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奏响逐“绿”田园牧歌——宜昌市加快建设生态宜居乡村观察

日期: 来源:三峡日报收集编辑:三峡日报

“基地推行‘猪—沼—果’生态循环模式,每亩可增收节支800元以上。”7月17日,在位于宜昌夷陵区龙泉镇的宜昌盛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道。

据了解,基地两个沼液储存池容积共有400多立方米,通过水肥管网加压,可将沼肥输送至田间。

“只要扭动操作间的阀门,数百个滴灌设备就能同时向一行行柑橘树根部喷出经过三级过滤后的沼液,施肥过程简单快捷。”该负责人说。

像这样的猪—沼—果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全市已创建30余处,累计打造6个循环农业示范区,示范带动农田达200余万亩。

这只是我市守牢农业绿色底线,绘就生态宜居乡村的一个剪影。

近年来,我市以农业绿色生态发展为方向,聚焦农业投入品源头减量、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农业产业生态化,不断探索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机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源头减量,守护沃土净野

农药、化肥使用量5年分别累计降低29.2%、19.42%

7月17日,枝江市问安镇龚家坪村,成片的水稻长势喜人。

龚坪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伴随着一阵旋翼转动声,3架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稻田匀速前行,雾化农药从机身下倾泻而出,穿透稻叶。

“当前是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的关键时期。”枝江市农机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静斌说,“植保无人机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喷洒匀等特点,龚坪农机专业合作社1200亩连片水稻田,3台飞机一天之内就能完成防治,使用植保无人机节水环保,可提高农药利用率30%以上。”

枝江市是湖北省粮食主产区。为了保障粮食稳产丰产、农户增产增收,枝江抢抓时机,积极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利用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精准施药,高效进行田间管理。

与枝江一样,为了守护沃土净野,守护粮食安全,宜昌各地大力开展绿色防控、专业化防治、农药使用监测评估、安全用药推广普及和农药使用监督管理行动。全市农药使用量由2017年的8395吨下降到2022年的5944吨,累计降低29.2%,年均降幅5.84%。

同时,宜昌在“肥”上下真功,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多元替代、肥效监测评价等。2022年全市绿肥种植面积达52.32万亩,有机肥替代化肥面积158.6万亩。全市化肥用量由2017年的34.28万吨,下降到2022年的27.62万吨,累计降低19.42%,年均降幅3.88%。

守牢农业绿色底线,宜昌成效显著:连续三年蝉联全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专项战役优秀等次(2018—2020年);2022年又获全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攻坚提升行动优秀等次;枝江市等6个县市区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称号,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循环利用,让“包袱”变财富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95%以上

农业的产物,一半在果实,一半在废弃物。农业生产废弃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往往用则利、弃则害。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

围绕这一目标,宜昌正在加快探索步伐,让一个个“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推动秸秆“点草成金”,宜昌聚焦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五大方向,全域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行动,积极培育秸秆产业化利用龙头企业,全市秸秆年利用量万吨以上的达16家,年利用量5000吨至1万吨的26家,年利用量1000吨至5000吨的63家,形成了更加完整的秸秆收储运产业链。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47%,比2017年提升2.8个百分点;

创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治理,按照“示范带动、多方联动、全域推进、市内处置”的工作思路,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探索形成物品兑换、现金奖励、积分银行等多种有偿回收方式。在全市设立3075个回收点、91个储存站,基本实现行政村、农药经营门店、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网络化覆盖;

推动畜禽粪污“变废为宝”,积极利用全量化收集、肥料化处理、就地就近返田利用、农牧结合粪污能源化利用、生物发酵床等技术,最大限度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

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宜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截至2022年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6.69%,农药包装废弃物及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70.72%、84.6%。

在“点石成金”的魔法下,宜昌农业还有更多绿色“财富”正在释放。

互补双赢,共享生态红利

累计认定“二品一标”农产品349个

夏日炎炎,夷陵区鸦鹊岭镇“国家级生态农场”嘉馥农业种植大棚内,番茄、茄子、辣椒等各种蔬菜长势良好。

生态养殖场内,上千头猪正在抢食农场种植的玉米,养殖场下方建有1700立方米的粪便收集池。

“这些养殖废物集中收储后,经过4道过滤系统,被分为沼液和沼渣。沼液再对蔬菜种植进行追肥,沼渣经发酵返到田里作底肥,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则作为能源使用。”宜昌嘉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音耳说,由此实现了“猪—沼—菜”生态循环化全利用。

废物循环利用、生态无公害,让嘉馥农业成为全国3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之一,也让其收获生态红利。

“近年来生态化种植的蔬果特别受欢迎,今年订单客户达到55家,订单金额达到8000多万元。”杨音耳介绍。

在田间地头,在厂房车间,宜昌农业正执“绿”为笔,加快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生态主体培育结出硕果:2022年,宜昌共有2家经营主体通过国家级生态农场评价认定,5家经营主体通过省级生态农场评价认定,省级及以上生态农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生态产品打造成绩斐然:现已创建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363家,累计认定“二品一标”农产品349个(其中绿色食品301个、有机食品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0个,地标产品数量全省第一),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合格率持续稳定在99%以上。

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型,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加速提升,宜昌以“绿”为笔,徐徐绘就的一幅农业“富春山居图”呼之欲出,正朝着不远的未来奔赴!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谭强明 通讯员 余娇娥


相关阅读

  • 黄海之滨建起生态屏障

  • 7月19日,雨后的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满眼浓得化不开的绿色,随着地形绵延起伏。群鸟飞过湖面,翅膀拍打水面溅起片片水花,为保护区增添一份生机与活力。“快看那边!”
  • 2022年兖州区规上涉农加工业 营业收入566.8亿元

  • 7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兖州区“兖选臻品农副产品展销会暨展销中心启动活动”新闻发布会。近年来,兖州区紧紧依托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粮基地和强筋专用小麦优势产区资源优势,
  • 科技加持助农增收

  • 取种、筛选、晒干……近日,在安次区瑞海农业创新驿站,负责人刘杰正带领工人对不同品种的甜瓜种子进行收集筛选。“我们主要利用现有的千余种优质甜瓜种质资源,通过不同血缘、类
  • 建绿色廊道 展幸福画卷

  •  核心阅读  西起三门峡、东至开封,一条蜿蜒的绿色廊道,成为当地百姓的生态廊道、致富廊道、幸福廊道。近年来,河南通过在黄河沿岸打造生态廊道,推动生态修复、打造生态产业、
  • 农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农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各地区各部门狠抓生产
  • 2022年兖州区规上涉农加工业营业收入566.8亿元

  • 7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兖州区“兖选臻品农副产品展销会暨展销中心启动活动”新闻发布会。近年来,兖州区紧紧依托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粮基地和强筋专用小麦优势产区资源优势,
  • 绿水青山入画来——珲春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 鸟语花香,水清岸美,夏日的珲春河,倒映着蔚蓝的天空与壮美的珲春大桥,宛若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近年来,珲春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

热门文章

  • 美国对华2000亿关税清单,到底影响有多大?

  • 1 今天A股大跌,上证最大跌幅超过2%。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证实计划对华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 听起来,2000亿美元数目巨大,我们来算笔账。 2000亿美元,按现在人民币汇率

最新文章

  • 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德州专场活动启动

  • 7月24日,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德州专场活动在德州新华书店正式启动,将持续至8月13日,全市各县(市、区)新华书店同时开展系列活动。为统筹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德州,书博会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