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地方财政预算,透露的信息?(国金宏观·赵伟团队)

日期: 来源:赵伟宏观探索收集编辑:赵伟团队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赵伟宏观探索”


报告要点

2月以来,多地公布2022年财政执行报告和2023年财政预算报告,2022地方财政发力有何特征,当前地方财政预算收支预期如何?本文系统梳理,可供参考。

一问:2022年地方财政特征?能源涨价拉动中西部财政,土地财政拖累东北债务压力攀升

2022年地方财政收入承压,中西部一般财政收入表现较好,主因能源价格上涨带动;东北受土地财政拖累,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近六成。2022年地方一般财政收入同比下降2.1%,中西部一般财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5%,主因能源价格上涨拉动;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严重拖累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2022年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21.6%,东北地区同比下降58%。地方财政自给率普遍下降,转移支付、地方债等对地方财政支出形成支撑,2022年地方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8%;中西部广义财政支出力度相对较高,同比分别增长6.1%、5.4%。

地方债支持地方财政发力的同时,也导致其债务压力快速攀升,东北、西部地区付息压力抬升明显。2022年地方广义财政收支缺口达14.8万亿元,地方债补充约4.8万亿元;但同时,地方债加码也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率抬升至120%,黑龙江、新疆、天津等财政实力较弱地区债务率大幅攀升;债务率快速增长亦推升地方付息压力,东北、西部地区尤为明显,2022年其专项债付息金额占其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重抬升至33.7%、17.7%。

二问:当前地方财政预算的变化?东北中部一般财政预期改善,政府性基金仍需专项债补充

地方财政预算收入明显修复,但预算支出增速相对较低,或缘于基数效应与转移支付、地方债额度分批下达等。地方年初预算报告显示,地方一般财政收入预期普遍改善,东北、中部地区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上调幅度较大,分别较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增长9.5%、6.9%;三分之二省市上调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东北、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明显提升,分别较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增长51.3%、12.2%;各地一般财政与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速普遍低于收入增速,或与2022年支出基数较大以及当前时点全年转移支付、一般债额度未完全下达有关。

与2022年相比,2023年地方债提前批额度下达更早、额度更高,东部地区新增额度占比进一步抬升。 2023年新增一般债与专项债提前批额度分别为4320亿元、2.19万亿元,占2022年新增地方债额度的比例近60%,达可提前下达债务额度上限。专项债提前批额度分配进一步分化,东部地区额度占比抬升至53%;广东、山东、浙江等经济大省专项债提前批额度占比较2022年明显提升,或缘于专项债项目储备充分、债务压力相对较低等。

三问:2023年地方财政重点支持领域?中西部农业民生支持较多,东部更侧重内需、产业发展

与各地“两会”重点任务相匹配,保民生、扩内需、促产业发展等是地方财政重点支持方向。从地方一般财政支出来看,中西部重点支持农业与产业发展,东部加大扩内需、促消费等财政支持。部分中西部地区2023年一般财政预算支出对农林水、科学技术支持力度较高,可比口径下,平均支出增速达105%、40%;东部地区中,上海、广东等多地安排专项资金,通过消费枢纽建设、大宗消费补贴、消费券抵扣等,支持内贸发展、加快消费修复。

年初地方专项债对基建类项目支持力度提升,但各地侧重不同,中西部对农林水利、民生等项目支持力度相对较大,东部更多支持产业发展配套设施。2023年1-2月,地方新增专项债投向基建类项目占比达74%、较2022年全年提升近6个百分点;各地专项债投向侧重不同,中西部更注重农业与民生发展,中部约14%专项债投向民生领域,西部约9%专项债投向农林水利,东部地区对产业配套建设支持力度较大、超37%专项债投向市政产业园。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数据统计存在误差或遗漏。


报告正文

一问:2022年地方财政特征?

2022年地方广义财政收入承压,中西部地区一般财政收入表现较好,主因能源价格上涨带动;土地财政拖累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东北地区下滑近六成。2022年地方广义财政收入约18.3万亿元、同比下降近11%;其中,地方一般财政收入为约10.9万亿元、同比下降2.1%,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7.5%;中西部地区一般财政收入表现亮眼,同比分别增长3%、2.5%,主因能源价格上涨拉动相关财税收入。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严重拖累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2022年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仅7.4万亿元、同比下降近11%;其中,东北地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近58%。

地方财政自给率普遍下降,转移支付等对地方财政支出形成支撑。2022年,除陕西、山西等4个省能源大省外,其余省市财政自给率均有下降,上海、吉林在疫情影响下财政自给率下滑近10个百分点。转移支付、结转结余、地方债等支持下,2022年地方广义财政支出近33万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中、西部地区广义财政支出增速相对较高、分别达6.1%与5.4%;东部、东北地区财政支出增速较低主要受政府性基金支出拖累。

地方债支持地方财政发力的同时,也导致其债务压力快速攀升,部分弱资质地区付息压力加剧。2022年地方广义财政收支缺口达14.8万亿元;其中,地方债补充了约4.8万亿元缺口,是地方财政支出的重要资金来源。但同时地方债加码也使得地方政府债务率抬升至120%,主要体现在黑龙江、新疆、天津、贵州等财政实力较弱的省市债务率大幅攀升。债务率快速增长亦推升地方债务付息压力,2022年东北、西部地区债务付息压力加剧,专项债付息占其政府性基金收入平均比重抬升至33.7%、17.7%;分省市来看,黑龙江、天津等地专项债付息压力最为突出。


二问:当前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变化?

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明显上调,但预算支出增速相对较低,或缘于基数效应与转移支付等分批下达。地方年初预算报告显示,一般财政收入预期普遍修复,东北、中部地区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上调幅度较大,分别较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增长9.5%、6.9%,海南、吉林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均超10%。各地一般财政预算支出增速普遍低于预算收入增速,或与2022年支出基数较大以及当前时点全年转移支付、一般债额度未完全下达有关。

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改善,三分之二省市上调2023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但预算支出回落,或主因专项债额度分批下达等。低基数效应影响下,东北、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改善,分别较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增长51.3%、12.2%;其中,天津、辽宁2022年受土地财政拖累较大的地区预期改善明显,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长超100%;10省市下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但降幅较2022年均有收窄。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下滑,或主要缘于全年专项债额度尚未下达完毕。

与2022年相比,2023年地方债提前批额度下达更早、额度更高,东部地区新增额度占比进一步抬升。各地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23年新增一般债与专项债提前批额度分别为4320亿元、2.19万亿元,占2022年新增地方债额度的比例近60%,达可提前下达债务额度的上限。专项债提前批额度分配进一步分化,东部地区额度占比抬升至53%;广东、山东、浙江等经济大省专项债提前批额度占比较2022年明显提升,或缘于专项债项目储备充分、债务压力相对较低等。


三问:2023年,地方财政重点支持领域?

与各地“两会”重点任务相匹配,多地2023年财政预算报告显示,扩内需、保民生、促产业发展等是重点支持方向。2023年地方财政重点方向普遍聚焦民生保障、科技教育、乡村振兴等公共服务;此外,地方两会提出的重点任务也在地方财政政策中有所体现,多地提出加大财政对扩内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绿色低碳转型等领域支持力度。

从地方一般财政支出来看,中西地区重点支持农业与产业等发展,东部地区对扩内需、促消费等加大财政支持。2023年部分中西部地区一般财政支出预算显示其农林水、科学技术等支出力度较高,可比口径下,平均支出增速分别达105%、40%,或指向中西部地区对农业与产业发展支持加码;而东部地区中,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安排专项财政资金,通过消费枢纽建设、大宗消费补贴、消费券抵扣等方式,支持内贸发展、加快消费修复。

地方专项债对基建类项目支持进一步提升,但各地侧重不同;东部地区更多投向市政产业园,中西部地区农林水利、民生等支持力度相对较大。2023年1-2月,地方新增专项债基建类投向高达74%、较2022年全年提升近6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市政产业园与交通类基础设施类项目为专项债重点支持领域,专项债资金占比分别35%、15%;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对产业配套建设支持力度较大、超37%专项债投向市政产业园,中西部地区更注重农业与民生发展,中部地区约14%专项债投向民生类项目,西部地区约9%的专项债投向农林水利。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 2022年地方广义财政收入承压,中西部一般财政收入表现较好,主因能源价格上涨带动;东北受土地财政拖累,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近六成。地方债支持地方财政发力的同时,也导致其债务压力快速攀升,东北、西部地区付息压力抬升明显。

(2) 地方财政预算收入明显修复,东北、中部地区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上调幅度较大,东北、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长明显。与2022年相比,2023年地方债提前批额度下达更早、额度更高,东部地区新增额度占比进一步抬升。

(3) 与各地“两会”重点任务匹配,保民生、扩内需、促产业发展等是地方财政重点支持方向;从一般财政支出来看,中西地区重点支持农业与产业发展,东部地区对扩内需、促消费等加大财政支持。地方专项债对基建类项目支持进一步提升,但各地侧重不同,中西部地区农林水利、民生等支持力度相对较大,东部地区更多支持产业发展配套设施。


四、风险提示:

1、疫情反复。疫情演绎仍存在不确定性,仍需紧密跟踪各地疫情演变及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的潜在扰动。

2、数据统计误差或遗漏。一些数据指标,可能存在统计或者处理方法上的误差和偏误;部分数据结果也可能受到样本范围、统计口径等影响。



赵伟团队介绍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地方财政预算,透露的信息?
对外发布时间:2023 年 2 月 21 日
报告发布机构:国金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赵   伟  SAC 编号:S1130521120002  邮箱:zhaow@gjzq.com.cn

杨   飞  SAC 编号:S1130521120001  邮箱:yang_fei@gjzq.com.cn

侯倩楠  SAC 邮箱:houqiannan@gjzq.com.cn




长按关注


新书推介

作者从经济、政治、文化和资本市场运作等各个维度展开分析,尝试厘清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核心命题,以及转型过程中蕴藏的市场投资机遇。


法律声明

特别声明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版权归“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金证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制作任何形式的复制、转发、转载、引用、修改、仿制、刊发,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经过书面授权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本报告的产生基于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但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反映撰写研究人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故本报告所载观点可能与其他类似研究报告的观点及市场实际情况不一致,国金证券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在不作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可能会随时调整,亦可因使用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国金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
本报告仅为参考之用,在任何地区均不应被视为买卖任何证券、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本报告提及的任何证券或金融工具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可能不易变卖以及不适合所有投资者。本报告所提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益可能会受汇率影响而波动。过往的业绩并不能代表未来的表现。
客户应当考虑到国金证券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而不应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证券研究报告是用于服务具备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和投资顾问的专业产品,使用时必须经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国金证券建议获取报告人员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报告本身、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也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国金证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国金证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本报告并非意图发送、发布给在当地法律或监管规则下不允许向其发送、发布该研究报告的人员。国金证券并不因收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国金证券的客户。本报告对于收件人而言属高度机密,只有符合条件的收件人才能使用。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报告仅供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风险评级高于C3级(含C3级)的投资者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个别客户的特殊状况、目标或需要,不应被视为对特定客户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建议或策略。对于本报告中提及的任何证券或金融工具,本报告的收件人须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使用国金证券研究报告进行投资,遭受任何损失,国金证券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若国金证券以外的任何机构或个人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或个人为此发送行为承担全部责任。本报告不构成国金证券向发送本报告机构或个人的收件人提供投资建议,国金证券不为此承担任何责任。
此报告仅限于中国境内使用。国金证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相关阅读

  • 36氪研究院 | 2023年中国自动驾驶行业研究报告

  •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过去一年,是自动驾驶迎来“拐点”的一年。伴随汽车行业由电动化比拼转向智能化较量,自动驾驶技术也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从乘用车到商用车,从L2+辅助驾驶逐
  • 全国两会常用词,你用对了吗?

  • ①“届”和“次”:人大是“x届全国人大x次会议”,政协是“全国政协x届x次会议”;②“审议”和“讨论”: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委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③全国人大代表参会叫
  • 货币政策报告的五个信号

  • 摘 要 整体基调:经济有望回升、政策精准有力。对国内经济的判断较为乐观,报告中提到“展望 2023 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经济循环将更为顺畅”。困难方面,相对于2022Q3报
  • 基建项目的结构特征|东北固收专题报告

  • 首席分析师:陈康 S0550520110001研究助理:杨旭 S0550121070058报告发布时间:2023/02/26报告摘要我们在近期报告《重新理解今年的财政政策》中,探讨了对财政政策的一些新的思考
  • 最高检:落实“三个规定”不能止于填报

  •   正义网北京2月28日电(检察日报记者于潇)在“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一支政治可靠、素质过硬的检察队伍尤为重要。“三个规定”作为防止司法腐败的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图解:就业转弱是美联储降息的条件?

  •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赵伟宏观探索”赵伟团队介绍长按关注新书推介作者从经济、政治、文化和资本市场运作等各个维度展开分析,尝试厘清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核心命题,以及转
  • 开春福利|¥50万免费额度,兔年业绩“狂飙”!

  • 喜欢这篇文章的卖家朋友请给我们留言、点赞、转发!万掌柜会继续努力为您带来有价值的跨境支付内容和惊喜福利!点击此文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享受万里汇超便捷的跨境收款体验。
  • 企业出海新时代,唯“稳”不破|行业观察

  • 在国内消费者“买全球”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正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卖全球”。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速,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根据初步测算,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