件的盈利模式都比较成熟。这里唯一期待的是,希望随着高端化以及硬件利润的提升,未来厂商们还是尽量拓宽盈利渠道,减少对有可能影响到用户体验的盈利方式(比如广告)的依赖。


综上,面对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序、健康的厂商竞争,能给用户、消费者带来更多更有意义的行业进步与突破。





一只雏鹰,从它跳下悬崖振翅高飞的那一刻起,它便不再是雏鹰,而是翱翔于天际的雄鹰。对它而言,起飞不是终点,而是开始。目之所及,皆为过往,心之所向,唯有远方。

文章最后,小编想和大家聊聊智能手机行业的“远方”:



总结起来四个字概括:『未来可期』


为什么文章开头说了 2022 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创十年新低,何来未来可期呢?这个答案只有两个字 ———— 高端。


首先,前文也提到了,虽然智能手机市场整体萎缩,但整体行业发展是比较健康的,各厂商均已形成完整的品牌定位,拥有鲜明的产品风格,并在相对固定的目标受众中完成心智沉淀,可以说,各大厂都是掌握技术、手握资源、资金充沛的巨头和狠角色。手机市场的门槛已经非常之高。

其次,更重要的信息是来自下面一组数据:



自 2014 年至今,中国智能手机的 ASP(年平均出货价格),一直保持同比增长。虽然 2022 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相比 2016 年的峰值减少了 41.5%,但销售额只下降了 11.7%。在 2022 年,中国市场 500 美金出货价格(相当于接近 4000 人民币的零售价格)以上的智能手机销量占到了总销量的 26% 以上,而在市场峰值的 2016 年,该部分的占比只有 11%。


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何么这两年手机厂商们都在提“冲击高端”。从低端走向高端,这可以说是历史的经验也是历史的必然,在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也是未来厂商们想飞的更远的必经之路。



就目前市场份额来看国产阵营厂商中,vivo 是相对表现较好的。

2022 年,vivo 以 19.2% 的市场份额保持第一,其次是苹果 18.0%,OPPO 17.5%

当然这只是当下,未来智能手机的蛋糕怎么分,以及高端化表现究竟如何还得拭目以待。



小编以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手机仍然将是个人科技终端,仍将是个人娱乐、消费和社交最重要的载体,没有之一。因此个人相信,走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的智能手机市场,越过眼前的这道天堑,飞向远方必然是广阔无垠的蓝天。

相关阅读

  • 甚嚣尘上“寒冬论”,手机行业的伪命题

  • 在中国手机市场的“狂飙时代”,叫得上名字的手机品牌可能达到几十家甚至达百家。周周有新品,月月有新机,在那个时期可能一点都不夸张。但在大浪淘沙中,九成的手机品牌已经消失。
  • 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回暖

  • 在国民经济循环中,消费是连接生产、流通、分配的关键环节。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正加速回暖,复苏进程加快,大众消费升级趋势也日益凸显。“我国经济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消
  • 走出至暗时刻,手机“冲高”仍有新故事

  • 随着数十年的发展变迁,智能手机行业已进入平稳发展期,在格局重塑的同时,也引来外界的质疑:出货量下滑,是否意味着行业开始进入至暗时刻?事实上,这种质疑只看到表层的数据变化,没有洞
  • 内蒙古发布3起违反公平竞争审查典型案例

  •   为增强政策制定机关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意识,内蒙古自治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近日发布3起违反公平竞争审查典型案例。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 美国对华2000亿关税清单,到底影响有多大?

  • 1 今天A股大跌,上证最大跌幅超过2%。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证实计划对华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 听起来,2000亿美元数目巨大,我们来算笔账。 2000亿美元,按现在人民币汇率

最新文章

  • 悬崖学飞——智能手机在挑战中迎接新机遇

  • 据说在鳞次栉比的北美科罗拉多大峡谷中,每一只雏鹰都会在学飞的时候被他们的母鹰扔下悬崖,以此来学会展翅高飞。当然这其中有一部分的雏鹰会因为没有奋力扑腾,最终跌落谷底,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