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四川省第二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名单发布!天府农博园片区两人上榜

日期: 来源:成都新津收集编辑:成都新津

2月6日,省农业农村厅公示了四川省第二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名单,新津区徐小龙、凃成元榜上有名。

徐小龙、凃成元都是天府农博园片区内带技术、带资金的新农人,敢想敢做的创业先锋。他们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发家致富。

那么他们都有哪些先进做法呢?一起来看看

01

 徐小龙 

做优做强“新津黄辣丁”品牌 

徐小龙是区水产行业协会会长,他不仅牵头组织协会申请“新津黄辣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立400亩“新津黄辣丁”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还启动建设“新津黄辣丁”分选、检测中心和品牌专标追溯系统,持续做优做强“新津黄辣丁”品牌。

·徐小龙

探索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

先后申报18项国家专利

2010年大学毕业后,徐小龙来到新津,从事水产养殖工作。2013年,徐小龙牵头成立“成都市润水岷江渔业专业合作社”,和6名成员一同,从事水产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开发,主要养殖新津黄辣丁、大口黑鲈。

·黄辣丁

“你们看,这里就是我们的微流水鱼池。”来到位于兴义镇杨牌村的养殖场,徐小龙指着几个高低错落的圆形池塘介绍说,这些鱼池采用的高低位池循环微流水鱼池梯度生态养殖模式,利用离心法,通过滤网及时将鱼池中的粪便从鱼池中分离,统一收集后经发酵处理,成为有机肥;过滤后的水体达标后,通过水泵返回到鱼池,让鱼生活在流水生态环境中。

·高低位池循环微流水鱼池

这种模式不仅生态环保,经济效益也很高,能实现亩产值12万元,该模式也成功申请国家专利。至此,徐小龙团队在养殖方面的国家专利已达18项。

· 徐小龙团队所获专利

技术共享引领行业发展

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看到徐小龙善管理懂技术,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心动了!“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徐小龙介绍说,抱团发展更利于产业成型成势及品牌打造、营销。除了和前来取经的大户分享自己的养殖经验及技术,他还依托区水产服务中心,联动川农大、成都农林科学院等科技支撑团队,协助主管部门对全区水产养殖户进行集中培训,2022年培训人次达400余人。

截止目前,合作社已新带动30余户养殖户,养殖面积达1200余亩,年均临时用工100余人。

通过技术创新、技术培训、组织水产品牌建设,徐小龙已成为新津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徐小龙进行技术培训 

02

 凃成元 

填补新津水稻机械化育秧产业空白

年过花甲的凃成元不仅是一位粮食种植大户,还是新津水稻机械化育秧产业的领军人物,人称“育秧大王”。

·凃成元

“我们地里的蔬菜刚收,现在正在用激光平地机平地,为即将开始的水稻育秧做准备。”凃成元介绍说,今年育秧数量将突破新高,计划制作秧盘2.8万亩共56万盘,满足2.8万亩稻田种植需求。

·凃成元育秧田

打造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

填补新津行业空白

凃成元的育秧灵感,来源于多年水稻种植经历。2008年,他注册成立了成都市新津绿川农耕技术专业合作社,主要开展水稻种植。目前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达560亩。

“水稻种植,育秧是关键。”凃成元分析道,种植水稻是个苦力活,育秧更是个麻烦事,受气候影响较大。工厂化育秧模式能够克服温度、水分、土壤、天气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不仅育秧速度快、质量高,还能更好使用机械插秧机,栽种水稻将能轻松不少。

2020年,凃成元带领团队在宝墩镇玉龙村投资400多万元修建了新津区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含3200平方米育秧厂房和2条播种制盘生产线),开展水稻集中育秧和机插服务,服务能力达到2万亩以上,填补了新津水稻机械化育秧产业的空白。

年用工六千余人次

业务范围涉及全川多个地区

凃成元的成功也带动了身边的村民致富。每年3月—6月是育秧中心用工高峰期,制盘、播种、摆盘、取盘等工序需要工人约6000人次,人均日薪达150元左右。插秧机机手收入更可观,日薪最高可以达到400元左右。合作社36位成员年人均收入超7万元。

“我们的业务还发展到了周边地区。”凃成元透露,当前,合作社拥有各类插秧机和育秧设备80余台套,服务范围从新津走向了大邑县、邛崃市、广安市广安区、西充、德阳中江、南充、崇州市,以及四川省眉山市等区域,服务能力达2万亩以上。利用成熟的插秧技术,合作社还能为种植大户们每亩节约100多元左右,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每年开展的生产活动,可为当地人民提供农机就业岗位,人均可增加1万多元的收入。

03

 跨界融合!新乡村产业、新农人聚集 

所有的生意回到乡村都值得重做一遍

天府农博园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布局核心区天府农博岛2.7平方公里,以及兴义农博、宝墩文博、安西渔博三个城乡融合发展片区。被四川省确定为四川农博会的永久举办地。

近年来,天府农博园按照农商文旅体科教融合发展的理念,积极培育以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通过政府搭建平台,打通乡村端人、地、货与城市端人才、资金、市场,促进城乡要素资源双向链接、融合共生,吸引了一批带团队、带项目、带流量、带资金的新兴市场主体跨界乡村机遇蓝海。

·天府农博岛

互联网头部企业58集团跨界乡村,在天府农博园打造58农业全国总部及示范基地,还与在地村集体波尔村合作打造波尔社区庭院经济示范项目——五八(波尔)数智田园,与天府农博园共同探索壮大村集体新模式。

·五八(波尔)数智田园项目

新希望智慧养猪示范基地、蓝城·沐春风、通威渔光一体、共享农庄等一系列产业项目的集聚,也让天府农博园成为创业、就业的热土。

·共享农庄鸟瞰图

诞生于天府农博园·兴义镇张河果园子社区的食物减法,由传递健康饮食之法的新农人彭红彦一手打造。秉承“食物做减法、健康做加法;物质做减法、精神做加法”的生活理念,食物减法链接乡村与城市,探寻生产与生活本质,创新农业与农创平台,发掘国内各地乡村特色农产品,搭建起从产到销的全产业链创新平台,通过文化串联,链接社会的不同维度,激发美好生活的无限可能……

·食物减法

此外,回乡创业的乡村庭院主理人周曼、乡村休闲观光产业达人孙会君、乡村基层致富领头人王洁等一批致富带头人的涌现及探索,用实践佐证“所有的生意回到乡村都值得重做一遍”。

产业兴旺、生活富裕

相信

在众多产业的加持下

在无数新农人的创新探索下

天府农博园这片广袤的土地

将成为生活、创业、休闲的理想之地

— END —

相关阅读

  • 助力乡村振兴,这些农业“黑科技”集中发布!

  • 可以当水果吃的萝卜、刷新国内冬油菜区含油量最高纪录的油菜、实现鱼菜共生的智能化工厂……2月1日,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2023年科技成果发布会”上,集中发布了近年来自主研发
  • 再添一个综保区!一大波重大项目最新进展→

  • 新年拼经济重大项目成为一大支撑成都市2023年一季度“三个做优做强”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已于2月6日举行高质量抓项目、抓高质量项目重大项目如何冲刺2023?有哪些新进展、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优化营商环境,南京六合这项政策江苏省首推!

  • “企业‘一照多址’备案的政策真是太方便了,简化了办事程序和材料,为企业扩张网点快速布局抢得了先机,节省了时间,同时还帮我们公司化解了相关政策冲突的难题。”日前,南京七色花
  • 音乐剧《守界人》致敬祖国戍边英雄

  •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王江平 ■ 王雪迎 由新疆艺术剧院歌剧团打造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音乐剧《守界人》将于今年2月底上演。 音乐剧《守界人》以“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