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广东工业大学石凯祥,刘全兵教授课题组JMCA:绒毛腔和Ni催化中心促进高性能硅碳阳极锂离子电池的锂摇椅工程

日期: 来源:科学材料站收集编辑:刘桂峥等


文 章 信 息

绒毛腔和Ni催化中心促进高性能硅碳阳极锂离子电池的锂摇椅工程

第一作者:刘桂峥

通讯作者:石凯祥,刘全兵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研 究 背 景

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以及可再生能源存储系统的需求激增,锂离子电池(LIBs)因其高能量和功率密度、合适的工作电压和低自放电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电化学能量利用装置。然而,高容量锂离子电池在锂化和去锂化过程中,硅阳极面临电导率低、体积变化大、附着力差等不利因素,存在电极兼容性差、材料易粉末粉碎、机械应力不足等问题。

研究人员已制备了诸多纳米结构的硅碳材料,包括硅/碳纳米管、硅/多孔碳复合材料和硅/石墨烯,以提高硅阳极的循环稳定性。然而,骨架导电性差、载流子扩散不理想、硅与碳体积变化结构不匹配等缺点仍然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进展。


文 章 简 介

基于此,广东工业大学石凯祥,刘全兵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发表了题为“Boosting lithium rocking-chair engineering from villus cavity and Ni catalytic center of silicon-carbon anode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ion batteries”的研究文章。

该工作通过使用镍纳米粒子(Ni NPs)作为催化剂,在氮掺杂空心碳纳米纤维(NHCF)中诱导“绒毛腔”碳纳米管(CNTs)的生长,并将其牢固地附着在活性硅纳米粒子(Si NPs)上,构建自适应导电和机械碳网络(Si@Ni-CNTs@NHCF)。Si@Ni-CNTs@NHCF的高导电性有利于载流子的迁移。同时,Ni-CNTs形成的紧密绒毛腔可以缓冲Si NPs的体积波动,并在充放电过程中与膨胀/收缩的Si NPs保持导电连接。

更重要的是,Ni-CNTs的Ni催化活性有助于锂化和去锂化行为的平衡,从而提高电极的结构相容性和长周期稳定性。这项工作通过构建一种兼容的导电、机械韧性和催化活性的材料来实现稳定的锂化和去锂化循环过程,加深了我们对Si-C阳极结构修饰的理解。

设计机理图 (a) Si@Ni-CNTs@NHCF在热处理和锂化过程中的结构形成和变化。(b)整体结构示意图。


核 心 内 容 解 读

要点一:设计 “绒毛腔”结构的Si@Ni-CNTs@NHCF复合材料

本文将含Si NPs的聚苯乙烯(PS)溶液作为芯液,以含乙酰丙酮镍(Ni(acac)2)的聚丙烯腈(PAN)溶液为壳液,通过同轴静电纺丝得到了Si/PS@PAN/Ni(acac)2前驱体纤维。经过预氧化稳定后,采用氩气气氛碳化法制备了相互连接的Si@Ni-CNTs@NHCF复合材料。在热解过程中,壳层的PAN在Si NPs周围形成掺杂N的空心管状碳骨架,内部PS被热分解产生空腔。此时Ni(acac)2经过热解还原反应生成Ni NPs, 将PS分解所形成的碳源进行催化并在Si NPs表面原位生长出Ni-CNTs。因此,Si NPs被嵌入到芯中的空心碳骨架中,并被相互连接的绒毛状Ni-CNTs紧密包裹。

Fig. 1.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formation procedure to Si@Ni-CNTs@NHCF composite.


Fig. 2. SEM images of (a-c) Si/PS@PAN/Ni(acac)2 oxidative fibers, (d, e) carbonized fibers (Si@Ni-CNTs@NHCF) and (f) villus cavity structure on the cross-section of Si@Ni-CNTs@NHCF; (g–j) HR-TEM and SAED images (k) elemental mapping images of Si@Ni-CNTs@NHCF.


要点二:原位生长的绒毛状碳纳米管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物理性能

利用XRD分析对比复合材料的纯度和结晶相,在20-25°的宽峰验证了碳衬底的存在,并且Si@Ni-CNTs@NHCF出现镍与硅单质的衍射峰。与拉曼光谱中518.8 cm-1处出现了高强度的结晶Si峰相呼应,表明碳骨架中含有高密度的Si NPs。在1345和1576 cm-1处的D波段与G波段强度比值为(0.93),这意味着Si@Ni-CNTs@NHCF具有高度的石墨骨架,能够提供大量优良的电子/离子传输通道。

通过TGA量化Si@Ni-CNTs@NHCF中的组分含量,得到Ni NPs、Si NPs和NHCF-CNTs的含量分别为5.42%、16.65%和77.93%。采用氮气吸附/解吸测定法研究材料的孔径分布表明Si@Ni-CNTs@NHCF中丰富的介孔具有较高的可容空间,有利于缓冲Si的体积变化,促进锂离子嵌入-脱出。

XPS光谱表明了Si@Ni-CNTs@NHCF元素C, N, Ni和Si的存在。在398.76、400.73和401.69 eV处,N 1s的结合能峰清晰可见,主要来自吡啶-N、吡咯-N和石墨-N。由于边缘氮原子同时充当电子供体和电子载流子的双重角色,吡啶-N和吡咯-N可以加速碳层与硅之间的电荷转移,为Li+的转运提供丰富的化学活性位点,从而提高锂的存储能力。

Fig. 3. (a) XRD, (b) Raman spectra, (c) TGA, and (d, e) BET results of Si@Ni-CNTs@NHCF; (f-i) XPS high-resolution spectra of Si@Ni-CNTs@NHCF.


要点三:Ni-CNTs的存在对电化学性能具有显著的优化

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揭示了镍修饰的电极和绒毛腔结构能有效缓解容量衰退,提高其电化学性能。Ni-CNTs紧密地固定在硅纳米颗粒表面,提供了连续的电子/离子转移路径,而空心壳层提供了可逆性缓冲,以容纳硅纳米颗粒在充放电期间的膨胀和收缩应力。此外,Ni NPs促进了Li+的扩散,并在长期的循环中产生了良好的锂化和去锂化行为。Si@Ni-CNTs@NHCF作为LIBs的负极材料,经过1000次超长稳定循环,在1.0 A g−1下获得了1072 mA h g−1的高可逆容量。

Fig. 4. (a) CV curves of Si@Ni-CNTs@NHCF (b) Nyquist plots of the samples electrodes and (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 and ω-1/2 at low frequencies. (d-e) Rate performance; (f) typical discharge–charge profiles tested at 1.0 A g-1 and (g) cycling performances of Si@Ni-CNTs@NHCF, Si@NHCF and Si@NCF; (h) the comparison of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要点四:揭示了Ni NPs的存在对Li+的扩散控制机制和赝电容机制

分析Si@Ni-CNTs@NHCF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动力学过程,在不同的扫描速率(0.2-1.0 mV s-1)下进行了CV测试,证明电极具有极好的可逆性。随着扫描速率的增加,赝电容比例逐渐增大,分别为64.5%、70.3%、75.2%、78.2%、79.8%,分别对应0.2、0.4、0.6、0.8、1.0 mV s-1。表明Si@Ni-CNTs@NHCF电极上具有更快的Li+存储动力学,有效地提高了速率能力。

Fig. 5. (a) CV curves at different scan rates, (b)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i) and log(v), (c) CV profiles of the pseudocapacitance ratio of Si@Ni-CNTs@NHCF, (d) pseudocapacitance ratios from the CV curves.


要点五:通过DFT模拟研究了Li在Ni NPs、N-石墨和石墨的沉积过程和机理。

模拟计算出Li在Ni(111)晶体和N-石墨、石墨表面吸附的吸附能。对比发现Li在Ni(111)表面的平均吸附能高于N-石墨和石墨,表明Li更倾向于沉积在Ni(111)表面。此外,Ni(111)晶体表面的扩散势垒值小于N-石墨和石墨,表明锂嵌入反应的扩散势垒较低。进一步验证了镍单质在硅表面的分布增强了反应动力学,更有利于锂嵌入硅的合金形成过程。

Fig. 6. (a) Adsorption energy of Li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Ni (111) crystal and N-Graphite and Graphite surfaces (b) Energy profiles for Li diffusion along the minimum energy path on their surfaces.


要点六:磷酸铁锂全电池性能评价。

通过在2.5 - 4.0 V下测试Si@Ni-CNTs@NHCF//LiFePO4的硬币型全电池,在0.1、0.5、1.0和2.0 C下的可逆容量分别为155、131、98和83 mAh g-1。此外,Si@Ni-CNTs@NHCF//LiFePO4在1.0 C下进行测试以评估其循环性能。如图8c所示,初始放电容量为97 mAh g-1,循环100次后仍可保持98 mAh g-1。并且LED由全电池供电。Si@Ni-CNTs@NHCF复合材料的研究对于Si-C阳极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Fig. 8.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Si@Ni-CNTs@NHCF//LiFePO4 full cells: (a) schematic diagram; (b) rate performance; the inset shows the galvanostatic discharge profiles; (c) cycling performance at 1.0 C; the two insets show the galvanostatic discharge profiles and an LED powered by the full cells.


文 章 链 接

Boosting lithium rocking-chair engineering from villus cavity and Ni catalytic center of silicon-carbon anode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ion batteries.

https://doi.org/10.1039/D3TA00222E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刘桂峥:硕士研究生,当前发表SCI一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五篇,授权两篇。


通 讯 作 者 简 介

石凯祥讲师,广工工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锂硫电池的关键材料正极载体、电解液和负极的合理化设计与性能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多篇,获得授权专利4项。


刘全兵教授,广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近年来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开展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换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锂/锂离子/锂硫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型化学电源,具有较丰富的锂离子电池工程开发经验,主持开发了多种型号锂离子电池产品,并得到实际应用。迄今,发表SCI学术论文90多篇,其中一区top论文30多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0多项,授权12项,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项目。


科 学 材 料 站 招 聘 信 息

科学材料站招聘2023年电催化工程师(二氧化碳还原方向,硕士研究生)

同时招收其他方向研究生(电化学、电池、电镀、电解水、燃料电池、MEA开发等)、本科生(化材专业)、实习生等,详情请咨询!


添加官方微信 进群交流

SCI二氧化碳互助群

SCI催化材料交流群

SCI钠离子电池交流群

SCI离子交换膜经验交流群

SCI燃料电池交流群

SCI超级电容器交流群

SCI水系锌电池交流群

SCI水电解互助群

SCI气体扩散层经验交流群

备注【姓名-机构-研究方向】

说明

相关阅读

  • 锂离子电池用导电剂的类型及导电机理

  • 导读:锂离子电池需要具有快速充放电的能力并尽可能降低阻抗,电极若没有导电剂的存在,电池内阻将大幅度升高,对电池的各项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正负极电极的材料主要由正负极主料、
  • 人事档案的装订验收

  •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人事档案的装订验收文/李晓婷一、装订是将零散的档案材料加工成册,它是档案整理工作中的重要步骤,能够巩固整理工作中以上各道工序的成果。装订工作的要求是:
  • 深双闭幕周活动·论坛预告|新陈代谢的材料

  •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以下简称“UABB”或“深双”)主题为“城市生息”,“生息”这一概念既包含着空间上的多元共生,也体现了时间上的生命节律;它既是一种面向未来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首期公开课,web 漏洞自动化挖掘实战

  • 今晚八点腾讯会议首期公开课直播为你带来自动化漏洞挖掘实战讲师是myh0st‍‍信安之路创始人补天 TOP 200 白帽子累计发现并提交漏洞 5000+本月实战效果直播内容大纲‍‍参
  • 吉布提白内障患者感谢中国医生带来光明

  • 3月21日,赴吉布提执行“消除白内障致盲项目”的首支中国山西省医疗队在首都吉布提市佩尔蒂埃综合医院圆满完成了最后一台白内障手术。这支由山西省眼科医院白内障科的7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