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易纲、潘功胜、刘国强两会前重磅发声,回应通胀、降准、地产、汇率等热点问题

日期: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收集编辑:

3月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介绍“坚定信心、守正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关于下一步货币政策思路,易纲表示,一方面,货币信贷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要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另一方面,要适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继续对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保持有力的支持力度。
对于会否降息降准的问题,易纲表示,目前货币政策的一些主要变量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实际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较合适的。“至于降准,过去五年,通过14次降准,不到8%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像过去那么高了,但是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易纲说。
关于通胀,刘国强表示,预计2023年我国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是主基调。从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可控。从更长时间看,外部环境还有很多难以预料的事情,需求还在逐步恢复,虽然通胀的概率不大,但是不等于没有,要树立底线思维,对通胀保持警惕。
关于人民币汇率,易纲表示,总体看,人民币汇率还会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有一些小的双向浮动也是市场驱动,而这种波动对经济有好处。他表示,当前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运行得很好,“我们认为这样的政策应该坚持”。
关于房地产,潘功胜表示,近一段时期,市场信心加快恢复,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优质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明显改善。他提到,下一步,将抓好已出台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支持租购并举的住房市场发展,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货币政策今年继续强调四方面重点
易纲表示,近年来货币政策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四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总量上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货币政策是一个宏观政策,在总量上一定要有足够的支持。”易纲提到,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累计14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长期流动性超过11万亿元,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充足的信贷增长对稳就业、保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强调保持物价稳定。这就要求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率大体上和名义GDP增长率匹配,以保持合适的货币供给。
三是在利率政策上以国内经济为主来考虑问题,保持实际利率的合适水平,适当降低融资成本。
四是在结构上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
“今年还继续强调这四个方面的重点。”易纲表示,下一步的政策思路是,一方面,货币信贷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要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另一方面,要适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继续对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保持有力的支持力度。
降准提供长期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
仍是有效方式
在回答会否降息降准的问题时,易纲表示,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变量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实际利率水平也比较合适。对于降准,2018年以来中国央行实施14次降准,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5%左右下降至不到8%,用降准的办法“吐出”长期流动性来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有效方式,可以使得流动性处在合理均衡水平上。
不大水漫灌、不大收大放
刘国强表示,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总的取向,但是具体的政策工具怎么使用,要综合考虑,相机抉择:
一是坚持以我为主,把国内的目标放在首位。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经济好转是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所以下一步将加强调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和需要,统筹增长和物价,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工具。
二是统筹短期和长期,强化跨周期调控和逆周期调节,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正利率和向上的收益率曲线,不大水漫灌、不大收大放。
三是统筹国际与国内,既立足国内,调控有度,又密切关注国际动态,加强预期管理,兼顾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进有退
刘国强介绍,结构性货币政策这几年使用比较多,到2022年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共有15项,余额大概6.4万亿元。这些工具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发挥牵引和带动作用,带动的是金融机构后续贷款,这些后续的贷款才是金融机构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对于后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安排,刘国强表示,将持续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评估,做好分类管理,做到有进有退。对一些需要长期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结构性货币政策会给予较长期的、持续的支持,比如普惠金融领域。对一些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工具,要及时退出,当然退出的时候也要注重“缓退坡”、不要“急转弯”。另外还有一些工具,也可以考虑和其他政策工具进行衔接。
2023年我国通胀保持温和是主基调
“我们非常重视物价问题,我们判断2023年我国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是主基调,短期看通胀压力是可控的。”刘国强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恢复发展过程,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供给端充足,居民通胀预期平稳。但从更长期看,外部环境还有难以预料的事情,需求也在逐步恢复,虽然通胀的概率不大,但不大不等于没有,要树立底线思维,对通胀保持警惕。
“7”关口不再是心里障碍
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凸显
易纲表示,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使得汇率弹性增强,过去5年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大约为4%,与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差不多。过去几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三次破“7”,但很短时间又回到“7”以下,“7”不再是心理障碍,市场预期比较稳定。
长远看,汇率的稳定与老百姓福祉息息相关,过去20年,人民币虽然波动,但总体兑美元升值20%,平均每年升值1%;按照国际清算银行计算的实际有效汇率,人民币兑全球主要货币升值40%,平均每年升值2%左右,也是比较合适的水平。
易纲强调,保持汇率的稳定非常重要,国际上一些国家因为汇率大幅贬值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此一方面要保持汇率稳定,一方面要保持汇率弹性。总体看,今年人民币汇率还会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虽然会有所小幅波动,但对经济是有好处的。
对于人民币资产的投资价值和吸引力问题,潘功胜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恢复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人民币资产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凸显。当前,国内股票市场估值比较低,中美利差处于稳定和收敛状态,所以人民币资产将会展现出良好的投资价值。
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
国际化使用的网络效应
潘功胜表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随着人民币清算行和本币互换网络的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布局不断完善,“我们觉得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了国际化使用的网络效应”。
此外,当前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企业在跨境贸易、投融资中使用人民币以规避货币错配风险的意愿上升,人民币投资和避险功能逐步增强,国际货币体系发展更趋多元等,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比较好的环境和机遇。
潘功胜表示,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央行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结算等基础性制度,扩大清算行网络;加快金融市场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完善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的供给机制,提升在开放条件下跨境资金流动的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健全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
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潘功胜表示,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以恒大为代表的部分房地产企业由于长期“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经营,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资产负债表持续处于高风险状态,最终不可持续、出现风险。
“我们将此比喻为从“高血压”变成“中风”。”潘功胜表示,随着房地产市场中长期需求中枢水平下移,以及持续三年的疫情冲击对就业、收入预期影响较大,多重因素的叠加放大了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外溢性。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调整,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金融16条”、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等。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和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前期出台政策的作用空间和作用效果大大改善。近期市场信心加快恢复,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优质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明显改善。
潘功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认真总结和吸取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会同相关金融部门抓好已出台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支持租购并举的住房市场发展,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居民储蓄将逐步回归常态
过去一年来,住户存款持续快速增长受到热议。刘国强表示,住户存款增加主要是受居民消费和投资状况影响,流动性偏好上升。一方面,疫情对居民消费有一定的影响,消费减少,相应的存款就增加了。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后,消费得到了明显释放,但是仍然还需要一个加热的过程。另一方面,居民风险偏好降低,投资增长放缓,相应推动了存款。此外,今年春节在1月份,企业在春节前发放工资和奖金,一部分企业的存款就转移到了住户部门,所以住户的存款有所增加。
“随着宏观经济好转,居民的消费和投资信心都将增强,居民储蓄也将逐步回归常态。经济好转有利于增强居民的投资信心,居民投资也将逐步回到正常水平。”刘国强称。
推动《金融稳定法》出台

善始善终做好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

易纲介绍,中国近年来化解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总体上是收敛的,目前中国4家最大的银行都是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资本实力居全球前四位。其他的银行,包括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等,大部分经营稳健,少数问题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取得了重要进展。
易纲表示,下一步,将压实各方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责任。金融稳定法已经通过了全国人大的第一次审议,将推动金融稳定法的出台,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保护最广大的老百姓、中小投资者、被保险人的利益。善始善终做好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加强常态化监管,支持平台企业健康规范发展。

支持绿色金融工具发展

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易纲表示,“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是要减少碳排放,金融能做的就是要减少负外部性,逐步降低绿色溢价,具体来说,主要是通过加强信息披露,使社会知道是谁在排碳、排了多少,逐步实现谁排碳谁承担排碳的成本。
易纲介绍,2021年,人民银行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按照1.75%的利率给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领域提供优惠贷款。到现在为止,碳减排支持工具已经发放了3000多亿再贷款,支持商业银行发放了5000多亿贷款,2022年带动减少碳排放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下一步我们将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提高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支持绿色金融工具发展,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助力整个经济绿色转型,使得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加绿色。”易纲表示。
本文综合自证券时报、澎湃新闻、中国网、第一财经等。

版面编辑: 瑟瑟|责任编辑:  瑟瑟
视觉:李盼 东子
监制李俊虎 潘潘

相关阅读

  • 到2035年全球超一半人口将超重或肥胖

  • 近日,世界肥胖联合会的一份报告称,除非各国政府采取果断的行动遏制日益严重的超重或肥胖现象,否则到2035年,全球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将超重或肥胖。
  • 央行最新发声,事关存款、买房、物价及是否降息

  • 今年是否会降准降息?房地产市场会如何发展?物价会走高吗?怎么看居民储蓄创新高?存款保障程度如何?  3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
  • 【海通总量】二十大后首个“两会”的政策展望

  • 【注:微信公众号文章推荐规则近期改变,如您想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请将公众号添加星标】本公众订阅号为海通证券研究所策略研究方向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唯一发布信
  • 停飞所有航班!这一航空公司突然宣布→

  • 综合外媒报道,当地时间2月27日,哥伦比亚廉航Viva Air突然宣布因运营问题停飞所有航班,并表示努力恢复运营。Viva Air表示,该公司要想恢复运营,需要通过与Avianca的合作,使其成为更
  • 重返混沌:2月大类资产回顾与展望 | 民生策略

  • 文:民生策略团队联系人:牟一凌/胡悦【报告导读】短期内,市场交易或进入增长与紧缩的迷雾森林,投资者应该握住全球通胀的指南针,才能顺利走出这片混沌。Summary摘要1 平行世界已然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全球暗网监控工具 TOP 10

  • 每个首席信息官(CIO)都不希望自己公司的数据最终落入暗网这种地方。一般来说,暗网包括那些没有被谷歌这样的流行搜索引擎索引的网站,也包括那些通常通过网络攻击获得数据的地下
  • 周延礼:加快保险业经营管理数字化转型步伐

  • “想要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亟需加快建立健全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流通的标准和制度。第一,要以数据要素投入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与产业数字化融合;第二,金融行业的数字
  • 疑似印度黑客针对亚洲材料行业发起攻击

  • 研究人员发现一个未知的攻击组织以亚洲一家材料行业的公司为攻击目标,被命名为 Clasiopa。该组织使用独特的攻击工具,开发了定制化的后门 Atharvan。Clasiopa 的 TTP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