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职场进阶PUA

日期: 来源:胖拉爹地的思考收集编辑:胖拉爹地

SPRING FESTIVAL

二零二三·兔年发财


兔年的小目标:写12篇读书笔记,这是第1篇。


之所以把目标定为12篇,是希望每个月可以写1篇记录一下,按我正常的读书速度一个月可以读完3-5本书,我想从中挑出一些值得记录的内容整理成笔记,一方面可以理顺思绪记录一些日常思考,另一方面我发现写文字也是个熟练工种,总是需要经常动笔写一写的。


今天要记录的这本书叫《从总账到总监》,这本书是从一个CFO的视角写的职场小说,讲述了一个财务新人一路晋级打怪、升职加薪的过程。


虽然是一本财务视角的书,里面有挺多财务相关的内容,但也推荐没有财务功底的同学读一读,因为书里也讲了很多职场做事的基本逻辑,遇到财务专业知识看不懂的地方,跳过也不影响对“打工人晋升秘笈”的理解。




感悟一:要动脑做讯息的提炼


首先要聊到的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场景:做工作汇报。


在汇报展示成果时,往往会涉及到一些数字量化的总结,比如这个周期某个指标提升了多少,哪里做得好,某个指标没有达到预期,哪里还有待提升。


先来看书中提到的一个案例,我们经常做汇报时会习惯于按下图这种方式去做总结:



图里的数据详实,有对比有变化。我们通常总结的时候,是比较习惯于这样描述的:“三方销售金额Q2是XXX元,相比于Q1环比增长了X%”。


这样的表述,仅仅是体现了数字的变化,并没有深挖总结原因,和Excel的公式效果一样,这是我们在工作汇报时很容易犯的一类通病。


相对比的,我们看下同样的内容,一份好的汇报总结是怎样的:



有没有发现,就在数字旁边加上了一些简要的原因分析或结构变化说明,就能让汇报内容一下子高级起来。哪些是不用操心的一次性突发开支,哪些是趋势性信号需要管理层警惕,这每一条的解释都包含了丰富的经营信息与决策依据。


我们在做汇报时,不光是要做数据展示,更重要的是把数据转化成信息,然后把信息“提炼”成讯息,后面这一步往往是最难的,但却是“画龙点睛”之笔。



再来看一个典型的场景:给一些并不那么熟悉你工作的人做汇报。这种往往是发生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例如你的晋升答辩给外部门评委做汇报、代表部门给公司大领导去做汇报。


先看书中的一个案例:王丽优化了工作流程,把财务月结的工作从七天减到了三天。她要代表部门去集团工作做一次提效的专项汇报。


她这样开始了介绍:“我们这个项目涉及仓库、采购和人事等好几个部门,我们在重新定义了流程之后,一共找出了三个大类的二十几个小项目作为行动方案……”


听到这里,Bob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停。你这样讲没人听得明白,用不了两分钟,你就会失去听众。你这是一种典型的自传体报告形式,一切从自我出发,以自己对这件事的只是水平作为起点开始,丝毫没有考虑听众的了解程度。一个好的报告必须是由外向里,以终为始,从轻到重。”


Bob是王丽的上司,也就是书中的CFO。他说王丽的汇报没有去考虑听众想听什么,只是站在自己的思维视角里陈述了一个事实。我想说这是所有“专业技能”类的人士经常犯的一个错误,而且专业素养越高,就越容易陷入一种“自嗨”的状态。他们在做汇报时,完全不去考虑底下的听众能不能听得懂,只是一味的去展示自己的工作过程有多艰难,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夜,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多少“苦劳”。但往往这些成果又很难和业务指标完全挂钩,无法直接显著得衡量收益,从而“苦劳”无法转化成“功劳”。


我们这些“专业技能”人员,在专业训练的过程中,是会被要求要聚焦于“专业”本身的,例如逻辑、代码、数字等等。所以我们在做汇报时,也很容易忽略了这些数字报告背后的沟通对象。


一份报告所要表达的中心主题与技术复杂程度往往需因人而异,给总经理看的就要简明扼要,避免生僻却不做交代的专业术语,给直属上司的可以多些技术论证。如果你的报告是要给一些平行部门的人员看,而他们对你所讲述的项目背景都不太了解,那你就必须先退出来让大家看到一个大局,千万不要一开始就扎到技术细节中,这样会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我参加过公司一个程序员的晋升答辩,他在总结自己的工作成绩时说过类似的话:“这个项目周期持续了很长时间,我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前前后后协调了5个部门的一百多个人来参与开发,最终保证项目按期交付,上线后系统运行平稳,没有bug。”


这段总结就非常像书中王丽的描述,但他所做的总结却没一句说在点子上。他可能是想表达这个项目很大(持续了很长时间),自己付出了很多心血(协调了多个部门的多个人),最终结果也很好(上线后系统运行平稳)。但他忽略了一点,所有的这些他认为很牛逼的事情,都仅仅是他自己的感受,都是“苦劳”。而作为一个没参与过这个项目,甚至连背景都不太了解的评委,是不可能从这几句通用的描述中获取到足够的讯息的。评委们更关心的是这个项目在技术上是否有前瞻性,有哪些是技术上的亮点?在业务上是否给业务的核心指标带来了增益?因为评委要通过这些来判断是否达到晋升的要求。




表达力 = 图表 + 说明 + 讯息


从埋头于专业技能到面对沟通对象,提升的不只是表达能力,更是一个技术人员的职业转型过程,即从一个素材的加工者变成一个故事的叙述者。职位越高,对讲故事能力的要求就越多,我们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专业型人才。说到底,一个公司能得到资本市场追捧,靠的不就是故事精彩吗!



感悟二:职场晋升必备要素:可视度


我们在职场中打拼,首先是要踏踏实实工作,把自己分内的事前做好。这是第一步,但只有这一步,并不能带来职场中的晋升。


第二步要做的事情是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自己对接到领导的协作体系中。想老板所想,设身处地考虑领导可能遇到的场景,并为此提供解决方案。职场上最高级的拍马屁方式就是不断去做那些让你的领导在他的圈子里感到脸上有光的事情。


但做到这两步也不够,今天要说一个特别重要的晋升必备因素是第三步:可视度,这一步会决定你是否能在职场上快速晋升,这是一个绝对不可以被忽视的重要因素。


古今中外,有关人性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无论是在官场还是职场,要升得快,就靠三样——能力(Capabilities)、关系(Networking)以及可视度(Visibility)。而我们通常认为最重要的能力,其重要性不足20%。如果没有可视度,你能力再强,做决定的大佬们看不到,一样没用。人总是习惯重用自己熟悉的人,我们的泰国工厂总经理,就是在给首席运营官身边做了五年助理,一下子成了区域高管。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更说明了人脉的重要性,好的人脉可以轻松地把你与重要人物联系起来。


职场发展,首先是思维上的校正与转变。很多专业人士,把学习与成长过度聚焦于考证与读学位上,忽视了自己心智模式的重塑与改变。如果我们还是傻傻的认为“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只顾闷头干好自己的事情,或是一味去“跪舔”自己的领导,而不去辨别他是否真的把你当嫡系培养,那最终只能是自己偷偷擦拭伤口。


在职场里晋升,最重要的是要让自己的隔级领导能看到。如果你的直属领导干活的时候用你,但一到邀功的时候就甩开你独自汇报,那你几乎永远不会得到提拔。


当一个领导有意栽培自己下属的时候,通常都是在自己的领导面前夸某个下属工作能力多出色,最近干成了什么事情。如果你能遇到这样肯栽培自己的领导,请记得感恩。



感悟三:努力做自己能改变的事情


很喜欢书里的一段话:


上帝啊!

请赐予我宁静,好让我能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情;

请赐予我勇气,好让我能改变,我能去改变的事情;

请赐予我睿智,好让我能区别,以上者两者的不同。


我们要做睿智的人,但往往表现出“很不宁静”。下面这张图是两个圈,外面的圈是我们的关注圈,我们可以关注很多事情,比如日本的核泄漏是否会影响到我们,病毒是否还会继续爆发第二波,国家是否会卷入战争等等,我们的关注圈可以很大。但是,我们真正能施展影响力的圈,往往很小,是内在的影响圈。



两个圈的原理告诉我们,人生苦短,要有所作为,需要把能量聚焦在影响圈上。我们关注那么多影响圈外的东西,只能给自己徒增烦恼。


但这绝不是一种“摆烂”的心态,并不是让我们消极对待一切。我们在生活工作中,确实会遇到一些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一个做事积极的人会把精力专注于自身的行动上,积极努力去扩大影响圈。


书中讲述了一个Bob自身的经历,他为了得到德国总公司的关注,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德语,然后用德语给德国总部的高管写邮件交流想法。终于获得了可视度,得到了被重用的机会。


像Bob一样,我们面对一些看起来“很远大”的目标时,会做怎样的选择?是会从自身尝试一点点改变开始,还是干脆焦虑或置之不理?


这取决于人们不同的思维模式,书中归纳为动态思维与静态思维理论。相信,是一种动态思维;怀疑,是一种静态思维。


说到这里,我想提一下买股票这件事情。我相信大部分人除了把钱放在银行之外,都没有什么好的理财渠道。有的人在买完股票亏损之后,就对股票市场心生畏惧敬而远之。而有的人则会不断总结原因,寻找好的公司,挖掘能赚钱的机会。


这是典型的动态思维与静态思维,有的人相信通过自己努力提高认知水平、规范操作纪律可以换来跑赢指数的收益,有的人一开始就怀疑,把股市当做赌场,把买股票归结为自己能力圈之外。


我想生活中,还是应该更多的启动动态思维,相信一些事情,制定一些目标。当你朝目标的方向把自己扔出去,余下的,你就不用管了。


不仅如此,还要清空以前学到的消极东西。我发现,高中,包括大学里,成绩越好的同学,越喜欢用理性思维去考虑各种困难。一项任务刚布置,比如成本削减20%,他瞬间就可以反映出各种将会面对的具体困难,什么裁员会有额外开支,折旧之类的固定费用很难同步削减,诸如此类,这就是我说的静态思维,他没有看到世界是互动性质的。当我们开始努力的时候,其他人会有回应,90%*90%=81%,互相一作用,各自提升10%的效率,这不就是只有81%的成本了吗?从自身出发,先行动起来,用自己带动周围,这就是动态思维的神奇所在。


人生要有收获,你总得信点什么,哪怕相信自己也行。一个做事积极的人会把精力聚焦在自己能掌控的内圈,然后随着专注行动带来的积极改变,这个内圈会不断向外扩张,外面的关注圈也随之减小了。


相关阅读

  • 解放人,奔赴在自己的热爱里

  • ·从第一代到第七代卡车从传统生产线到智能工厂从技术创新升级到引领发展……解放人不断以出发的姿势,敢为人先近期,我们发起了 “征集暖心瞬间,记录解放故事” 系列活动 见证
  • 读书笔记——《纳瓦尔宝典》

  • 一直以来,我的脑海中都有一个观念——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如果你具体问我为什么,我却很难把这个事情描述清楚,只能告诉你感觉如此。直到最近我读到一本书,叫《纳瓦尔宝典》,它帮
  • 随笔之坚持

  • 这两天看了下微信公众号的后台,发现我目前的关注着大概是400多个、500不到的样子,知乎的粉丝多一些,大概是4万多。可能会有人好奇,粉丝数这么少,迟迟不能变现,没有收益,我为什么能
  • 伍尔夫 | 女性需要的两种自由

  • 一个世纪前,伍尔夫在她那著名的《一间自己的房间》里,写下了这个振聋发聩的句子:「千百年来,妇女一直坐在屋内,时至今日,这房间的四壁早已浸透了她们的创造力。」作为「二十世纪女
  • 2022牛津大学全奖博士offer,回顾这一年的成长

  • Datawhale干货 作者:墨箫,牛津大学,Datawhale成员前言2022年对我来说是收获的一年,也是不断适应变化并锻炼自己的一年。上半年更多的是忙碌和长时间积累所得的收获,而下半年经历
  • 你的感觉很重要

  • 愿我们相信自己的感觉❤️小刘住的片区,房子均价5万/平,属于深圳价格洼地区,相对南山、福田、宝安、罗湖等,属于贫民区很少来这个片区的人,听到地名,脑海里容易冒出:这地方鸟不拉屎吧
  • 革新需要耐心

  • 记得8年前,小镇与清华的师长交流,谈到政务数字化问题。小镇介绍了在地方和中央的感受,提到中央日常政务的数字化程度要落后于较为发达的地方。教授很感兴趣,问小镇为什么,如何改
  • 人生真是奇妙

  • “人生真是奇妙。有时自己觉得璀璨夺目、无与伦比的东西,甚至不惜抛弃自己的一切也要得到的东西,过一段时间或者稍微换个角度再看一下,便觉得它们完全失去了光彩。我开始疑惑不
  • 今天凌晨,有网友提出了六个建议

  • 相信大家都知道,围绕着是否放开,已经成为这段时间最热门的话题,网友们在关注着它,也在争论着它。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着不同的观点看法,个人认为,在争论观点之余,更应该有切实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职场进阶PUA

  • SPRING FESTIVAL二零二三·兔年发财兔年的小目标:写12篇读书笔记,这是第1篇。之所以把目标定为12篇,是希望每个月可以写1篇记录一下,按我正常的读书速度一个月可以读完3-5本书,我
  • 记录一下买入逻辑:迪瑞医疗

  • 也是在春节之前买了一点迪瑞医疗的观察窗(73亿市值,1.7%的仓位),和之前买入榨菜的时间相同,一直没来得及整理逻辑。迪瑞医疗本来不在我的视线范围之内,经身边朋友的推荐,仔细研究了
  • 记录一下买入逻辑:涪陵榨菜

  • 涪陵榨菜在233亿买了一点观察仓(目前整体仓位的1.7%)。2022年预计利润10亿,233亿的市值,对应PE在24倍左右。记录一下买入逻辑和思考过程,很多内容是网上关于榨菜翻来覆去说过的内
  • 记住闪亮的他们,致敬向上的力量!

  • 这是东风商用车陪伴您的第2215篇文章今天“拼出精彩 赢领未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在武汉举行隆重表彰2022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向上而攀,向新而行
  • 黄伟慰问东风商用车优秀科技人才

  • 这是东风商用车陪伴您的第2240篇文章2月7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黄伟带队前往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看望慰问优秀科技人才代表,感谢他们为企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